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时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时机对于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术后的200例高分级( Hunt-Hess 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经筛选最后入组病例数为162例。所有患者均术前先行颅脑CT平扫明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行头颅CTA或DSA检查证实。入组患者除外既往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昏迷、终末期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时间<72 h)79例与延期治疗组(发病时间≥72 h)83例。术后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出院后3个月巴塞尔指数(BI)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组间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介入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治疗组与延期治疗组术后GCS评分分别为(6.6±1.6)、(6.1±1.4)分,出院时GOS评分分别为(3.0±0.7)、(2.9±0.7)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822、0.631,P值均>0.05)。而早期治疗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BI(63.5±13.5)明显好于延期治疗组(34.8±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27,P<0.05),且早期治疗组术后发生脑积水6例、下肢静脉血栓5例,明显少于延期治疗组(分别为18、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9、5.158,P值均<0.05)。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OR=3.897,P=0.009)。结论对于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对于患者长期预后有明显改善,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存在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现场快速检测及实际试样具有优势。介绍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的量热检测和热放大原理以及组成、测试装置等关键技术,其中热放大的应用可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水平;综述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涉及的酶源、富集处理等环节;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并展望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目的:以经胸心脏超声(TTE)为对照,探讨双源CT(DSCT)评估主动脉瓣狭窄(AS)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TTE检查,经TTE诊断均为AS的患者。 DSCT面积法测量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 DKI)相关参数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对114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DWI及DKI扫描,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MR检查的时间分为5组,分别为超急性期(发病6 h以
通过对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直接拉伸疲劳试验,改变加载的应力比、试验温度以及间歇时间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沥育混合料有间歇时间的
目的:探讨基于ADC阈值的超急性期ADC图预测亚急性期(发病后4~7 d)脑梗死体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DWI及常规MRI对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基线(发病至首次MR检查的时间<6 h)和亚急
目的:探讨DWI诊断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行放射治疗后,经穿刺病理或MRI检查随访证实为局部复发的39例患者作为复发组
目的:探讨Zinner综合征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8例Zinner综合征患者资料,行腹、盆腔CT和(或) MR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8例患者腹、盆腔CT和(或) MR上均表现为一
目的:探讨MR DW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AIP、29例胰腺癌(PC)及30例胰腺正常(NP)患者的DWI资料。观察病灶的分布类型及信号特点,测
目的:应用流体模型法制备一种适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装置的新血栓模型,并评价其特性。方法采用动态血栓形成系统制备流体模型血栓,同时采用传统静止法制备血栓。通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780094的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026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职人员记录学生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检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