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凰男”工作就是去赚钱
很多导演找到郭晓冬,似乎都是看中了他那段从农村走到城市的经历。处女作《暖》中的男主角林井河,就与郭晓冬有许多类似的经历从那以后,郭晓冬所演绎的角色似乎都被刻上了“凤凰男”的烙印,从《大校的女儿》里的姜士安到《新结婚时代》里的何建国。郭晓冬的生活经历,不仅奠定了他深厚的演艺底蕴,也造就了他虽然追梦却本质“现实”的理财观念。
成长在沂蒙山的闭塞山村,郭晓冬却从小有着一个电影梦。1993年,《大众电影》刊登了一则“北京电影学院夏令营活动”的消息,他当即下定决心“去北京”。如今,郭晓冬依然清楚地记得,参加活动需要交风险抵押金1100元,可是自己并没有这么多钱,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去借,最后只凑得了600元。
面对北上的变动,郭晓冬遭遇了全家人的反对。“当时我在县城的邮电局工作,在家人看来,那个工作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父母死活不同意我去北京。后来我找到了舅舅,他算是混得不错的,家里很多事都要听他的。于是我就骗我母亲,说我已经征得了舅舅的同意。”
北上考取电影学院并没有成功,刚从农村出来的郭晓冬,初试就被刷了下去,接下来的几年他开始了北漂生活,仅仅是为了想尽一切办法养活自己。“我唱歌跑调,满口山东话,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居然还去应聘歌手、做主持人,也许是最基本的求生欲吧。”很快,郭晓冬意识到这样混下去不行,必须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作最后的努力。1996年,他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战,行就行,不行就赶紧回老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意思的是,失败后的退路郭晓冬竟然也都想好:“回去不用种地,我可以去卖瓜子,卖水果。”生活的艰辛,使得郭晓冬对于挣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即使是乡下的小生意,他也考虑周全如何去经营。结果,就是这么一逼自己,居然考进了,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拐点。
“理财是一个相对概念”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郭晓冬与陈坤、黄晓明、赵薇等人是同班同学。大学那段日子,郭晓冬过得非常艰辛贫苦,去拍广告赚钱的事至今让他心存感激。由于班里的女生都很漂亮,经常出去拍广告,于是老师发号施令“不带上郭晓冬,就不许接广告”。
几年来,郭晓冬一直蒙在鼓里,以为是广告商选中了自己,直到毕业多年后才意外地得知真相。“接一个广告的酬劳是2000元,这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讲,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大学时期的广告酬劳足以让郭晓冬的日子改善很多,但他却不舍得消费,而是积攒到一定数额后,留一部分为自己生活所用,剩下的全部给家里邮寄回去。
成名后,经济条件宽裕起来,“节俭”仍是郭晓冬理财的中心词,他坚信“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不过,在山东老家和妻子程莉莎的老家武汉,郭晓冬都花大手笔帮亲友们改善居住环境。考虑到有时候要接老人进京小住,夫妻二人在北京买了一套相对较大的房子。经历过流离失所的人,都会对稳定和温馨有着深切的期盼,在郭晓冬看来,房产是家的象征,也更意味着对资产的一份保障。
尽管向来以勤俭理念指引自己,但“因为曾亲历艰难”,郭晓冬对于慈善活动从不吝啬。前不久,他又参加了一次关于赈灾的慈善拍卖活动。由于发现家里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到拍卖会上,郭晓冬委托妻子立即奔赴商店买了一只价值6000多元的钢笔,希望能在拍卖会上卖出好价钱,为灾区尽一份力。
总结起自己的理财之道,郭晓冬认为一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财策略,这取决于风险承受度、风险偏好、理财目标、收入水平、专业知识等一系列的因素。“理财观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当下的情况,有利于自己和家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很多导演找到郭晓冬,似乎都是看中了他那段从农村走到城市的经历。处女作《暖》中的男主角林井河,就与郭晓冬有许多类似的经历从那以后,郭晓冬所演绎的角色似乎都被刻上了“凤凰男”的烙印,从《大校的女儿》里的姜士安到《新结婚时代》里的何建国。郭晓冬的生活经历,不仅奠定了他深厚的演艺底蕴,也造就了他虽然追梦却本质“现实”的理财观念。
成长在沂蒙山的闭塞山村,郭晓冬却从小有着一个电影梦。1993年,《大众电影》刊登了一则“北京电影学院夏令营活动”的消息,他当即下定决心“去北京”。如今,郭晓冬依然清楚地记得,参加活动需要交风险抵押金1100元,可是自己并没有这么多钱,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去借,最后只凑得了600元。
面对北上的变动,郭晓冬遭遇了全家人的反对。“当时我在县城的邮电局工作,在家人看来,那个工作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父母死活不同意我去北京。后来我找到了舅舅,他算是混得不错的,家里很多事都要听他的。于是我就骗我母亲,说我已经征得了舅舅的同意。”
北上考取电影学院并没有成功,刚从农村出来的郭晓冬,初试就被刷了下去,接下来的几年他开始了北漂生活,仅仅是为了想尽一切办法养活自己。“我唱歌跑调,满口山东话,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居然还去应聘歌手、做主持人,也许是最基本的求生欲吧。”很快,郭晓冬意识到这样混下去不行,必须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作最后的努力。1996年,他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战,行就行,不行就赶紧回老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意思的是,失败后的退路郭晓冬竟然也都想好:“回去不用种地,我可以去卖瓜子,卖水果。”生活的艰辛,使得郭晓冬对于挣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即使是乡下的小生意,他也考虑周全如何去经营。结果,就是这么一逼自己,居然考进了,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拐点。
“理财是一个相对概念”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郭晓冬与陈坤、黄晓明、赵薇等人是同班同学。大学那段日子,郭晓冬过得非常艰辛贫苦,去拍广告赚钱的事至今让他心存感激。由于班里的女生都很漂亮,经常出去拍广告,于是老师发号施令“不带上郭晓冬,就不许接广告”。
几年来,郭晓冬一直蒙在鼓里,以为是广告商选中了自己,直到毕业多年后才意外地得知真相。“接一个广告的酬劳是2000元,这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讲,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大学时期的广告酬劳足以让郭晓冬的日子改善很多,但他却不舍得消费,而是积攒到一定数额后,留一部分为自己生活所用,剩下的全部给家里邮寄回去。
成名后,经济条件宽裕起来,“节俭”仍是郭晓冬理财的中心词,他坚信“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不过,在山东老家和妻子程莉莎的老家武汉,郭晓冬都花大手笔帮亲友们改善居住环境。考虑到有时候要接老人进京小住,夫妻二人在北京买了一套相对较大的房子。经历过流离失所的人,都会对稳定和温馨有着深切的期盼,在郭晓冬看来,房产是家的象征,也更意味着对资产的一份保障。
尽管向来以勤俭理念指引自己,但“因为曾亲历艰难”,郭晓冬对于慈善活动从不吝啬。前不久,他又参加了一次关于赈灾的慈善拍卖活动。由于发现家里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到拍卖会上,郭晓冬委托妻子立即奔赴商店买了一只价值6000多元的钢笔,希望能在拍卖会上卖出好价钱,为灾区尽一份力。
总结起自己的理财之道,郭晓冬认为一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财策略,这取决于风险承受度、风险偏好、理财目标、收入水平、专业知识等一系列的因素。“理财观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当下的情况,有利于自己和家人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