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是以考试举荐贤良选拔人才的。求取功名者,须经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3年在省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中了举人则有资格进京,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考中者为“进士”,进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考中者,便能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是“三试”中的最高考级,仅取前三名,第一名称为“状元”。
“状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以其作为入仕资格的首选。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们必须先向掌管典礼、考试和学校的礼部递交有关证件,亦叫投状。经礼部审查放榜公布,因而称考中的第一名为状头,即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科狀元刘春霖。刘春霖1872年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一农民家庭,1944年死于心脏病猝发,终年73岁。
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的一千多年间,共有文科状元551人。纵观历史,中国自唐代科举取仕以来,诸多状元中真正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并不多,但也有出类拔萃、建功立业之人。光绪末年有个叫张謇的,他考上了状元后曾在翰林院做官。恰逢庚子之乱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他因目睹诸位王公大臣不论年纪大小皆跪于雪地迎驾而深感为官之卑贱,于是辞官,一心从事民族工业的发展。1895年,他在南通始创大生纱厂,继办通海垦木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巨贾。要说状元中的“状元”应算南宋文学家文天祥了,他在大都(今北京)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尤为世人所传诵。
然而,历史上不少优秀人物没有考上状元的却也不少。同时,在已考取的状元中,张冠李戴、阴错阳差的也不乏其数。唐代诗人杜牧,好不容易考中状元,结果让人给走了“后门儿”,只落得第五名;南宋诗人陆游,由于奸相秦桧为其孙秦埙抢夺状元而遭革退;明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殿试,王良的文章天下第一,但终因此人貌不惊人而被调包;明正统四年(1439年)巳未科殿试,张和虽获状元资格,赖于视力较差,空落个遗憾返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乃中国最后一次科举。原点状元为朱汝珍,不想此人一与明太祖朱元璋同姓,二和康有为、梁启超是同乡,三用了慈禧太后所痛恨的珍妃的“珍”字作名字。有此3条罪状,岂能成为状元?于是,朱汝珍的状元则被替换为原是探花的刘春霖了。
“状元”之位既能显贵自身,又可光宗耀祖,但真正考上状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北宋为例,每次开科,报名应试者都不下40万之众。而从乡试到殿试,层层筛选,录取的进士也就是几百人,再从这几百人中选取前三名,状元为其首,更是非常难得的了。
“状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以其作为入仕资格的首选。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们必须先向掌管典礼、考试和学校的礼部递交有关证件,亦叫投状。经礼部审查放榜公布,因而称考中的第一名为状头,即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科狀元刘春霖。刘春霖1872年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一农民家庭,1944年死于心脏病猝发,终年73岁。
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的一千多年间,共有文科状元551人。纵观历史,中国自唐代科举取仕以来,诸多状元中真正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并不多,但也有出类拔萃、建功立业之人。光绪末年有个叫张謇的,他考上了状元后曾在翰林院做官。恰逢庚子之乱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他因目睹诸位王公大臣不论年纪大小皆跪于雪地迎驾而深感为官之卑贱,于是辞官,一心从事民族工业的发展。1895年,他在南通始创大生纱厂,继办通海垦木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巨贾。要说状元中的“状元”应算南宋文学家文天祥了,他在大都(今北京)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尤为世人所传诵。
然而,历史上不少优秀人物没有考上状元的却也不少。同时,在已考取的状元中,张冠李戴、阴错阳差的也不乏其数。唐代诗人杜牧,好不容易考中状元,结果让人给走了“后门儿”,只落得第五名;南宋诗人陆游,由于奸相秦桧为其孙秦埙抢夺状元而遭革退;明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殿试,王良的文章天下第一,但终因此人貌不惊人而被调包;明正统四年(1439年)巳未科殿试,张和虽获状元资格,赖于视力较差,空落个遗憾返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乃中国最后一次科举。原点状元为朱汝珍,不想此人一与明太祖朱元璋同姓,二和康有为、梁启超是同乡,三用了慈禧太后所痛恨的珍妃的“珍”字作名字。有此3条罪状,岂能成为状元?于是,朱汝珍的状元则被替换为原是探花的刘春霖了。
“状元”之位既能显贵自身,又可光宗耀祖,但真正考上状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北宋为例,每次开科,报名应试者都不下40万之众。而从乡试到殿试,层层筛选,录取的进士也就是几百人,再从这几百人中选取前三名,状元为其首,更是非常难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