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的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社会各界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小学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思路、重订教学目标对于促进教学改革、迅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策略探讨
在新课改教育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于教授教材知识,还要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会说、敢说、想说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由此,通过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有效的方式,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快速反应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式,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言之美。故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1 朗读时间受到压缩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下,重视学科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人”的发展的重视,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到朗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朗读环节不重视,大量占用本环节的使用来开展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导致朗读时间被无限压缩,对待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更是形同虚设,不祈祷实质性作用。另外,多数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中,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学生家长与学生在教师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对自身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朗读素养迟迟得不到提升。
1.2 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目前,朗读学习内容与主体单一,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正因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朗读环节在具体的实施开展环节,便采用传统的教师领读、自主练习读法及教师讲解课文上,这种朗读能力的训练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作用较小。更有甚者,教师为了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讲解,往往会为了尽快完成此环节而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或是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完成,忽视了教育观念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1 关注朗读环节,延长朗读学习时间
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学校及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朗读能力培养的这一环节,使这种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环节时间,将朗读能力的训练放在课堂前半段,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认知,帮助其后续知识的吸收。其次,要适当延长学生朗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辅导环节,形成課上与课下联动性质的教学机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自己“说”的能力。最后,在面对新的教学环节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勇气,更新时代发展下的语文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插入朗读环节,刺激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为内容教学提供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成长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特别是朗读教学,不能一味地关注教学时间够不够用与文章内容是否讲解清楚等问题。具体来说,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在朗读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避免“填鸭式教育”和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出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环节设置。另外,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教师可以更新教学方法,利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在讲授《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对于蝙蝠这个动物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初次朗读完成后,根据学生初学到的内容,用动作、声音、形态等进行一次特殊的角色扮演,生动展现蝙蝠的形态。然后播放有关蝙蝠的图片、视频等,给学生拓展一些有关蝙蝠生活习性的知识,让学生带着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再次朗读课文,看看自己扮演的是不是“真正的”蝙蝠。用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朗读,企图依靠自己的朗读能力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3 教师积极引导,增强学生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角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意识具有导向作用。在小学生不重视朗读能力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讲解朗读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基础作用,让学生对于该能力有充分的认知,形成正确且合理的学习目标。另外,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奖励手段,多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针对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特点,教师可用“小红花、奖状、小奖品、小组整体加分”等方式来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3 结束语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展开前应该充分认知当前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积极展开朗读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延长的朗读环节时间、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以及教师积极的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后续深奥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3-134.
[2]张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57-58.
[3]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策略探讨
在新课改教育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于教授教材知识,还要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会说、敢说、想说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由此,通过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有效的方式,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快速反应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式,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言之美。故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1 朗读时间受到压缩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下,重视学科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人”的发展的重视,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到朗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朗读环节不重视,大量占用本环节的使用来开展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导致朗读时间被无限压缩,对待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更是形同虚设,不祈祷实质性作用。另外,多数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中,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学生家长与学生在教师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对自身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朗读素养迟迟得不到提升。
1.2 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目前,朗读学习内容与主体单一,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正因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朗读环节在具体的实施开展环节,便采用传统的教师领读、自主练习读法及教师讲解课文上,这种朗读能力的训练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作用较小。更有甚者,教师为了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讲解,往往会为了尽快完成此环节而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或是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完成,忽视了教育观念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1 关注朗读环节,延长朗读学习时间
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学校及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朗读能力培养的这一环节,使这种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环节时间,将朗读能力的训练放在课堂前半段,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认知,帮助其后续知识的吸收。其次,要适当延长学生朗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辅导环节,形成課上与课下联动性质的教学机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自己“说”的能力。最后,在面对新的教学环节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勇气,更新时代发展下的语文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插入朗读环节,刺激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为内容教学提供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成长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特别是朗读教学,不能一味地关注教学时间够不够用与文章内容是否讲解清楚等问题。具体来说,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在朗读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避免“填鸭式教育”和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出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环节设置。另外,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教师可以更新教学方法,利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在讲授《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对于蝙蝠这个动物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初次朗读完成后,根据学生初学到的内容,用动作、声音、形态等进行一次特殊的角色扮演,生动展现蝙蝠的形态。然后播放有关蝙蝠的图片、视频等,给学生拓展一些有关蝙蝠生活习性的知识,让学生带着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再次朗读课文,看看自己扮演的是不是“真正的”蝙蝠。用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朗读,企图依靠自己的朗读能力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3 教师积极引导,增强学生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角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意识具有导向作用。在小学生不重视朗读能力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讲解朗读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基础作用,让学生对于该能力有充分的认知,形成正确且合理的学习目标。另外,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奖励手段,多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针对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特点,教师可用“小红花、奖状、小奖品、小组整体加分”等方式来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3 结束语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展开前应该充分认知当前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积极展开朗读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延长的朗读环节时间、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以及教师积极的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后续深奥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3-134.
[2]张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57-58.
[3]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