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济南市经济的重要经济力量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济南市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融资贵、人才缺乏、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突出,需要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构建政企沟通的长效机制、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济南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济南市;政府
民营经济囊括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所有经济形式,一个地区民营经济多不多、活不活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百姓富不富、经济活跃不活跃。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济南市民营经济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12年末,济南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约27万户,增加值2143亿,占全市GDP44.5%,吸纳就业占全市就业人口89.6%,缴纳税收577亿,占全市税收的81%,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济南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和推广平台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部门、组织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2012年12月,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十大方案中提出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配套2013年“济南市中小微企业扶助行动”,提出将打造、规范21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济南市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着规模、质量、效益实现进一步突破的重大机遇。
一、济南市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实事求是地讲,济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或者说,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发展的差距主要就是体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民营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在山东省居于青岛、烟台、淮坊、临沂之后排名第5,99%以上属小微企业。创业难、融资贵、人才缺乏、市场渠道狭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
1.信息不畅,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民营企业家反映:有些政策在网上发布出来的时候已经逼近或过了截止日期;有关优惠政策在网上找不到,相关职能部门网站上资料陈旧。在交流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民营企业家们遇到问题时并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哪个人解决,不知道“中小企业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政府服务平台或是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不了解自己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税费等优惠政策,说明政企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不明确、不稳定,政策宣传执行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策条款细化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加上有关部门之间的衔接不通畅,政策缺乏问责制度,很容易导致一些部门的懈怠、推诿,扶持政策难以贯彻落实。
2.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发展环境有待改进
一是思想观念限制。山东省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人文环境“亲官不亲商”,难以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在广大群众和一些干部中普遍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思想偏见,重视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轻视民营企业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仍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依赖性,整体创业创新精神不足。二是服务效率低。行政审批项目仍有很大的缩减空间,审批手续繁杂,办结时间有待进一步压缩,要件要求不透明,相关部门对政策的传达、解释等相互间有矛盾。一站式服务不到位,审批大厅窗口办结率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差距较大,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领域职能发挥不充分,社会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发展严重滞后。三是行政行为缺监管。一些机构分工职能不清,部分基层官员并未真正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在其位谋其事,也谋其私,甚至对企业进行政策信息封锁,企业普遍反映多头管理、互相推诿、办事拖拉等现象比较常见。另外执法随意性大,“严进宽管”直接造成了企业间竞争的不规范化。
3.融资贵、难尚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目前济南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为资金困难和企业内部管理需提升。超过55%的学员选择“略有资金缺口”,主要需要短期的、少量的资金维持现有的经营状态;而选择“急需融资”的多为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资金助推企业壮大。60%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在20%以内,这与近65%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一致,其次是亲朋借款,从四大国有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及信用社贷款占比较少,期限多在一年以内,其他方式如融资租赁、票据贴现、风险投资等占比均不到6%。企业均表示融资的成本高、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平均融资成本达到了15-30%,远高于6%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从总体看,济南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80多亿元,仍然较大。
造成融资贵、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缺陷:一是财务不透明、不规范;二是能够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多,而且企业资产评估登记涉及土地、房产、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各环节都要收税、费,再加上贷款利息,所需费用逼近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另外,大多数企业主缺乏金融、财务知识,企业也缺乏专业金融人才,对融资方式、融资渠道、操作方法等不甚了解。其次,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公众形象;也没有专业银行机构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新三板交易市场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民间借贷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政府金融优惠政策难以全面企及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而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频率高、规模小,最终造成融资渠道单一,交易成本、评估成本、风险成本高。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有待提高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在经营中最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其次依次是技术、文化、内部管理和持续创新能力,占比不到40%。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战略合作伙伴、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加上自身资金难以维系庞大的开发投入,后继乏力。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创业初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30%多的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资质品牌,产品结构单一,工艺简单,抗风险能力较差。另外,济南市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企业各自为战,互助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像温州民企那样抱团形成合力。
5.企业人才缺乏,招工难,留人更难
人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才、营销人才严重匮乏是影响济南市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招不进、留不住,培养完就走”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多数民营企业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但很少有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人才培养主要是内部培训,激励员工的主要方法是销售提成、年终奖和职务提升,短期化、利益化强,员工凝聚力弱。
6.企业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由投资者担任最高管理者,职业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经营者都意识到了股权融资、激励的必要性,但如何做仍处于摸索阶段;有创新的动力和想法,但创新能力不足;需要融资但不了解除了银行贷款、上市、内部融资外还有什么融资方式和渠道;知道企业经营风险大,因此对政府有过高期望,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构建企业风险防范框架;对未来缺乏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等,也直接造成了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框架缺失。
二、加快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调查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加快济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经济民本多元、社会包容有序、企业自强创新、政府服务有为有力的社会经济格局,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而民企能否顺利运作关键在政府,希望也在政府,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扶助、引导、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全社创业氛围
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思想认识到什么程度,民营企业就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济南市应开展不安现状、求富求强、敢想敢试、敢闯敢拼的顽强品格和开放心态、“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政策精神的宣传和学习,破除传统观念、轻商观念、狭隘权力观念,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创业创新观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形成“创业致富光荣”、“争当老板”的舆论氛围。政府要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品牌意识,坚持诚信原则,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应有更大的宽度和超前性,“先走一步”,“法无限制或禁止均可为”。
2.“二减三加”,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
减少政府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重新整理、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学习昆山、昆明等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先进经验,做到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填一张表、盖所有章,“宽进严管”,推行备案制,对于必须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公布审理程序、标准、受理期限及反馈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减轻企业负担。从税费、社保入手,通过减税和解除行业管制等政策,给中小微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大型企业相比,同样税收比例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税负更重,应适当下调核定税率或定额;除进行科技经费补贴外,允许中小微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针对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在其足额缴纳社保费的情况下,政府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规范行政性收费,定期组织行政性收费的清理工作;减少企业隐性负担,规范会议、检查活动。
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管。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实施效果评估,找出主要症结,提出政策整合方案;严格实施政策落实督查制度,由监察部门负责,公布投诉、反馈意见的渠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并及时向投诉企业反馈办理情况。组织政府、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不定期地对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会、协调会和座谈会,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政策,抓住政策本质,提高工作的能动性和准确性,增强执行力;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作为向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机构,要加大各项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等服务,推进政策落实。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做好民营企业的支持、引导与服务工作。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包括园区载体平台、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支撑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融资支撑平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及政务支撑平台,济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加大宣传力度,虚拟形式与实体形式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同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公益性、普惠性服务;强化服务平台的工作功能和功效,重点做好融资服务、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三项工作。
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的集聚和转型升级。对不同行业、类型、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分类指导,优化产业分布,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制定中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把小、散民营企业在一定区域相对集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区域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资金、税赋减免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种经济实体利用废旧厂房、破产企业闲置土地建设中小企业辅导基地和特色创业园,建设廉租性的工业标准厂房。帮助成立专业化产销基地和市场,如机床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济南市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鲁商团队。
3.构建政企联系的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平台和区域性商务平台,设立沟通平台或链接窗口,开辟专栏或微博、留言箱等,利用工商联、行业商会等协会、中介机构了解情况和发布信息,运用现代网络、短信、微信等手段,主动走出来,服务企业。建立干部或部门联系民营企业的制度或活动,如“万名机关干部联系万家民营企业”,一对一直接指导。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定期举办形式灵活的短期培训,列明主题并公开报名。工商联发挥桥梁作用,成立专门的“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和政府部门的沟通者、信息的发布者。 4.建立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与创新,在加大财税扶持、强化金融支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
建议政府适当增加民营企业专项资金规模,重点向企业创业初期、上市前期及科技创新倾斜。以政府保金、风险补偿基金等为杠杆,充分发挥目前已有的金融产品的影响和作用,如建行的“住保金”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风险补偿贷款、中小企业集合贷、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等,筛选、推荐企业贷款。搭建政府部门、银行、网络、担保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免费法律顾问咨询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控制法律风险、参与融资项目谈判、制定风险防范机制等;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收货记录、回款记录、税务记录、贷款周期规范、清晰。
加强支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就目前来说,各商业银行融资仍然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政府应促进银企对接,经常性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银企座谈会、银企保对接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的联系沟通;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增容扩面,推动商业银行基层分支行设立挂牌专营的中小微企业信贷部门;鼓励银行创新信贷产品,跳出抵押物的禁锢,适时推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的权利质担保,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及流动资金循环贷款、订单质押贷款、贷款保证保险等系列服务方案,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个性化金融产品。
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联系、推广“新三板”、线上小微贷款、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租赁等新型业态,重点培育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资金互助社等地区性金融组织,在区县试点设立民间借贷服务机构和民间借贷金融公司;重点推广中小企业互助合作基金模式,通过法律及道德双向督导风险保障机制,突破大多数中小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瓶颈。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一是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资金补偿、奖励机制,加大对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担保的业务。建议尝试民营企业自发组织的相互合作的互助性联保;二是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由市区两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专业信用评价机构客观准确地进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成立济南市民营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整合税务、海关、金融、社保、司法等企业信用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
5.着力帮助民营企业家提升素质,培育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的“原动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设计系统的企业家培养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基地、交流中心和企业家的人才库,制定计划,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展开不同培训,如出国集训、高等院校进修、短期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如金融知识培训、股权运作培训、风险管理控制培训等)、企业实地考察交流等,开展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和定期培训。建立科学的企业家评价、推介和激励机制,向企业推荐职业经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奖励和表彰成功的企业家,以激励更多人成为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R].http://www.jinan.gov.cn/art/2012/12/17.html.
关键词:民营经济;济南市;政府
民营经济囊括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所有经济形式,一个地区民营经济多不多、活不活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百姓富不富、经济活跃不活跃。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济南市民营经济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12年末,济南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约27万户,增加值2143亿,占全市GDP44.5%,吸纳就业占全市就业人口89.6%,缴纳税收577亿,占全市税收的81%,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济南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和推广平台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部门、组织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2012年12月,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十大方案中提出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配套2013年“济南市中小微企业扶助行动”,提出将打造、规范21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济南市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着规模、质量、效益实现进一步突破的重大机遇。
一、济南市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实事求是地讲,济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或者说,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发展的差距主要就是体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民营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在山东省居于青岛、烟台、淮坊、临沂之后排名第5,99%以上属小微企业。创业难、融资贵、人才缺乏、市场渠道狭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
1.信息不畅,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民营企业家反映:有些政策在网上发布出来的时候已经逼近或过了截止日期;有关优惠政策在网上找不到,相关职能部门网站上资料陈旧。在交流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民营企业家们遇到问题时并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哪个人解决,不知道“中小企业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政府服务平台或是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不了解自己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税费等优惠政策,说明政企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不明确、不稳定,政策宣传执行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策条款细化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加上有关部门之间的衔接不通畅,政策缺乏问责制度,很容易导致一些部门的懈怠、推诿,扶持政策难以贯彻落实。
2.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发展环境有待改进
一是思想观念限制。山东省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人文环境“亲官不亲商”,难以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在广大群众和一些干部中普遍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思想偏见,重视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轻视民营企业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仍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依赖性,整体创业创新精神不足。二是服务效率低。行政审批项目仍有很大的缩减空间,审批手续繁杂,办结时间有待进一步压缩,要件要求不透明,相关部门对政策的传达、解释等相互间有矛盾。一站式服务不到位,审批大厅窗口办结率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差距较大,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领域职能发挥不充分,社会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发展严重滞后。三是行政行为缺监管。一些机构分工职能不清,部分基层官员并未真正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在其位谋其事,也谋其私,甚至对企业进行政策信息封锁,企业普遍反映多头管理、互相推诿、办事拖拉等现象比较常见。另外执法随意性大,“严进宽管”直接造成了企业间竞争的不规范化。
3.融资贵、难尚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目前济南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为资金困难和企业内部管理需提升。超过55%的学员选择“略有资金缺口”,主要需要短期的、少量的资金维持现有的经营状态;而选择“急需融资”的多为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资金助推企业壮大。60%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在20%以内,这与近65%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一致,其次是亲朋借款,从四大国有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及信用社贷款占比较少,期限多在一年以内,其他方式如融资租赁、票据贴现、风险投资等占比均不到6%。企业均表示融资的成本高、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平均融资成本达到了15-30%,远高于6%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从总体看,济南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80多亿元,仍然较大。
造成融资贵、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缺陷:一是财务不透明、不规范;二是能够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多,而且企业资产评估登记涉及土地、房产、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各环节都要收税、费,再加上贷款利息,所需费用逼近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另外,大多数企业主缺乏金融、财务知识,企业也缺乏专业金融人才,对融资方式、融资渠道、操作方法等不甚了解。其次,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公众形象;也没有专业银行机构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新三板交易市场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民间借贷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政府金融优惠政策难以全面企及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而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频率高、规模小,最终造成融资渠道单一,交易成本、评估成本、风险成本高。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有待提高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在经营中最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其次依次是技术、文化、内部管理和持续创新能力,占比不到40%。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战略合作伙伴、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加上自身资金难以维系庞大的开发投入,后继乏力。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创业初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30%多的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资质品牌,产品结构单一,工艺简单,抗风险能力较差。另外,济南市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企业各自为战,互助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像温州民企那样抱团形成合力。
5.企业人才缺乏,招工难,留人更难
人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才、营销人才严重匮乏是影响济南市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招不进、留不住,培养完就走”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多数民营企业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但很少有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人才培养主要是内部培训,激励员工的主要方法是销售提成、年终奖和职务提升,短期化、利益化强,员工凝聚力弱。
6.企业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由投资者担任最高管理者,职业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经营者都意识到了股权融资、激励的必要性,但如何做仍处于摸索阶段;有创新的动力和想法,但创新能力不足;需要融资但不了解除了银行贷款、上市、内部融资外还有什么融资方式和渠道;知道企业经营风险大,因此对政府有过高期望,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构建企业风险防范框架;对未来缺乏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等,也直接造成了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框架缺失。
二、加快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调查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加快济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经济民本多元、社会包容有序、企业自强创新、政府服务有为有力的社会经济格局,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而民企能否顺利运作关键在政府,希望也在政府,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扶助、引导、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全社创业氛围
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思想认识到什么程度,民营企业就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济南市应开展不安现状、求富求强、敢想敢试、敢闯敢拼的顽强品格和开放心态、“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政策精神的宣传和学习,破除传统观念、轻商观念、狭隘权力观念,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创业创新观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形成“创业致富光荣”、“争当老板”的舆论氛围。政府要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品牌意识,坚持诚信原则,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应有更大的宽度和超前性,“先走一步”,“法无限制或禁止均可为”。
2.“二减三加”,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
减少政府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重新整理、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学习昆山、昆明等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先进经验,做到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填一张表、盖所有章,“宽进严管”,推行备案制,对于必须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公布审理程序、标准、受理期限及反馈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减轻企业负担。从税费、社保入手,通过减税和解除行业管制等政策,给中小微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大型企业相比,同样税收比例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税负更重,应适当下调核定税率或定额;除进行科技经费补贴外,允许中小微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针对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在其足额缴纳社保费的情况下,政府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规范行政性收费,定期组织行政性收费的清理工作;减少企业隐性负担,规范会议、检查活动。
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管。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实施效果评估,找出主要症结,提出政策整合方案;严格实施政策落实督查制度,由监察部门负责,公布投诉、反馈意见的渠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并及时向投诉企业反馈办理情况。组织政府、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不定期地对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会、协调会和座谈会,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政策,抓住政策本质,提高工作的能动性和准确性,增强执行力;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作为向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机构,要加大各项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等服务,推进政策落实。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做好民营企业的支持、引导与服务工作。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包括园区载体平台、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支撑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融资支撑平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及政务支撑平台,济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加大宣传力度,虚拟形式与实体形式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同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公益性、普惠性服务;强化服务平台的工作功能和功效,重点做好融资服务、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三项工作。
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的集聚和转型升级。对不同行业、类型、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分类指导,优化产业分布,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制定中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把小、散民营企业在一定区域相对集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区域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资金、税赋减免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种经济实体利用废旧厂房、破产企业闲置土地建设中小企业辅导基地和特色创业园,建设廉租性的工业标准厂房。帮助成立专业化产销基地和市场,如机床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济南市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鲁商团队。
3.构建政企联系的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平台和区域性商务平台,设立沟通平台或链接窗口,开辟专栏或微博、留言箱等,利用工商联、行业商会等协会、中介机构了解情况和发布信息,运用现代网络、短信、微信等手段,主动走出来,服务企业。建立干部或部门联系民营企业的制度或活动,如“万名机关干部联系万家民营企业”,一对一直接指导。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定期举办形式灵活的短期培训,列明主题并公开报名。工商联发挥桥梁作用,成立专门的“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和政府部门的沟通者、信息的发布者。 4.建立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与创新,在加大财税扶持、强化金融支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
建议政府适当增加民营企业专项资金规模,重点向企业创业初期、上市前期及科技创新倾斜。以政府保金、风险补偿基金等为杠杆,充分发挥目前已有的金融产品的影响和作用,如建行的“住保金”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风险补偿贷款、中小企业集合贷、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等,筛选、推荐企业贷款。搭建政府部门、银行、网络、担保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免费法律顾问咨询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控制法律风险、参与融资项目谈判、制定风险防范机制等;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收货记录、回款记录、税务记录、贷款周期规范、清晰。
加强支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就目前来说,各商业银行融资仍然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政府应促进银企对接,经常性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银企座谈会、银企保对接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的联系沟通;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增容扩面,推动商业银行基层分支行设立挂牌专营的中小微企业信贷部门;鼓励银行创新信贷产品,跳出抵押物的禁锢,适时推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的权利质担保,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及流动资金循环贷款、订单质押贷款、贷款保证保险等系列服务方案,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个性化金融产品。
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联系、推广“新三板”、线上小微贷款、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租赁等新型业态,重点培育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资金互助社等地区性金融组织,在区县试点设立民间借贷服务机构和民间借贷金融公司;重点推广中小企业互助合作基金模式,通过法律及道德双向督导风险保障机制,突破大多数中小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瓶颈。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一是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资金补偿、奖励机制,加大对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担保的业务。建议尝试民营企业自发组织的相互合作的互助性联保;二是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由市区两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专业信用评价机构客观准确地进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成立济南市民营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整合税务、海关、金融、社保、司法等企业信用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
5.着力帮助民营企业家提升素质,培育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的“原动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设计系统的企业家培养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基地、交流中心和企业家的人才库,制定计划,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展开不同培训,如出国集训、高等院校进修、短期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如金融知识培训、股权运作培训、风险管理控制培训等)、企业实地考察交流等,开展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和定期培训。建立科学的企业家评价、推介和激励机制,向企业推荐职业经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奖励和表彰成功的企业家,以激励更多人成为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R].http://www.jinan.gov.cn/art/2012/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