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人印象中,日本是善模仿而不善思考的民族。但自100多年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仅政治、经济、军事发生了全面变化,其思维方式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领导这一社会变革的青年武士,提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口号,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产业群随之产生。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的军国主义政策——名为“四方”,其实重点是西方,即中国及其周边所属势力范围。
自中国明朝后期,日本战略家丰臣秀吉就计划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他制定征服朝鲜、占领中国,进而夺取印度的侵略蓝图,并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丰臣秀吉虽然没有如愿,但他的思想却成为日本近现代战略文化的根源。
此后400余年,日本处心积虑“谋华”。1823年,佐藤信渊写了《宇内混同秘策》,明确把侵略中国的东北作为第一目标。明治维新后,每发动一次侵略战争,日本军方就把佐藤信渊的书重印散发,作为军人必读教材。
近代清朝衰落遭遇西方入侵之际,日本凭借明治维新成功,于1879年正式吞并中国藩属琉球国。之后,日本举国上下以征服中国为统一意志。政治家纵横捭阖,趁火打劫;实业家发展工业充实军备;军队为伺机发动战争准备各种方案……狂热的日本年轻人喊着要和中国打百年战争,或受命或自发投入到征服中国的“事业”中。
受征服庞大中国使命的驱使,对中国社会情势的全面分析,对中国的各种战略研究,对日本自身境况的分析对照,从此形成一种社会自觉。这种集学术研究、政治和军事战略于一体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1997年,当时名列世界500强第一的日本财团“三井物产”,旗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战胜中国》。此人提出日本对中国要有“竞争对手意识”,要充当“战斗的(东亚)家长”,海洋国家(日本)要与大陆国家(中国)对抗,要利用“非华人对华人感到的压力”,广泛团结非华人国家对抗中国大陆。
市川周在书中把亚洲分为三个区域:第一是东亚海洋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台湾及东海钓鱼岛;第二是中国大陆;第三是南亚及中亚等中国周边国家。他进而提出,日本要采取确保第一区域、影响第三区域、包围第二区域的战略,其核心框架是“东亚共同体”。
2012年2月,日本前联合舰队司令五位睦佳海军中将发表了一篇文章,凭空断言中国的国家目标就是称霸世界,并且按照日本二战前称霸世界的战略路线图,给中国设定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先“吞并台湾,完全控制东海和南海”;第二阶段“恢复鸦片战争之前中华帝国版图,走出第二岛链”;第三阶段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者”。显而易见,这是顺 着美国人的思维,加剧美国的恐惧,鼓励美国对抗中国。而日本像它过去在经济领域瞒天过海那样,躲在美国的背后,大力发展海军和全面的军事力量,诱惑美国解开其身上的束缚,成为梦寐以求的“正常国家”。
五位睦佳最后说,为了对抗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海洋战略,日本要阻止中国上述的一切行动,“日本应当认识到,积极参与‘空海一体战’的构建和实施,是实现日本海洋战略 (即保卫包括尖阁诸岛和油气田在内东海权益、防止中国吞并台湾、阻止中国将南海内水化)的力量源泉,日本应加倍努力使其进一步完善”。
在五位睦佳发表这篇言论前后,日本四个海空自卫队的将官还详细解读了美国空海一体战构想,提出了钓鱼岛夺岛作战设想,并提出了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安全战略。他们不仅公开主张武力对付中国,还提出“继续支援台湾的自由民主主义体制,为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展开外交及军事活动”,“积极参与中国、朝鲜、缅甸等近邻各国的民族、人权、环境等问题,支援对于非法政治高压的改良。特别要支援西藏、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运动等”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主张。
日本军事情报研究会的一个研究员还提出了“自卫队的网络战、太空信息战与海外派遣作战”,非常明确地主张日本要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制信息权、增强远洋投送能力等。可见日本借助美国的力量瞒天过海,在钓鱼岛事件背后有多大的战略野心。
纵观日本政府近年所为,其国家政策正是上述战略思想的体现。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自不必言,只看2012年4月菲律宾在黄岩岛挑衅中国的事件中,日本又是向菲律宾提供军舰,又是与越南、印度、美国、澳大利亚联合军演,还秘密与韩国搞军事协定,同时,野田佳彦政府和石原慎太郎联袂上演的钓鱼岛“国有化”闹剧等等,看起来张牙舞爪,其实都是早已设定的“战胜中国”的套路。
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事实:日本从来没有放弃谋华、侵华的梦想;从民族、国家对抗的角度,从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全方位的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并没有结束——1945年结束的,只是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的军事对抗暂告一段落;而21世纪的今天,随着美国战略东移,日本又开始躁动,在东海频频举行挑衅式的军演,鼓吹驻军钓鱼岛等,是比1879年吞并琉球群岛时更严重的西进信号。历史的冲动,本已在日本政治家和右翼分子的血脉里,现在又在日本的国民中被激活。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政府和舆论一直力图超越中日关系中的激流和暗礁,维护“中日世代友好”的和平气氛。但是,在某些信奉丛林法则、心怀“谋华”梦想的日本政客心里,“永不再战”的希望,就如大海狂飙下一盏微弱的孤灯,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中国的崛起让他们的心理急剧失衡,于是不断生事挑衅。特别是钓鱼岛问题激化后,日本出现了“向右转”的趋势,某些媒体甚至开始鼓吹要趁机联合盟友,和中国一较高下,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头。持此种观点的日本人比比皆是。
在面对这种野心的时候,我们必须挺直腰杆,不闹事,不怕事,做好两手准备,打碎日本的“西进”迷梦;只有如此,才能为中日关系打开新局面,赢得真正的和平。
近代中国经受了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苦难,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强大者才有资格谈论和享受和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该我们看清眼前的危险态势、高度警觉并反击日本挑衅的时候了!
(摘自1月22日《中国国防报》 戴旭/文)
自中国明朝后期,日本战略家丰臣秀吉就计划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他制定征服朝鲜、占领中国,进而夺取印度的侵略蓝图,并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丰臣秀吉虽然没有如愿,但他的思想却成为日本近现代战略文化的根源。
此后400余年,日本处心积虑“谋华”。1823年,佐藤信渊写了《宇内混同秘策》,明确把侵略中国的东北作为第一目标。明治维新后,每发动一次侵略战争,日本军方就把佐藤信渊的书重印散发,作为军人必读教材。
近代清朝衰落遭遇西方入侵之际,日本凭借明治维新成功,于1879年正式吞并中国藩属琉球国。之后,日本举国上下以征服中国为统一意志。政治家纵横捭阖,趁火打劫;实业家发展工业充实军备;军队为伺机发动战争准备各种方案……狂热的日本年轻人喊着要和中国打百年战争,或受命或自发投入到征服中国的“事业”中。
受征服庞大中国使命的驱使,对中国社会情势的全面分析,对中国的各种战略研究,对日本自身境况的分析对照,从此形成一种社会自觉。这种集学术研究、政治和军事战略于一体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1997年,当时名列世界500强第一的日本财团“三井物产”,旗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战胜中国》。此人提出日本对中国要有“竞争对手意识”,要充当“战斗的(东亚)家长”,海洋国家(日本)要与大陆国家(中国)对抗,要利用“非华人对华人感到的压力”,广泛团结非华人国家对抗中国大陆。
市川周在书中把亚洲分为三个区域:第一是东亚海洋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台湾及东海钓鱼岛;第二是中国大陆;第三是南亚及中亚等中国周边国家。他进而提出,日本要采取确保第一区域、影响第三区域、包围第二区域的战略,其核心框架是“东亚共同体”。
2012年2月,日本前联合舰队司令五位睦佳海军中将发表了一篇文章,凭空断言中国的国家目标就是称霸世界,并且按照日本二战前称霸世界的战略路线图,给中国设定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先“吞并台湾,完全控制东海和南海”;第二阶段“恢复鸦片战争之前中华帝国版图,走出第二岛链”;第三阶段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者”。显而易见,这是顺 着美国人的思维,加剧美国的恐惧,鼓励美国对抗中国。而日本像它过去在经济领域瞒天过海那样,躲在美国的背后,大力发展海军和全面的军事力量,诱惑美国解开其身上的束缚,成为梦寐以求的“正常国家”。
五位睦佳最后说,为了对抗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海洋战略,日本要阻止中国上述的一切行动,“日本应当认识到,积极参与‘空海一体战’的构建和实施,是实现日本海洋战略 (即保卫包括尖阁诸岛和油气田在内东海权益、防止中国吞并台湾、阻止中国将南海内水化)的力量源泉,日本应加倍努力使其进一步完善”。
在五位睦佳发表这篇言论前后,日本四个海空自卫队的将官还详细解读了美国空海一体战构想,提出了钓鱼岛夺岛作战设想,并提出了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安全战略。他们不仅公开主张武力对付中国,还提出“继续支援台湾的自由民主主义体制,为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展开外交及军事活动”,“积极参与中国、朝鲜、缅甸等近邻各国的民族、人权、环境等问题,支援对于非法政治高压的改良。特别要支援西藏、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运动等”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主张。
日本军事情报研究会的一个研究员还提出了“自卫队的网络战、太空信息战与海外派遣作战”,非常明确地主张日本要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制信息权、增强远洋投送能力等。可见日本借助美国的力量瞒天过海,在钓鱼岛事件背后有多大的战略野心。
纵观日本政府近年所为,其国家政策正是上述战略思想的体现。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自不必言,只看2012年4月菲律宾在黄岩岛挑衅中国的事件中,日本又是向菲律宾提供军舰,又是与越南、印度、美国、澳大利亚联合军演,还秘密与韩国搞军事协定,同时,野田佳彦政府和石原慎太郎联袂上演的钓鱼岛“国有化”闹剧等等,看起来张牙舞爪,其实都是早已设定的“战胜中国”的套路。
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事实:日本从来没有放弃谋华、侵华的梦想;从民族、国家对抗的角度,从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全方位的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并没有结束——1945年结束的,只是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的军事对抗暂告一段落;而21世纪的今天,随着美国战略东移,日本又开始躁动,在东海频频举行挑衅式的军演,鼓吹驻军钓鱼岛等,是比1879年吞并琉球群岛时更严重的西进信号。历史的冲动,本已在日本政治家和右翼分子的血脉里,现在又在日本的国民中被激活。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政府和舆论一直力图超越中日关系中的激流和暗礁,维护“中日世代友好”的和平气氛。但是,在某些信奉丛林法则、心怀“谋华”梦想的日本政客心里,“永不再战”的希望,就如大海狂飙下一盏微弱的孤灯,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中国的崛起让他们的心理急剧失衡,于是不断生事挑衅。特别是钓鱼岛问题激化后,日本出现了“向右转”的趋势,某些媒体甚至开始鼓吹要趁机联合盟友,和中国一较高下,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头。持此种观点的日本人比比皆是。
在面对这种野心的时候,我们必须挺直腰杆,不闹事,不怕事,做好两手准备,打碎日本的“西进”迷梦;只有如此,才能为中日关系打开新局面,赢得真正的和平。
近代中国经受了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苦难,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强大者才有资格谈论和享受和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该我们看清眼前的危险态势、高度警觉并反击日本挑衅的时候了!
(摘自1月22日《中国国防报》 戴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