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启发式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当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更能显示出其优势,本文简述了启发式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分享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案例,探讨启发式教学在传统模式中如何重新赋予其新的活力与内容。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激发 主动性 传承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60-02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启发式教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扭转从前的应试教育发挥了作出了重大贡献。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如何在现代中职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启发”一词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论语·述而》)浅而言之,在学生在云里雾里摸着方向,但还不能尽扫迷雾,处在欲知又未知的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像是蓄迸发的火山,心理上产生了“愤”“悱”,思维敏锐,接受力强,教师的一点拨就像是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学生即刻豁然开朗,清楚明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更有俗话说:“授与鱼,不如授与渔。”从这些话语都论证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联系我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所获得的某些经验和教训,我进一步体会到在中职学生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更能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程度较薄弱,学生厌学现象较严重,如何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做好启发式教学?现谈谈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知、情、意、真、善、美的完美人格,并以此使学生达到“爱学”、“会学”、“学会”。启发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教和学相互作用的统一、教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强调理论语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明确师生位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那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十分重要,对学生有见地的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忌一家言,满堂灌。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自觉地独立地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他们的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强调学生的自觉独立地思考,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三、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一是激发学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对学习成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程是一种享受,既可领略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又能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语文的习惯。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教学方法,作用于学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启发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是让“主体”发挥最大的效应。大家知道,师生在课堂上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授与受、主导与主体都是相互作用而产生效果的。这对矛盾中,主导是外因,主体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启发式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因作用的教学,内因的作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是使学生达到“自力”。“自力”的要求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意思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凭自己的能力读书作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启发式较之其他各法,更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对老师的依赖性,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变死记硬背为重新思考,变无所事事为想方设法,变苦学为乐学。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说,学生把上语文课当作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在甜蜜、轻松的“享受”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起自己读书作文的能力,教师则达到了“教是为不需要教”的目的,学生达到了“自力”。
四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启发式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培养“自力”。最终的关键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增长学生更大的才干。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许多知识点要学习,这是不容质疑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四、语文课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須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 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 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1、了解学生的专业,文专结合
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在广西艺术学校里,艺术生们对他们的本专业是非常重视和爱好的,任何跟他们专业相关的事物他们都会好奇,因此从这个点切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笔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为例。全文通过描绘素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忧悉和苦闷的心情。在给美术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时候,我会着重讲述作者描述荷塘月色的词句,让学生想象月下荷花的别样情趣,荷叶的交错,光和影的重叠,把课文当作他们的画板,把词句当作他们的画笔,感受朱自清先生用极淡极淡的笔墨状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用美术的眼光去欣赏作品描绘的素雅朦胧的景色,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而在给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时候,我用著名歌手组合“凤凰传奇”所唱的歌曲《荷塘月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他们熟悉的旋律和歌词带他们进入到课文,分析歌词导入新课,带领他们像歌词中的“鱼儿”一样畅游在这铺满月色的荷塘里,一边轻声歌唱,一边用低缓而委婉的语调将全文诵读,唤醒了学生的热望,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我的讲解步步深入,带着自己的遐思冥想,如临其境,沉浸在散文所表现的意境中。
2、结合课文,采用点拨质疑的方法
教师只有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有“悱”而“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中,要适当点拨,使学生能问善问。笔者在教授受学生欢迎的《林黛玉进贾府》时,采用到质疑式教学方法。节选自四大名著《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不仅呈现了贾府的建筑格局,还亮相了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对整部小说的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贾母与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何书”的问题,林黛玉对两个人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一点很少有学生注意到,但这却是理解林黛玉性格的关键所在。笔者在上课时把林黛玉的回答放在一起,列在黑板上,学生看后自然产生了疑问,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深入思考,恍然大悟,进一步理解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台票之所以没有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因为学生还未深入思考,只是停留在认识的表层,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便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扩展。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的教学均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概括地讲,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指导思想必须更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重新赋予启发式教学新的活力与内容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刘建安.論思想政治教学中兴趣的泊发与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0期.
[2] 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激发 主动性 传承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60-02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启发式教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扭转从前的应试教育发挥了作出了重大贡献。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如何在现代中职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启发”一词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论语·述而》)浅而言之,在学生在云里雾里摸着方向,但还不能尽扫迷雾,处在欲知又未知的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像是蓄迸发的火山,心理上产生了“愤”“悱”,思维敏锐,接受力强,教师的一点拨就像是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学生即刻豁然开朗,清楚明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更有俗话说:“授与鱼,不如授与渔。”从这些话语都论证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联系我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所获得的某些经验和教训,我进一步体会到在中职学生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更能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程度较薄弱,学生厌学现象较严重,如何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做好启发式教学?现谈谈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知、情、意、真、善、美的完美人格,并以此使学生达到“爱学”、“会学”、“学会”。启发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教和学相互作用的统一、教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强调理论语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明确师生位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那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十分重要,对学生有见地的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忌一家言,满堂灌。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自觉地独立地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他们的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强调学生的自觉独立地思考,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三、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一是激发学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对学习成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程是一种享受,既可领略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又能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语文的习惯。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教学方法,作用于学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启发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是让“主体”发挥最大的效应。大家知道,师生在课堂上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授与受、主导与主体都是相互作用而产生效果的。这对矛盾中,主导是外因,主体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启发式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因作用的教学,内因的作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是使学生达到“自力”。“自力”的要求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意思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凭自己的能力读书作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启发式较之其他各法,更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对老师的依赖性,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变死记硬背为重新思考,变无所事事为想方设法,变苦学为乐学。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说,学生把上语文课当作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在甜蜜、轻松的“享受”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起自己读书作文的能力,教师则达到了“教是为不需要教”的目的,学生达到了“自力”。
四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启发式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培养“自力”。最终的关键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增长学生更大的才干。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许多知识点要学习,这是不容质疑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四、语文课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須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 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 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1、了解学生的专业,文专结合
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在广西艺术学校里,艺术生们对他们的本专业是非常重视和爱好的,任何跟他们专业相关的事物他们都会好奇,因此从这个点切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笔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为例。全文通过描绘素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忧悉和苦闷的心情。在给美术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时候,我会着重讲述作者描述荷塘月色的词句,让学生想象月下荷花的别样情趣,荷叶的交错,光和影的重叠,把课文当作他们的画板,把词句当作他们的画笔,感受朱自清先生用极淡极淡的笔墨状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用美术的眼光去欣赏作品描绘的素雅朦胧的景色,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而在给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时候,我用著名歌手组合“凤凰传奇”所唱的歌曲《荷塘月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他们熟悉的旋律和歌词带他们进入到课文,分析歌词导入新课,带领他们像歌词中的“鱼儿”一样畅游在这铺满月色的荷塘里,一边轻声歌唱,一边用低缓而委婉的语调将全文诵读,唤醒了学生的热望,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我的讲解步步深入,带着自己的遐思冥想,如临其境,沉浸在散文所表现的意境中。
2、结合课文,采用点拨质疑的方法
教师只有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有“悱”而“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中,要适当点拨,使学生能问善问。笔者在教授受学生欢迎的《林黛玉进贾府》时,采用到质疑式教学方法。节选自四大名著《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不仅呈现了贾府的建筑格局,还亮相了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对整部小说的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贾母与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何书”的问题,林黛玉对两个人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一点很少有学生注意到,但这却是理解林黛玉性格的关键所在。笔者在上课时把林黛玉的回答放在一起,列在黑板上,学生看后自然产生了疑问,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深入思考,恍然大悟,进一步理解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台票之所以没有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因为学生还未深入思考,只是停留在认识的表层,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便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扩展。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的教学均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概括地讲,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指导思想必须更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重新赋予启发式教学新的活力与内容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刘建安.論思想政治教学中兴趣的泊发与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0期.
[2] 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