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满堂芬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ea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呢?其实,教师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近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洗脑”: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是导演、引路人,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导者,是课堂的主人、表演者。
  没有正确的意识,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活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青春和活力。
  
  一、“全民皆兵”意识,让每个学生享有学习的权利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着眼点往往在几个优秀的学生身上,只要他们懂就万事大吉,而对中下等生则视为可有可无,不把他们放在学习的地位上,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而新课标则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如果不是全体学生的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各个环节,而是只有几个优秀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参与,另一部分学生当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学。
  在参加“领雁工程”教学培训的期间,我看到学科导师商老师教学刘蓓的《心声》一课,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每个学生享有学习权利”的主体意识。如在开始导入文本时,她先让学生在纸上按句式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我最喜欢商老师,我最不喜欢商老师。”于是学生们都纷纷地写了起来,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然后传到上面,于是,老师朗读了其中的十几条。而此时,学生听得有味、惬意,精神很足。这样,一上课所有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
  又如,在教《刘姥姥游赏大观园》一文时,我先让学生们举手说说关于曹雪芹以及《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底下学生们雀跃不止,纷纷站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回答,气氛热烈。接着,我顺势归纳小结,真是水到渠成。然后,我分组让学生讨论三处环境描写以及文中的人物性格。一会儿让小组派人到黑板上书写,此时更是热闹,尤其是班中公认不好的那个学生也上去书写时,其他同学就鼓起掌来。从同学掌声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希望每个人是课堂的主人。
  
  二、“百花争艳”意识,允许每位学生标新立异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要求所答的、所想的要与所谓的“标准答案”相一致;当学生稍有怪异的出格的念头,教师马上会将其牵引回头,将创新的苗头扼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课堂教学更自由开放,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百花争艳,春天才更美。
  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求异,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我在上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时,我问学生:对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你们有什么想法?一般学生对他都持有否定批判的态度,我也点头认可。这时,一位男生举手站起来告诉我:“老师,我比较喜欢奥楚蔑洛夫。”我惊讶于他的大胆想法,就顺势引导:“说说你的理由。”他思索片刻,答道:“因为这个人物在我们现在生活中有很强的生命力。既不会得罪人,又能使自己稳坐钓鱼台。假如,我长大了,踏入社会,我想我首先会学他的这种处事态度,使自己能在社会中立稳脚跟。这不是很好吗?”我听了以后,当时还真有点吃惊,但我立刻说道:“你说的这番话,老师听了也很喜欢,老师欣赏的是你有胆量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勇气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老师还欣赏你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然后,我又用一种商量的口气说:“刚才我们都听了你的想法和评价,那么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去体味一下作者在文中塑造这个人物的真正意图?”这样,既让学生的新想法说了出来,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三、“星星点灯”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思考、提问、质疑,那么他的学习将会迷惑而无所得。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习惯于设计了一连串的“陷阱”似的关口让学生闯关,学生总处于被动状态。难怪曾有一位学生戏说:“上课时老师好像最不聪明,因为他总在问我们,而我们总像在为老师解答!”
  美国的政布鲁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能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上《水调歌头》一课时,学生向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作者为何会有‘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既然要“归”,为什么还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起舞弄青影,何似在人间?’到底是在月光下起舞还是月空中起舞?最后他怎么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呢?”一个个问号让我和其他的同学讨论得“面红耳赤”,让我欣慰不已,因为学生开始跨出了新的一步,开始主动学习了!
  我深知: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答案更有价值!预习时,我让学生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在上课时允许学生自由发问,对那些有价值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也许学生的一个问题,正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契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参加“领雁工程”培训期间,我们组的翁老师在教学杨绛的《老王》课堂上,刚好讲到老王是个病入膏肓的人时,有学生举手问老师:为什么说是病入膏肓?翁老师并没有自己讲,而是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契机、这个思维的火花,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王是病入膏肓的。于是大家纷纷地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自然地引领学生学生独立思考、探讨问题。不久,其他学生分别从老王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语气等方面归纳回答。这样,学生很快感悟了老王病入膏肓时还来送东西所表现出来的善良。
  
  四、“携手共进”意识,让老师蹲下来看待学生
  
  于永正说过:老师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他们的言行,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理解问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别让学生仰视老师,他会觉得老师不可接近,这给教育带来不利的因素。
  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是引导者,不仅要亲切,更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疑惑、不满的眼神,或主动地找他们谈话解答,或为他们作示范,或引导他们亲自体验。
  一次,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对于孔乙己的“排”和“摸”这两个词的表达作用,有些学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开始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想到现在新课程教学不是传统的传授教学,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于是,我就先给学生作示范,拿出一把硬币,一枚一枚地“排”和从裤袋里“摸”。这时学生看得很专注,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实践体验,体味“排”和“摸”这两个词的不同效果。接着,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表演,最后我看到学生们先是点头默认而后拍手鼓掌的情形,我的心坦然了。此时,教学所达到的效果,肯定比我一味地反复讲解胜过几倍,且课堂气氛又活跃。
  是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教育学生。
  
  五、“群星闪耀”意识,让学生拥有展示才艺的平台
  
  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希望拥有成就,都有一种表现欲。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人比较外露,敢表现;有些人比较含蓄内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给学生提供了纯粹的文化知识的平台,得高分的能表扬,成绩差的则遭到冷落、歧视。如今,新课标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作为语文教育,我们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平台,让“群星”闪耀。
  我在课前设置了5分钟的才艺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可讲故事,也可演讲;可唱歌,也可器乐独奏;可讲笑话,也可小品表演。我有时作点评,有时则作为课堂的导语。课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随笔作业,第二天上交。结果我发现:学生很愿意评价,而且所写的小短文有新意,个性纷呈;表演的才艺,学生很乐意去准备,并渐渐地向语文学科内容靠拢。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真的,我们只要心有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就会呈现满堂芬芳的局势。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教学设想】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尽管篇幅不长,但于香菱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是多么的重要,也可见作者独到的匠心。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乃“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第一人,“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选文的用意是以香菱苦志学诗的过程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了解学习境界的变化。但仅止
教育是一门艺术,文学也是艺术,二者结合会相得益彰。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一、利用诗词名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其心灵    十七八岁的文科生一个个满怀青春激情,总爱谈古论今,舞文弄墨,认为生活如诗如画,似梦似幻;一颗颗桀骜不驯的心有时目空一切,想入非非。这表现在学习上或自命不凡或畏缩不前,整天手捧砖头厚的小说在教室偷看,在宿舍“享受”;生活上虽没有达到放荡不羁,但却不想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
暑假刚开始,王晓就要离家参加一个游学班,这是爸妈强行给他报的班。否则,他一个暑假都会躲在家里研究推理小说。他报名参加的是一个小型的游学班,总共就有五名学生。据负责人介绍,这五名学员年龄都差不多,分别来自北京、成都、无锡、苏州和桂林这五个城市。  经过疲惫的长途飞行,大家都好好地睡了一觉,才在酒店一楼的餐厅集合。吃饭时,大家闲聊起自己的旅行经历来。  戴着眼镜的孙亮说:“我曾经去过江苏,但还没有去过
心理学告诉我们,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深刻体会到情景教学在中学教学里的重要性。  所谓英语情景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带人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真实地用英语去思考、去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而紧张的氛围下要想写成一篇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急就之作,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扮好“凤头”,饰好“豹尾”,首尾圆合,是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亮点。下面我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生话题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一、 万丈高楼,起于累土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色,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初中英语优质课展示活动,总共听了八位名师上的课。这八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都是任务型教学法,并且上课的内容都是七年级新目标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但课堂教学的设计却不尽相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八堂课有一个相同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渗透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
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都隔着一层翻译者的影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阅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很难真正从语言文字方面体会到文章本身的优美之处,即使有,也多是翻译者自身语言运用水平的体现。然而有些翻译作品,不但不能传神地转述作者本来的意图,还会因为语言运用不恰当,使读者不能领会到原文的基本意思。本文就以选入苏教版必修二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译,2003年版)为例,试说明
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教师后,希望立即知道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肯定性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每学期批改七、八篇作文的现象这样评价过:“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经典,就是那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书籍。经典作品的力量在于从深层次对人们
语文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课堂的序曲    歌曲在演唱之前,都有一段精短的过门,它指明歌曲的节奏、展示旋律的特点、奠定演唱的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巧妙设计课堂的导人形式:或是优美的语言,或是精彩的表演,或是有趣的谜语,或是宜人的音乐,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