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情 妙趣横生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蜚声海内外,有着“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大致可分为花器、光器以及筋囊器,其中紫砂花器已经历时五百余年,经历代艺人的共同努力发展至臻成熟,达到了艺术美与实用器具的完美平衡,奠定了花器在紫砂殿堂中的地位。
  1 吸取前辈经验,进而取材创作
  紫砂花货取材广泛,万事万物皆可作为创作的对象,自草创之初就深受各种生活元素的影响,供春受到树瘿启发遂做“供春壶”,开启了紫砂花货创作的先河。在发展中,一代代紫砂艺人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创作的灵感,如供春之后的清代名家陈鸿寿的代表作“曼生十八式”中的“匏壶”源于饮酒器皿,“却月壶”源于缺月;蒋蓉大师一生投身于紫砂花货的创作,其代表作之一“荸荠壶”圆润可人,色彩搭配鲜明,因形似荸荠而得名,展现出女性艺术家独特的生活审美观;朱可心大师的“松鼠葡萄壶”对于松鼠、葡萄的刻画细致入微,灵动非凡,显示出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金丝瓜韵壶”(见图1)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金瓜,金瓜是南瓜的俗称,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瓜果,大多数为椭圆形,茎长、粗壮、有棱沟分布,因产地各异,叫法各有不同,浙江、福建、台湾地区称南瓜为金瓜。最早将南瓜纳入紫砂壶的是明末清初的制壶名人陈子畦,他制作的“南瓜壶”扁平、鼓腹,藤蔓自然卷曲、瓜蒂为钮,整器意趣盎然、浑然天成。近代的蒋蓉、汪寅仙、周桂珍等诸位大师也均有南瓜题材的砂壶传世,题材虽相同,然则各有千秋。在系统地学习了紫砂制作技法和前辈大师"南瓜壶"创作的经验后,设计制作了“金丝瓜韵壶”,以下就其创作作简要论述。
  2 “金丝瓜韵壶”的造型美
  “金丝瓜韵壶”在制作时,采用黄龙山原矿泥,壶体为南瓜的瓜身,一改前人扁平、鼓腹的壶型,转而采用收底小、肩部饱满的基本造型,使得整器挺拔昂首,散发出一种迎面而来的生机活力,壶体表面模仿南瓜皮的细部纹理进行了精加工,并且以六条筋纹将壶身等分,还原出南瓜的棱沟;壶钮茎络清晰可见,仿佛刚刚掐断的瓜蒂,弯向壶把一面,俏皮可爱、意趣盎然;壶嘴三弯,与壶身齐高;壶嘴、壶把风格相同,采用瓜蔓的自然型态从壶身两边伸展而出;壶把底部抽出一截新蔓,层叠盘绕,蓬勃向上,叶片繁茂,中间有花骨朵含苞待放,进一步凸显了“金丝瓜韵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金丝瓜韵壶”的装饰美
  “金丝瓜韵壶”在创作时,主要运用了两种装饰手法——浮雕和贴花。浮雕主要体现在细节处理上,瘿结和老皮勾画依随藤蔓走势排布合理、纹理逼真、多而不繁。经过对南瓜的观察,壶身叶片和丝蔓的处理上采用贴花的手法,通过手工捏塑成型,综合创作的理念进行整器的空间布局,形成老蔓抽新枝的艺术情趣。
  4 “金丝瓜韵壶”的意境美
  任何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不是单一的,尤其是作为造型艺术的紫砂壶工艺,更是由外而内、由视觉美深入为意境美的艺术形式,没有意境美的紫砂壶只是徒具外表、缺少灵魂的躯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将文化魅力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浓缩于方寸之间,赋予了艺术品以意境,形成每件艺术品独特的神韵,直击赏玩者的内心,进而升华艺术品的价值。不同于中国传统田园文化中文人、士大夫消极的归隐、逃避现实主义,“金丝瓜韵壶”整壶圆润丰满,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生机活力,壶嘴、壶把虽露老态,满是瘿结,但仍然遒劲有力,贴塑于壶身的新枝脱胎于老藤,攀援而上,结出花苞,暗喻万象更新、旧貌换新颜,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出对于艺术的不断求新、求异。
  5 创作体悟
  “金丝瓜韵壶”的创作无疑是由眼即心,由心灵通过双手表达,体现自身修养的过程,也高度地体现出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只有不断挖掘身边的点点滴滴,艺术之火才会永远传递下去。
其他文献
摘 要 游览西湖美景,饱赏自然风光,将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的美景通过壶艺形式在紫砂壶上生动地表现出来。“三潭印月壶”注重题材的选取,以“联想组合型”理念作为创意路径,运用光器、绞泥、雕塑与镶嵌等工艺技法,呈现出模仿自然、又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三潭印月壶;题材;工艺技法;创新理念;艺术特征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则能发现和获得许多长期客观存在却停留于表象难以被深度挖掘到的自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在数百年传承、发展、演进,尤其是当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从业人员以创新、创优为责任担当,增添了从传统到创新的文化元素。“八方锦绣壶”抓住造型设计中的主题定位,以壶艺形式讴歌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以及弘扬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 造型设计;主题定位;八方锦绣壶  紫砂壶作为陶都艺苑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以其造型装饰之美、实用功能之优、文化传承之深,成
期刊
摘 要 装饰是对艺术品臻于完美的有效手段,所有的装饰手法都是根据装饰载体的固有特征变化而来。于紫砂壶而言则是它的形色肌理以及丰富的造型变化,在此基础上无论堆贴刻划都力求装饰效果恰到好处、锦上添花。而今随着越来越多艺术家及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和装饰,使得经典的紫砂装饰作品层出不穷。紫砂壶也以其更为精湛的工艺和品格刷新壶艺历史的新篇章。然而,任何事物总有双重性,在众多紫砂壶装饰作品中虽不乏值得收藏
期刊
摘 要 自然形体的紫砂壶造型,取材于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体现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这种紫砂壶的造型带有浮雕、半浮雕的装饰,俗称花货。花货表现自然形态最美的部分,符合人的审美观。紫砂传统造型“荷花壶”等,是花货造型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 紫砂壶;清莲壶;自然之美  紫砂壶经过紫砂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创作出了千变万化的壶型,并被总结归纳为光货、花货和筋纹货三大类。其中,花货又称自然形体
期刊
摘 要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大千世界,洋洋万物为宜兴紫砂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宜兴的万顷翠竹也是紫砂艺人创新设计的主题,在紫砂壶与竹文化的交融中,绽放出千姿百态的以品竹、颂竹、写竹为特色的紫砂壶艺术精品。“腰圆竹春壶”蕴含了对大自然的歌吟,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体现文化紫砂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腰圆竹春壶;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  宜兴紫砂壶从传统中走来,既有它的材质美、装饰美,又有它的形制美、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仅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每一把壶都不是孤立的、粗浅的,而是历代制壶艺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融入传统与创新的设计元素,不断地渗透与众不同的构思内容,使其一直保存着长足发展的动力。综合而言,紫砂壶由壶身、嘴、把、盖等部分组成,是一个严谨、和谐而完美的整体,并以此呈现出一把壶的造型效果。紫砂壶按造型大致可分为光货、花货和筋瓢货三类,其中光货坚持“圆、
期刊
摘 要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其造型装饰更是精美绝伦,它们交相辉映,推动了紫砂壶艺的发展进程。大自然和生活为紫砂壶的创作提供了最直接的题材和灵感,结合丰富的造型装饰,壶艺境界可谓风华无限。本文将从对绞泥装饰的探究以及对竹文化的诠释等方面,具体谈一谈紫砂壶“绞泥竹鼓”的创作。  关键词 紫砂壶;绞泥装饰;竹文化  宜兴紫砂壶艺薪火相传,历经数百年的演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格局。紫砂壶形美、质优、韵
期刊
摘 要 自紫砂陶诞生以来,大自然已经成为陶艺家们最重要的题材宝库之一。以大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的紫砂壶器,已成为了陶艺家们抒情达意的艺术载体。愉悦自我、陶冶性情,是紫砂壶审美最重要的阶段,这也是陶艺家以自然景物作为表现对象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紫砂壶;清荷雅韵壶;审美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体味大自然的风光,沉浸此中的自由自在,是中国古代人艺术审美的开端。以自然风光为表现题材而制成的紫砂壶,其意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自然属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其形极富变化,其意深邃饱满,故而雅俗共赏,历史上与月亮相关的紫砂壶作颇丰,本文则具体谈一谈“明月清风·花好月圆”紫砂对壶的创作,以此诠释对明月的偏爱与厚赐。  关键词 紫砂对壶;明月清风·花好月圆;创作  艺术与自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内容和精髓在很大程度上都流露着自然气息,而这种自然属性,无疑是艺术得以深入人心的连接点所在。紫砂壶的自然属性亦是
期刊
摘 要 “供春”壶型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它借意自然物件的形神姿态,仿生之外升华了自然随性的艺术美感。除了具有一般茶具的实用特点外,更有造型上自然的仿生装饰,在品茶之余频添视觉享受,更添田园自然的情趣寓意和自然随性艺术感,于自然之形中表露内心的思绪和感悟。而对于陶渊明那种悠然之情终究是为我们所向往的。  关键词 紫砂;供春壶;自然随性艺术感  宜兴,古称荆溪、阳羡,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史上的古茶区。阳羡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