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莲:评茶与赏茶互补不冲突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与专职审评茶叶的工作者泡茶喝,他们对我说:我们做评茶的这套与你们做茶道的不一样,我们评茶需要认真喝茶,讲究科学的;你们懂不懂茶叶都无所谓啦,只要穿上茶服打扮成仙女样,优优雅雅表演些泡茶手勢就可以了,反正你们喝茶也不注重茶汤质感,再多的品质标准对你们都起不了作用,听说你们喝茶注重的是饮茶者喜不喜欢那口感而不必理会茶的特性?以及有没有按照饮茶者的心情去冲泡茶汤,宾主尽欢才最重要是吧?
  现场一位茶道老师就表示意见说:评茶工作虽是技术活,不过往往照本宣科背书般将术语背出来,这无法满足干变万化的制茶法,形形色色茶叶风格那么多,术语显得不够用。再来,喝茶人过于依赖术语,有时就会变得机械化导致麻木,感官的敏感度会退步的。评茶者一般被认为懂得很多茶叶知识,但有些人茶汤一入口,第一个就是挑毛病,这未免显得太粗鲁。茶道里举行的正式茶会,泡茶喝茶过程称为赏茶,即将茶汤视为一个艺术作品细细地欣赏它的色香味。“赏”的做法相比“评”的做法显得较精致,赏茶里面带着“评”,评茶里面缺乏了“赏”。
  没错,现今的确流行将泡茶当作表演或修行的手段,他们在泡茶过程并不重视茶叶本质,茶汤好坏也不上心,泡茶过程中甚至是不喝茶或没茶喝的,只是把一个泡茶场面做得好看而已;有一位说他泡茶只需要用一片叶子就可以泡给很多人喝,另一位说他泡茶可以不用茶叶就光看他的手势,把茶叶面目虚无化,难免引起其他人误解搞茶道的人不懂茶叶。茶道即通过“茶”包括:植茶、制茶、泡茶、赏茶、评茶、奉茶等过程,我们身体力行去实践把茶做好把茶喝好这件事,在不断练习与探索过程中我们也许体悟了一些什么心得,它在日后会成为我们人生中重要的态度。故此无论处在茶界哪个领域进行工作如评茶赏茶,都是必须实实在在地品茶识茶的。
  比如:做得好的茶,是不同味道(包括香气)的要求,一些六安瓜片茶带有烟熏味,是属于这类茶的一种工艺味道,因为烘青时的拉火,它是用明火来拉,偶有茶碎末掉进炭火便起了烟,故茶叶微带烟味,它的滋味虽欠纯但不属于做坏了的劣质,假设论茶叶品质的及格分数是75分,那么即使我们不喜欢这烟味,也要给此茶打75分或以上的,最好的瓜片可做出兰花香,到时就得打95分或以上,但我们不以此表现作为唯一的味道追求,有些烟味会成为一个茶叫好又叫座的特有香味风格,没它还真不行,那是正山小种,把揉捻后的茶坯散摊竹筛,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这时在室外灶膛将松柴燃烧,让热气导入青楼,使茶坯在干燥过程持续地吸附松脂香味,泡饮时有股浓醇烟味穿透在茶汤,这得打满分的,欠浓醇烟味的分数稍低,没烟味的正山小种算是不正宗,品质不正常,打分的话就要给75分以下,另一厢,要是白鸡冠茶出现烟味即是工艺不到位的劣质产品了。
  茶要乱喝,交替地喝;习惯性的喝茶容易产生误差与偏见。什么茶都要喝,什么茶都能喝,什么茶都换着喝,味觉嗅觉所累积的感动才能与脑袋瓜内的味道记忆系统接轨并加深精准度,欣赏茶叶的品味才逐渐更精致开明。
其他文献
章朗  清晨,老人们都围在火塘边,山上风走云动,茶罐睡意惺忪。鸟,噙着成段的卦辞。有歌,一天生活才算真正开始。天空晃荡着,饱满的蓝深不见底。像30岁那年第一次看见大海,禁不住发出与年龄相违的惊叹。引燃的香火是一截古老的时间,适合泡一壶茶。  进茶山的小路,已经松弛,好在大多数茶叶已经下树。章朗的村民也学会了与一碗茶水聊天。闲不住的,有人取马蜂首级,有人剥橄榄树皮,还有人腌制鲜花。自酿的米酒,容易让
期刊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入梅》诗写道: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  正值中华传统茶道文化复兴之时,宋代点茶道以及诸如烧香、插花、挂画、抚琴等雅事,更受到民众普遍关注。宋代点茶道以及审美趣味会呈现给我们怎样的心灵感受呢?  点茶法缘起  唐代盛行煎茶法,晚唐文士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
期刊
常有人问我,云南也有白茶吗?可以肯定的回答,有的,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白茶古树,并且曾经在清代成为贡茶,这就是无量山秧塔茶园的名品“白龙须”。但是要把这件事彻底说清楚,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白茶,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是指工艺方面,比如福鼎、政和等地的传统白茶工艺;云南也有月光白的工艺,与福鼎政和略有所差别,这些工艺的特点是以萎调为主,不经过锅炒,通过低温烘焙或阴干的方式干燥,这些可
期刊
我的俄罗斯啊,我爱你的白桦!  从童年起我就同它们一起生长。  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鲁勃佐夫《白桦树》  如同中国人推崇松竹梅,日本人钟情樱花,俄罗斯人对白桦树的眷恋可谓是沦髓浃肌,渗入血脉。在俄国诗人的笔下,白桦几乎集合了关于美的多元形象,或苍劲挺拔,或婀娜多姿,既有阳刚之美,亦有阴柔之美,并且都饱蘸了浓烈的情感。抒情诗人鲁勃佐夫就曾满怀深情地吟哦: “我的俄罗斯啊,我爱你的白桦!”  不只是
期刊
我的行踪之于太姥山,大概是九牛一毛。然而以茶文化的角度感受太姥山,我想自己得到了精髓。这些年来旅行的经历,基本是“吾心安处是吾乡”,不在于走过多少名山胜水、名胜古迹,只在于留在心里的风景有多清晰,哪怕,只是看到了一眼,或者,只到了那一处,从此深藏心底,便觉得万水干山走过。  一次偶然的机缘,认识了来自太姥山的谦和亲切的郑姐。当日彼此印象最深的,一是白茶的功夫泡法,如何应用功夫茶的理念,表现出白茶茶
期刊
她素衣玄服,梳着整齐的发髻,鬓角已经斑白,清瘦的脸颊上镶嵌着一对黑曜石般深邃的眼睛,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一全身上下,除了手腕上绕着的一条佛珠串,别无装饰。  当音乐响起,她跪坐到蒲团上,手掌互抱于丹田,向众人欠身行礼。然后双手提起水壶,将热水倒入熟孟内;用茶匙从小小的茶叶罐中取了茶,投置到手把茶壶中;接着端起熟盂,以低斟高冲之法将水注入茶壶之中;当茶与水在壶中交融蕴育茶汤的时侯,她便依次洗杯;待杯子
期刊
每年,只要广、深两地的茶博会一开幕,全年的“余额”就快不足了。这两场展會颇有分量,且具“年终总结”意义的。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茶业年末大展和“春晚”很像:不仅“大咖”云集,而且当红“茗星”、 “话题王”茶企、“现象级”品牌也纷纷登场,或“放大招”赚流量,或玩新花样吸睛,各种搞事情,精彩纷呈。重要的是,透过这些纷繁错落,我们可以感知茶市的冷暖,感受茶界的“生态”。  于是,在逛展观展时,目之所
期刊
所谓“茶叶二重奏”就是同一茶席上,两种茶同时被冲泡与品饮,大家认为这两种茶是相互协调的,也就是品饮完第一种茶后再品饮第二种茶,口感与茶的性格是相互协调的,一道道品饮下去,构成了完美的茶叶、茶汤组合。  为什么说是茶叶二重奏而不说是茶汤二重奏呢?因为虽然是以茶汤为主要的品饮对象,但是在茶会进行时是茶叶欣赏、茶叶香气欣赏、茶汤欣赏、叶底欣赏等交互进行的,是以“茶叶”为完整的欣赏对象。  平时喝茶,通常
期刊
茶多别称,尤以草木为最,如荼、茗、荈、蔎、横、瑞草、葭萌、英华、叶嘉、忘忧草、王孙草等;状物的有云英、云腴、绿尘、翠涛、甘露、玉英、玉雪、玉华等;拟人的也不少,如酪奴、清友、不夜侯、晚甘侯、涤烦子、余甘氏等。  “鹰嘴”、“鸟嘴”、“雀舌”三个以鸟儿嘴舌为名的雅称,不仅生动形象,并由此引申出另一个别称——“茶嘴”。  鹰嘴、雀舌,乃刘禹锡原创  检索诗文,较早或最早将佳茗比喻为鹰嘴、雀舌的,是中唐
期刊
当今社会品牌无处不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品牌的商品该如何销售。如果说企业是品牌的载体,那么企业家就是一个品牌最好的代言。从创立企业到管理企业,企业家的使命不仅是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更是要当好领头羊,带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正契合了茶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  改革开放40年,本刊选出的中国茶企十大风云人物,是无数茶企老板的代表和佼佼者。他们是久经商海的企业家,更是执着的爱茶人。茶有道,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