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也是组织学类型最多变的一个亚型[1].根据2004年WHO组织学分型规定,肺腺癌可分为混合型、腺泡样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型、腺癌伴黏液分泌型以及一些变异型.肺黏液性腺癌(mucin-producing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MP
【机 构】
:
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也是组织学类型最多变的一个亚型[1].根据2004年WHO组织学分型规定,肺腺癌可分为混合型、腺泡样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型、腺癌伴黏液分泌型以及一些变异型.肺黏液性腺癌(mucin-producing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MPA)属于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MPA主要包括肺原发性印戒细胞性腺癌(primary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原发性肺腺癌伴黏液分泌(primary solid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 production,SA)、原发性肺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primary mucinous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M-BAC)、原发性肺黏液(胶样)腺癌(primary mucinous"colloid"adenocarcinoma,MCA)等[2-4].由于MPA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少见,人们对其仍缺乏深入了解.现就MPA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多数开胸术后患者有明显的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极易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1].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是一种传统的黏液溶解剂,近年来研究表明,大剂量应用氨溴索,可从分子水平全面产生抗炎、抗氧化、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等作用,为氨澳索用于围术期肺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2年11月1-3 日,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胸腔镜学组及医学参考报社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胸腔镜手术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在南京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代表及嘉宾参加。
目的 探讨良性获得性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3例良性获得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全组均手术治疗,其中彻底性手术10例(气管食管瘘切除、气管食管瘘口分别修补7例,气管食管瘘切除、食管瘘口修补、病变气管切除端端吻合3例),姑息性手术3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除1例末行消化道重建的多发瘘患者外,余者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经口摄食.随访8~
患者 男,50岁.进食梗咽1个月.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下段贲门占位(图1).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胃镜检查示胃体小弯中段溃疡性浸润病灶,长约10 cm,延伸至贲门,累及食管下段黏膜(图2).增强CT示胃贲门区胃壁不规则增厚,考虑胃贲门部恶性病变,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3)。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们应用胸腔镜技术,使用全国产化体外循环管道,行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资料和方法全组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40~ 68岁,平均(51.0±7.3)岁;体质量42 ~79 kg,平均(56±10) kg.二尖瓣狭窄41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0例,二尖瓣赘生物形成1例,合并左房血栓23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ERCC1、RRM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86例NSCLC手术后标本中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CC1、RRM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86例手术根治性切除NSCLC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36.1%.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
目的 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分析其远期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1996至2009年,连续外科手术治疗86例药物难治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男51例,年龄6~67岁,平均(37±16)岁,术前左心室流出道收缩压差(LVOTPG)为61~150mm Hg(1 mm Hg =0.133 kPa),平均(98±27) mm Hg.手术均采用经升主动脉切口的室间隔心肌切
患者 男,45岁.咳嗽、胸闷5月余,加重1月余.查体:患者颈静脉稍充盈,心率83次/min,心尖部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外院增强CT示最大截面左肺动脉约5.9 cm ×2.1 cm,右肺动脉约4.5 cm×1.8 cm,肺窗示右下肺纹理稀少。
胸部外伤是仅次于颅脑损伤的主要外伤死因[1],其中胸部利器刺伤最常见,伤者常伤情复杂,轻重不一,处理上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严重后果.2003年至2012年期间我们共收治胸腔穿透伤患者188例,现总结并探讨胸腔穿透伤的伤情特点及合理的临床处理路径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151例,女37例;年龄18~57岁,平均30.5岁;左胸背部刺伤者107例,右胸背部81例,其他部位48例;伤后10 min ~ 18
2004年至2008年,我们收治9例颈动脉体瘤(CBT)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我们的诊治体会并综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5例,女4例;年龄26~84岁,平均4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24年.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包括单侧先后发病)3例.均无慢性缺氧史及副节瘤家族史.2例有患侧手术史,其中1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因手术困难未予以切除,1例误诊为颈部脂肪瘤切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