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新教材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对于从事教育25年的我来说,即经历教学中的困惑,又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教学中我除了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外,还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开发学习潜能,收到了好的良好学习效果,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设计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设计好数学活动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出让学生乐此不疲的数学活动呢?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尤其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好胜、好强、好探究、好挑战的心理特点;二是要善于利用好教学内容中本身所具有的“活化”因素;三是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轨;四是用活动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就拿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口算来说,只要设计好活动,就能让它“活”起来。例如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内容时,课的开头我这样导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今天老师想再见识见识,愿不愿意让老师开开眼界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點用了一个“激将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思维一下被点燃,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开动脑筋快速口算,有了结果后争先恐后汇报答案,场面热烈;不知不觉一组口算题完成了。随即再次“引逗”学生,刚才老师出的口算题比较简单,大家都算对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下面一组口算题就有一些难度了,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呢?在老师的“煽动”下,“激将法”再次发挥作用,好胜的心理在次驱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第二组的口算中来。算完第二组口算后,继续进行鼓动,“刚才大家进行了两组口算,正确率确实很高,咱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到底谁厉害。”就在这样一浪高过一浪的口算活动中,原本机械、无味、冰冷的口算一下子变得那么具有吸引力,那么具有挑战性,全班同学无不积极投入,这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数学课堂吗?
组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中,花了较长时间,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的过程,学习效果颇佳。首先我出示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学生轻而易举的知道了它的体积。接着我出示了用橡皮泥捏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跳一跳”,利用切成的小正方体的办法 “摘到了桃子”。紧接着,我出示了数学课本、铅笔盒等一类生活中不能切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摆方块入手,要求学生数一数所用的方块数,再通过想一想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猜想的目的。这样做,不及获取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为解决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积累了“资本”,发展了思维。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作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心里,我常常对自己说:喜欢,是最好的兴奋剂!如果学生喜欢我,喜欢我担任的課,应该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喜欢上了数学,我高兴;为学生倾力付出,我喜欢。这样的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气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单位:四川省布拖县特木里镇先锋小学)
设计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设计好数学活动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出让学生乐此不疲的数学活动呢?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尤其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好胜、好强、好探究、好挑战的心理特点;二是要善于利用好教学内容中本身所具有的“活化”因素;三是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轨;四是用活动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就拿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口算来说,只要设计好活动,就能让它“活”起来。例如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内容时,课的开头我这样导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今天老师想再见识见识,愿不愿意让老师开开眼界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點用了一个“激将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思维一下被点燃,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开动脑筋快速口算,有了结果后争先恐后汇报答案,场面热烈;不知不觉一组口算题完成了。随即再次“引逗”学生,刚才老师出的口算题比较简单,大家都算对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下面一组口算题就有一些难度了,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呢?在老师的“煽动”下,“激将法”再次发挥作用,好胜的心理在次驱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第二组的口算中来。算完第二组口算后,继续进行鼓动,“刚才大家进行了两组口算,正确率确实很高,咱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到底谁厉害。”就在这样一浪高过一浪的口算活动中,原本机械、无味、冰冷的口算一下子变得那么具有吸引力,那么具有挑战性,全班同学无不积极投入,这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数学课堂吗?
组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中,花了较长时间,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的过程,学习效果颇佳。首先我出示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学生轻而易举的知道了它的体积。接着我出示了用橡皮泥捏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跳一跳”,利用切成的小正方体的办法 “摘到了桃子”。紧接着,我出示了数学课本、铅笔盒等一类生活中不能切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摆方块入手,要求学生数一数所用的方块数,再通过想一想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猜想的目的。这样做,不及获取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为解决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积累了“资本”,发展了思维。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作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心里,我常常对自己说:喜欢,是最好的兴奋剂!如果学生喜欢我,喜欢我担任的課,应该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喜欢上了数学,我高兴;为学生倾力付出,我喜欢。这样的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气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单位:四川省布拖县特木里镇先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