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钱币的收藏与研究始于玩。好玩是人的天性,一次偶然机会喜欢上了钱币,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其实骨子里还是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生活在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里,从小深受古老文化熏陶,尤其喜爱祖国的四大国粹:中医药、中国字画、京戏与烹饪,由此而延伸了对古钱币的浓厚兴趣。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
上世纪80年代到外地出差,误入一钱币市场,手抚地摊上锈迹斑斑的古钱币有一种莫明状的兴奋与激动,事后想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机缘。
二十多年的收藏,只要上了集藏册的钱币一枚也没有离开过我。收藏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藏品程度受到限制,多次碰到百年难遇让人动心的钱币,只因囊中羞涩不得不放弃离去。目下,各朝各代中档以下古钱币基本具有,其中以半两钱品类最富。藏品多了疑问也多了,好奇心又促使我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试图考证有关钱币的铸行,涉足钱币研究。
收藏源于玩,落于研究。过去泉友说,收藏只收不藏是采购员,只藏不研究是保管员。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收藏和读书一样,不是看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你产生了多少思想。大家进入钱币世界,大多源于玩,但有人玩出了水平,玩成了鉴赏家、收藏家、学者,有人到头来空空如也,精美的艺术品成了过眼烟云,还有人玩到赝品上去,误入歧途,甚至造假骗钱,当然,因果不一,各有其乐。
进入收藏领域后,我发现圈内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痴与迷,用痴迷形容收藏人一点也不为过。我有一位泉友,喜欢咸丰大钱,不幸身患绝症,至晚期饮食、说话都已极困难,我去探望他时,还一再嘱托我替他寻觅宝陕局咸丰当千大钱,并拿出新近托人购买的重一两十四铢让我欣赏。泉友对钱币的痴迷,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爱钱如命”,当然,这钱不是那钱。
钱为何物?这是一个最为简单又最为复杂的问题。妇孺白丁回答此问题不难,博学通才之士回答这个问题不易。这是《中国商报》编辑评论钱币研究的一段感叹。的确一枚小小的钱币可以引申出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铸造、书法等一系列特征。在钱币收藏家眼里,钱币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从交战国铸行的钱币中就可以读出交战各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从而判定出战争的结局。例如,三国时期蜀国铸行的直百五铢钱高虚值货币,以一当百;吴国货币虚值更高,以一当千铸行大泉当千而魏国货币质量虽不如两汉却一直沿用五铢钱制,一枚即值一枚。行用货币充分体现了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交战国间的军事较量实质是政治与经济实力的较量。富强、富强、富则强,不富则不强,自古至今无一例外。目前我国实行的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国策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以前,我最讨厌有些朋友在看过我的藏品之后说的一句话:“呀!你这些钱币可值钱了。”
我集藏钱币看重钱币的收藏价值与学术价值,从没想过它将来能值多少钱,至于哪枚钱币值多少钱,在我眼里它值1元与值1万元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从购买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打算让它离开我,它们是我的精神支柱。
事至如今,说实在的,古钱升值不小,你细想想,过去的理念虽也不错,但还是缺乏投资意识。譬如,我初玩钱币时,一枚王莽货布才五六元钱,而现在市场价格已涨升至百元;王莽六泉十布在西安钱币市场上经常可以遇见,而今不但难得一见,而且价格涨升了五六倍,有价无市。想到当初一位泉友劝我的一句话:“搞收藏还要有投资意识,以钱养钱。”过去不以为是,总觉得收藏是件高雅的事,这话多俗。现在想想不无道理,假若当初除了收藏再多一些投资意识,将储蓄存款投资上述的王莽等钱币,那现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就早已翻番,购买藏品的资金问题亦不发愁了。
近年来,古钱币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古钱币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钱币集藏研究活动难以深入进展。市场可供交流的古钱币越来越少。以前,星期日去一趟古玩市场总有收获,而今转一天市场多数空手而归。
一天,我遇见一位常下乡收购钱币的朋友,谈起此事,他说,他的几位朋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下乡收购古钱币,换门挨户访购,一村转完再换一村,十多年下来跑遍数县的所有乡村。听完这话,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市场上见不到古币,这么多人用篦梳的方式搜罗散落民间的古钱币,二十年下来已搜罗殆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民众疲于逃命哪有闲情玩弄古钱币;上世纪50年代到了。年代抓阶级斗争,无人敢碰古玩怕被当成革命对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搞活政策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乱世黄金,盛世文物,才使得像我这样喜欢祖宗书法绘画艺术之人涉足了古钱币的收藏与研究。我有幸觅集到不少我喜爱的古钱币。这二十年中收集的古钱币,现在人要想达到我目前的集藏研究成果,恐四五倍于我投入的时间与资金亦不定能达到。这叫什么?这叫机缘,叫我的古币缘。
(责编:丁丑)
上世纪80年代到外地出差,误入一钱币市场,手抚地摊上锈迹斑斑的古钱币有一种莫明状的兴奋与激动,事后想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机缘。
二十多年的收藏,只要上了集藏册的钱币一枚也没有离开过我。收藏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藏品程度受到限制,多次碰到百年难遇让人动心的钱币,只因囊中羞涩不得不放弃离去。目下,各朝各代中档以下古钱币基本具有,其中以半两钱品类最富。藏品多了疑问也多了,好奇心又促使我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试图考证有关钱币的铸行,涉足钱币研究。
收藏源于玩,落于研究。过去泉友说,收藏只收不藏是采购员,只藏不研究是保管员。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收藏和读书一样,不是看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你产生了多少思想。大家进入钱币世界,大多源于玩,但有人玩出了水平,玩成了鉴赏家、收藏家、学者,有人到头来空空如也,精美的艺术品成了过眼烟云,还有人玩到赝品上去,误入歧途,甚至造假骗钱,当然,因果不一,各有其乐。
进入收藏领域后,我发现圈内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痴与迷,用痴迷形容收藏人一点也不为过。我有一位泉友,喜欢咸丰大钱,不幸身患绝症,至晚期饮食、说话都已极困难,我去探望他时,还一再嘱托我替他寻觅宝陕局咸丰当千大钱,并拿出新近托人购买的重一两十四铢让我欣赏。泉友对钱币的痴迷,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爱钱如命”,当然,这钱不是那钱。
钱为何物?这是一个最为简单又最为复杂的问题。妇孺白丁回答此问题不难,博学通才之士回答这个问题不易。这是《中国商报》编辑评论钱币研究的一段感叹。的确一枚小小的钱币可以引申出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铸造、书法等一系列特征。在钱币收藏家眼里,钱币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从交战国铸行的钱币中就可以读出交战各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从而判定出战争的结局。例如,三国时期蜀国铸行的直百五铢钱高虚值货币,以一当百;吴国货币虚值更高,以一当千铸行大泉当千而魏国货币质量虽不如两汉却一直沿用五铢钱制,一枚即值一枚。行用货币充分体现了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交战国间的军事较量实质是政治与经济实力的较量。富强、富强、富则强,不富则不强,自古至今无一例外。目前我国实行的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国策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以前,我最讨厌有些朋友在看过我的藏品之后说的一句话:“呀!你这些钱币可值钱了。”
我集藏钱币看重钱币的收藏价值与学术价值,从没想过它将来能值多少钱,至于哪枚钱币值多少钱,在我眼里它值1元与值1万元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从购买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打算让它离开我,它们是我的精神支柱。
事至如今,说实在的,古钱升值不小,你细想想,过去的理念虽也不错,但还是缺乏投资意识。譬如,我初玩钱币时,一枚王莽货布才五六元钱,而现在市场价格已涨升至百元;王莽六泉十布在西安钱币市场上经常可以遇见,而今不但难得一见,而且价格涨升了五六倍,有价无市。想到当初一位泉友劝我的一句话:“搞收藏还要有投资意识,以钱养钱。”过去不以为是,总觉得收藏是件高雅的事,这话多俗。现在想想不无道理,假若当初除了收藏再多一些投资意识,将储蓄存款投资上述的王莽等钱币,那现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就早已翻番,购买藏品的资金问题亦不发愁了。
近年来,古钱币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古钱币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钱币集藏研究活动难以深入进展。市场可供交流的古钱币越来越少。以前,星期日去一趟古玩市场总有收获,而今转一天市场多数空手而归。
一天,我遇见一位常下乡收购钱币的朋友,谈起此事,他说,他的几位朋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下乡收购古钱币,换门挨户访购,一村转完再换一村,十多年下来跑遍数县的所有乡村。听完这话,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市场上见不到古币,这么多人用篦梳的方式搜罗散落民间的古钱币,二十年下来已搜罗殆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民众疲于逃命哪有闲情玩弄古钱币;上世纪50年代到了。年代抓阶级斗争,无人敢碰古玩怕被当成革命对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搞活政策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乱世黄金,盛世文物,才使得像我这样喜欢祖宗书法绘画艺术之人涉足了古钱币的收藏与研究。我有幸觅集到不少我喜爱的古钱币。这二十年中收集的古钱币,现在人要想达到我目前的集藏研究成果,恐四五倍于我投入的时间与资金亦不定能达到。这叫什么?这叫机缘,叫我的古币缘。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