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软环境,对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新校区作为新办学模式下的产物,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现实意义。目前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校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和载体建设,从而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建设;载体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的界定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作为社会的文化组织,通过校园主体(师生)的参与,在建立健全的文化组织(如班级、社团、学生会、团委)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并倡导一定的文化观念,进而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和风气。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它是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软环境,对于构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形成优良的学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高校核
心竞争力的主要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作为新办学模式下的产物,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尤显重要。这是新校区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新校区一般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良好的体育设施和较宽敞的活动场地,整体物质环境比较优越。但与原校区相比,缺乏具有深厚积淀和历史象征意义的建筑景观。
其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包括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规范、行为规范等。新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是移植老校区的制度文化,另一方面是进行制度创新。由于交通、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尚待完善,加上新校区主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因此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三是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包括了学术文化、网络文化、科技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新校区在物质环境方面缺少具有人文气息的景物,只能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来丰富校区的学术科研氛围,依托各类组织社团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校区网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但还是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学术文化氛围缺乏。
最后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深层次文化,也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因此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三、 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校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因此要对校园的自然环境、景观环境进行净化,用高品位的自然景观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1 在物质环境上突出校园的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能够鲜明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物质环境包括了主要建筑群、学生公寓、运动场地、校园绿化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校区一方面要建设能承载校史教育作用的载体,加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另一方面修建以特殊意义命名的园景如汇贤园、雅园等,设置宣传橱窗、板报,摆放艺术作品来体现师生的共同情感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通过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感和内涵。
2 在制度文化上构建完善的机制环境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主体,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包括了各种仪式和规章制度。学校应该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制度文化是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因此,制订过程中,要让师生参与其中,发表见解,发挥积极性,从而增强内容的认同性,完善制度内容。执行过程中,要依法治校,规范办事程序,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3 在行为文化上创新工作方法
新校区在行为文化上往往呈现出艺术文化建设比较完善,如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节”,极大的丰富了校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但在学术文化建设方面略显薄弱。为此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来提高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可以鼓励专业老师在校区举行讲座和培训,邀请当地企业家与学生进行深度会谈,开展读书活动,举行学术论文比赛或实地调研成果展等,为学生搭建学术科研的平台,进而能顺利的向高年级过渡,避免由于校区间文化氛围的迥异而适应不良。
4 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校风建设;二是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三是思想道德教育。校风体现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可通过晨读、晨练、升旗仪式等使学生的集体感受日益加强和巩固。同时通过课堂、课后不同场合,主题班会、公益活动、征文比赛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辩证的思维和良好的情感形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中。将学校的精神文化融入环境中,体现在细节里,进一步构建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
首先是打造新校区的宿舍品牌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新校区采用后勤社会化管理,要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宿舍文化的育人问题,通过打造新校区的宿舍品牌文化,如加强宿舍宣传栏的学术氛围、评比文明宿舍、举行宿舍文化节等,为学生创造具有人文氛围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加强新校区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在新校区更有其重要意义。图书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主体意识,把图书馆作为文化品牌来建设,从而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总之,新校区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正视新校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的同时,加大力度,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和内涵建设两方面,在吸取老校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成活泼、多元、既有人文气息又有学术涵养的校园文化,更好的发挥校区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吴坚,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09.4
[2]姜红辉,浅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高教视窗,2008.12
[3]曾滨,发挥高校图书馆功能建设校园文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
[4]于东江,王建林,文雪,从文化安全的视角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2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建设;载体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的界定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作为社会的文化组织,通过校园主体(师生)的参与,在建立健全的文化组织(如班级、社团、学生会、团委)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并倡导一定的文化观念,进而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和风气。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它是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软环境,对于构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形成优良的学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高校核
心竞争力的主要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作为新办学模式下的产物,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尤显重要。这是新校区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新校区一般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良好的体育设施和较宽敞的活动场地,整体物质环境比较优越。但与原校区相比,缺乏具有深厚积淀和历史象征意义的建筑景观。
其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包括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规范、行为规范等。新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是移植老校区的制度文化,另一方面是进行制度创新。由于交通、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尚待完善,加上新校区主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因此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三是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包括了学术文化、网络文化、科技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新校区在物质环境方面缺少具有人文气息的景物,只能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来丰富校区的学术科研氛围,依托各类组织社团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校区网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但还是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学术文化氛围缺乏。
最后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深层次文化,也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因此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三、 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校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因此要对校园的自然环境、景观环境进行净化,用高品位的自然景观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1 在物质环境上突出校园的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能够鲜明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物质环境包括了主要建筑群、学生公寓、运动场地、校园绿化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校区一方面要建设能承载校史教育作用的载体,加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另一方面修建以特殊意义命名的园景如汇贤园、雅园等,设置宣传橱窗、板报,摆放艺术作品来体现师生的共同情感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通过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感和内涵。
2 在制度文化上构建完善的机制环境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主体,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包括了各种仪式和规章制度。学校应该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制度文化是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因此,制订过程中,要让师生参与其中,发表见解,发挥积极性,从而增强内容的认同性,完善制度内容。执行过程中,要依法治校,规范办事程序,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3 在行为文化上创新工作方法
新校区在行为文化上往往呈现出艺术文化建设比较完善,如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节”,极大的丰富了校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但在学术文化建设方面略显薄弱。为此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来提高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可以鼓励专业老师在校区举行讲座和培训,邀请当地企业家与学生进行深度会谈,开展读书活动,举行学术论文比赛或实地调研成果展等,为学生搭建学术科研的平台,进而能顺利的向高年级过渡,避免由于校区间文化氛围的迥异而适应不良。
4 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校风建设;二是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三是思想道德教育。校风体现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可通过晨读、晨练、升旗仪式等使学生的集体感受日益加强和巩固。同时通过课堂、课后不同场合,主题班会、公益活动、征文比赛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辩证的思维和良好的情感形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中。将学校的精神文化融入环境中,体现在细节里,进一步构建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
首先是打造新校区的宿舍品牌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新校区采用后勤社会化管理,要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宿舍文化的育人问题,通过打造新校区的宿舍品牌文化,如加强宿舍宣传栏的学术氛围、评比文明宿舍、举行宿舍文化节等,为学生创造具有人文氛围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加强新校区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在新校区更有其重要意义。图书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主体意识,把图书馆作为文化品牌来建设,从而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总之,新校区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正视新校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的同时,加大力度,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和内涵建设两方面,在吸取老校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成活泼、多元、既有人文气息又有学术涵养的校园文化,更好的发挥校区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吴坚,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09.4
[2]姜红辉,浅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高教视窗,2008.12
[3]曾滨,发挥高校图书馆功能建设校园文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
[4]于东江,王建林,文雪,从文化安全的视角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2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