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期央视热播的生活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电视讲述的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林晓敏不离不弃、细致入微地照顾一位边防伤残军人,并最终结为夫妻的感人故事。故事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这本身给电视剧增添了感人色彩,同时,紧凑匀称的叙事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隐喻方式的使用,增加了该剧的艺术价值,使这部电视剧在国庆6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成为一部献礼之作。
【关键词】真实结构情节隐喻
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以下简称《拥抱》剧)在央视热播,赢得观众的赞誉。故事来源于驻藏军人的一段真实经历,讲述了驻藏军人吴大龙和大学毕业生林晓敏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5年的笔友情结,365封寄自雪山的信件,林晓敏坐上了进藏的列车,然而吴大龙却在帮助藏民救火时被高压电严重击伤。双臂截肢,后半生无法站立,留下还是离开晓敏陷入艰难的抉择,最终,晓敏决定留下照顾大龙,尽管这期间有吴家的埋怨、亲人的怀疑、朋友的误会、经济上的窘迫,这些都没有压垮晓敏的意志,反而更让她坚定信念。五年的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使大龙无论从心理还是身体都得到了恢复,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拥抱》剧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然而其真实的故事、紧凑匀称的叙事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隐喻方式的使用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
一、真实的故事墨材
对电视剧来讲,有一个好的故事很重要但把这个故事讲好则更重要《拥抱》副就取材于驻藏军人的一段真实经历。该剧主人公林晓敏的原型是从安阳县走出的高原好军嫂吴新芬,为了照顾失去双臂、高位致残的军人丈夫,吴新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真情和爱心撑起了一方湛蓝的天空,用诚实守信、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描画了一幅中国当代青年知荣明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壮美画卷。
导演李三林将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搬上荧屏,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和了解这对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正如在电视剧中的情景一样,吴新芬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起初,做完截肢手术的王俊景对她的冷漠,男方家父母的埋怨,朋友对她的误解等等。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折磨,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压在一个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年轻姑娘肩上,是何等的不易,然而,吴新芬用自己的行动消除了所有人对她一个弱女子的看法,她不仅赢得了爱情,更赢得了世人对她的尊重。故事男主人公的原型王俊景,可谓是钢铁铮铮的男子汉,面对截去双臂和一条残废的腿,他绝望过:面对着对他不离不弃的女朋友,他心疼过: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彷徨的未来,他迷茫过:他曾试图逃离这个社会群体,从而让所有人都能从他身边得到解脱,他就是这样一位身体残疾却仍旧想着别人的军人,这样一位可以真正称之为硬汉的军人。
正因为《拥抱》剧的取材很真实,主人公的爱情也很感人,当它被搬上荧屏后,有些观众拿着纸巾边看边哭,如痴如醉,这也是《拥抱》这部剧取得离收视率的一个原因。
二、紧凑匀称的叙事结构
对《拥抱》剧而言,有了一个好的故事,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取决于怎样讲好这个故事,这就是对导演能力的考验。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明确,“只要有布局,即情节有安排,一定更能产生悲剧的效果。”①没有完整的结构,故事就无法获得自身的表现形式,更谈不上产生什么艺术效果,对此,汪流先生总结道:“结构的原则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主题和去塑造人物形象,并使剧情引人入胜。”②《拥抱》剧在故事结构的安排上做到有张有弛,从而使整体结构显得紧凑、匀称。从整体看《拥抱》剧总共20集,可以分为受伤——不能接受现实——接受现实——圆满结局四个阶段:
第1集吴大龙受伤是全剧的第一阶段,虽然只有一集,却已经将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巍峨的雪山,湛蓝的天空,美丽的布达拉宫,淳朴的藏民,所有的背景将故事定格在令人向往的边陲西藏。主人公吴大龙在经过与女友365封雪山飞信后终于要见面了,他满心欢喜地去见女友,希望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他有些兴奋,甚至有些俏皮,在这一集中,可以看出大龙生性开朗,乐观,作为一名军人。他更有一种不使辱命的硬汉形象。就是这一集,也是唯一的一集,大龙以健康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另外一位主人公林晓敏,大学刚毕业,在省城一家公司做会计,善良、漂亮、能干、还时常给家里寄钱添补家用。短短一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源头,为后面人物性格的变化作了铺垫。
第二阶段从第2集开始到第8集结束,主要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大龙在手术后不能接受现实,情绪狂躁,同时晓敏也始终徘徊在留下还是离开的痛苦抉择中。在这一阶段中,两个人的情感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可都没有明显地显现。
第三阶段主要集中在第9集到19集中,这一阶段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大龙在医院的治疗没有成效,两位决定离开医院,之后在唐普兰的帮助下搬进一家小院,开始挑战生活。这期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如小院邻居之间的冲突、经济上的拮据、双方家长的埋怨和误解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矛盾的发生才使得两人的感情越走越近,谁也离不开谁,甚至在晓敏性命危在旦夕的时候,大龙拖着残废的腿一步一步地把晓敏背到了医院,这样的情景安排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第四阶段也是电视剧最圆满的一集。晓敏在亲人、朋友、邻居和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康复出院,两人也得到双方家长的认同。并且在西藏补办了一场别具意义的部队婚礼,为整个剧情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纵观整部剧的结构,可以看出《拥抱》剧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经典叙事模式,同时每一集中又“集首有呼应、集中起高潮、集末留悬念”而且核心情节的发展结局往往会留到最后一章。这样的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匀称。
三、迭宕起伏的情节
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一系列的情节来构成。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情节有精辟的论述:“我们曾给故事下过这样的定义: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如‘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便是情节。”这里的因果关系就是他所说的“为什么”,那“某种奥秘”正是对于这种奥秘的不断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才得以不断展开,也才使得观众不断有所期待,并使这种期待不断地有满足的同时,又不断地打破这种期待,从而吸引着观众看下去。
《拥抱》剧在情节的设置上可谓高潮迭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的设置既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又可以调动观众的兴趣。在上面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第三阶段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以下对这一阶段的情节发展做一简要分析。 从第9集到第19集,尽管只有10集,却让两位主人公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这些事件大致可以归纳为5个事件:第一,爷爷病重及去世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晓敏为了照顾生活起居不便的大龙,谎称大雪封山,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因而背上了不孝女的骂名。第二,邻居误解事件。在“康复”小院中,邻居对两人放弃部队的待遇深感不解,冷嘲热讽,晓敏送饭给受伤的看门人严春,被对方误解大骂,好朋友莎莎也对晓敏的做法不理解,两人的关系疏远。第三,寻找神医柳一刀事件。为了能让大龙的腿得到进一步的好转,晓敏几次登门寻找神医,都遭到了闭门羹。第四,经济拮据事件。大龙治病需要钱、晓敏家要还彩礼钱、吴家修缮房屋要钱、房租、生活费都要钱,经济的困难逼迫晓敏出门去捡垃圾,为的仅仅是能买骨头给大龙熬骨头汤。第五,结婚事件。当上面所有的误解和困难都得到解决的时候,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自己举行了一个简单却有意义的婚礼,这一事件让全剧达到了高潮。剧中最经典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烛光笼罩的新房,红色的大背景,身穿红色毛衣的新娘安静地坐在镜子前,一身戎装的丈夫温柔地站在她身后,用嘴叼着梳子为自己心爱的人梳头发,一下,一下,又一下,新娘笑了,既是羞涩的笑,又是幸福的笑。这一感人的画面或许都会定格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也许大家都以为故事就要这么结束了,可现实又是很残酷的,晓敏的生病又将我们从梦幻的幸福中拉回到现实,正如弗兰克·克默德所言:“突变越大胆,我们就会感到作品尊重我们的现实感,我们还会更加地感到,这部被研究过的虚构作品,通过破坏我们各种天真的期待之间的那种常见的平衡状态,正在为我们找出某种东西,某种现实的东西。”这种突变性,传奇性正是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的主要特色,古人云“事不奇不传”,唯有通过大幅度的起伏波折才能够展现出主人公晓敏和大龙两人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才能收到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隐喻对主题的凸显
艺术的崇高地位常常源于艺术文本中象征和隐喻。电影中的隐喻是通过对蒙太奇,将镜头之间或镜头内部各个表现元素加以强化、浓缩、类比,由此在观众的感觉和心理上产生效应的手法。电影如此,电视剧亦是如此。《拥抱》剧也运用了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该剧更具表现力,更突显了主题。
首先,电视剧的名字“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本身就具有隐喻意味。一辈子都在欠一个拥抱,那么这样的一个拥抱又是什么?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观看电视剧,必然会产生不同于常人的深厚感情。
其次,电视剧从一开始,首先映八我们眼帘的是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宏伟的布达拉宫,辽阔的天空以及手持摇铃、虔诚的信徒,生活在这片疆土的人们的心灵又是何等的纯洁,这样的场景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埋下伏笔,并且在电视剧的结尾,两位主人公又回到西藏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前后呼应的场景设置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最后,手套是全剧中最具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物品。这不是一双普通的手套,可以算是两人的定情信物。这双手套贯穿整部剧始终,在剧中第一集,晓敏亲手织手套打算送给还没见面的大龙,可谁又知道,大龙却永远失去了戴这双手套的机会,这对大龙是何等的残忍,晓敏一直未将它送出,,就怕伤害了大龙,直到第6集晓敏要返回郑州时,才留给了大龙。晓敏走后,大龙把对晓敏所以的思念都转移都这双只能看却不能戴的手套上,可以说,这双普通的手套牵绊着两个相爱人的心,这一点在剧中17集也得到体现。在这里,手套已不仅仅是一种隐喻手法,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更具有象征意义。
作为央视国庆六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拥抱》用最简单、纯洁的爱情故事,传递出人们感情中最为原始的感动。然而与一般爱情故事中甜蜜浪漫不同《拥抱》并非一场现代版的“天仙配”,大部分情节颇为苦涩,主人公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困惑十分真实,因此男女主角在剧尾终成眷属,让观众有松一口气的感觉,情感的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另一方面,紧凑匀称的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隐喻手法的运用也使该剧有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这也是该剧赢得好评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真实结构情节隐喻
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以下简称《拥抱》剧)在央视热播,赢得观众的赞誉。故事来源于驻藏军人的一段真实经历,讲述了驻藏军人吴大龙和大学毕业生林晓敏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5年的笔友情结,365封寄自雪山的信件,林晓敏坐上了进藏的列车,然而吴大龙却在帮助藏民救火时被高压电严重击伤。双臂截肢,后半生无法站立,留下还是离开晓敏陷入艰难的抉择,最终,晓敏决定留下照顾大龙,尽管这期间有吴家的埋怨、亲人的怀疑、朋友的误会、经济上的窘迫,这些都没有压垮晓敏的意志,反而更让她坚定信念。五年的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使大龙无论从心理还是身体都得到了恢复,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拥抱》剧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然而其真实的故事、紧凑匀称的叙事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隐喻方式的使用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
一、真实的故事墨材
对电视剧来讲,有一个好的故事很重要但把这个故事讲好则更重要《拥抱》副就取材于驻藏军人的一段真实经历。该剧主人公林晓敏的原型是从安阳县走出的高原好军嫂吴新芬,为了照顾失去双臂、高位致残的军人丈夫,吴新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真情和爱心撑起了一方湛蓝的天空,用诚实守信、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描画了一幅中国当代青年知荣明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壮美画卷。
导演李三林将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搬上荧屏,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和了解这对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正如在电视剧中的情景一样,吴新芬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起初,做完截肢手术的王俊景对她的冷漠,男方家父母的埋怨,朋友对她的误解等等。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折磨,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压在一个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年轻姑娘肩上,是何等的不易,然而,吴新芬用自己的行动消除了所有人对她一个弱女子的看法,她不仅赢得了爱情,更赢得了世人对她的尊重。故事男主人公的原型王俊景,可谓是钢铁铮铮的男子汉,面对截去双臂和一条残废的腿,他绝望过:面对着对他不离不弃的女朋友,他心疼过: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彷徨的未来,他迷茫过:他曾试图逃离这个社会群体,从而让所有人都能从他身边得到解脱,他就是这样一位身体残疾却仍旧想着别人的军人,这样一位可以真正称之为硬汉的军人。
正因为《拥抱》剧的取材很真实,主人公的爱情也很感人,当它被搬上荧屏后,有些观众拿着纸巾边看边哭,如痴如醉,这也是《拥抱》这部剧取得离收视率的一个原因。
二、紧凑匀称的叙事结构
对《拥抱》剧而言,有了一个好的故事,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取决于怎样讲好这个故事,这就是对导演能力的考验。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明确,“只要有布局,即情节有安排,一定更能产生悲剧的效果。”①没有完整的结构,故事就无法获得自身的表现形式,更谈不上产生什么艺术效果,对此,汪流先生总结道:“结构的原则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主题和去塑造人物形象,并使剧情引人入胜。”②《拥抱》剧在故事结构的安排上做到有张有弛,从而使整体结构显得紧凑、匀称。从整体看《拥抱》剧总共20集,可以分为受伤——不能接受现实——接受现实——圆满结局四个阶段:
第1集吴大龙受伤是全剧的第一阶段,虽然只有一集,却已经将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巍峨的雪山,湛蓝的天空,美丽的布达拉宫,淳朴的藏民,所有的背景将故事定格在令人向往的边陲西藏。主人公吴大龙在经过与女友365封雪山飞信后终于要见面了,他满心欢喜地去见女友,希望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他有些兴奋,甚至有些俏皮,在这一集中,可以看出大龙生性开朗,乐观,作为一名军人。他更有一种不使辱命的硬汉形象。就是这一集,也是唯一的一集,大龙以健康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另外一位主人公林晓敏,大学刚毕业,在省城一家公司做会计,善良、漂亮、能干、还时常给家里寄钱添补家用。短短一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源头,为后面人物性格的变化作了铺垫。
第二阶段从第2集开始到第8集结束,主要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大龙在手术后不能接受现实,情绪狂躁,同时晓敏也始终徘徊在留下还是离开的痛苦抉择中。在这一阶段中,两个人的情感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可都没有明显地显现。
第三阶段主要集中在第9集到19集中,这一阶段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大龙在医院的治疗没有成效,两位决定离开医院,之后在唐普兰的帮助下搬进一家小院,开始挑战生活。这期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如小院邻居之间的冲突、经济上的拮据、双方家长的埋怨和误解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矛盾的发生才使得两人的感情越走越近,谁也离不开谁,甚至在晓敏性命危在旦夕的时候,大龙拖着残废的腿一步一步地把晓敏背到了医院,这样的情景安排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第四阶段也是电视剧最圆满的一集。晓敏在亲人、朋友、邻居和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康复出院,两人也得到双方家长的认同。并且在西藏补办了一场别具意义的部队婚礼,为整个剧情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纵观整部剧的结构,可以看出《拥抱》剧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经典叙事模式,同时每一集中又“集首有呼应、集中起高潮、集末留悬念”而且核心情节的发展结局往往会留到最后一章。这样的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匀称。
三、迭宕起伏的情节
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一系列的情节来构成。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情节有精辟的论述:“我们曾给故事下过这样的定义: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如‘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便是情节。”这里的因果关系就是他所说的“为什么”,那“某种奥秘”正是对于这种奥秘的不断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才得以不断展开,也才使得观众不断有所期待,并使这种期待不断地有满足的同时,又不断地打破这种期待,从而吸引着观众看下去。
《拥抱》剧在情节的设置上可谓高潮迭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的设置既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又可以调动观众的兴趣。在上面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第三阶段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以下对这一阶段的情节发展做一简要分析。 从第9集到第19集,尽管只有10集,却让两位主人公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这些事件大致可以归纳为5个事件:第一,爷爷病重及去世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晓敏为了照顾生活起居不便的大龙,谎称大雪封山,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因而背上了不孝女的骂名。第二,邻居误解事件。在“康复”小院中,邻居对两人放弃部队的待遇深感不解,冷嘲热讽,晓敏送饭给受伤的看门人严春,被对方误解大骂,好朋友莎莎也对晓敏的做法不理解,两人的关系疏远。第三,寻找神医柳一刀事件。为了能让大龙的腿得到进一步的好转,晓敏几次登门寻找神医,都遭到了闭门羹。第四,经济拮据事件。大龙治病需要钱、晓敏家要还彩礼钱、吴家修缮房屋要钱、房租、生活费都要钱,经济的困难逼迫晓敏出门去捡垃圾,为的仅仅是能买骨头给大龙熬骨头汤。第五,结婚事件。当上面所有的误解和困难都得到解决的时候,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自己举行了一个简单却有意义的婚礼,这一事件让全剧达到了高潮。剧中最经典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烛光笼罩的新房,红色的大背景,身穿红色毛衣的新娘安静地坐在镜子前,一身戎装的丈夫温柔地站在她身后,用嘴叼着梳子为自己心爱的人梳头发,一下,一下,又一下,新娘笑了,既是羞涩的笑,又是幸福的笑。这一感人的画面或许都会定格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也许大家都以为故事就要这么结束了,可现实又是很残酷的,晓敏的生病又将我们从梦幻的幸福中拉回到现实,正如弗兰克·克默德所言:“突变越大胆,我们就会感到作品尊重我们的现实感,我们还会更加地感到,这部被研究过的虚构作品,通过破坏我们各种天真的期待之间的那种常见的平衡状态,正在为我们找出某种东西,某种现实的东西。”这种突变性,传奇性正是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的主要特色,古人云“事不奇不传”,唯有通过大幅度的起伏波折才能够展现出主人公晓敏和大龙两人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才能收到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隐喻对主题的凸显
艺术的崇高地位常常源于艺术文本中象征和隐喻。电影中的隐喻是通过对蒙太奇,将镜头之间或镜头内部各个表现元素加以强化、浓缩、类比,由此在观众的感觉和心理上产生效应的手法。电影如此,电视剧亦是如此。《拥抱》剧也运用了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该剧更具表现力,更突显了主题。
首先,电视剧的名字“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本身就具有隐喻意味。一辈子都在欠一个拥抱,那么这样的一个拥抱又是什么?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观看电视剧,必然会产生不同于常人的深厚感情。
其次,电视剧从一开始,首先映八我们眼帘的是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宏伟的布达拉宫,辽阔的天空以及手持摇铃、虔诚的信徒,生活在这片疆土的人们的心灵又是何等的纯洁,这样的场景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埋下伏笔,并且在电视剧的结尾,两位主人公又回到西藏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前后呼应的场景设置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最后,手套是全剧中最具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物品。这不是一双普通的手套,可以算是两人的定情信物。这双手套贯穿整部剧始终,在剧中第一集,晓敏亲手织手套打算送给还没见面的大龙,可谁又知道,大龙却永远失去了戴这双手套的机会,这对大龙是何等的残忍,晓敏一直未将它送出,,就怕伤害了大龙,直到第6集晓敏要返回郑州时,才留给了大龙。晓敏走后,大龙把对晓敏所以的思念都转移都这双只能看却不能戴的手套上,可以说,这双普通的手套牵绊着两个相爱人的心,这一点在剧中17集也得到体现。在这里,手套已不仅仅是一种隐喻手法,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更具有象征意义。
作为央视国庆六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拥抱》用最简单、纯洁的爱情故事,传递出人们感情中最为原始的感动。然而与一般爱情故事中甜蜜浪漫不同《拥抱》并非一场现代版的“天仙配”,大部分情节颇为苦涩,主人公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困惑十分真实,因此男女主角在剧尾终成眷属,让观众有松一口气的感觉,情感的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另一方面,紧凑匀称的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隐喻手法的运用也使该剧有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这也是该剧赢得好评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