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十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回报,但同时,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问题。当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困扰整个社会的共同问题。在全球各个产业中,化学工业的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与破坏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当前如何开发新的化学工艺,以切实降低工业污染,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 化学工艺 环保 绿色 开发与应用
【分类号】:X832
近几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仍在快速、稳定地增长。但是,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却是建立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上。最近,我国许多城市都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时,能见度的降低还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国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绿色化学工艺研发的滞后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积极研发新的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并加快其在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以有效降低化工产业对我国环境的污染。
一、 何为绿色环保化学工艺
早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提出了“绿色科技”的相关概念,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意见,即改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治理方法,研发新的化学工艺,实现从源头上控制化工对环境的污染。
从实际来看,我国的化学工艺无疑是落后的,其不仅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治理成本也相对较高,且不能对污染问题做到有效控制与治理。而绿色化学工艺中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理念对我国化学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其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与治理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 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开发
1、 研制“原子经济”反应。
“原子经济”反应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提出,理想的“原子经济”是化学反应中所有的原子都被利用,以避免各种杂质的产生,从而有效地在化学反应源头解决污染问题。而现今许多反应都基本都达成这一理想状态,但其还是基于化学反应的类型而言。像是加成反应,其就能够将全部反应物质进行有效利用,从而避免污染的生成。
2、 利用无毒害的原料。
化学工艺中,化学反应原料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产的过程与方式。所以,要真正地开发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就必须在化工生产之前对原料进行谨慎选择,杜绝各种有害原料的使用。
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无毒害,且可再生的自然物质,像是农作物、野生植物等作为化学工艺的原材料,谷物与糖所制得的葡萄糖,就是化学品有效替代的典例。
三、 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应用
1、 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清洁生产技术,就是利用无毒害的原材料,高效生产工艺流程所进行的化学工艺,从而有效地杜绝或者现场回收再利用其所产生的废物。现今,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是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风能、太阳能等自然发电技术等等,都属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
同时,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的细胞工程、酶工程等,以及辐射加工技术,绿色催化技术等等,都属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而它们统一的优点都是产品的清洁性与无毒害性,从而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2、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化工产业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基本是生物化工以及化学仿生学。像是生物酶,将其作为化学工艺中的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的催化性,其还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其在生物化工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还能将可再生资源合成为化学产品,早期我们所利用的原料大都为煤炭、石油等矿物资源,其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利用生物技术所进行的化学工艺,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矿物资源的使用压力,其还能有效地减轻各种化学物质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从而切实对生态环境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3、 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对绿色环保化学工艺所进行研发与应用,根本目的就是生产环境友好型的化工产品。像是早期的电冰箱中的氟利昂,其对地球的臭氧层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而现今,我们正积极地寻求氟利昂替代品,从而有效地保护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现代新型的无磷洗衣粉、清洁汽油等等,其都是现代化学工艺所生产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其大大降低了传统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四、 总结
现代化工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但同时,其对人们的健康与环境的保护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其对人们与环境的危害与影响,我们要对当前的化学工艺进行研发与创新,以有效减少其所产生化学废物。探究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研发,我们首先要对绿色化学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寻求新的理念来扩展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开发思路,从而实现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实际应用,以有效降低其的危害性。当前,已经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已经展现出其的优势性能,其也进一步拓展了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发展空间,并推动我国化学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董航.论绿色化學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2]任九胜.分析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4)
[3]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2007(04)
关键词:环境问题 化学工艺 环保 绿色 开发与应用
【分类号】:X832
近几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仍在快速、稳定地增长。但是,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却是建立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上。最近,我国许多城市都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时,能见度的降低还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国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绿色化学工艺研发的滞后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积极研发新的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并加快其在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以有效降低化工产业对我国环境的污染。
一、 何为绿色环保化学工艺
早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提出了“绿色科技”的相关概念,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意见,即改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治理方法,研发新的化学工艺,实现从源头上控制化工对环境的污染。
从实际来看,我国的化学工艺无疑是落后的,其不仅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治理成本也相对较高,且不能对污染问题做到有效控制与治理。而绿色化学工艺中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理念对我国化学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其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与治理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 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开发
1、 研制“原子经济”反应。
“原子经济”反应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提出,理想的“原子经济”是化学反应中所有的原子都被利用,以避免各种杂质的产生,从而有效地在化学反应源头解决污染问题。而现今许多反应都基本都达成这一理想状态,但其还是基于化学反应的类型而言。像是加成反应,其就能够将全部反应物质进行有效利用,从而避免污染的生成。
2、 利用无毒害的原料。
化学工艺中,化学反应原料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产的过程与方式。所以,要真正地开发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就必须在化工生产之前对原料进行谨慎选择,杜绝各种有害原料的使用。
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无毒害,且可再生的自然物质,像是农作物、野生植物等作为化学工艺的原材料,谷物与糖所制得的葡萄糖,就是化学品有效替代的典例。
三、 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应用
1、 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清洁生产技术,就是利用无毒害的原材料,高效生产工艺流程所进行的化学工艺,从而有效地杜绝或者现场回收再利用其所产生的废物。现今,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是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风能、太阳能等自然发电技术等等,都属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
同时,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的细胞工程、酶工程等,以及辐射加工技术,绿色催化技术等等,都属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而它们统一的优点都是产品的清洁性与无毒害性,从而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2、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化工产业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基本是生物化工以及化学仿生学。像是生物酶,将其作为化学工艺中的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的催化性,其还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其在生物化工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还能将可再生资源合成为化学产品,早期我们所利用的原料大都为煤炭、石油等矿物资源,其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利用生物技术所进行的化学工艺,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矿物资源的使用压力,其还能有效地减轻各种化学物质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从而切实对生态环境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3、 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对绿色环保化学工艺所进行研发与应用,根本目的就是生产环境友好型的化工产品。像是早期的电冰箱中的氟利昂,其对地球的臭氧层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而现今,我们正积极地寻求氟利昂替代品,从而有效地保护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现代新型的无磷洗衣粉、清洁汽油等等,其都是现代化学工艺所生产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其大大降低了传统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四、 总结
现代化工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但同时,其对人们的健康与环境的保护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其对人们与环境的危害与影响,我们要对当前的化学工艺进行研发与创新,以有效减少其所产生化学废物。探究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研发,我们首先要对绿色化学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寻求新的理念来扩展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开发思路,从而实现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实际应用,以有效降低其的危害性。当前,已经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已经展现出其的优势性能,其也进一步拓展了绿色环保化学工艺的发展空间,并推动我国化学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董航.论绿色化學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2]任九胜.分析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4)
[3]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