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把文化建设改革作为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大背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切实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文化改革 重要性 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党为什么如此重视文化建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把握。
1.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我们党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必然结论
《决定》用“四个更加”揭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大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它包括价值取向、文化目标、政策方针、制度设计等方面。文化是事业也是产业,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排在对外出口第一位的不是钢铁汽车业而是它的文化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超过其GDP的25%,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所以我国在文化产业上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还应看到,文化强国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还进行着文化侵袭和文化渗透,我们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也很艰巨,不容忽视。
《决定》用“四个越来越成为”揭示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国内背景,“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把文化特征概括为“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的重要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3.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称,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一个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力量,也需要文化的强大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
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中,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想,担负起领导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
5.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十二五”规划中对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也是对党的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6.推進文化改革发展是切实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讲,我国文化发展存在四个“不完全适应”,一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大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我们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不完全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文化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文化领域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配置文化资源,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混为一体,由政府包揽,这就造成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应该走向市场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三是与当前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新的发展趋势不完全适应。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美、日、德、法等西方大国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文化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与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四是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技术不完全适应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为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我们有效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快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许多国有文化单位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不敏感,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难以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历史机遇,难以运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关键词】 文化改革 重要性 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党为什么如此重视文化建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把握。
1.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我们党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必然结论
《决定》用“四个更加”揭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大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它包括价值取向、文化目标、政策方针、制度设计等方面。文化是事业也是产业,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排在对外出口第一位的不是钢铁汽车业而是它的文化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超过其GDP的25%,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所以我国在文化产业上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还应看到,文化强国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还进行着文化侵袭和文化渗透,我们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也很艰巨,不容忽视。
《决定》用“四个越来越成为”揭示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国内背景,“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把文化特征概括为“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的重要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3.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称,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一个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力量,也需要文化的强大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
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中,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想,担负起领导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
5.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十二五”规划中对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也是对党的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6.推進文化改革发展是切实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讲,我国文化发展存在四个“不完全适应”,一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大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我们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不完全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文化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文化领域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配置文化资源,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混为一体,由政府包揽,这就造成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应该走向市场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三是与当前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新的发展趋势不完全适应。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美、日、德、法等西方大国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文化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与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四是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技术不完全适应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为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我们有效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快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许多国有文化单位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不敏感,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难以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历史机遇,难以运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