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药学本科教育面临着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任务,高等药学教育应当因势利导改革传统药学教育模式,建设药学教学的新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介绍了湘潭大学药学专业在本科教学中所开展的改革实践,并就药学本科教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药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基金来源] 湘潭大学第七批教改课题(课题编号:湘潭大学教发【2011】30号)
中图分类号 R944.9 文献标识码 A
一、教学改革的宏观教育背景
21世纪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新技术推动下,作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医药发展的远景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的医药行业将发展成为科技教育先导型,质量品种效益,规模结构合理型的高科技、外向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医药行业在本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将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主题之一。”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药学人才培养上,我国药学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一大批既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1]人才。
药学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从专业建设之初,即开始了药学本科教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我院根据21世纪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创特色”的原则[2],摆脱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措施
(一)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时代需要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传统药学教学实施的是“专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单一,定位过高,要求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药学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7],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难以体现,导致学生修业的课程太多、太专,负担过重,学生疲于应付各類课程的考试,很少有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社会适用性较差。此次教改后,在药学教育指导思想上,坚持药学教育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服务,为我国医药工业的腾飞服务,和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将药学模式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药学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新的药学学科体系[9]。期间两次修订了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了课程设置,建设有特色的药学课程群的新教学大纲,包括能适应时代需求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
(二)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学科联系 在教学课程结构上传统药学课程结构化学内容比重较大,而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创新药物的研究、合理使用药物、药物代谢及毒副作用的研究等内容显得薄弱。教改后,优化改革药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置反映“厚基础、重专业、求应用”的特点,在宽口径的前提下,设置了若干专业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修,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条件。
现代社会需求广泛,变化迅速,常给人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的感觉,知识的半衰期在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的教育必须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学里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用的知识,大学必须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性、多样化、特色化的特点[10]。在药学的学科发展上,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医学是药学的命脉,分析是药学的手段,生命科学是药学的前沿。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后劲,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第一至第四学期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所授课程为数、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六大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药学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验学时安排的比例均为1:1,占总学分比例为62.7%。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安排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占总学分比列为30%,第八学期为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就业教育。在专业课中,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科学重点开设,分子生物学等作为基础和前沿学科,必须开设。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加大对生产实习的教学投入。使学生有着宽厚的化学基础和坚实的医药学功底。
(三)改革实验教学,适应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传统药学的实验教育是实验课从属于各理论课,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各学科之间实验内容割裂或重复,实验成绩只占理论课成绩的很少部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通过此次教改,建设起药学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包括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从事科学实验的机会,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们探索科学真理,练就一套过硬的实验室工作本领的场所,提高药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同时,构建药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建设,结合科研活动革新和改进实验内容,形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研究性实验为辅,探索性实验为补充的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完善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手段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应运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我院不断完善教材体系[11],选择面向21世纪的课堂教学教材,编写适应时代发展的实验课程教材,现已编写出药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的实验教材。为使教学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制作药学课程群的多媒体课件,所有药学专业课程均在网络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使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再造表现,优化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 我院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首先,将授课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具体体现在教研室、系部、院领导三级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其次,为了保证考试质量,我院坚持巡考制度,贯彻监考须知、试卷印刷管理条例,坚持考试成绩分析制度,对所有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考促教。再者,根据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适时修订学生实验室规章条例、学生实习责任书等,并开展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实践教学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药学专业学习重要的一个过程。药学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对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才能在现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拥有较大优势。我院针对此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对于大二、大三的部分對专业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能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学生,我院把这些学生自由组织在一起,成立兴趣小组,可进行申报校级或者县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由相应的导师进行指导实验,定期进行实验成果汇报,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其次,我院在学生大三课程结束之后就开始进入实践教学模式[12],在大三暑假进行工厂以及制药企业等的参观见习,而进入大四,在完成前八周课程之后再进行毕业实习和个人生产实习,学生可选择进入实习单位或者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选择导师,由导师负责安排毕业论文,并在学校集中进行实习考核以及论文答辩。其中,充裕的实习时间使得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收短期实习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且使找工作与实习相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实习效果,也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导师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导师的专业性以及素质可保证实习质量,也使得更多有生产经验的老师加入进来,鼓励老师与企业相联系,参与企业研发以及生产,同时让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教师,并结合该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在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三、讨论
药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的发展已为药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药学人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践教学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药学教学新课程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药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基金来源] 湘潭大学第七批教改课题(课题编号:湘潭大学教发【2011】30号)
中图分类号 R944.9 文献标识码 A
一、教学改革的宏观教育背景
21世纪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新技术推动下,作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医药发展的远景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的医药行业将发展成为科技教育先导型,质量品种效益,规模结构合理型的高科技、外向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医药行业在本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将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主题之一。”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药学人才培养上,我国药学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一大批既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1]人才。
药学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从专业建设之初,即开始了药学本科教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我院根据21世纪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创特色”的原则[2],摆脱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措施
(一)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时代需要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传统药学教学实施的是“专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单一,定位过高,要求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药学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7],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难以体现,导致学生修业的课程太多、太专,负担过重,学生疲于应付各類课程的考试,很少有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社会适用性较差。此次教改后,在药学教育指导思想上,坚持药学教育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服务,为我国医药工业的腾飞服务,和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将药学模式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药学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新的药学学科体系[9]。期间两次修订了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了课程设置,建设有特色的药学课程群的新教学大纲,包括能适应时代需求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
(二)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学科联系 在教学课程结构上传统药学课程结构化学内容比重较大,而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创新药物的研究、合理使用药物、药物代谢及毒副作用的研究等内容显得薄弱。教改后,优化改革药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置反映“厚基础、重专业、求应用”的特点,在宽口径的前提下,设置了若干专业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修,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条件。
现代社会需求广泛,变化迅速,常给人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的感觉,知识的半衰期在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的教育必须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学里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用的知识,大学必须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性、多样化、特色化的特点[10]。在药学的学科发展上,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医学是药学的命脉,分析是药学的手段,生命科学是药学的前沿。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后劲,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第一至第四学期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所授课程为数、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六大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药学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验学时安排的比例均为1:1,占总学分比例为62.7%。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安排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占总学分比列为30%,第八学期为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就业教育。在专业课中,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科学重点开设,分子生物学等作为基础和前沿学科,必须开设。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加大对生产实习的教学投入。使学生有着宽厚的化学基础和坚实的医药学功底。
(三)改革实验教学,适应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传统药学的实验教育是实验课从属于各理论课,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各学科之间实验内容割裂或重复,实验成绩只占理论课成绩的很少部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通过此次教改,建设起药学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包括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从事科学实验的机会,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们探索科学真理,练就一套过硬的实验室工作本领的场所,提高药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同时,构建药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建设,结合科研活动革新和改进实验内容,形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研究性实验为辅,探索性实验为补充的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完善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手段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应运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我院不断完善教材体系[11],选择面向21世纪的课堂教学教材,编写适应时代发展的实验课程教材,现已编写出药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的实验教材。为使教学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制作药学课程群的多媒体课件,所有药学专业课程均在网络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使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再造表现,优化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 我院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首先,将授课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具体体现在教研室、系部、院领导三级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其次,为了保证考试质量,我院坚持巡考制度,贯彻监考须知、试卷印刷管理条例,坚持考试成绩分析制度,对所有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考促教。再者,根据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适时修订学生实验室规章条例、学生实习责任书等,并开展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实践教学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药学专业学习重要的一个过程。药学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对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才能在现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拥有较大优势。我院针对此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对于大二、大三的部分對专业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能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学生,我院把这些学生自由组织在一起,成立兴趣小组,可进行申报校级或者县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由相应的导师进行指导实验,定期进行实验成果汇报,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其次,我院在学生大三课程结束之后就开始进入实践教学模式[12],在大三暑假进行工厂以及制药企业等的参观见习,而进入大四,在完成前八周课程之后再进行毕业实习和个人生产实习,学生可选择进入实习单位或者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选择导师,由导师负责安排毕业论文,并在学校集中进行实习考核以及论文答辩。其中,充裕的实习时间使得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收短期实习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且使找工作与实习相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实习效果,也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导师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导师的专业性以及素质可保证实习质量,也使得更多有生产经验的老师加入进来,鼓励老师与企业相联系,参与企业研发以及生产,同时让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教师,并结合该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在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三、讨论
药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的发展已为药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药学人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践教学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药学教学新课程体系,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