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黎贡山,很大,大到你看着高山还在远方的时候,却已经置身其中;高黎贡山,很长,长到你站在这端看着的身边的怒江水,其实是十天前刚从山那一端流下来的。高黎贡山的事儿,很多,多到你到了这里,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说起,就像你不知道到了哪里,才算到了高黎贡山一样。
向左走,向右走
我是从云南的保山开始进入高黎贡山的,再转到现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跻身在两山怒矗的谷底,看着那奔淌的怒江水,往左还是往右呢?
当然是往右了。往左,是那两山敞开怀抱、一江放慢脚步的下游,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的一切,充满着安逸的味道,只有往右,沿怒江逆流而上,去探索那两山逼近,水流湍急的上游,才能找到大自然中充满着斗士激情的所在。
但高黎贡山还是准备了很多好东西的,譬如石月亮,大峡谷的路走差不多一半,快要到重镇福贡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黎贡山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巅。
观察石月亮的最佳地点在巴金村,这个与著名作家重名的存在就坐落在距离石月亮最近的一个山坳上,村后的山脊线是欣赏石月亮的最佳所在。村里人管石月亮叫“亚哈吧”,他们大多数都是傈僳族,据说石月亮是他们傈僳族的发祥地,每年都会有人来祭拜石月亮。巴金村不大,家家都是木楼,除了一家人看着他家那在半山腰上建起来的二层砖瓦房,你从内心里尊称他为“现代愚公”也不为过,建房子的所有东西都要从直线高度五六百米的山下一点点地背上来,即便是有马帮忙那也实在是不容易。村子里找不到一块大点儿的平地,所有房屋像一堆从山巅倾泻而下的碎石 自上而下散落在陡峻的山体斜坡上。最高处的房子与最低处的房子,高度落差近200米。
高黎贡山北段的精华几乎全部集中在贡山县境内,贡山县城所在地茨开镇就像一个岔路口的路标,到了此处,有两条路可以走,左边是去往独龙族人生活的独龙江,右边是去往怒族,藏族为主的丙中洛。不同的是,左边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路,而右边则是条精致的享受宁静小调调的安逸之路。
我先往右享受了一番大峡谷中宁静安逸的小调调到了位于怒江第一湾处那个世外桃源一般的丙中洛,享受着山民带到市集上的山珍野味,看着清晨稻田里的雾起雾散,望着重于教堂在雾中的若隐若现。在高黎贡山,丙中洛是另种风格——深山之间,大河之畔的田园风光。所以,这里也是另一个被称作“中国的香格里拉”的地方。它安静地盘踞在远处的平坝上,时值金秋,翠金色的稻田从丙中洛附近层层跌落,一直绵延到江边。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在她身后昂首挺胸,她却露出难得的平静。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路经之地,就在丙中洛附近的雾里村,现在仍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路,很窄,基本上最宽的地方只能容俩人并肩同行,也不高,这是条在垂直插入怒江的大山上凿出来的路。
茶马古道的尽头,是一个村子,叫雾里,这个美丽的村子由十几个木房子和一大片农田组成,犹如古代的田园山庄,但是在流经村子的一条河流的旁边,却有着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能源解决中心。这个中心是由许多个小型的发电站和几个水车磨坊组成的。经过塑料管收缩加速以及人工造成的落差,水流加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通过一条条电线通往各家各户。而那些水车磨坊是村民碾玉米的地方,河水冲击着上端连接着石磨的木水车,带动石磨,让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玉米碾成玉米面。这种原始、有效而又环保的能源和生产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穿越独龙江
其实,想要挑战的话,在这里也是有的选择的,你可以与马帮一起,跨过怒江,再带着翻越雪峰的豪情,翻越碧罗雪山,到山那边灯红酒绿的大理 丽江享受一下都市夜生活的糜烂。
独龙江却是高黎贡山的一块金字招牌,只有到过独龙江的人,才真正有资格说:“我去过高黎贡山”。因为,你只有去过独龙江,才能表明你翻越过高黎贡山。
要想进入独龙江,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坐汽车沿着坎坷不平、随时可能导致车辆报废的所谓公路进去,一路上不停的话需要天时间,一是雇佣向导加马匹,沿着有名的“人马驿道”走进去,需要三四天时间。早年独龙江的盐巴等山货便由这条驿道运向缅甸,驮回的则是烟叶、布匹与大米。这也是目前国内户外爱好者们趋之若鹜的条路,被众多“驴友”追捧为“中国十大徒步探险经典路线之一。进山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坐车,因为要欣赏独龙江的大好风光,坐车走公路是最佳的选择。因为那条人马驿道走的多是山谷地带,视野很受限制,很难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
独龙江的公路绝对是一条考验越野车性能和质量的公路,想要知道汽车的越野性能和质量是否过关,拉到这里溜溜就知道了。要进这里的车子最好改装,加减震,否则就有你受的了。我们乘坐的车子改装过,但依然一会儿被抛起来,又重重地颠下来,一会儿被甩到左边去,又被甩回来。如果你晕车的话,一定要好好斟酌一下,实在不行,就让马帮带着走进去吧,不过那样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好防蚂蟥的装备,其实准备了也没啥用这东西防不胜防,准备点儿盐巴,有盯在身上就用它伺候好了。
要翻越高黎贡山,基本上都是从它的几个垭口过去,开车要走的是风雪垭口,这里是独龙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抬头望去,两山对峙间是一个“U”形垭口。过去必须从人马驿道进出独龙江,得花半天的时间翻越这个垭口,现在在垭口底部已打通了一个长约400米的隧道。隧洞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过,大大小小的圆木支撑着洞壁,洞里积满了从顶部渗下的水,寒气袭人。隧道另一头是独龙江流域,公路连接着从3000米的海拔一路跌宕至1000米左右的独龙江河谷,一路上不断幻化着雪山、角峰、山巅、茂密森林和U形峡谷等景观。
独龙族人是独龙江的主人,他们曾经是深山中绝对的强者,他们没有农耕文化,只通晓狩猎、采摘,捕鱼。但是这个强大的民族在外界的影响下,很快褪去了原始的外衣。现在已经看不到提弩拿箭的独龙族人了,他们都改用弹弓了。从几岁顽童到四五十岁的成年人,孩子直接箍在头上,大人都插在腰间。大的东西打不得,所以林间水边的小鸟儿们就遭殃了。
巴坡是翻越高黎贡山徒步路线的重点,这里是独龙江乡的原乡政府所在地,有一片蔬菜大棚,大棚的主人是这里的边防武警,当地人都不会种菜。这里还可以收到手机信号,你可以在这里用手机跟还在城市的水泥格子里辛苦工作的兄弟吹吹牛,说说你身上曾经盯过多少条蚂蟥。独龙江近几年才通信号,不过只通手机,不通座机,因为通讯信号是通过卫星传输的。不过据那里的武警说,这里最多只能供十几部手机同时使用。
在高黎贡山,只有两种人,酒徒和教徒。当然,还有你,外来的尚且不知道该做哪种人的人。不过,对于这里的人来讲,他们要么选择上帝,要么选择酒。选择了上帝的人,是不能够抽烟喝酒的。选择上帝的人,很多,有的人介绍自己的儿孙时候,说的不是傈僳族或者怒族的名字,而是教名。当然了,也有很多人都会选择酒,所以他会选择信仰喇嘛教或者其他的信仰。因为这些宗教允许抽烟、喝酒。酒也好,上帝也罢,怎么都要生活在大山的怀抱里,生活在大江的威严下。在这里,站着,看到的是高山,是大河;躺下,看到的是被大山挟持的天空,是从山这边落到山那边的日月星辰。所以还是选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吧,是酒,还是上帝呢?如果我生活在这里,我也会是个酒鬼。
在城市里,我还没有参加过一次宗教仪式,没料到却在独龙江,在这个大山近乎可以阻隔一切的深山老林里,在这个我认为最不可能有宗教仪式的地方,我第一次亲历了教徒的唱诗,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这种很具戏剧性的梦想与现实的共存,让我有种近乎荒诞的感觉。虽然他们用独龙语说的话听不懂,他们手捧的用傈僳文字印刷的圣经我也看不懂,但是当歌声开始冲击教堂的四壁,老妇人的喏喏吟唱,青年男子的高亢洪亮,年轻女子的清脆响亮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我第一次被宗教的力量所感染,其实更应该说是被他们的虔诚,被他们的投入所感染。他们带给了我今生永不会忘记的回忆,高黎贡山向我打开了它宝库的大门,让我领略了它宝贵珍藏的部分。
在惊奇感叹之余,我不禁佩服那些在百余年前就翻越高黎贡山,深入到这大山深林的传教士们,他们带着上帝的使命来到了这片终日云雾笼罩的山区,把信仰的种子播种到当地人的心中。从此,神灵与山民同在。
那我们进入这里,能够带给这里的人们什么呢?
向左走,向右走
我是从云南的保山开始进入高黎贡山的,再转到现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跻身在两山怒矗的谷底,看着那奔淌的怒江水,往左还是往右呢?
当然是往右了。往左,是那两山敞开怀抱、一江放慢脚步的下游,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的一切,充满着安逸的味道,只有往右,沿怒江逆流而上,去探索那两山逼近,水流湍急的上游,才能找到大自然中充满着斗士激情的所在。
但高黎贡山还是准备了很多好东西的,譬如石月亮,大峡谷的路走差不多一半,快要到重镇福贡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黎贡山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巅。
观察石月亮的最佳地点在巴金村,这个与著名作家重名的存在就坐落在距离石月亮最近的一个山坳上,村后的山脊线是欣赏石月亮的最佳所在。村里人管石月亮叫“亚哈吧”,他们大多数都是傈僳族,据说石月亮是他们傈僳族的发祥地,每年都会有人来祭拜石月亮。巴金村不大,家家都是木楼,除了一家人看着他家那在半山腰上建起来的二层砖瓦房,你从内心里尊称他为“现代愚公”也不为过,建房子的所有东西都要从直线高度五六百米的山下一点点地背上来,即便是有马帮忙那也实在是不容易。村子里找不到一块大点儿的平地,所有房屋像一堆从山巅倾泻而下的碎石 自上而下散落在陡峻的山体斜坡上。最高处的房子与最低处的房子,高度落差近200米。
高黎贡山北段的精华几乎全部集中在贡山县境内,贡山县城所在地茨开镇就像一个岔路口的路标,到了此处,有两条路可以走,左边是去往独龙族人生活的独龙江,右边是去往怒族,藏族为主的丙中洛。不同的是,左边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路,而右边则是条精致的享受宁静小调调的安逸之路。
我先往右享受了一番大峡谷中宁静安逸的小调调到了位于怒江第一湾处那个世外桃源一般的丙中洛,享受着山民带到市集上的山珍野味,看着清晨稻田里的雾起雾散,望着重于教堂在雾中的若隐若现。在高黎贡山,丙中洛是另种风格——深山之间,大河之畔的田园风光。所以,这里也是另一个被称作“中国的香格里拉”的地方。它安静地盘踞在远处的平坝上,时值金秋,翠金色的稻田从丙中洛附近层层跌落,一直绵延到江边。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在她身后昂首挺胸,她却露出难得的平静。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路经之地,就在丙中洛附近的雾里村,现在仍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路,很窄,基本上最宽的地方只能容俩人并肩同行,也不高,这是条在垂直插入怒江的大山上凿出来的路。
茶马古道的尽头,是一个村子,叫雾里,这个美丽的村子由十几个木房子和一大片农田组成,犹如古代的田园山庄,但是在流经村子的一条河流的旁边,却有着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能源解决中心。这个中心是由许多个小型的发电站和几个水车磨坊组成的。经过塑料管收缩加速以及人工造成的落差,水流加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通过一条条电线通往各家各户。而那些水车磨坊是村民碾玉米的地方,河水冲击着上端连接着石磨的木水车,带动石磨,让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玉米碾成玉米面。这种原始、有效而又环保的能源和生产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穿越独龙江
其实,想要挑战的话,在这里也是有的选择的,你可以与马帮一起,跨过怒江,再带着翻越雪峰的豪情,翻越碧罗雪山,到山那边灯红酒绿的大理 丽江享受一下都市夜生活的糜烂。
独龙江却是高黎贡山的一块金字招牌,只有到过独龙江的人,才真正有资格说:“我去过高黎贡山”。因为,你只有去过独龙江,才能表明你翻越过高黎贡山。
要想进入独龙江,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坐汽车沿着坎坷不平、随时可能导致车辆报废的所谓公路进去,一路上不停的话需要天时间,一是雇佣向导加马匹,沿着有名的“人马驿道”走进去,需要三四天时间。早年独龙江的盐巴等山货便由这条驿道运向缅甸,驮回的则是烟叶、布匹与大米。这也是目前国内户外爱好者们趋之若鹜的条路,被众多“驴友”追捧为“中国十大徒步探险经典路线之一。进山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坐车,因为要欣赏独龙江的大好风光,坐车走公路是最佳的选择。因为那条人马驿道走的多是山谷地带,视野很受限制,很难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丽。
独龙江的公路绝对是一条考验越野车性能和质量的公路,想要知道汽车的越野性能和质量是否过关,拉到这里溜溜就知道了。要进这里的车子最好改装,加减震,否则就有你受的了。我们乘坐的车子改装过,但依然一会儿被抛起来,又重重地颠下来,一会儿被甩到左边去,又被甩回来。如果你晕车的话,一定要好好斟酌一下,实在不行,就让马帮带着走进去吧,不过那样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好防蚂蟥的装备,其实准备了也没啥用这东西防不胜防,准备点儿盐巴,有盯在身上就用它伺候好了。
要翻越高黎贡山,基本上都是从它的几个垭口过去,开车要走的是风雪垭口,这里是独龙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抬头望去,两山对峙间是一个“U”形垭口。过去必须从人马驿道进出独龙江,得花半天的时间翻越这个垭口,现在在垭口底部已打通了一个长约400米的隧道。隧洞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过,大大小小的圆木支撑着洞壁,洞里积满了从顶部渗下的水,寒气袭人。隧道另一头是独龙江流域,公路连接着从3000米的海拔一路跌宕至1000米左右的独龙江河谷,一路上不断幻化着雪山、角峰、山巅、茂密森林和U形峡谷等景观。
独龙族人是独龙江的主人,他们曾经是深山中绝对的强者,他们没有农耕文化,只通晓狩猎、采摘,捕鱼。但是这个强大的民族在外界的影响下,很快褪去了原始的外衣。现在已经看不到提弩拿箭的独龙族人了,他们都改用弹弓了。从几岁顽童到四五十岁的成年人,孩子直接箍在头上,大人都插在腰间。大的东西打不得,所以林间水边的小鸟儿们就遭殃了。
巴坡是翻越高黎贡山徒步路线的重点,这里是独龙江乡的原乡政府所在地,有一片蔬菜大棚,大棚的主人是这里的边防武警,当地人都不会种菜。这里还可以收到手机信号,你可以在这里用手机跟还在城市的水泥格子里辛苦工作的兄弟吹吹牛,说说你身上曾经盯过多少条蚂蟥。独龙江近几年才通信号,不过只通手机,不通座机,因为通讯信号是通过卫星传输的。不过据那里的武警说,这里最多只能供十几部手机同时使用。
在高黎贡山,只有两种人,酒徒和教徒。当然,还有你,外来的尚且不知道该做哪种人的人。不过,对于这里的人来讲,他们要么选择上帝,要么选择酒。选择了上帝的人,是不能够抽烟喝酒的。选择上帝的人,很多,有的人介绍自己的儿孙时候,说的不是傈僳族或者怒族的名字,而是教名。当然了,也有很多人都会选择酒,所以他会选择信仰喇嘛教或者其他的信仰。因为这些宗教允许抽烟、喝酒。酒也好,上帝也罢,怎么都要生活在大山的怀抱里,生活在大江的威严下。在这里,站着,看到的是高山,是大河;躺下,看到的是被大山挟持的天空,是从山这边落到山那边的日月星辰。所以还是选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吧,是酒,还是上帝呢?如果我生活在这里,我也会是个酒鬼。
在城市里,我还没有参加过一次宗教仪式,没料到却在独龙江,在这个大山近乎可以阻隔一切的深山老林里,在这个我认为最不可能有宗教仪式的地方,我第一次亲历了教徒的唱诗,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这种很具戏剧性的梦想与现实的共存,让我有种近乎荒诞的感觉。虽然他们用独龙语说的话听不懂,他们手捧的用傈僳文字印刷的圣经我也看不懂,但是当歌声开始冲击教堂的四壁,老妇人的喏喏吟唱,青年男子的高亢洪亮,年轻女子的清脆响亮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我第一次被宗教的力量所感染,其实更应该说是被他们的虔诚,被他们的投入所感染。他们带给了我今生永不会忘记的回忆,高黎贡山向我打开了它宝库的大门,让我领略了它宝贵珍藏的部分。
在惊奇感叹之余,我不禁佩服那些在百余年前就翻越高黎贡山,深入到这大山深林的传教士们,他们带着上帝的使命来到了这片终日云雾笼罩的山区,把信仰的种子播种到当地人的心中。从此,神灵与山民同在。
那我们进入这里,能够带给这里的人们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