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又称新经济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政府执政基础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文拟从我国非公有经济的基本情况出发,归纳和总结非公企业运作特点,分析和研究其组织运作中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非公企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关键词:非公经济组织;特点;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09-0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运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内关于非公有经济的研究也日趋增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给非公有经济定性,论述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包括讨论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中的“剥削”现象,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发展与公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探讨非公有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如探索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的多层次性和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不平衡性;三是如何实现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目前探讨的重点当前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所议内容与此相近。
一、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非公经济组织(或非公企业)是指在工商登记时等级为企业的、非国有或非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其范围包括私营企业、外伤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一)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当前,我国的非公有经济己从原来的仅仅是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补充而发展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特有的活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广大民营企业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十一五”末,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册登记数量已达到4200万户,从业人数大概在3亿左右;在社会就业方面,每年的增长约为75%。为我们国家市场繁荣、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做了很重要的贡献。
(二)非公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当前,随着非公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非公企业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总体数量多,个体规模小。我国非公企业数量庞大,尽管其中也不乏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总体来看,规模较小仍然是其基本特征。二是发展速度快,生存周期短。非公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1992年以后更是加速发展。开业人数、注册资本总额的增长都呈现飞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生存并发展壮大的非公企业其比重却大大降低。这在竞争激烈的沿海一线城区当中尤为明显,如目前在上海非公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仅为3年左右,开关频繁。三是用人机制活,稳定性较差。非公企业中劳动力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职工队伍不太稳定,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型的占了大多数,这类企业中的人多数处于流动状态。另外,相当多的新经济组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职工的流动性偏大。从我国从业人员的来源看,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受季节性影响,工作时间不稳定。另外,许多新进非公企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频繁跳槽,也属于较不稳定的人群。
二、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规律和优势
(一)非公经济以小规模投入,滚动式发展为主,对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根据这个特点,对我国的部门贫困地区来说,由于财政资金短缺问题突出,银行不良资产占比较高,因此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无疑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途径,可以说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企业改革的纵深发展的一条捷径。
(二)非公经济投资者自力更生的能力较强。许多中小企业投资者将本地闲散的潜在生产要素组合起来,配备以完备的竞争机制,形成新的生产经营能力,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增加了职工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全国某个典型项目为例,甘肃省某一下岗职工,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考察论证后,与上海一家外商企业合资成立了某食品有限公司,租赁另一破产企业供销公司的闲置库房,并吸纳该企业的全部下岗职工,以当地主要农作物玉米为原料,进行坯芽榨油、食品膨化、饲料加工,使原来仅供作饲料的玉米浑身变宝,加工1吨玉米可以赚150元,这个总投资 110万元的企业年净利润可达100万元。这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在没有国家一分钱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但为国家上交了利税及租赁费,而且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带动了当地种殖业、养殖业及运输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俱佳。
(三)非公经济企业的经营自主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定局限性。非公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经营性是它的根本属性。非公企业业主在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企业职工则首要看中工作的合理报酬,因此,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有天然的角色差异,利益分配多样化,个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差异化显著。在江浙一带,许多非公企业起源于作坊式的小店,其家族意识和小农意识较强,在企业发展方向、目标、佣人、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自主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管理行为上重经济、轻管理的据现象。而注册地和经营地分离也使部分非公企业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非公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一)非公企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非公企业在政策指导上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关生产经营法律出台了,但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可操作性规定没有落实,因此许多企业感到茫然无措,无法切实执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只着眼于眼前经济利益,对如何做好公司建设和管理工作,关注不够、研究不多、投入不足、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也没有跟上,导致一些非公企业管理体系混乱,效率低下,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
(二)发挥党组织、工会等服务沟通载体的作用尚不到位。当前,我国大部分非公企业都已建立了党组织,还有许多企业也建立了工会。在这些企业党组织、工会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些业主、政府部门对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工会如何发挥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载体来营造企业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三)政府部门对非公有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扶持力度尚不充分。近年来,尽管政府在扶持非公有经济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许多地方政府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非公有经济的部门,如某些乡镇企业局等,但这些部门仅仅起到了事后统计的作用,未能对非公有经济在投资流向,行业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加以引导,使非国经济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同时,也使非公有经济的经营行为短期化,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再者,政府未能从扶持非公有经济的角度出发,为非公有经济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和融资渠道,非公有经济难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融资渠道狭窄。
(四)金融部门对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对非公有经济的金融服务,信贷政策也对非国有经济有所倾斜,但真正扶持力度不大,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金融机构内部的职能部门习惯于与国有企业打交道,对发展个体经济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对公有经济贷款是“公对公”,即使有损失也“说得清”,但支持非公有经济一旦有损失,却易受到牵连,因怕惹是生非,在支持非国有经济时处处缩手缩脚。加之目前由于受银行的不良资产占比较高,贷款收息率下降,责任约束硬化,贷款权力上收等问题的影响,使非公有经济往往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往往依靠个人家族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拆借,其结果不仅融资数量有限,成本高、纠纷多,还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四、对非公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些建议设想
一是发挥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优势,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可从产业政策上加强对非公有企业的有效引导,要积极鼓励非公有企业职工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双向流动,加强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非公制企业,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在舆论上给予宣传,并依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产权保护。二是非公有企业要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内部融资环境。要强化质量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同时要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走集约经营之路,突出自身经营的特色和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联营,发挥行业优势,提高规模效益,杜绝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参考文献:
[1]许德明.探索实践 破解难题——上海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文轩(2005)[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许德明.凝聚
关键词:非公经济组织;特点;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09-0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运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内关于非公有经济的研究也日趋增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给非公有经济定性,论述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包括讨论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中的“剥削”现象,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如何看待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发展与公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探讨非公有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如探索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的多层次性和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不平衡性;三是如何实现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目前探讨的重点当前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所议内容与此相近。
一、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非公经济组织(或非公企业)是指在工商登记时等级为企业的、非国有或非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其范围包括私营企业、外伤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一)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当前,我国的非公有经济己从原来的仅仅是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补充而发展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特有的活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广大民营企业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十一五”末,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册登记数量已达到4200万户,从业人数大概在3亿左右;在社会就业方面,每年的增长约为75%。为我们国家市场繁荣、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做了很重要的贡献。
(二)非公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当前,随着非公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非公企业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总体数量多,个体规模小。我国非公企业数量庞大,尽管其中也不乏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总体来看,规模较小仍然是其基本特征。二是发展速度快,生存周期短。非公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1992年以后更是加速发展。开业人数、注册资本总额的增长都呈现飞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生存并发展壮大的非公企业其比重却大大降低。这在竞争激烈的沿海一线城区当中尤为明显,如目前在上海非公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仅为3年左右,开关频繁。三是用人机制活,稳定性较差。非公企业中劳动力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职工队伍不太稳定,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型的占了大多数,这类企业中的人多数处于流动状态。另外,相当多的新经济组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职工的流动性偏大。从我国从业人员的来源看,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受季节性影响,工作时间不稳定。另外,许多新进非公企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频繁跳槽,也属于较不稳定的人群。
二、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规律和优势
(一)非公经济以小规模投入,滚动式发展为主,对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根据这个特点,对我国的部门贫困地区来说,由于财政资金短缺问题突出,银行不良资产占比较高,因此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无疑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途径,可以说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企业改革的纵深发展的一条捷径。
(二)非公经济投资者自力更生的能力较强。许多中小企业投资者将本地闲散的潜在生产要素组合起来,配备以完备的竞争机制,形成新的生产经营能力,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增加了职工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全国某个典型项目为例,甘肃省某一下岗职工,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考察论证后,与上海一家外商企业合资成立了某食品有限公司,租赁另一破产企业供销公司的闲置库房,并吸纳该企业的全部下岗职工,以当地主要农作物玉米为原料,进行坯芽榨油、食品膨化、饲料加工,使原来仅供作饲料的玉米浑身变宝,加工1吨玉米可以赚150元,这个总投资 110万元的企业年净利润可达100万元。这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在没有国家一分钱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但为国家上交了利税及租赁费,而且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带动了当地种殖业、养殖业及运输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俱佳。
(三)非公经济企业的经营自主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定局限性。非公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经营性是它的根本属性。非公企业业主在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企业职工则首要看中工作的合理报酬,因此,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有天然的角色差异,利益分配多样化,个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差异化显著。在江浙一带,许多非公企业起源于作坊式的小店,其家族意识和小农意识较强,在企业发展方向、目标、佣人、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自主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管理行为上重经济、轻管理的据现象。而注册地和经营地分离也使部分非公企业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非公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一)非公企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非公企业在政策指导上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关生产经营法律出台了,但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可操作性规定没有落实,因此许多企业感到茫然无措,无法切实执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只着眼于眼前经济利益,对如何做好公司建设和管理工作,关注不够、研究不多、投入不足、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也没有跟上,导致一些非公企业管理体系混乱,效率低下,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
(二)发挥党组织、工会等服务沟通载体的作用尚不到位。当前,我国大部分非公企业都已建立了党组织,还有许多企业也建立了工会。在这些企业党组织、工会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些业主、政府部门对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工会如何发挥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载体来营造企业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三)政府部门对非公有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扶持力度尚不充分。近年来,尽管政府在扶持非公有经济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许多地方政府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非公有经济的部门,如某些乡镇企业局等,但这些部门仅仅起到了事后统计的作用,未能对非公有经济在投资流向,行业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加以引导,使非国经济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同时,也使非公有经济的经营行为短期化,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再者,政府未能从扶持非公有经济的角度出发,为非公有经济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和融资渠道,非公有经济难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融资渠道狭窄。
(四)金融部门对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对非公有经济的金融服务,信贷政策也对非国有经济有所倾斜,但真正扶持力度不大,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金融机构内部的职能部门习惯于与国有企业打交道,对发展个体经济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对公有经济贷款是“公对公”,即使有损失也“说得清”,但支持非公有经济一旦有损失,却易受到牵连,因怕惹是生非,在支持非国有经济时处处缩手缩脚。加之目前由于受银行的不良资产占比较高,贷款收息率下降,责任约束硬化,贷款权力上收等问题的影响,使非公有经济往往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往往依靠个人家族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拆借,其结果不仅融资数量有限,成本高、纠纷多,还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四、对非公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些建议设想
一是发挥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优势,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可从产业政策上加强对非公有企业的有效引导,要积极鼓励非公有企业职工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双向流动,加强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非公制企业,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在舆论上给予宣传,并依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产权保护。二是非公有企业要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内部融资环境。要强化质量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同时要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走集约经营之路,突出自身经营的特色和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联营,发挥行业优势,提高规模效益,杜绝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参考文献:
[1]许德明.探索实践 破解难题——上海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文轩(2005)[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许德明.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