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改变,小学生往往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不高。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理解很有帮助。生活化的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增加熟悉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接受和吸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发掘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将这些生活中的情境与实际教学中的知识相联系,这样才会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跑步比赛,记录下同学们的成绩,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让学生作为加减法的练习使用,可以用来计算二人之间用时的差距。此外,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要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如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课堂的情境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这个月家里一共买了200ml、400ml和500ml三种重量的花生油,价格分别为20元、25元和45元,问不同质量的花生油其价格相差多少?”再如,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可以先选择一些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资料作为课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升,然后再展开教学就会容易得多,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高涨。
在趣味游戏中提高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有趣的游戏往往比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青睐。实践证明,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例如,在进行倒推的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发放魔方,让学生根据魔方的转动过程和次序进行倒推,将魔方还原成初始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同时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这样,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学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教师对班里的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生的喜好,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游戏的选择,选择的游戏应该既有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进行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扑克作为游戏的工具,留下其中的A到10的扑克牌,然后给学生随机分发扑克牌,然后先算出24点的学生获胜。这样一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性,又使得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这种小游戏,从而进一步提升口算能力。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而设计的,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借鉴和引用。
在生活中实践运用
实践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是知识的又一次飞跃。只有在运用中,知识才可以被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才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将课堂的作业以及应用题的训练生活化,以学生喜爱的生活场景为切入,加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让数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的生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理解生活。学以致用是基本的教育准则,生活本身就是最为实用的教材。例如,对于学校的升旗杆,大家一直想要知道其准确高度,但是又不能够将其放倒进行测量,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一根知道长度的竹竿立在操场上,让学生测量其影子的长度,然后再去测量升旗杆的影子的长度,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推算出升旗杆的准确高度,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实地测量的操作,强化了动手能力,最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会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学的也是一些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极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善于进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游戏,提高其积极性;并且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小学时代(教师),2011(11):17-18.
[2]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研版),2011(6):69-70.
[3]王海军.思考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5-16.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丰安小学)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理解很有帮助。生活化的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增加熟悉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接受和吸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发掘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将这些生活中的情境与实际教学中的知识相联系,这样才会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跑步比赛,记录下同学们的成绩,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让学生作为加减法的练习使用,可以用来计算二人之间用时的差距。此外,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要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如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课堂的情境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这个月家里一共买了200ml、400ml和500ml三种重量的花生油,价格分别为20元、25元和45元,问不同质量的花生油其价格相差多少?”再如,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可以先选择一些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资料作为课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升,然后再展开教学就会容易得多,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高涨。
在趣味游戏中提高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有趣的游戏往往比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青睐。实践证明,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例如,在进行倒推的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发放魔方,让学生根据魔方的转动过程和次序进行倒推,将魔方还原成初始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同时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这样,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学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教师对班里的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生的喜好,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游戏的选择,选择的游戏应该既有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进行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扑克作为游戏的工具,留下其中的A到10的扑克牌,然后给学生随机分发扑克牌,然后先算出24点的学生获胜。这样一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性,又使得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这种小游戏,从而进一步提升口算能力。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而设计的,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借鉴和引用。
在生活中实践运用
实践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是知识的又一次飞跃。只有在运用中,知识才可以被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才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将课堂的作业以及应用题的训练生活化,以学生喜爱的生活场景为切入,加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让数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的生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理解生活。学以致用是基本的教育准则,生活本身就是最为实用的教材。例如,对于学校的升旗杆,大家一直想要知道其准确高度,但是又不能够将其放倒进行测量,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一根知道长度的竹竿立在操场上,让学生测量其影子的长度,然后再去测量升旗杆的影子的长度,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推算出升旗杆的准确高度,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实地测量的操作,强化了动手能力,最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会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学的也是一些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极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善于进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游戏,提高其积极性;并且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小学时代(教师),2011(11):17-18.
[2]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研版),2011(6):69-70.
[3]王海军.思考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5-16.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丰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