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见过刘敏,却被刘敏的作品感动,并收藏了她的一幅京剧写实“梅兰芳”击鼓图。每天读之,像打开一本书,可以不停地翻阅,其作品人物之逼真、形象之生动、感觉之细腻、色彩之丰富,原以为是一位老者的大作,却没想到是出自一位青年女艺术家的手。
不知道她生自何地,知道她曾经在海口生活过,如今在丽江生活。这种自由行走的生活,注定了她作品的游离与迁动,这种不断逃避现实、寻求现世中最宁静而自由的家园的生命历程,使得刘敏的艺术有着现实与现实的差异、城市与城市的差异、人群与人群的差异、风景与风景的差异,从而使她的作品倾诉远离尘世的真相,在图式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一种明朗的自由和静穆的优雅,这种观察和表现,追求视觉上的一种享受和停止。与众多当代女性艺术家不同,刘敏的作品没有刻意表达女性价值取向,相反更多的是构架和版图的理性和丰富,厚重、大气、安静在作品中营造“世外桃源”的理想境界。
雁西:你如何评价中国当下所谓的“当代绘画”?你认为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保持警惕的?
刘敏:艺术是对现实的折射,艺术家应该用心创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当代和“当代绘画”。优秀的当代绘画应该是当代艺术家内心的歌吟!如果说艺术存在什么问题,那就是虚伪和矫情。我希望自己始终能保持用真心和真性情去创作。
雁西:你认为你的绘画有什么个人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样式?
刘敏:我用我的心来创作,我不刻意追求什么流派或风格。我想用最能表达内心的绘画语言和方式来创作。
雁西:在你的绘画中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代替性吗?
刘敏:我内心始终有一种超然而孤独之境,像漂浮在半空的云烟,有时飘渺得让自己恍惚和惶恐。我想把生命的意义用画笔、油彩、线条、颜色固着在画布上,这样我会感觉踏实和自在。我可以化作雨、雪、霜、露,只要能让浮云回归大地。可替代的是凝结的方式,不可替代的是回归大地的渴望。
雁西:你的绘画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有空间?
刘敏:我从不用绘画表达观点,我只表达我内心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对生命的感动,对生活的感动。我渴望自由地表达,但又害怕成为飘散的飞絮。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感觉,像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感觉,在漫卷长袖间信手弹奏出袅袅天音。
雁西:你和你的绘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你为什么用绘画来创作?你有可能放弃绘画吗?为什么?
刘敏:绘画是我生命的方式,我就是喜欢画画,它给我带来快乐,给我生命的意义。我曾试图用别的艺术方式来表达生命,但最后发现,我还是最喜欢绘画。
雁西:绘画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占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关系?
刘敏:绘画在我生命的画布上占据着主体的位置,其他创作都只是点缀。绘画是主旋律,是在绘画意犹未尽的时候,用其他艺术形式做个变奏的回旋。
雁西:你认为未来的绘画会怎样发展?你理想中的中国新绘画是什么?
刘敏:绘画是我生命的意义,想必也会是很多人生命的意义。只要人类不在末日毁灭,绘画就会继续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继续下去。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纷繁复杂,人类的欲望会更加难以遏制,纠结和痛苦必然伴随着成功和狂妄。绘画将继续成为人们内心的宣泄。技术的进步,也会给绘画提供更多的表达工具和方式,也许会更有助于表达生命,但也许会让绘画与其他艺术的边界模糊起来。没有理想的绘画,只有绘画的理想。真实的内心表达,将永远是新鲜的。新绘画永远是最真实的表达。
雁西: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绘画?你的绘画和传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刘敏:中国传统绘画也有工匠画和文人画之分,我更喜欢文人画。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我敬仰前辈大师们超凡的绘画精神,但我的文化语境已经远离了传统,永远无法再获得他们的意境。如果说还有什么联系,那就是对自我的表达。
雁西:你的绘画在美术史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觉得哪一些你有所收获或突破?还需要在那些方面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刘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我的就是大众的。我无意将自己的绘画载入美术史,我只是努力在艺术的殿堂里默默做自己的事情。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我的绘画自然也受到前人的影响。在技法上我可能更多受印象派影响,在风格上也许倾向表现主义。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在其中找到感动。我想用最单纯的方式,表达最微妙的感觉。
雁西:你怎样看待今天的绘画市场?你对艺术金融化的趋势有怎样的反应?你有什么样的准备?
刘敏:对艺术市场我不大了解。艺术金融化是社会需要吧。画家也要生活买颜料,需要物质支持。没有针对这个去做过准备。
雁西:作为一名艺术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所认为重要性是如何把握的?
刘敏:我从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了。但我认为做艺术家之前最好先把大写的人做好。
我把握不好,只能面对生活带来的各种坎坷,保持平和心态,当然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是多的,但要尽量坦然。
雁西:你如何看待艺术中的批评性?你的自我批评表现在哪里?
刘敏:一个事物的出现总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艺术也不例外,艺术本是主观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需要批评,要批评的是虚伪和矫情。对艺术家来说,自我批评其实是对生命意义和方式理解的纠结与矛盾。
雁西:你现在是在丽江定居了吗?为什么选择丽江?
刘敏:目前还没找到下个想要生活的地方,暂时会在丽江。喜欢丽江的山,水,蓝天,白云,还有这里的太阳。在这里能看到自己,更真实地做自己。
雁西: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在丽江的生活吗?
刘敏:我的生活很简单,就是生活,绘画,音乐。和好朋友们喝茶聊天或去想去的地方,感受丽江的柔软时光。
雁西:你认为丽江是一个适合艺术家创作的地方吗?
刘敏:人各有所好,起码我喜欢这个地方。
雁西:会不会出现灵感枯竭的时候?你怎么去调整创作的节奏?
刘敏:暂时还没有枯竭,我这个人喜欢做梦,梦常常就是我的灵感。调整创作节奏?生活的积累,内心的慢慢成熟,自然就会调节吧。
雁西;你对自己的定义是‘自由绘画者’,你怎么理解自由?你是自由的吗?
刘敏:自由是相对而言。我的自由是随心所画,不受风格限制,不受时代影响。写实与抽象,油画与国画,都在尝试着。我理解的自由就是心的自由。绘画给我带来快乐,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应该算是自由。
雁西:有没有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刘敏:当然要有。这个创作计划已经有好多年了,我将用不同方式创作同一题材,找到最能表达的方式,这样我就能知道什么方式能更好地表达哪一种题材。我会安静地在这个角落,潜心创作。
不知道她生自何地,知道她曾经在海口生活过,如今在丽江生活。这种自由行走的生活,注定了她作品的游离与迁动,这种不断逃避现实、寻求现世中最宁静而自由的家园的生命历程,使得刘敏的艺术有着现实与现实的差异、城市与城市的差异、人群与人群的差异、风景与风景的差异,从而使她的作品倾诉远离尘世的真相,在图式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一种明朗的自由和静穆的优雅,这种观察和表现,追求视觉上的一种享受和停止。与众多当代女性艺术家不同,刘敏的作品没有刻意表达女性价值取向,相反更多的是构架和版图的理性和丰富,厚重、大气、安静在作品中营造“世外桃源”的理想境界。
雁西:你如何评价中国当下所谓的“当代绘画”?你认为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保持警惕的?
刘敏:艺术是对现实的折射,艺术家应该用心创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当代和“当代绘画”。优秀的当代绘画应该是当代艺术家内心的歌吟!如果说艺术存在什么问题,那就是虚伪和矫情。我希望自己始终能保持用真心和真性情去创作。
雁西:你认为你的绘画有什么个人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样式?
刘敏:我用我的心来创作,我不刻意追求什么流派或风格。我想用最能表达内心的绘画语言和方式来创作。
雁西:在你的绘画中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代替性吗?
刘敏:我内心始终有一种超然而孤独之境,像漂浮在半空的云烟,有时飘渺得让自己恍惚和惶恐。我想把生命的意义用画笔、油彩、线条、颜色固着在画布上,这样我会感觉踏实和自在。我可以化作雨、雪、霜、露,只要能让浮云回归大地。可替代的是凝结的方式,不可替代的是回归大地的渴望。
雁西:你的绘画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有空间?
刘敏:我从不用绘画表达观点,我只表达我内心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对生命的感动,对生活的感动。我渴望自由地表达,但又害怕成为飘散的飞絮。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感觉,像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感觉,在漫卷长袖间信手弹奏出袅袅天音。
雁西:你和你的绘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你为什么用绘画来创作?你有可能放弃绘画吗?为什么?
刘敏:绘画是我生命的方式,我就是喜欢画画,它给我带来快乐,给我生命的意义。我曾试图用别的艺术方式来表达生命,但最后发现,我还是最喜欢绘画。
雁西:绘画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占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关系?
刘敏:绘画在我生命的画布上占据着主体的位置,其他创作都只是点缀。绘画是主旋律,是在绘画意犹未尽的时候,用其他艺术形式做个变奏的回旋。
雁西:你认为未来的绘画会怎样发展?你理想中的中国新绘画是什么?
刘敏:绘画是我生命的意义,想必也会是很多人生命的意义。只要人类不在末日毁灭,绘画就会继续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继续下去。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纷繁复杂,人类的欲望会更加难以遏制,纠结和痛苦必然伴随着成功和狂妄。绘画将继续成为人们内心的宣泄。技术的进步,也会给绘画提供更多的表达工具和方式,也许会更有助于表达生命,但也许会让绘画与其他艺术的边界模糊起来。没有理想的绘画,只有绘画的理想。真实的内心表达,将永远是新鲜的。新绘画永远是最真实的表达。
雁西: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绘画?你的绘画和传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刘敏:中国传统绘画也有工匠画和文人画之分,我更喜欢文人画。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我敬仰前辈大师们超凡的绘画精神,但我的文化语境已经远离了传统,永远无法再获得他们的意境。如果说还有什么联系,那就是对自我的表达。
雁西:你的绘画在美术史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觉得哪一些你有所收获或突破?还需要在那些方面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刘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我的就是大众的。我无意将自己的绘画载入美术史,我只是努力在艺术的殿堂里默默做自己的事情。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我的绘画自然也受到前人的影响。在技法上我可能更多受印象派影响,在风格上也许倾向表现主义。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在其中找到感动。我想用最单纯的方式,表达最微妙的感觉。
雁西:你怎样看待今天的绘画市场?你对艺术金融化的趋势有怎样的反应?你有什么样的准备?
刘敏:对艺术市场我不大了解。艺术金融化是社会需要吧。画家也要生活买颜料,需要物质支持。没有针对这个去做过准备。
雁西:作为一名艺术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所认为重要性是如何把握的?
刘敏:我从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了。但我认为做艺术家之前最好先把大写的人做好。
我把握不好,只能面对生活带来的各种坎坷,保持平和心态,当然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是多的,但要尽量坦然。
雁西:你如何看待艺术中的批评性?你的自我批评表现在哪里?
刘敏:一个事物的出现总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艺术也不例外,艺术本是主观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需要批评,要批评的是虚伪和矫情。对艺术家来说,自我批评其实是对生命意义和方式理解的纠结与矛盾。
雁西:你现在是在丽江定居了吗?为什么选择丽江?
刘敏:目前还没找到下个想要生活的地方,暂时会在丽江。喜欢丽江的山,水,蓝天,白云,还有这里的太阳。在这里能看到自己,更真实地做自己。
雁西: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在丽江的生活吗?
刘敏:我的生活很简单,就是生活,绘画,音乐。和好朋友们喝茶聊天或去想去的地方,感受丽江的柔软时光。
雁西:你认为丽江是一个适合艺术家创作的地方吗?
刘敏:人各有所好,起码我喜欢这个地方。
雁西:会不会出现灵感枯竭的时候?你怎么去调整创作的节奏?
刘敏:暂时还没有枯竭,我这个人喜欢做梦,梦常常就是我的灵感。调整创作节奏?生活的积累,内心的慢慢成熟,自然就会调节吧。
雁西;你对自己的定义是‘自由绘画者’,你怎么理解自由?你是自由的吗?
刘敏:自由是相对而言。我的自由是随心所画,不受风格限制,不受时代影响。写实与抽象,油画与国画,都在尝试着。我理解的自由就是心的自由。绘画给我带来快乐,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应该算是自由。
雁西:有没有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刘敏:当然要有。这个创作计划已经有好多年了,我将用不同方式创作同一题材,找到最能表达的方式,这样我就能知道什么方式能更好地表达哪一种题材。我会安静地在这个角落,潜心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