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厂不如买厂 买厂不如买店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7年的持续改革和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时代,而世界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不断加快全球化步伐,这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而全球化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意大利并可能很快进一步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但未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以及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互动导致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中国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全球化的本质,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并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
  
  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
  
  与历史上英、美等国的崛起不同,中国崛起面临着新挑战。18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靠的是殖民和军事侵占。其时全球金融一体化尚未完成,国际金融市场尚不太重要。大英帝国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靠殖民圈地,直接占领原材料市场来完成。大英帝国的剩余劳动力靠殖民输出,因此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海外市场也是靠殖民和军事霸权来实现的。其时,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全世界超过七成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均在英国伦敦完成。
  19世纪末,美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且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偏于一隅。其自有的原材料即可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由于人口稀少,美国也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其崛起不存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
  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由于国家较小、人口较少、或者因为政治原因得到西方大国的无条件市场开放,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不同。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少。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既不存在大量移民的机会,又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压力和影响。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中国的崛起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中国富裕的是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有效利用全球自然资源和市场。
  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已经完成,国际金融市场变得非常重要。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但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而言,其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自不待言。设想有哪一个大国有中国的近三十年的持续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不少外国机构投资者不得其门而入,因此必然依靠国际投资甚至投机来分享中国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的回报。由此引起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价格高企是自然现象。
  
  解决人口和经济增长问题有赖于有效利用国际市场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人均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只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的1/3,即使靠节约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消费产业,人均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则会严重危及中国经济成长。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劳动力便宜,而且城市化尚未完成,决定了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要国际市场的需求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换言之,解决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问题有赖于长期利用国际市场。
  在中国国际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日益增加的前提下,应该大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在原材料和批发、零售业进行跨国并购,取得原材料生产和市场的主导权。中国不怕竞争,但不走出去就没有竞争的机会。联想并购IBMPC和海尔试图并购MAYTAG均同此理,应大力鼓励。
  
  跨国并购应以获取市场销售渠道和长期原材料供应为重点
  
  在近期,中国的企业不必以获取高新技术为跨国并购的主要目标,而应以获取市场销售渠道和长期原材料供应为重点,以加强中国进出口产品的报价和定价能力为目标。
  对许多国内企业而言,在国内建厂不如在国外买厂(即建厂不如买厂)。由于发达国家工人工资待遇难以下调,随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大,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GM(通用汽车)的公司股价大跌。并购这类厂其利有二:买了难以获取的(成熟的)技术产权和商标,并以低价获得了在海外的销售渠道。
  对有能力的国内公司而言,在国外买厂不如在国外买店(即买厂不如买店)。这是因为买店则得到了从所有生产商包括来自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获取利润的可能。精明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开始把眼光盯住HOMEDEPOT那样的公司,守时待势。
  
  走出去同时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中国到了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时候了。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迅速但金融经济发展缓慢,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间的不匹配和不相容成为日益突出的矛盾,并已成为制约中国能否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关键之一。以外汇现金来进行跨国并购不仅金融成本高,而且容易引起被并购方的猜疑甚至误解。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需要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并走出去,但如果没有相当强大的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走出去的战略难以实施,中国经济的崛起难以实现。
  在国家层面,中国自1998年以后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已经事实上部分地左右了世界经济,中国进口增长,则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抬高;中国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降低。但是在金融经济这一部分,在对世界经济影响力重大的金融市场、金融衍生产品领域,由于中国发展的落后,而使自己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只要中国资本市场欠发达的状况不改善,中国面临的原材料和市场危机就不会解除,不管中国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成就多大。
  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场,包括外汇和商品期货市场,并争取尽快确立中国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中心地位。
其他文献
百仕达挥师上海外滩源  香港百仕达控股有限公司(1168.HK)旗下上海分公司——百仕达(上海)将参与上海外滩源部分地段的开发。这是百仕达旗下地产业务首次走出深圳。  外滩源项目是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它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这里是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该项目占地1.6万平方米,由商业金融、文化、酒店式公寓、
期刊
“尚德控股”登陆纽交所,为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画上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句号。2005年的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为70家,较2004年减少了约14%,但筹资金额约为212.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约90%。建行成功在香港IPO募集资金超过92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数额),成为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单一IPO集资额的最高纪录,也是5年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由于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使得2005年
期刊
在“中关村”违规担保案、西南证券和天同证券挪用保证金案、“世纪中天”虚增业绩案的背后,“中国凯利”、“珠海国利”、“珠海国恒利”、“重庆海德”、“联大集团”等“利”系公司的身影频频同时出现,“一致行动人”特征表露无遗。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股权联系,其联手实施的“掏空”行为很难被界定为关联交易。在它们的主导和操纵下,“中关村”面临破产威胁、“世纪中天”产生了巨额坏账、“丰华股份”被占用大量
期刊
携手国际钢琴界领军人物郎朗,高尔夫大宅强势出击,会籍销售加速提升,观澜湖全面打造新君子生活。    我们时代的新君子生活    “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坦荡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中个人修身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人看来,君子是优秀人格的集大成者,品性磊落、诚信可靠、刚直不阿、举止得当……在儒家的种种典籍、训言里,人生的目标就是如君子
期刊
1肖 莉  G 万科A  女,42岁,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0年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于中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公司、三菱商事会社深圳事务所工作;1994年加入万科;1995年至今,出任董事会秘书;2004年4月,出任公司董事;同年7月起,出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2兰 奇  G 招行  男,50岁,硕士。  1987年6月至1993年4月,任中国人民银行
期刊
今年有4家酒店即将开业的香格里拉集团,目前在华已拥有19家酒店,是中国最大的国际酒店集团之一。位于北京中心商务区核心地带的中国大饭店,作为香格里拉集团的旗舰酒店,在业内更享有极高的声誉。    耗资3000万美元“美容”    中国大饭店总经理薄贺德认为,酒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客源。中国大饭店处于北京外交、商务活动的中心地带,国际商务人士来往频密。  2003年8月,中国大饭店完成了耗资3000万美
期刊
“2006金牌董秘”的榜单变动率为60%,更多新人上榜,这也许体现了更多上市公司更为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趋势。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  50家“2006金牌董秘”所处的上市公司中有34家已经或即将成为G股,占比68%,远远超过同期市场上42。6%的股改比例。G股公司在过去一年里更为周到和密集的投资者关系沟通,从一个方面印证了这种趋势。另外,通过多项财务指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发现,“2006金牌
期刊
中国经济普查之后修订的GDP数据,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到4成多,虽然有学者认为这一块仍然被低估,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的产业版图,但三产峥嵘态势毕现,足以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  抛开对GDP的所谓贡献度,三产的发展程度对中国意义重大。最近一年,“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这个词变得不再那么正面。在生态环境恶化、出口屡遭壁垒、能源严重短缺等综合作用下,为世界生产“一双鞋和一身衣服”的相对成本变得高昂。  废止农
期刊
《新财富》2005年12月号刊登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煜辉、沈可挺二位研究员的文章《警惕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拉美化”风险》,读后回味良多。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改革,本人也有着与作者相同的担忧,但与作者观点不太一样的是,我赞同管理层为银行业改革引入外资作战略投资者的做法,同时也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以偏低的溢价引入外资。我担心的重点在于,国内监管机关是否过高估计了外资的“活雷锋”精神,因而在“引资”方
期刊
富国强民和民族复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也是各阶层对改革的根本共识。虽然社会各界最近对改革产生了很多争议和分歧,中国的“未富先大”也使经济发展  遇到了“大国瓶颈”,但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回避争议,减少矛盾,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大前提。要深化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为此,应当促进人口和劳动力有序的跨地区流动,提升内需,真正建立中国经济的大市场,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