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演: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主演: 奥斯卡·伊萨克/ 凯瑞·穆丽根/ 贾斯汀·丁伯莱克 类型:剧情/ 音乐 上映日期:2013年12月6日 (美国)
剧情 影片以民谣歌手戴夫·范·朗克的经历为蓝本,讲述在上世纪60年代一位名为勒维恩·戴维斯的失意歌手心路历程,再现了那个民谣音乐全盛时代的氛围。
《醉乡民谣》在纽约电影节上映后不久,有记者问导演兼编剧的科恩兄弟:“电影中那只叫尤利西斯的猫到底代表了什么?”而回答则是:“我们也希望造一部《奥德赛》史诗,但其中的英雄则受困于现实哪儿都去不了。”
故事设定在1960年代的纽约,《醉乡民谣》以纪实的手法跟踪拍摄一个叫勒维恩·戴维斯(Llewyn Davis)的虚构民谣歌手的故事。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借住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偶尔在小咖啡馆演唱赚点小钱。更有甚者,他搞大了最好朋友的女友的肚子,但却拿不出钱给她堕胎,最后竟然伸手向这个朋友借钱。而上面提到的叫尤利西斯的猫,就是反复从这个女友家中出逃又自己回来的。在电影中,遭受了种种挫折的戴维斯,最后一次鼓起勇气搭车去了芝加哥,给一个知名经纪人试唱,但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从歌中听不出利润的味道。”
虽然科恩兄弟一贯保持独特的黑色幽默,但这部电影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悲伤和消极的情绪,而所有这些情绪都被摄影指导Bruno Delbonnel诠释得淋漓尽致,既荒凉又静寂。实际上,按照Delbonnel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就是戴维斯为他自杀的老搭档麦克献上的一部“安魂曲”。“当我最初读电影脚本时,我知道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忧伤民谣,而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极度的悲伤和不悦感。这就是最初我想呈现在银幕上的感觉,而如何表达这种感受就成了最重要的功课。”
摄影师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科恩兄弟想要的画面感觉其实非常模糊,“他们就说想要一个脏兮兮的纽约。当我拿出鲍勃迪伦的专辑《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放任自流的迪伦)时,他们一下就说找对了感觉。在专辑封面中,迪伦和一个女人相依偎走在纽约冬天的街道上,路面上隐约而寒冷,雪已经融化而变得泥泞。迪伦身上的夹克看起来单薄得要死,一定不够暖和。我们必须能够切身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融雪的泥泞。”摄影师说。
另一个激发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民谣歌手Dave Van Ronk,他在历史上号称是鲍勃迪伦的吉他老师。在他的为数不多的专辑中,有一张叫《Inside Dave Van Ronk》(不用多讲也知道专辑和电影名暗合)的专辑,封面上同样有一只花猫。而Ronk的回忆录The Mayor of MacDougal Street正是电影年代背景的参考资料,其中对美国60年代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描写,以及鲍勃迪伦改变整个美国音乐圈之前的样貌,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Delbonnel在过去五年中,一直使用同一套摄影装备,35mm的胶片负片,配以固定的定焦镜头组。“我确实也有一只24-290mm Angenieux变焦镜头,但这只是以防万一。”他说,“我不喜欢变焦镜头,但有时它的确很便捷。”
《醉乡民谣》有一种独特的画面质感:皮肤上都蒙着一层光滑的辉韵,画面中的灰调子被有意放大,而色彩则取了减淡的效果。Delbonnel和后期调色专家Peter Doyle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试拍才最终确定了这种画面特色。“我经手的所有电影,都会在拍摄初期确定一个基础的基调,然后一旦确定就会在整部影片中紧紧依附于这种效果,这样我在每一个镜头的曝光时,都可以轻松地预见到最终经过调色的成片效果。”Delbonnel说。
Delbonnel说在《醉乡民谣》的画面设定中Doyle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就像他制片拍摄的《浮士德》(Faust)。《黑暗阴影》(Dark Shadows)以及《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等电影一样。“Bruno和科恩兄弟对新事物保持着极端开放的态度,绝对不会主观设定好标准,仅仅让其他人来按照意愿执行。”Doyle说,“而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渲染。”
Doyle解释说35mm负片使用Spirit Datacine胶片扫描仪进行4K扫描,然后再用Technicolor降码到2K。在拍摄的间歇,现场工作人员就会收到“每日调色日志”,这样科恩兄弟就可以最清楚画面的质感。“这样,在最终我们坐下来进行后期调色时,就可以对画面控制有非常清晰的指导,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都一清二楚。这样工作起来,更像是精修的过程而不是从零开始创造。”
“这部电影绝不能拍出漂亮的感觉,或者是那种闪闪发亮的效果,它必须让人不舒服。”Delbonnel说,“而问题就在于,在一个极度寒冷冬天的蓝色调中,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拍出冷调子的悲伤,以及脏脏的画面质感。要知道,黄色意味着温暖,蓝色代表着冷漠,我们最终选择了品红和祖母绿这两种互相抵触的色调。”
Delbonnel和Doyle另外还用了一种叫“蓬勃”(bloom)的画面特效,它使用一种柔化了的光效来加强画面的高光部分。“这种特效可以使画面平滑过渡,而这也正是我想要的那种悲伤感。”摄影指导说,“我希望得到那种老镜头不加修饰的美感,有很多画外光晕和轻微的偏色。你会觉得画面中所有的白色都有些曝光过度。我们在画面上的努力非常有成效,这些效果让科恩兄弟很满意,因为每一个镜头中都透着一种老旧的,甚至是怪异的感觉。”
“当我们完成了最终成片时,所有人坐到小剧院中一起预览最终的效果,科恩兄弟在其中几处给出了一些意见,有几处镜头拍得太暗了,看不清画面。例如,他们希望奥斯卡在Gate of Hom酒吧中演唱时光线能再亮一些,至少可以看到演员的脸。最终他们的决定是对的,而这也是所有后期人员最需要的指导。”
《醉乡民谣》讲得是主人公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礼拜发生的事情,电影演到最后,如同开头的场景闪回一样:“演出-收工-挨揍”,不禁让人疑惑这当中的玄机为何?这场面如此相似,仿佛是一场无限重复的人生陷阱,这不正是Llewyn Davis止步不前的事业和人生的缩影吗。科恩兄弟毕竟是科恩兄弟,巧妙地用这个简单的隐喻,道出了这个不成名的悲剧歌手的落寞。但与此同时,电影最后一个小小的“彩蛋”,在Davis刚刚走出小酒吧时,后面进来的另一个平凡消瘦的男人,却正是日后大红大紫的鲍勃迪伦……
《醉乡民谣》歌曲集:
1. Hang Me, Oh Hang Me(3∶20) 2. Fare Thee Well(3∶00)
3. The Last Thing on My Mind (3∶35) 4. Five Hundred Miles (3∶27)
5. Please Mr. Kennedy (1∶59) 6. Green, Green Rocky Road (3∶17)
7. The Death of Queen Jane (3∶57) 8. The Roving Gambler (3∶04)
9. The Shoals of Herring (1∶41) 10. The Auld Triangle(2∶42)
11. The Storms Are on the Ocean (3∶15) 12. Fare Thee Well (2∶47)
13. Farewell(2∶10) 14. Green, Green Rocky Road (3∶44)
剧情 影片以民谣歌手戴夫·范·朗克的经历为蓝本,讲述在上世纪60年代一位名为勒维恩·戴维斯的失意歌手心路历程,再现了那个民谣音乐全盛时代的氛围。
《醉乡民谣》在纽约电影节上映后不久,有记者问导演兼编剧的科恩兄弟:“电影中那只叫尤利西斯的猫到底代表了什么?”而回答则是:“我们也希望造一部《奥德赛》史诗,但其中的英雄则受困于现实哪儿都去不了。”
故事设定在1960年代的纽约,《醉乡民谣》以纪实的手法跟踪拍摄一个叫勒维恩·戴维斯(Llewyn Davis)的虚构民谣歌手的故事。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借住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偶尔在小咖啡馆演唱赚点小钱。更有甚者,他搞大了最好朋友的女友的肚子,但却拿不出钱给她堕胎,最后竟然伸手向这个朋友借钱。而上面提到的叫尤利西斯的猫,就是反复从这个女友家中出逃又自己回来的。在电影中,遭受了种种挫折的戴维斯,最后一次鼓起勇气搭车去了芝加哥,给一个知名经纪人试唱,但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从歌中听不出利润的味道。”
虽然科恩兄弟一贯保持独特的黑色幽默,但这部电影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悲伤和消极的情绪,而所有这些情绪都被摄影指导Bruno Delbonnel诠释得淋漓尽致,既荒凉又静寂。实际上,按照Delbonnel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就是戴维斯为他自杀的老搭档麦克献上的一部“安魂曲”。“当我最初读电影脚本时,我知道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忧伤民谣,而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极度的悲伤和不悦感。这就是最初我想呈现在银幕上的感觉,而如何表达这种感受就成了最重要的功课。”
摄影师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科恩兄弟想要的画面感觉其实非常模糊,“他们就说想要一个脏兮兮的纽约。当我拿出鲍勃迪伦的专辑《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放任自流的迪伦)时,他们一下就说找对了感觉。在专辑封面中,迪伦和一个女人相依偎走在纽约冬天的街道上,路面上隐约而寒冷,雪已经融化而变得泥泞。迪伦身上的夹克看起来单薄得要死,一定不够暖和。我们必须能够切身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融雪的泥泞。”摄影师说。
另一个激发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民谣歌手Dave Van Ronk,他在历史上号称是鲍勃迪伦的吉他老师。在他的为数不多的专辑中,有一张叫《Inside Dave Van Ronk》(不用多讲也知道专辑和电影名暗合)的专辑,封面上同样有一只花猫。而Ronk的回忆录The Mayor of MacDougal Street正是电影年代背景的参考资料,其中对美国60年代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描写,以及鲍勃迪伦改变整个美国音乐圈之前的样貌,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Delbonnel在过去五年中,一直使用同一套摄影装备,35mm的胶片负片,配以固定的定焦镜头组。“我确实也有一只24-290mm Angenieux变焦镜头,但这只是以防万一。”他说,“我不喜欢变焦镜头,但有时它的确很便捷。”
《醉乡民谣》有一种独特的画面质感:皮肤上都蒙着一层光滑的辉韵,画面中的灰调子被有意放大,而色彩则取了减淡的效果。Delbonnel和后期调色专家Peter Doyle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试拍才最终确定了这种画面特色。“我经手的所有电影,都会在拍摄初期确定一个基础的基调,然后一旦确定就会在整部影片中紧紧依附于这种效果,这样我在每一个镜头的曝光时,都可以轻松地预见到最终经过调色的成片效果。”Delbonnel说。
Delbonnel说在《醉乡民谣》的画面设定中Doyle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就像他制片拍摄的《浮士德》(Faust)。《黑暗阴影》(Dark Shadows)以及《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等电影一样。“Bruno和科恩兄弟对新事物保持着极端开放的态度,绝对不会主观设定好标准,仅仅让其他人来按照意愿执行。”Doyle说,“而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渲染。”
Doyle解释说35mm负片使用Spirit Datacine胶片扫描仪进行4K扫描,然后再用Technicolor降码到2K。在拍摄的间歇,现场工作人员就会收到“每日调色日志”,这样科恩兄弟就可以最清楚画面的质感。“这样,在最终我们坐下来进行后期调色时,就可以对画面控制有非常清晰的指导,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都一清二楚。这样工作起来,更像是精修的过程而不是从零开始创造。”
“这部电影绝不能拍出漂亮的感觉,或者是那种闪闪发亮的效果,它必须让人不舒服。”Delbonnel说,“而问题就在于,在一个极度寒冷冬天的蓝色调中,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拍出冷调子的悲伤,以及脏脏的画面质感。要知道,黄色意味着温暖,蓝色代表着冷漠,我们最终选择了品红和祖母绿这两种互相抵触的色调。”
Delbonnel和Doyle另外还用了一种叫“蓬勃”(bloom)的画面特效,它使用一种柔化了的光效来加强画面的高光部分。“这种特效可以使画面平滑过渡,而这也正是我想要的那种悲伤感。”摄影指导说,“我希望得到那种老镜头不加修饰的美感,有很多画外光晕和轻微的偏色。你会觉得画面中所有的白色都有些曝光过度。我们在画面上的努力非常有成效,这些效果让科恩兄弟很满意,因为每一个镜头中都透着一种老旧的,甚至是怪异的感觉。”
“当我们完成了最终成片时,所有人坐到小剧院中一起预览最终的效果,科恩兄弟在其中几处给出了一些意见,有几处镜头拍得太暗了,看不清画面。例如,他们希望奥斯卡在Gate of Hom酒吧中演唱时光线能再亮一些,至少可以看到演员的脸。最终他们的决定是对的,而这也是所有后期人员最需要的指导。”
《醉乡民谣》讲得是主人公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礼拜发生的事情,电影演到最后,如同开头的场景闪回一样:“演出-收工-挨揍”,不禁让人疑惑这当中的玄机为何?这场面如此相似,仿佛是一场无限重复的人生陷阱,这不正是Llewyn Davis止步不前的事业和人生的缩影吗。科恩兄弟毕竟是科恩兄弟,巧妙地用这个简单的隐喻,道出了这个不成名的悲剧歌手的落寞。但与此同时,电影最后一个小小的“彩蛋”,在Davis刚刚走出小酒吧时,后面进来的另一个平凡消瘦的男人,却正是日后大红大紫的鲍勃迪伦……
《醉乡民谣》歌曲集:
1. Hang Me, Oh Hang Me(3∶20) 2. Fare Thee Well(3∶00)
3. The Last Thing on My Mind (3∶35) 4. Five Hundred Miles (3∶27)
5. Please Mr. Kennedy (1∶59) 6. Green, Green Rocky Road (3∶17)
7. The Death of Queen Jane (3∶57) 8. The Roving Gambler (3∶04)
9. The Shoals of Herring (1∶41) 10. The Auld Triangle(2∶42)
11. The Storms Are on the Ocean (3∶15) 12. Fare Thee Well (2∶47)
13. Farewell(2∶10) 14. Green, Green Rocky Road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