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近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出现了相互分离,甚至对立矛盾的现象。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资源更是发展的趋势。
一、政策指导,明确方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一)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
要求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德育工作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
(二)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
要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三)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
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建立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面向广大家长定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四)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
其实,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法,相关文章有很多,但是就和教学方法一样,不同的学生对象,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有效地才是好方法,学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家庭结构、特征也不尽相同,那么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法也会不同。
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了解情况
作为门头沟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我们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由于近几年学校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至于不同外来省市,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背景、不同家庭背景下,形成了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和人生价值观。更让我们感到棘手的问题是由于我们职高所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关系着学校长远发展,更关系着学生将来立足社会。
(一)我校学生有83%来自农村和集镇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一般的占88%,经常过问和偶尔过问子女在学校情况的家长占96%,从而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家长均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亲身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农民、小业主或者外出打工的身份,使其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并且表现出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品质;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家长愿意在子女身上进行智力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投资;从我校学生中女生占有相当比例可以看出,家长在子女培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和超前性。这些都是我校工作的积极面,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其次,学生绝大部分毕业于农村中学,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的缺陷,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是我校工作的非积极面,给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带来困难和挑战。
(二)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占相当比例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我校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子女在我校学生中占相当比例。部分学生完整的父爱母爱严重缺失,部分学生以前的人生经历给他们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思想、品德、行为问题和不良现象也逐渐增多,这既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和负面影响。
(三)我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21%,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占有相当比例
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使孩子从小养成娇气、任性、骄横、过分依懒、经不起挫折和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缺乏是非观、集体观、责任感、同情心、孝敬心和独立意识,形成懒散作风。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过问不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三、立足学校,家教协会助力学生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象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长教师协会的建立,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性搭建了平台。
家长教师协会由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组成,家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家长是学校工作的志愿者、管理者。家长教师协会由校、年级、班级三级组织构成,让家长能够从不同层面了解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年级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班级教育工作的重心,同时也能为学校的教育出谋划策。家长教师协会这个平台,为每个孩子健康全面成长创造最佳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家长教师协会的建设,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班级活动等,充分发挥协同教育角色,使家长知情明理、关心参与,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这样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就有一席之地。通过协会,家长、教师互相交流学校、家庭中教育的经验,共同制定协同教育目标、计划,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在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真正做到和谐同步。
(一)建立班级家长教师协会,交流合作
班级家长教师协会使家长、教师的交流形成一种机制,修正部分偏颇的教育影响,通过交流形成对学生的教育合力,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我校利用系列主题班会等特色教育形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让家长走进并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在活动中,家长了解的不仅仅是自己孩子的表现,同时还包括班级建设情况、教师的教育目的和方法、学校的教育政策、措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方面,家长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進而产生和学校教育相一致的教育影响,达到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是作为班级家长教师协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完成该协会赋予他的任务,履行其职责。 (二)家长教育理念调查,有效提升
以往家长和学校、班主任的联系,多是处于被动状态,家长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陈旧的教育观念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已无技可施,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把教育任务转移到学校身上,并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寄予厚望。
当然,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不是自己完成的,需要我们在班级家长教师协会的各项活动中,逐渐渗透或做相关培训。比如,我校在班级家长教师协会的启动仪式上,分别进行了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家长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欠缺方面和优势,并研究对策解决,结合调查结果开展相关培训,比如在系列主题班会上,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心理咨询结合主题班会,为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解开了许多难点问题。一句句打开心门的肺腑之言,感动了家长,感化了学生,一双双含泪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彼此贴的更近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家长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会一个都不少的健康成长起来。
四、走入家庭,多种方式架构心灵之桥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你会找到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从而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
(一)运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走入学生家庭
我们建立家长教师QQ群,及时通过空间微博了解彼此的动态和家中的一些变化,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应的在学校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建立家长教师微信圈,一张照片,一行说说,都能让我们了解到家长的心情,知道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怎样的言传身教,也能了解到孩子在假期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
(二)教师登门家访,实施面对面的交流
教师上门家访,增进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家校合作,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用家访架起了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在这座桥上,让教师与学生越走越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多一分亲近,也多一分教育的成功。通过家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学生的鼓励,对家长的触动,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工作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够使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真实想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缺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改进工作方法,发挥家庭教育在培育学生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所以家教合作既增進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又促进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得家长与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地成长。
只要我们与家长之间不再是因为学生出现了问题才联系,而是像朋友一样的交往,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拉近距离,家长怕老师来电话的现象就会减少,家长就愿意和教师唠唠家常,家长就会和教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就会和学校教育实现最佳的整合,在这座和谐的心桥上,学生一定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管理,并不是教师或家长那一方的单独作用所能完成的。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实施持续、全面而有效的教育。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立体的网络工程。对孩子而言,我们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呈现一致性时,他们就会逐渐成熟,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政策指导,明确方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一)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
要求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德育工作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
(二)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
要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三)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
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建立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面向广大家长定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四)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
其实,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法,相关文章有很多,但是就和教学方法一样,不同的学生对象,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有效地才是好方法,学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家庭结构、特征也不尽相同,那么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法也会不同。
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了解情况
作为门头沟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我们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由于近几年学校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至于不同外来省市,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背景、不同家庭背景下,形成了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和人生价值观。更让我们感到棘手的问题是由于我们职高所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关系着学校长远发展,更关系着学生将来立足社会。
(一)我校学生有83%来自农村和集镇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一般的占88%,经常过问和偶尔过问子女在学校情况的家长占96%,从而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家长均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亲身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农民、小业主或者外出打工的身份,使其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并且表现出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品质;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家长愿意在子女身上进行智力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投资;从我校学生中女生占有相当比例可以看出,家长在子女培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和超前性。这些都是我校工作的积极面,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其次,学生绝大部分毕业于农村中学,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的缺陷,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是我校工作的非积极面,给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带来困难和挑战。
(二)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占相当比例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我校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子女在我校学生中占相当比例。部分学生完整的父爱母爱严重缺失,部分学生以前的人生经历给他们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思想、品德、行为问题和不良现象也逐渐增多,这既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和负面影响。
(三)我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21%,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占有相当比例
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使孩子从小养成娇气、任性、骄横、过分依懒、经不起挫折和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缺乏是非观、集体观、责任感、同情心、孝敬心和独立意识,形成懒散作风。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过问不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三、立足学校,家教协会助力学生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象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长教师协会的建立,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性搭建了平台。
家长教师协会由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组成,家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家长是学校工作的志愿者、管理者。家长教师协会由校、年级、班级三级组织构成,让家长能够从不同层面了解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年级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班级教育工作的重心,同时也能为学校的教育出谋划策。家长教师协会这个平台,为每个孩子健康全面成长创造最佳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家长教师协会的建设,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班级活动等,充分发挥协同教育角色,使家长知情明理、关心参与,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这样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就有一席之地。通过协会,家长、教师互相交流学校、家庭中教育的经验,共同制定协同教育目标、计划,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在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真正做到和谐同步。
(一)建立班级家长教师协会,交流合作
班级家长教师协会使家长、教师的交流形成一种机制,修正部分偏颇的教育影响,通过交流形成对学生的教育合力,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我校利用系列主题班会等特色教育形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让家长走进并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在活动中,家长了解的不仅仅是自己孩子的表现,同时还包括班级建设情况、教师的教育目的和方法、学校的教育政策、措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方面,家长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進而产生和学校教育相一致的教育影响,达到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是作为班级家长教师协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完成该协会赋予他的任务,履行其职责。 (二)家长教育理念调查,有效提升
以往家长和学校、班主任的联系,多是处于被动状态,家长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陈旧的教育观念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已无技可施,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把教育任务转移到学校身上,并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寄予厚望。
当然,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不是自己完成的,需要我们在班级家长教师协会的各项活动中,逐渐渗透或做相关培训。比如,我校在班级家长教师协会的启动仪式上,分别进行了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家长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欠缺方面和优势,并研究对策解决,结合调查结果开展相关培训,比如在系列主题班会上,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心理咨询结合主题班会,为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解开了许多难点问题。一句句打开心门的肺腑之言,感动了家长,感化了学生,一双双含泪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彼此贴的更近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家长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会一个都不少的健康成长起来。
四、走入家庭,多种方式架构心灵之桥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你会找到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从而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
(一)运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走入学生家庭
我们建立家长教师QQ群,及时通过空间微博了解彼此的动态和家中的一些变化,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应的在学校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建立家长教师微信圈,一张照片,一行说说,都能让我们了解到家长的心情,知道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怎样的言传身教,也能了解到孩子在假期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
(二)教师登门家访,实施面对面的交流
教师上门家访,增进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家校合作,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用家访架起了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在这座桥上,让教师与学生越走越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多一分亲近,也多一分教育的成功。通过家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学生的鼓励,对家长的触动,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工作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够使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真实想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缺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改进工作方法,发挥家庭教育在培育学生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所以家教合作既增進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又促进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得家长与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地成长。
只要我们与家长之间不再是因为学生出现了问题才联系,而是像朋友一样的交往,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拉近距离,家长怕老师来电话的现象就会减少,家长就愿意和教师唠唠家常,家长就会和教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就会和学校教育实现最佳的整合,在这座和谐的心桥上,学生一定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管理,并不是教师或家长那一方的单独作用所能完成的。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实施持续、全面而有效的教育。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立体的网络工程。对孩子而言,我们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呈现一致性时,他们就会逐渐成熟,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