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历摘要 患者女,66岁,于2007年8月18日入院.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余;1年前因皮肤巩膜黄染伴乏力和下肢轻度水肿,肝功能和B超提示肝硬化性改变,诊断为"肝硬化",予以保肝支持和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1周前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无发热、呕血、黑便和消瘦等症状。
【机 构】
: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325000,温州医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摘要
患者女,66岁,于2007年8月18日入院.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余;1年前因皮肤巩膜黄染伴乏力和下肢轻度水肿,肝功能和B超提示肝硬化性改变,诊断为"肝硬化",予以保肝支持和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1周前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无发热、呕血、黑便和消瘦等症状。
其他文献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公害之一,其中听觉损伤最为严重,主要包括暂时性阈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与永久性阈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因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后13年,腹痛、发热,发现腹部占位1个月余于2007年5月31日收入院。
第七届中日韩螺杆菌会议于2008年2月21至23日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由日方负责主办,Tsutomu Chiba教授任大会主席,三方的组委会主席分别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韩国Hyun Chae Jung教授以及日本Toshio Fujiok教授,与会代表180多名.参加本次会议的中方代表还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胡品津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
目的 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活动性及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开放性研究,对68例既往接受多种免疫抑制剂规范治疗(包括甲氨蝶呤)≥3个月,仍处于活动期的AS患者予rh TNFR:Fc治疗,rhTNFR:Fc 25 mg皮下注射,2次/周,疗程≥24周.评价指标为2、6、12、24周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20(ASAS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一直为内分泌、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学界乃至基础医学领域学者所青睐。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1973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9例透明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30.9岁.发病部位:上肢5例,手2例,下肢6例,足2例,躯干3例,头部1例.肿瘤大小在5 cm以上者3例,<5 cm者16例.19例均在外院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0例局部复发,2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局部复发的10例再
目的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体重、尿酸、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CCU病区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根据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86例患者(男206例,女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组3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尿酸、CRP、胆固醇、低密度脂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0年1月到200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缓解的271例MG患者进行随访,对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手术时年龄、手术时病程、胸腺病理类型、术前是否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手术时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术后是否立即用激素、术后感冒/感染、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
患者女,48岁,慢性胃炎病史3年,2003年4月因上腹痛3月余加重1周伴烧心、反酸、呕吐就诊于我院,无发热和体重减轻.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胃镜:胃底黏膜光滑,胃体、胃窦腔变窄,黏膜肥厚,胃角变形,易出血,黏膜凹凸不平,表面散在白苔(图1).超声内镜:黏膜下层明显增厚,分层清楚,胃壁最厚处9.2 mm(图2).于胃窦、体交界小弯侧黏膜大活检,病理诊断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