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汛期——雨幕提早拉开,暴雨密集“登场”。6月以来全国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共发生21次编号洪水,超过1998年,为近23年以来最多;82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66条超保证、77条超历史。庚子之夏,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
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防”和“救”上下足功夫,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国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点地区防洪工程未发生重大险情;灾情明显偏重的情况下,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较近5年同期均值分别下降51%和58%,防汛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1、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雨情汛情多年罕见。汛情吹响“集结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闻令而动,在国家防总统筹协调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投入防汛救灾“战场”。
各地全力以赴、众志成城,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加强部署,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和抢险救灾。安徽省防指调派专业抢险队紧急前置重点区域,全力开展巡堤查险、抢险救援、转移安置、救灾救助;湖北省防指组织各地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前置准备,调派力量分赴防汛抗灾一线进行督导检查;湖南省防指连续调度部署各地防汛救灾工作,进一步安排应急响应、水库调蓄、除险巡查、抢险救灾等工作,重点地区负责人现场指挥调度,防汛救灾物资和抢险救援力量均前置到一线……
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坚持统分结合、部门联动,使各部门在防汛救灾中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
应急管理部履行国家防办牵头抓总职能,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研判雨情汛情,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分析,视频连线重点地区,加强指挥调度,帮助地方解决具体问题;水利部门密切监测汛情,精细调度大中型水库全力拦蓄洪水,多年建设形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气象部门及时滚动提供雨情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为防汛抢险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提前谋划,加强协调,国家防总在汛情关键阶段,滚动联合会商调度,先后启动防汛四级、三级、二级应急响应13次,及时派出63个工作组,全力以赴指导协助地方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入汛以来,水利部共派出89个工作组赴防汛抗洪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2、“耳目”靠前,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提前两天预报三峡水库出现2003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入库洪峰达7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每6分钟测报一次王家坝站水位和流量,精准预报王家坝最高水位将突破保证水位;提前5天预报太湖水位将超保证水位……
在与洪水的较量中,赢得这些时间并不容易。为了这些“提前几天”,汛期的每一天,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和他的同事们都在争分夺秒地“打仗”:分析各地各渠道汇集来的雨水情数据、审核重要分析预测材料、参加防汛会商讨论、组织做好水文情报预报服务、形成洪水预报。
“汛期,我们组建洪水预测预报专班,加密会商,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启动趋势预测、定性预警、定量预报模式;提前24小时在水利行业内发布强降雨过程预报预警,为部署洪水防御赢得先机;对暴雨洪水进行全过程监视,及时提醒防御部门;指导各地水文部门发布洪水预警,为公众防灾避险提供水情信息支撑。”刘志雨告诉记者。
汛期,全国共发布1184条河流1933个断面作业预报35.07万站次,发布水情预警1904次,创造了跑赢洪水的底气。
3、“硬牌”在握,水利工程筑牢防洪“铜墙铁壁”
75000立方米每秒!8月20日,“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洪峰抵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是三峡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
11孔全开泄洪!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49200立方米每秒下泄,削峰率达34.4%。
彼时,三峡水库刚刚迎战完“长江2020年第4号洪水”。8月11日~17日,长江上游发生持续强降雨,总雨量超过2013年、1981年暴雨过程,总降水量相当于6000个西湖,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三洪齐发”,长江第4、5号洪水短时间内相继生成。在防汛最为关键的时刻,“长江流域最强防洪军团”——以三峡为主的水库群联合出击、拦蓄洪水。
这一过程中,三峡及上游水库群累计拦蓄洪水约190亿立方米,避免了荆江分洪区的启用,使荆江分洪区内60万人口避免转移,49.3万亩耕地以及10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避免被淹没,发挥了重要的防洪减灾效益。
全国范围看,汛期3852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洪1680亿立方米,减淹城镇1310个次、减淹耕地3392万亩、避免人员转移2148万人。
水库大坝只是防洪“铜墙铁壁”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各地,由南而北,自东向西,应对洪涝的工程防御之“网”织得越来越密——目前,我国有5级以上堤防30多万公里,98000多座水库,10万多座闸坝。长江流域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配套的防汛抗旱体系;黄河流域,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巍然矗立,下游两岸临黄大堤加高培厚、放淤固堤,基本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体系;淮河流域行洪不畅、出海无路的局面逐步改变;海河流域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方针,形成各河系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太湖流域,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并利用太湖调蓄的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初步形成……
水库拦洪削峰、堤防更加坚固,这些点缀在我国水系之上的水利工程,成为水旱灾害防御的一张张“硬牌”,守护万里安澜。
4、高效救援,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入汛以来,江西鄱阳湖各水文站全面超警,防汛形势严峻。
7月8日,洪水向江西九江盐田中学袭来,校园20多米长的围墙轰然倒下。危急时刻,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救援指战员们在洪水上搭起一条条“生命通道”,把师生们接上橡皮艇,拖拽出危险地带。40余次往返,5个多小时奋战,400余名师生被成功转移。
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营救、转移和疏散群众21万余人,成为“生命的摆渡人”。
与此同时,各类抢险救援队伍也充分发挥协作优势——
解放军、武警部队出动5.9万余人,在汛期重大险情抢护时发挥了突击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安能、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央企组织10.6万余人承担防汛工程抢险任务;社会应急力量1.8万人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救援救灾的各项工作;汛情最紧张时,长江中下游5省每天有70多万人24小时进行巡堤查险,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指始终把人员提前转移避险放在最突出位置,汛期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69.5万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转移人数为近年来最多,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
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的同时,受灾群众的安置、救助及灾后重建工作已在各地推进。目前,中央救灾资金累计下拨25.75亿元。应急管理部已紧急调拨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和总价值1.34亿元的防汛物资,重点支持前期受灾严重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次次全力防御、一场场高效救援,凝聚的是战胜洪水的强大力量,见证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永恒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