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如何实现这一要求,本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与学;方式;转变;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必须注重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
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仅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思想就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积极了。
2 变学习知识为运用知识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薄弱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严重缺陷,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数学教学对此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是要落伍的,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变教师权威讲授为师生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改变要求,即教师居高临下的课堂地位将逐渐消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沉闷而严肃局面,做到师生交往互动。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传递、训导、教育,而应是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4 变单渠道灌输为多渠道启动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学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迈进。
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课时,用多媒体进行故事导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很快会使学生进入思考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以教师的教为主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必须创新引导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有所突破,才会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自主探究的求知意识,这是未来创造型人才必需奠定的思想基石。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与学;方式;转变;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必须注重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
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仅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思想就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积极了。
2 变学习知识为运用知识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薄弱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严重缺陷,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数学教学对此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是要落伍的,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变教师权威讲授为师生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改变要求,即教师居高临下的课堂地位将逐渐消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沉闷而严肃局面,做到师生交往互动。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传递、训导、教育,而应是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4 变单渠道灌输为多渠道启动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学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迈进。
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课时,用多媒体进行故事导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很快会使学生进入思考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以教师的教为主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必须创新引导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有所突破,才会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自主探究的求知意识,这是未来创造型人才必需奠定的思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