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回到咱村上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主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活动背景:2013年以来,我党各级机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基层单位,江西省贵溪市金屯镇高公村抢先一步,积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开展了反铺张浪费教育。经过半年多的集中学习,村委会所属45名党员都认清了奢靡之风的危害,强化了防腐拒腐观念。今年3月5日,是学雷锋日。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可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意义。雷锋同志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模范,他的这一精神也是反铺张浪费教育的好教材。所以,在这一天,高公村精心策划组织了一场题为“学雷锋精神研讨会”的远教专题活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加太、市委组织部远程办主任叶剑锋应邀出席,全村45名党员及36名群众代表前来就学。
  活动实录
  议程一:收看课件。在活动之前,高公村大学生村官、远教站点管理员杨春燕在平台上下载了雷锋同志的事迹专题片和相关文字资料,并在市委远程办的建议下选取了《永远的雷锋》《雷锋之歌》两部专题片用于播放。鉴于这些年来雷锋的精神和事迹已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所以在活动之前,管理员将雷锋同志的事迹材料打印出来,组织党员进行了先期学习。活动开始,管理员参照文字材料对雷锋事迹进行简短介绍,然后播放课件。
  议程二:讨论雷锋精神。播放完毕,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村支委周万益说,村里不少人吃饭多盛,吃不完就倒掉,是浪费;党员朱芳芳说,在那个年代,雷锋同志津贴很少,却能一年省下一两百元资助别人,我们今天收入高了,却有很多人入不敷出,也是因为浪费;村党支部书记李汉富说,学雷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反奢靡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今后要加强自身的作风管理,自觉拒腐防腐。大家相继发言后,由市委组织部朱部长进行总结。朱加太副部长说,学习雷锋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又要紧扣时代脉搏,把雷锋精神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
  议程三:说说个人学雷锋的打算。村民孔凡旺是村里的带富能手,经常无偿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还无私地向贫困户分享自己的致富经验,因此在今年被评为镇里的“学雷锋标兵”。这次活动中,他更全面地了解了雷锋精神的全貌,也认识到了时代的需要赋予学雷锋活动的新意义。他计划今后从自身做起,厉行节俭,把省下来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事业拓展上来、用到帮助村民中去。其余党员也纷纷做了表态。村委会在会上敲定,将这项活动长期搞下去,并由班子成员带头,以承诺的形式把个人的学雷锋计划确定下来,在活动每一阶段结束时对践诺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活动效果
  研讨结束后,村委会成员和党员纷纷上交了心得体会和学雷锋计划。大学生村官杨春燕负责牵头,大家坚持将活动向纵深开展。村支委周万益召集全体村民,以谈心的方式提醒村民“爱惜盘中餐”。“爱惜盘中餐”在高公村蔚然成风,男女老幼都开始以剩饭剩菜为耻。杨春燕还拓展了这一学习活动的范围,组织村里的青年党团员成立了“学雷锋志愿队”。志愿队在率先提倡节俭的同时,还广泛开展了向孤寡老人送爱心、帮扶困难家庭、当“清洁乡村”卫士等志愿活动。如今,“学雷锋”已成为高公村的新风尚,“新雷锋精神”正成为高公村的新名片。住在高公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李汉亮动情地说:“‘雷锋’回到了我们村!”
  (作者为江西省贵溪市委组织部干部)
其他文献
又是夜里十点多了,要不是爱人打电话来催,曲新霞沉醉于欣赏电教片还不知要到何时。自从远程教育进了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社区,担任管理员的曲新霞就成了社区的第一个“远教迷”。最初那段时间,她加班加点地啃书本、学业务,在站点忙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因为疏忽了对家里的照顾,她的爱人和女儿可没少抱怨。虽然心里也觉得愧疚,但曲新霞每次都解释说:“我这就是刚到新岗位,忙一阵儿,等入了门就好了。”不过,她的承诺只
期刊
基层远教站点是保障学用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一环,其日常运转的规范和稳定程度直接关系到远程教育效能的发挥。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随着站点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站点硬件设备故障、网络信号不畅通等问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同时由于县级远教管理部门人手有限、站点管理员队伍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使得站点维护难愈发成为制约远教学用工作开展的瓶颈。  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采用电信宽带模式的站点由于受到设备、线路、天气
期刊
说起黑龙江省依兰县的新宏村,那可是全县有名的富村,走进村里一望,那是家家种红提、户户果飘香,村民们个个脸上都带着光。但就在前几年,新宏村还“默默无闻”,村民都面朝黑土背朝天、想要发家梦难圆。同样一个新宏村,咋就变得让人刮目相看了呢?闻听此言,村民们哈哈大笑,自豪地说:“为啥?就因为俺们村有个‘郭算盘’和他张罗的远程教育呗。”  这“郭算盘”真名叫郭有权,由于头脑灵活,于是村里人便送给他这个外号。想
期刊
我是一名基层站点管理员,平时在组织播放活动时发现部分教学课件的字幕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党员群众对课件内容的消化理解。这些问题包括:有的课件只给同期音加了字幕,而解说音却没有加字幕,不便于观众迅速捕捉到解说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有的字幕与片子内容不同步或者文字表述不准确,既影响观看效果又容易造成误导;有的字幕出入速度过快,让人看不完全、一知半解,又或者出入方式不讲究、与画面搭配不协调,破坏了片子
期刊
在新疆玛纳斯县包家店镇政府右侧,有一家门脸不大的小店。小店虽小,顾客却穿梭不断,生意好得很。走近一看,这原来是一家西瓜合作社。要说起社里出产的“惠农西瓜”,那在镇里可是抢手货,皮薄、汁多、瓜甜。而这个合作社的创办者杨建新更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包家店人提起他都啧啧称赞:“小伙子有志气,是个干事业的人!”  1993年就中专毕业的杨建新在农村可算是个“文化人”,那会儿他就琢磨不能像父辈一样守着几亩地
期刊
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敲击着历史的辙印,关陇古道的孤月映照出千年的风尘,位于古丝绸南道要冲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远教办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思维,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了远程教育向社区矫正人员、宗教界人士、青少年学生延伸的“三延伸”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全县基层党员群众共享远程教育成果的需求,让远程教育的春风拂遍了这座关陇古道丝绸古城的每一寸土地。  延伸援助促和谐  社区矫正人员,指的是罪行较轻、主
期刊
远教工作就像一盘棋,点中了“棋眼”才能步步破局。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远程办推出了“建管学九步法”,着力打造一支“三懂三会”的远教管理员队伍。这一方法就如令狐冲手中的独孤九剑,哪怕“内力不足”,也能凭既定的套路“克敌制胜”,成了做活工作全局的“妙手”。  取势布局“接地气”  椒江区远程办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员结对服务、团队攻坚、科学考评激励机制,要求管理员弯下身子、沉住性子,和群众打成一片,和同
期刊
现如今,“奶爸”可是相当时尚,像什么《神偷奶爸》《奶爸特工》等大片更是把这个词变得耳熟能详。在江西省宁都县的黄陂镇,也有个远近闻名的远教“奶爸”廖方平。别的“奶爸”最多也就是管三四个孩子,可他却通过远教手段,把近200个孩子照顾得井井有条。200个孩子?看来这个远教“奶爸”啊,绝对有高招儿!  要说起小廖,他可不是专职保姆,而是黄陂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这几年,黄陂镇出去打工的人多了,留守儿童也就
期刊
河南林州曾经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别处是人吃水,林州是水吃人;这也是一块豪迈的土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人均每天四两窝头,硬是用头铁锹引漳入林,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精神自此成为艰苦奋斗精神的最佳现实写照,成为当代林州的精神法宝和思想动力。直至今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家宝”,仍是林州人时刻牢记在心的历史使命。敢打敢拼、敢想敢干的林州电教人也不甘人后,
期刊
主人公简介  张雪松是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一名蓝领工人,也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张雪松和他的工友们已走进了先进高铁技术领域,开创了高铁的“中国速度”,让“大国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有一座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工业城市——唐山,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就在这里诞生。张雪松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成长,长大后成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