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师:(教师投影出示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同学们,通过这张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A、B分别跳了几米。
       生2:我知道C跳了3米多。
       生3:我知道第一名是B。
       师:这里C到底跳了几米几还不知道,你怎么可以判断出B是第一名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生:因为A、C跳了3米多,而B跳了4米多。
       师:这样看来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我们首先看什么?比什么?
       生:首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师:那谁是第二名呢?
       (师生接着先围绕“假设C是第二名,C跳了几米?”展开讨论,当C跳3.99米时,引出比较3.99米和3.84米的大小……)
       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一张不完整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围绕学生熟悉的比赛排名这一现实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置身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境地,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也是难免的,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情况,学生的知识建构就会产生困难,甚至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意外当成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去引领学生探究,促进有效生成,使课堂教学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
期刊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它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完美结合,给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教改的新曙光。笔者仅以初一下学期现代诗歌《黄河颂》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基本方法步骤是:自查资料识背景诗人→反复诵读品诗情→质疑讨论赏诗意→延伸升华悟诗理,简称为“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生字为教学案例,作者阐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低年级学生巩固识字进行了探索。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并且以实例为证,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课程;巩固;识字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部分尤为重要,因为识字、写字使学生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同时期对小学生识字教学做出不同要求,主要表现在识字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按要
期刊
教师站在讲台上总把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上,尽管已写好了“剧本”,但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指导下有所收获,这就要求老师能随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教师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和架驭好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
期刊
【摘要】新版高中英语教材(NSEFC)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以及内容选择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体现了当前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路。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应有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应着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 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
期刊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的抱怨:一个模块才9个新单词,学生怎么就不会读?怎么就记不住了呢?哎,明明这个单词都默过好几次了,怎么换种方式学生就不会写了呢?的确,在我们周围见词不会读、听音不会写;见其形不知其音,听其音不知其形的现象比比皆是。更严重的是,部分学生一听到默写单词就皱眉头,一脸不情愿的样子,勉强让他默了,结果也是今天默了,明天又忘了,效果常常是不尽人意。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
期刊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即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运用语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初中中英语教学,教师应考虑如何运用合乎语言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运用语言。以下几点是笔者对如何优化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很重要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   2、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