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人抱怨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其实,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有目标。区别只是选择不同。有人选择把迷茫当作借口,继续混沌迷茫着;有人却选择背上行囊,挑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不顾一切地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我,从未放弃寻找答案,梦想,也由此,越寻越清。
不是金融,不是IT
大约五年前,我选择来到美国读研。出国前,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国。我回答说:不是为了所谓的镀金,因为我从来不需要一个留学文凭来装饰什么。我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体验最大化。不是说生命的质量,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密度么?我知道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会经历更多的挫折,而那些酸甜苦辣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只是想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没有波澜,也要创造波澜,因为这样的人生,才会波澜壮阔。
说此等大话是要遭报应的。来到美国洛杉矶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哭着鼻子准备买票回国了。猛地一看,这里的街道没有想象中干净整齐,这里的建筑没有想象中现代华丽,这里的食物哪能比得上北京的大小饭店,这里看一次病如果没有医疗保险能让你倾家荡产。而且洛杉矶是一个公共交通设施很不发达的地方,为了预防地震,城市建设很分散,所以如果没有自己的车,真的是寸步难行。在国内,就算天塌下来也有父母帮我顶着,而在这里,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既然路是自己选的,即使有流泪的理由,也没有退却的借口。那一刻,我擦干眼泪,告诫自己,从此以后我就是一个没有历史和过去的人,有的只是现在和未来。除了创造历史,我别无选择。
洛杉矶是好莱坞的据点,也是学习文化产业的天堂。这里有世界顶级的娱乐文化传媒集团,也是我梦寐以求想要探索的地方。可是在美国,外国人最难进入的,不是金融业,不是IT圈,而是主流娱乐界。这个世界,没有你的位置,你大部分情况只有被影响的份儿,因为文化、语言的障碍限制。而我的专业也非常讽刺,明明英语无法和本土美国人竞争,我还偏偏学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传媒管理)这种骗钱的水专业,这注定让未来的路难上加难。为了在美国挣来第一份工作,我在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同时,两年里在美国公司做了四份实习,分别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视部(四个月), 尼尔森商业媒体(十个月), 索尼娱乐电视国际市场部(六个月),索尼娱乐新媒体部(三个月)。而且最后的80多页的毕业论文,也和娱乐传媒管理直接相关。
在紧锣密鼓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脉建设后,我还是未能在美国的主流媒体集团直接找到工作。眼看研究生毕业在即,为了获得经济独立和更多逗留时间,我也崩溃上火过。最终,因为一个华人广告公司提供工作签证和绿卡,我就中途放弃了在娱乐传媒公司累积的经验,改为美国的华人市场做媒体广告投放策划。但是,比起中国大陆,美国的华人媒体还是相当落后的,而且其受众只占美国人口总数的2%~3%左右。所以做华人的市场存在太多的局限性。而且,那个华人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制约小公司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利润,而在于没有建设良好的公司文化。 所以,它只能是个小公司,永远不会超过60名员工,即便它已经存在发展了20年。在七个月的痛苦挣扎后,我最终还是选择忠于自己的梦想,选择拒绝向工作签证和绿卡的淫威妥协,坚决地跳了出来。哪怕当时我只剩下6个月的合法打工时间,哪怕6个月内找不到工作意味着必须回家,我也无所畏惧。因为我是为了寻梦而来,而不是苟活。
之前积累的人脉终于发挥了作用。当时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电视频道发行部正在招人,而之前面试过的人力资源经理主动联系上了我,顺利地把我推荐给了面试官。初试那天,新媒体部门的副主席和经理一同面我。那位副主席问了很多比较有挑战性的关于新媒体的专业问题,甚至还让我当场计算美国有多少加油站,以测试我的临场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一个问题能难倒我,我都还算沉着地一一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却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副主席问:你至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我至今最大的成就,就是我选择把历史清零,离开了父母和朋友,一个人来美国打拼。刚来美国,我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从来没下过厨房,也没碰过车的方向盘,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经验,也没有任何人际关系,甚至全英文的课程很多都听不懂。可是我从来都不会放弃。我开始一个一个地结交新朋友,一同面临挑战;开始战胜驾车的恐惧,顺利拿到驾照;为了省钱,我开始尝试自己煮饭,直到现在各种中式炒菜炖肉顺手拈来;我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又一个顶级娱乐传媒公司的实习;我开始参加各种论坛和聚会,以积累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网;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吸取行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素养,我也从来不会畏惧任何挑战。所以,今天我才能有幸坐在福克斯这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和您进行最坦诚的沟通。这,就是我至今最大的成就。
回答完毕。副主席顿了几秒,我好像看到他的眼眶有些湿润。那一刻,我知道今天的总体表现不赖。通过接下来的几轮面试,我最终打败了其他美国本土选手,成为了新媒体发行部的唯一一位中国员工。
一辈子不能消停
2011年,25岁,我在美国拿到了工作签证,稳定了下来。2012,26岁,我却遭遇了人生最苦闷最迷茫最绝望的一年。但是迷茫和绝望是人继续前进的催化剂,那说明“不安分”是我血液的一部分,一但安于生活现状了,那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打开日记本,温习这一年记下的迷惘和自醒,我发现与其说那些文字是消极的,不如承认2012年是充满不断的自我探索的一年。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突破口和人生的大方向,这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走向,当然要好好迷茫一把,绝望一把,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心擦亮了,看清了。
记得刚到美国福克斯电视频道发行部时,总觉得见到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连走路都掉着幸福的渣子。一年以后,当我的工作突然陷入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时,我开始慌了。每天按时下班,去健身房,然后开车不到15分钟就回到温馨的小家,做可口的晚餐,到楼下游游泳,看看优酷或Hulu上的热播影视剧,第二天再不急不慢地到公司报到,周末和朋友聚聚会,八八卦,爬爬山。时间就在这样安逸的节奏下蒸发了。 于是,有一天,下班后,我麻木地走进电梯,跟周围的人说完重复性的寒暄,心理默念——难道人生就只是这样了么?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甚至能直接看到十年后的样子。如同大多数留在福克斯10年甚至20年的员工一样,只要肯熬年头,一定能“缓慢”地步步高升,有稳定的收入并平衡地兼顾工作与家庭。一切都看起来如此圆满完美,可是这种没有悬念的生活让我窒息。我不是吃饱了撑的,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坚信,青春是用来艰苦奋斗的,是用来在暴风骤雨下锻炼的,这样的人生才厚实,才有故事。
可能就是这样的价值观,会让我一辈子不消停吧,不管怎么样,2012就是这样一段让我在安逸的生活里痛苦挣扎的一年。还能感觉“痛”,说明我依然是我。于是,我一直都在寻求改变。这一年的改变,不是外表上的,而是习惯上的,精神上的,所以更彻底,更具有颠覆性。
我记得十八岁高中毕业,刚考完大学的那个暑假,妈妈给我做了一期电视节目。节目组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只是很本能地回答——有一天,我希望能在商界兴风作浪。没想到这么不知天高地厚且风骚的答案,也被公布在电视荧屏上。可是,那真的是我的梦想。不过太笼统,太不具体,也就丝毫没有意义。也是从那时起,我从未停止过探索梦想的归宿的具体答案。大一的时候我就想辍学来着,想去创业算了结果被喜欢的男生鄙视,于是就劝自己缓缓。那时刚上大学,谁也不认识,于是就厚着脸皮,到女生宿舍里挨家挨户推销英语口语材料,每卖一份能赚5块钱,我每天卖一个小时,两个星期卖了10套材料,总净赚50块钱,于是欢天喜地地去商场花300块钱给妈妈买了一条围巾,顺带给自己买了件大衣(我那时是有多二啊!)然后大二的时候拿了中国组第一,去日本参加商业策划大赛,虽然决赛没能获奖,但是我知道,我就是热爱那种挑战和刺激。
然后来了美国,实习,毕业,找到工作,换工作,拿工作签证。一切只是为了沉淀、学习、观察、适应和稳定。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都只是刚开始,我还要继续地探索和寻找我的梦想和方向。2012年初,因为工作等客观原因,我自己的Youtube频道被迫关闭;然后想过做中美文化的桥梁,结果发现人家压根儿不需要我做桥梁,大家谁还不会说英语啊,连老板都是美国斯坦福MBA毕业的,于是作罢;想过卖奶茶,因为成本低,利润高,而且在华人区极受欢迎,但是最后也作罢,因为我本身不爱喝奶茶,并且坚信那东西对人的身体不好,我还是希望造福于民。
在我找不到头绪的时候,我读了《The Toilet Paper Entrepreneur》。作者Mike Michalowicz的几句话点醒了我——做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的东西,这样才会不畏惧艰难险阻坚持下去,而坚持,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单纯地为了赚钱而赚钱,是不会最终赢得市场领导地位的,总会被赶超而遗忘的;只有做自己真诚热爱的东西,才能感动自己,也最终感动别人,幸福感也才会源源不断。于是我坚定了自己最热爱的方向——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并做了具体的十年规划,清晰地描画出了十年后我的位置和状态,以及每一年所需要取得的大致目标。在读了几本相关书籍后,我和创业伙伴的第一个网站已经在筹备当中,希望在2013年3月首发,并在27岁之前给自己一个交代。“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伟大的事业从小处开始。)我从来都不怕失败,因为我有梦想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张婷
不是金融,不是IT
大约五年前,我选择来到美国读研。出国前,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国。我回答说:不是为了所谓的镀金,因为我从来不需要一个留学文凭来装饰什么。我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体验最大化。不是说生命的质量,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密度么?我知道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会经历更多的挫折,而那些酸甜苦辣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只是想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没有波澜,也要创造波澜,因为这样的人生,才会波澜壮阔。
说此等大话是要遭报应的。来到美国洛杉矶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哭着鼻子准备买票回国了。猛地一看,这里的街道没有想象中干净整齐,这里的建筑没有想象中现代华丽,这里的食物哪能比得上北京的大小饭店,这里看一次病如果没有医疗保险能让你倾家荡产。而且洛杉矶是一个公共交通设施很不发达的地方,为了预防地震,城市建设很分散,所以如果没有自己的车,真的是寸步难行。在国内,就算天塌下来也有父母帮我顶着,而在这里,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既然路是自己选的,即使有流泪的理由,也没有退却的借口。那一刻,我擦干眼泪,告诫自己,从此以后我就是一个没有历史和过去的人,有的只是现在和未来。除了创造历史,我别无选择。
洛杉矶是好莱坞的据点,也是学习文化产业的天堂。这里有世界顶级的娱乐文化传媒集团,也是我梦寐以求想要探索的地方。可是在美国,外国人最难进入的,不是金融业,不是IT圈,而是主流娱乐界。这个世界,没有你的位置,你大部分情况只有被影响的份儿,因为文化、语言的障碍限制。而我的专业也非常讽刺,明明英语无法和本土美国人竞争,我还偏偏学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传媒管理)这种骗钱的水专业,这注定让未来的路难上加难。为了在美国挣来第一份工作,我在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同时,两年里在美国公司做了四份实习,分别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视部(四个月), 尼尔森商业媒体(十个月), 索尼娱乐电视国际市场部(六个月),索尼娱乐新媒体部(三个月)。而且最后的80多页的毕业论文,也和娱乐传媒管理直接相关。
在紧锣密鼓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脉建设后,我还是未能在美国的主流媒体集团直接找到工作。眼看研究生毕业在即,为了获得经济独立和更多逗留时间,我也崩溃上火过。最终,因为一个华人广告公司提供工作签证和绿卡,我就中途放弃了在娱乐传媒公司累积的经验,改为美国的华人市场做媒体广告投放策划。但是,比起中国大陆,美国的华人媒体还是相当落后的,而且其受众只占美国人口总数的2%~3%左右。所以做华人的市场存在太多的局限性。而且,那个华人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制约小公司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利润,而在于没有建设良好的公司文化。 所以,它只能是个小公司,永远不会超过60名员工,即便它已经存在发展了20年。在七个月的痛苦挣扎后,我最终还是选择忠于自己的梦想,选择拒绝向工作签证和绿卡的淫威妥协,坚决地跳了出来。哪怕当时我只剩下6个月的合法打工时间,哪怕6个月内找不到工作意味着必须回家,我也无所畏惧。因为我是为了寻梦而来,而不是苟活。
之前积累的人脉终于发挥了作用。当时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电视频道发行部正在招人,而之前面试过的人力资源经理主动联系上了我,顺利地把我推荐给了面试官。初试那天,新媒体部门的副主席和经理一同面我。那位副主席问了很多比较有挑战性的关于新媒体的专业问题,甚至还让我当场计算美国有多少加油站,以测试我的临场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一个问题能难倒我,我都还算沉着地一一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却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副主席问:你至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我至今最大的成就,就是我选择把历史清零,离开了父母和朋友,一个人来美国打拼。刚来美国,我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从来没下过厨房,也没碰过车的方向盘,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经验,也没有任何人际关系,甚至全英文的课程很多都听不懂。可是我从来都不会放弃。我开始一个一个地结交新朋友,一同面临挑战;开始战胜驾车的恐惧,顺利拿到驾照;为了省钱,我开始尝试自己煮饭,直到现在各种中式炒菜炖肉顺手拈来;我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又一个顶级娱乐传媒公司的实习;我开始参加各种论坛和聚会,以积累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网;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吸取行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素养,我也从来不会畏惧任何挑战。所以,今天我才能有幸坐在福克斯这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和您进行最坦诚的沟通。这,就是我至今最大的成就。
回答完毕。副主席顿了几秒,我好像看到他的眼眶有些湿润。那一刻,我知道今天的总体表现不赖。通过接下来的几轮面试,我最终打败了其他美国本土选手,成为了新媒体发行部的唯一一位中国员工。
一辈子不能消停
2011年,25岁,我在美国拿到了工作签证,稳定了下来。2012,26岁,我却遭遇了人生最苦闷最迷茫最绝望的一年。但是迷茫和绝望是人继续前进的催化剂,那说明“不安分”是我血液的一部分,一但安于生活现状了,那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打开日记本,温习这一年记下的迷惘和自醒,我发现与其说那些文字是消极的,不如承认2012年是充满不断的自我探索的一年。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突破口和人生的大方向,这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走向,当然要好好迷茫一把,绝望一把,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心擦亮了,看清了。
记得刚到美国福克斯电视频道发行部时,总觉得见到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连走路都掉着幸福的渣子。一年以后,当我的工作突然陷入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时,我开始慌了。每天按时下班,去健身房,然后开车不到15分钟就回到温馨的小家,做可口的晚餐,到楼下游游泳,看看优酷或Hulu上的热播影视剧,第二天再不急不慢地到公司报到,周末和朋友聚聚会,八八卦,爬爬山。时间就在这样安逸的节奏下蒸发了。 于是,有一天,下班后,我麻木地走进电梯,跟周围的人说完重复性的寒暄,心理默念——难道人生就只是这样了么?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甚至能直接看到十年后的样子。如同大多数留在福克斯10年甚至20年的员工一样,只要肯熬年头,一定能“缓慢”地步步高升,有稳定的收入并平衡地兼顾工作与家庭。一切都看起来如此圆满完美,可是这种没有悬念的生活让我窒息。我不是吃饱了撑的,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坚信,青春是用来艰苦奋斗的,是用来在暴风骤雨下锻炼的,这样的人生才厚实,才有故事。
可能就是这样的价值观,会让我一辈子不消停吧,不管怎么样,2012就是这样一段让我在安逸的生活里痛苦挣扎的一年。还能感觉“痛”,说明我依然是我。于是,我一直都在寻求改变。这一年的改变,不是外表上的,而是习惯上的,精神上的,所以更彻底,更具有颠覆性。
我记得十八岁高中毕业,刚考完大学的那个暑假,妈妈给我做了一期电视节目。节目组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只是很本能地回答——有一天,我希望能在商界兴风作浪。没想到这么不知天高地厚且风骚的答案,也被公布在电视荧屏上。可是,那真的是我的梦想。不过太笼统,太不具体,也就丝毫没有意义。也是从那时起,我从未停止过探索梦想的归宿的具体答案。大一的时候我就想辍学来着,想去创业算了结果被喜欢的男生鄙视,于是就劝自己缓缓。那时刚上大学,谁也不认识,于是就厚着脸皮,到女生宿舍里挨家挨户推销英语口语材料,每卖一份能赚5块钱,我每天卖一个小时,两个星期卖了10套材料,总净赚50块钱,于是欢天喜地地去商场花300块钱给妈妈买了一条围巾,顺带给自己买了件大衣(我那时是有多二啊!)然后大二的时候拿了中国组第一,去日本参加商业策划大赛,虽然决赛没能获奖,但是我知道,我就是热爱那种挑战和刺激。
然后来了美国,实习,毕业,找到工作,换工作,拿工作签证。一切只是为了沉淀、学习、观察、适应和稳定。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都只是刚开始,我还要继续地探索和寻找我的梦想和方向。2012年初,因为工作等客观原因,我自己的Youtube频道被迫关闭;然后想过做中美文化的桥梁,结果发现人家压根儿不需要我做桥梁,大家谁还不会说英语啊,连老板都是美国斯坦福MBA毕业的,于是作罢;想过卖奶茶,因为成本低,利润高,而且在华人区极受欢迎,但是最后也作罢,因为我本身不爱喝奶茶,并且坚信那东西对人的身体不好,我还是希望造福于民。
在我找不到头绪的时候,我读了《The Toilet Paper Entrepreneur》。作者Mike Michalowicz的几句话点醒了我——做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的东西,这样才会不畏惧艰难险阻坚持下去,而坚持,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单纯地为了赚钱而赚钱,是不会最终赢得市场领导地位的,总会被赶超而遗忘的;只有做自己真诚热爱的东西,才能感动自己,也最终感动别人,幸福感也才会源源不断。于是我坚定了自己最热爱的方向——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并做了具体的十年规划,清晰地描画出了十年后我的位置和状态,以及每一年所需要取得的大致目标。在读了几本相关书籍后,我和创业伙伴的第一个网站已经在筹备当中,希望在2013年3月首发,并在27岁之前给自己一个交代。“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伟大的事业从小处开始。)我从来都不怕失败,因为我有梦想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