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慕课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大学教学带来的变化,分析了传统的电教职能机构在面对变化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新型教学生态体系中现有电教部门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传统电教工作的职能创新问题。
关键词: 慕课 教学改革 电教工作
自从慕课(MOOCs)形式在美国兴起之后,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内也兴起了一股慕课热。一时间,所谓的微课、翻转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智慧学习、未来课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众多高校教师开始投身于慕课有关的教学方式改革之中。随着网络课程的兴起,大学传统的教学生态环境必然会发生变化。面对这类新型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冲击,传统的电教辅助部门应当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实现职能的创新转型,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一、教育技术现代化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1.课堂教学日益技术化、信息化。在网络化时代,网络的便捷性及海量知识的存储量使得学生在短时间获得信息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单一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了。因为即使在没有老师和课本的情况下,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这就使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知识灌输模式的替代物。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带来冲击。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式,大学课堂教学需要日益技术化、信息化。这种技术化首先表现在技术设备的更新,但设备的过于智能化也带来了教师适应性的问题。在电子产品使用方面,人们往往受使用习惯的影响,但他们适应一种产品使用方法之后便会对另一种新产品产生排斥心理,即便新的产品功能更强大、设备更先进。这一点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而言,尤为明显。因此,在教学日益技术化的过程中,如何让教师轻松地适应技术设备的更新,是现代教育技术部门面临的新任务。
2.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在学生周围存在着众多的对学生构成诱惑的信息源,学生对同一信息源集中关注的时间持续度开始降低。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如果教师的上课内容一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的注意会迅速集中到其他可以便利获得的信息源上。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现代技术增加重要知识内容的刺激度,分解课堂的内容层次,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效用。但这种课堂教学手段的技术化给教师带来了难题,因为高校的老师可以是管理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但未必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他在关注本学科的理论前沿的同时,不可能有时间、有能力去关注教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也将是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新职能。
3.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实践教学延伸。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中,课堂教学只是大学教育活动的部分,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同样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存在,使得老师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成为可能。纯粹知识性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资料的形式交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集中重点疑难问题。为此,就需要一个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学生互动的信息交流,使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除此之外,在学生实践活动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向学生实践活动渗透。一方面学生需要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国家也存在众多的需要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科竞赛。这些学生实践目前多由各专业学院自行组织,由于受制于制作技术、专业设备的局限,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整合、调配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对此类学生学习实践进行统一的指导与管理,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将是我们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二、传统电教辅助部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电教辅助部门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辅助观点落后,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我国高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部门成立于电化教学时代,由于出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成立专业的教育技术服务部门,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以满足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现行的电教服务观点仍然停留“前慕课”时代,教学辅助部门仍然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位于教师课堂教学,有关服务理念,仍然停留在“端正态度,积极热忱,服务教学”这种低层次的要求上,对于慕课时代所引发的教学生态环境的变化认识不足,教学辅助观点没有更新。
二是教辅工作渗透性差,在新型教学生态环境中容易被边缘化。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中心,而教辅部门的工作中心也相应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至于教师上课怎么讲、讲什么、学生如何学、作业如何布置、实践如何完成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事,与教辅工作无关。但在慕课时代,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已经被打破,教学工作开始向课外延伸,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再受上课时间、教室空间的限制,如果教辅工作还停留在保障课堂教学阶段,势必会被新型教学体系边缘化。这些问题表明现行教辅工作缺乏渗透性,没有真正进入教学环节,成为新型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是工作创新性少,服务内容陈旧。在传统教学体系中,电教服务工作的内容曾被人简单描述为“开机子、修电脑、拍片子”三部曲。在慕课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教学设备不断革新,设备的故障率不断降低,如果电教工作还满足于以前的三部曲,则令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当下社会是一个全民创新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随着新型教学生态体系的到时,一系列新型服务领域有待于教学辅助部门去开拓。
三、为适用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现教中心应当实现的职能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为优化教学资源,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而设立的重要教学辅助机构,也是综合性的大型专业化教学服务中心。在新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电教的职能定位应从传统的教学媒体技术服务机构向媒体教学机构转变,在思想上向教育技术转换,在工作上向教育技术跨越,在学术上向教育技术理论体系迈进,增加教育技术在技术上的科学性和战略性论证,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化,使中心的专业性权威与服务性特长得到发挥,以一个全局的视角和高度来统筹规划教学资源的建设、分配与共享。具体来说,这种职能定位的转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辅助教学从参与教学转型,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电教辅助部门应当对最新教学方式进行追踪与研究,针对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方式收集信息,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研究与革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与方式,创新性地提出教学改进与提升的具体建议,协助教学部门提高教学效率。针对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研发,在充分收集教学师生的需求前提下,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与授课教师充分沟通、配合,研发对课程教学最具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设计。
2.从公共教学设备使用者向管理者转型,进行资源的规划与整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公共教学服务部门,在针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可以会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从全校的需求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以全局性的视角进行宏观把握,对教学资源的平台架构、内容来源、使用方式、服务对象、更新周期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设计与规划。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长期负责公共教学设备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在公共教学设备方面具有专业性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依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资金等条件,制订公共教学设备的规划与预算,将具有较高的技术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根据多媒体、计算机、语音设备等各类教学设备的专业参数要求和日常维护服务的经验,设计教学设备建设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全校各个院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性的权威技术依据,并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技术审核的参考。
3.进行教学资源平台的规划与管理,改变资源分散使用无人监管的现象。随着教学资源的大量增加,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同时,各教学单位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建议,却轻于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导致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对已有的优质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建立一套数字化、交互式的学习系统与平台,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共享,促进其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比如构建多媒体课件资源平台,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师备课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实验教学的仿真化及各类考试的无纸化。
4.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技术革新与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作为学校教育技术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全校教育技术培训、宣传和推广的任务,分阶段、分批次、分层次地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制订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普及、推广与提高工作。此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教育技术日常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育技术水平的教学骨干队伍,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作。开展教育技术日常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广泛利用教育技术及各类网络教学资源,更深层、更广泛、更快捷地在课堂内外开展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与支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上培训平台,提供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方便师生自助学习相关教学设备及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可以链接公共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资源平台的推广与应用。
(3)新技术的推广与宣传。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师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4)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实践。为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院系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开展教育技术实践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信息网络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人员配置,充实技术服务力量。
本文是安徽财经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2016JFEY19)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慕课 教学改革 电教工作
自从慕课(MOOCs)形式在美国兴起之后,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内也兴起了一股慕课热。一时间,所谓的微课、翻转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智慧学习、未来课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众多高校教师开始投身于慕课有关的教学方式改革之中。随着网络课程的兴起,大学传统的教学生态环境必然会发生变化。面对这类新型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冲击,传统的电教辅助部门应当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实现职能的创新转型,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一、教育技术现代化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1.课堂教学日益技术化、信息化。在网络化时代,网络的便捷性及海量知识的存储量使得学生在短时间获得信息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单一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了。因为即使在没有老师和课本的情况下,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这就使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知识灌输模式的替代物。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带来冲击。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式,大学课堂教学需要日益技术化、信息化。这种技术化首先表现在技术设备的更新,但设备的过于智能化也带来了教师适应性的问题。在电子产品使用方面,人们往往受使用习惯的影响,但他们适应一种产品使用方法之后便会对另一种新产品产生排斥心理,即便新的产品功能更强大、设备更先进。这一点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而言,尤为明显。因此,在教学日益技术化的过程中,如何让教师轻松地适应技术设备的更新,是现代教育技术部门面临的新任务。
2.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在学生周围存在着众多的对学生构成诱惑的信息源,学生对同一信息源集中关注的时间持续度开始降低。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如果教师的上课内容一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的注意会迅速集中到其他可以便利获得的信息源上。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现代技术增加重要知识内容的刺激度,分解课堂的内容层次,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效用。但这种课堂教学手段的技术化给教师带来了难题,因为高校的老师可以是管理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但未必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他在关注本学科的理论前沿的同时,不可能有时间、有能力去关注教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也将是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新职能。
3.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实践教学延伸。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中,课堂教学只是大学教育活动的部分,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同样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存在,使得老师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成为可能。纯粹知识性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资料的形式交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集中重点疑难问题。为此,就需要一个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学生互动的信息交流,使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除此之外,在学生实践活动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向学生实践活动渗透。一方面学生需要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国家也存在众多的需要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科竞赛。这些学生实践目前多由各专业学院自行组织,由于受制于制作技术、专业设备的局限,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整合、调配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对此类学生学习实践进行统一的指导与管理,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将是我们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二、传统电教辅助部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电教辅助部门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辅助观点落后,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我国高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部门成立于电化教学时代,由于出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成立专业的教育技术服务部门,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以满足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现行的电教服务观点仍然停留“前慕课”时代,教学辅助部门仍然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位于教师课堂教学,有关服务理念,仍然停留在“端正态度,积极热忱,服务教学”这种低层次的要求上,对于慕课时代所引发的教学生态环境的变化认识不足,教学辅助观点没有更新。
二是教辅工作渗透性差,在新型教学生态环境中容易被边缘化。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中心,而教辅部门的工作中心也相应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至于教师上课怎么讲、讲什么、学生如何学、作业如何布置、实践如何完成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事,与教辅工作无关。但在慕课时代,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已经被打破,教学工作开始向课外延伸,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再受上课时间、教室空间的限制,如果教辅工作还停留在保障课堂教学阶段,势必会被新型教学体系边缘化。这些问题表明现行教辅工作缺乏渗透性,没有真正进入教学环节,成为新型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是工作创新性少,服务内容陈旧。在传统教学体系中,电教服务工作的内容曾被人简单描述为“开机子、修电脑、拍片子”三部曲。在慕课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教学设备不断革新,设备的故障率不断降低,如果电教工作还满足于以前的三部曲,则令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当下社会是一个全民创新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随着新型教学生态体系的到时,一系列新型服务领域有待于教学辅助部门去开拓。
三、为适用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现教中心应当实现的职能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为优化教学资源,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而设立的重要教学辅助机构,也是综合性的大型专业化教学服务中心。在新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电教的职能定位应从传统的教学媒体技术服务机构向媒体教学机构转变,在思想上向教育技术转换,在工作上向教育技术跨越,在学术上向教育技术理论体系迈进,增加教育技术在技术上的科学性和战略性论证,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化,使中心的专业性权威与服务性特长得到发挥,以一个全局的视角和高度来统筹规划教学资源的建设、分配与共享。具体来说,这种职能定位的转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辅助教学从参与教学转型,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电教辅助部门应当对最新教学方式进行追踪与研究,针对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方式收集信息,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研究与革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与方式,创新性地提出教学改进与提升的具体建议,协助教学部门提高教学效率。针对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研发,在充分收集教学师生的需求前提下,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与授课教师充分沟通、配合,研发对课程教学最具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设计。
2.从公共教学设备使用者向管理者转型,进行资源的规划与整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公共教学服务部门,在针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可以会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从全校的需求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以全局性的视角进行宏观把握,对教学资源的平台架构、内容来源、使用方式、服务对象、更新周期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设计与规划。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长期负责公共教学设备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在公共教学设备方面具有专业性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依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资金等条件,制订公共教学设备的规划与预算,将具有较高的技术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根据多媒体、计算机、语音设备等各类教学设备的专业参数要求和日常维护服务的经验,设计教学设备建设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全校各个院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性的权威技术依据,并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技术审核的参考。
3.进行教学资源平台的规划与管理,改变资源分散使用无人监管的现象。随着教学资源的大量增加,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同时,各教学单位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建议,却轻于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导致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对已有的优质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建立一套数字化、交互式的学习系统与平台,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共享,促进其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比如构建多媒体课件资源平台,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师备课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实验教学的仿真化及各类考试的无纸化。
4.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技术革新与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作为学校教育技术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全校教育技术培训、宣传和推广的任务,分阶段、分批次、分层次地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制订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普及、推广与提高工作。此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教育技术日常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育技术水平的教学骨干队伍,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作。开展教育技术日常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广泛利用教育技术及各类网络教学资源,更深层、更广泛、更快捷地在课堂内外开展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与支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上培训平台,提供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方便师生自助学习相关教学设备及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可以链接公共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资源平台的推广与应用。
(3)新技术的推广与宣传。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师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4)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实践。为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院系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开展教育技术实践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信息网络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人员配置,充实技术服务力量。
本文是安徽财经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2016JFEY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