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语文课却枯燥无味。一节课让师生都产生幸福的感觉,才可称为幸福课堂。
关键词:文本;自主;幸福;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材的内容越发凸显多元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摇曳生姿,通过教学实践的实施,事实证明,却不尽如人意。记得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口技》一课时,面对口技人精湛的表演,学生向我提了个问题:“老师,什么时候咱们的语文课能如口技表演一般吸引我们?”我赧颜。一节课吸引了学生,让他们有所收获,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这节课便是成功的一节课。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认为语文课要成为幸福课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文本,展现教材精髓
首先教师要通读三个年级的教材,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张明确的知识网络,并且做到知识点的范围广、要点明。这样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才能因材(文本)施教,才能做到有的(学生实际情况)放矢。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来确定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教材知识的精华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如《春酒》一课,是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清新隽永,如溪水般缓缓流淌进读者的心中。在讲授时,学生通过阅读,能领悟文章主旨,把握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又进一步引导: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得出:母亲:①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乡邻乡亲:①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②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③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我”:①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我知道他们已经真正懂得了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激情导趣,彰显教师魅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了好的开端,好的开端能够为下一步课程的继续,创设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或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堂课中有良好的开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授《口技》一课时,我为大家播放了视频片段“洛桑学艺”,先从这个能吸引学生的片段入手,勾起大家美好的回忆。并通过观看视频,让他们真实地理解了什么叫口技,然后带着崇拜的心情,走进课文中的口技世界。其实一节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讲述故事、诗歌朗诵或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入题,都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仅是开头,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教学节奏,调整学生的状态,巧妙运用表演、游戏、问题、故事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适当穿插一些语文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一节课避免死水微澜,而是张弛有度。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幽默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切忌强压管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的课堂魅力四射,你的言行让学生心悦诚服,何愁师生不幸福?
三、自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
课堂不应禁锢学生个性,而应成为其自由驰骋的天地。语文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郭沫若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我没有按照往常的讲课思路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而是以“孔乙己——大家谈”的形式分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集体探究,预期效果比我一味地讲要好得多。文中很多细微之处他们都能加以分析。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穷困潦倒,你就应该老老实实从短衣帮做起;但又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读书人的阶层挤不进去,处于夹缝之中,他没有出路,真是可怜又可恨。”其实学生得出的见解已经契合了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远比教师分析人物描写效果要好得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很多时候,教师应该放手,不必瞻前顾后,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既形成了知识技能,又提高了语文能力,何乐而不为?当然实现幸福的语文课堂,还需从其他方面来不断改进。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真实、灵动的,充满诗意和智慧的,应该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用充足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收获,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牢固树立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学习中共同体验温馨、温暖的幸福人生。一节课师生都产生了幸福感,才可称之为幸福课堂。
关键词:文本;自主;幸福;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材的内容越发凸显多元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摇曳生姿,通过教学实践的实施,事实证明,却不尽如人意。记得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口技》一课时,面对口技人精湛的表演,学生向我提了个问题:“老师,什么时候咱们的语文课能如口技表演一般吸引我们?”我赧颜。一节课吸引了学生,让他们有所收获,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这节课便是成功的一节课。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认为语文课要成为幸福课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文本,展现教材精髓
首先教师要通读三个年级的教材,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张明确的知识网络,并且做到知识点的范围广、要点明。这样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才能因材(文本)施教,才能做到有的(学生实际情况)放矢。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来确定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教材知识的精华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如《春酒》一课,是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清新隽永,如溪水般缓缓流淌进读者的心中。在讲授时,学生通过阅读,能领悟文章主旨,把握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又进一步引导: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得出:母亲:①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乡邻乡亲:①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②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③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我”:①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我知道他们已经真正懂得了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激情导趣,彰显教师魅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了好的开端,好的开端能够为下一步课程的继续,创设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或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堂课中有良好的开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授《口技》一课时,我为大家播放了视频片段“洛桑学艺”,先从这个能吸引学生的片段入手,勾起大家美好的回忆。并通过观看视频,让他们真实地理解了什么叫口技,然后带着崇拜的心情,走进课文中的口技世界。其实一节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讲述故事、诗歌朗诵或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入题,都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仅是开头,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教学节奏,调整学生的状态,巧妙运用表演、游戏、问题、故事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适当穿插一些语文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一节课避免死水微澜,而是张弛有度。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幽默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切忌强压管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的课堂魅力四射,你的言行让学生心悦诚服,何愁师生不幸福?
三、自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
课堂不应禁锢学生个性,而应成为其自由驰骋的天地。语文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郭沫若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我没有按照往常的讲课思路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而是以“孔乙己——大家谈”的形式分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集体探究,预期效果比我一味地讲要好得多。文中很多细微之处他们都能加以分析。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穷困潦倒,你就应该老老实实从短衣帮做起;但又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读书人的阶层挤不进去,处于夹缝之中,他没有出路,真是可怜又可恨。”其实学生得出的见解已经契合了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远比教师分析人物描写效果要好得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很多时候,教师应该放手,不必瞻前顾后,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既形成了知识技能,又提高了语文能力,何乐而不为?当然实现幸福的语文课堂,还需从其他方面来不断改进。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真实、灵动的,充满诗意和智慧的,应该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用充足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收获,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牢固树立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学习中共同体验温馨、温暖的幸福人生。一节课师生都产生了幸福感,才可称之为幸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