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德康先生连续八年出任黄大仙区议会主席,服务社区二十多个春秋。那里有他生活的痕跡,那里承载了他的梦想。他的时间常常属於他关爱着的这片地区的居民。长者、青年、交通、环境……事无巨细,倾心尽力,他一次次用智慧为居民谋福祉,一回回用真心为社区营造和谐的氛围。心怀社区,他是社区发展的智多星,他是生活在这里的四十多万居民的热心人。
梦想舞台 绽放青春
黄大仙区,全港十八个行政区中最老的一个区,也是老年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区。许多年轻人长大之後搬了出去,使得留在黄大仙区的年轻人显得更加珍贵。因此,作为黄大仙区议会主席,李德康先生常常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服务工作,为服务注入一股新鲜、充满活力的力量。
纵观青年工作十多年来的开展情况,他发现並未有多大改变,缺少创新。正如李德康先生所说:“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时代不同,青年服务工作也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与时代同行。”
他联络到了社区里十多个青年团体,集中力量,免费提供场地,为年轻人搭建舞台,举办活动,给他们展示才艺的平台,释放青春的能量。不久前,他们举办了唱歌、答辩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从2008年5月後开始,社区出台了一项艺术演出计划,即於每个月最後一个星期二这天,开展“赏心悦目星期二”活动,李德康先生所在的黄大仙区文娱协会、聚舞轩团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每个月分别提供唱歌、跳舞、粤剧表演、武术等五项艺术表演,並在第六个月进行一次大汇演活动。每一个报名者都会被安排上台表演,目的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有机会展示自我、提升信心、锻炼自己。
至今为止,黄大仙区已经组成了一支拥有八百多表演队的艺术表演队伍。在2014年庆祝香港回归时,黄大仙区共搭建了九个舞台,所有节目都出自於这支队伍,他们连续数天免费为观众演出,大家热情高涨,认真地表演每一个节目。其实,对於他们来说,是否有演出费用並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展示梦想的舞台。
他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他言:“跟他们在一起,自己都会觉得年轻,充满活力。”他将黄大仙区的年轻人凝聚起来,多元化地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在李德康先生担任区议会主席的这七年时间里,他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尽最大的限度给年轻人以机会,将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年轻人安排在社区各个委员会、小组中,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给予他们发言权、决定权,这样做,一方面让年轻人亲身参与其中,一方面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李德康先生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服务社区,比起我们那个年代更显珍贵,所以要珍惜,要给予机会。”他的同事以年轻人为主,大家朝着为了社区好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
他早已经将黄大仙区当做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为了这一片地方,李德康先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如整顿启德明渠等。他只盼黄大仙区好,只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好。
明渠变河 鹭鸟流连
八年前,香港並不存在启德河,有的只是一条被冠以一个美丽名字——“彩虹河”的臭水沟。然而,从2007年下旬起,这条“彩虹河”由黄大仙区议会主席李德康先生等人组成的民间组织正式更名为“启德河”,开启启德河水道文化的研究和绿色城市保育计划。有人评价说:“自此,一个概念的改变,更新了本为排洪的明渠,成为了人文景观的河岸,诱发了香港不同人士的想象及响应。”
对於这个贯穿香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两个旧城区——黄大仙区和九龙城区、香港现存少数的明渠之一,出生在这里,童年在这里,服务在这里的李德康先生有着太深的记忆和认知,他对这里的感情和关注度胜於其它区的任何人,他是最希望改变这里现状的人之一,只要有一丝机会,他都不愿意放过,只要对这里的居民有好处,再难,他都愿意去尝试。
“早在一百多年前,这是一条河,名为龙津河,每年大雨季节时,常会泛滥,影响周边地区的居民。”李德康先生回忆说,“後来日军侵佔香港,在这里修建了启德机场。因为要扩建启德机场而被建成了这条启德明渠。”因为飞机升降的关係,启德机场附近一带的楼宇有严格的高度限制,所以附近区域的发展一直都追不上其它区域。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的迅速发展,环保在那时未曾列入重点参考范围。这条河的岸边建起了许多污染性工厂,如染布厂,五颜六色的污水排到了这条渠里面。到了八十年代,河水渐少,污水常年排放,使得这条河散发出一阵阵恶臭,严重影响了居住在这里的人。因此,大家决定将这里覆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德康先生出任议员後,更将这件事放在了心头,他想到一个办法,将彩虹道段的启德明渠覆盖,拓宽彩虹道。此外,政府在沙田处打开一个缺口,加大水流量,並修建污水处理厂,错开维修时间,保持每日有清水注入,逐渐地,整个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008年,李德康先生出任黄大仙区议会主席,当区议会出现覆盖和不覆盖两种声音时,他坚持不覆盖。最终的结果证明了他的坚持是可行且正确的。
化掩盖为疏通,以开源替截流,因此,便有了今日市民可赏游鱼,观白鹭的启德河,两岸灌木郁郁葱葱,整个空气中散发出绿的清新,耳边是流水走过的声音。这里已经成为了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处。李德康先生感慨地说:“很难想像,如果当初坚持在这里上盖,以隔绝的方式掩盖散发的臭味,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一幕。”
在工程开展的同时,李德康先生和区议会同仁与周边十多间学校联繫,将他们做“启德河”工程的缘由以及理念、意义告知学校,让此例作为学生读书时候的材料,教育年轻一代,在发展的同时,树立环保的意识。
这条从历史中走来的启德河的改变,成为了包括李德康先生在内的所有为之用心、思考、日夜付出的人的骄傲,也是他们心血的见证。启德河从改变的那一刻起,成为了城市生态的一种新发现,它的改变是民间智慧的体现,也为城市的空间规划,树立了可借鉴的模式。
无私的奉献情怀
李德康先生将他的一腔热情付出在黄大仙区,将他的青春留在了服务的岗位上。因为,他从小在父亲身上看到的便是服务身影。当时他的父亲服务於九龙城,他们工作的会所很小,条件也远不如今天,从事地区服务工作有些艰难。年少的他做不了其它事,便在旁边为工作着的父辈们沖沖茶。慢慢地在他心中形成了一种思想,就是长大之後也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利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为社区留下些东西。
每一个项目,李德康先生都会再三思考:要怎麽做,做了之後会对居民造成什麽样的影响?他说:“很多事情就是在一念之间,做决定时候的一念之差,可能会对之後几十年都造成影响。”就如同启德河一样,这个项目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时常提醒自己,每一天都在发展,在变化,所以自己不能墨守成规,每一天用心一点。
今日的黄大仙区是一个温馨和谐,居民安居乐业、社区活动丰富,长者老有所安、老有所乐,青年满怀热情的社区。这里老年人口多,因此对於老人的关心也多,每一年,都会组织开展老年活动,让长者开怀。生活在这里的老人是快乐的。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居住在公共屋邨,人口密集,经济条件並不算富有,但是大家的归属感很强,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互帮互助,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多个社团共同合作,这是黄大仙区特色。
建言香港发展,李德康先生不遗馀力,二十多年的基层服务经验,让他知道居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麽,他希望联繫更多有心人提供一切切实有行的建议,促进香港发展,和谐社群。
李德康先生多年的用心和付出,让他实现了曾经的目标。他获得了居民的信任、肯定,也得到了社区不同党派的支持,让每一次工作能夠顺利开展。谦逊的李德康先生说:“今日的黄大仙区有这样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一年,新一届区议会主席换届选举又将开始,相信不管是谁,都会为了社区尽心尽力,因为这里是他们共有的家,他们会用全部的心思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家里每一个人。
【李德康先生,太平绅士,黄大仙区议会主席,东九龙居民委员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东九龙居民委员会会长、黄大仙区文娱协会主席、聚舞轩主席、九龙社团联会副会长、东头邨居民联会总幹事、九龙城寨街坊福利事业延续促进会副会长、黄大仙区地区事务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市政服务上诉委员会委员、社区参与绿化委员会顾问团成员等。】
梦想舞台 绽放青春
黄大仙区,全港十八个行政区中最老的一个区,也是老年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区。许多年轻人长大之後搬了出去,使得留在黄大仙区的年轻人显得更加珍贵。因此,作为黄大仙区议会主席,李德康先生常常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服务工作,为服务注入一股新鲜、充满活力的力量。
纵观青年工作十多年来的开展情况,他发现並未有多大改变,缺少创新。正如李德康先生所说:“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时代不同,青年服务工作也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与时代同行。”
他联络到了社区里十多个青年团体,集中力量,免费提供场地,为年轻人搭建舞台,举办活动,给他们展示才艺的平台,释放青春的能量。不久前,他们举办了唱歌、答辩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从2008年5月後开始,社区出台了一项艺术演出计划,即於每个月最後一个星期二这天,开展“赏心悦目星期二”活动,李德康先生所在的黄大仙区文娱协会、聚舞轩团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每个月分别提供唱歌、跳舞、粤剧表演、武术等五项艺术表演,並在第六个月进行一次大汇演活动。每一个报名者都会被安排上台表演,目的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有机会展示自我、提升信心、锻炼自己。
至今为止,黄大仙区已经组成了一支拥有八百多表演队的艺术表演队伍。在2014年庆祝香港回归时,黄大仙区共搭建了九个舞台,所有节目都出自於这支队伍,他们连续数天免费为观众演出,大家热情高涨,认真地表演每一个节目。其实,对於他们来说,是否有演出费用並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展示梦想的舞台。
他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他言:“跟他们在一起,自己都会觉得年轻,充满活力。”他将黄大仙区的年轻人凝聚起来,多元化地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在李德康先生担任区议会主席的这七年时间里,他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尽最大的限度给年轻人以机会,将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年轻人安排在社区各个委员会、小组中,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给予他们发言权、决定权,这样做,一方面让年轻人亲身参与其中,一方面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李德康先生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服务社区,比起我们那个年代更显珍贵,所以要珍惜,要给予机会。”他的同事以年轻人为主,大家朝着为了社区好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
他早已经将黄大仙区当做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为了这一片地方,李德康先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如整顿启德明渠等。他只盼黄大仙区好,只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好。
明渠变河 鹭鸟流连
八年前,香港並不存在启德河,有的只是一条被冠以一个美丽名字——“彩虹河”的臭水沟。然而,从2007年下旬起,这条“彩虹河”由黄大仙区议会主席李德康先生等人组成的民间组织正式更名为“启德河”,开启启德河水道文化的研究和绿色城市保育计划。有人评价说:“自此,一个概念的改变,更新了本为排洪的明渠,成为了人文景观的河岸,诱发了香港不同人士的想象及响应。”
对於这个贯穿香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两个旧城区——黄大仙区和九龙城区、香港现存少数的明渠之一,出生在这里,童年在这里,服务在这里的李德康先生有着太深的记忆和认知,他对这里的感情和关注度胜於其它区的任何人,他是最希望改变这里现状的人之一,只要有一丝机会,他都不愿意放过,只要对这里的居民有好处,再难,他都愿意去尝试。
“早在一百多年前,这是一条河,名为龙津河,每年大雨季节时,常会泛滥,影响周边地区的居民。”李德康先生回忆说,“後来日军侵佔香港,在这里修建了启德机场。因为要扩建启德机场而被建成了这条启德明渠。”因为飞机升降的关係,启德机场附近一带的楼宇有严格的高度限制,所以附近区域的发展一直都追不上其它区域。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的迅速发展,环保在那时未曾列入重点参考范围。这条河的岸边建起了许多污染性工厂,如染布厂,五颜六色的污水排到了这条渠里面。到了八十年代,河水渐少,污水常年排放,使得这条河散发出一阵阵恶臭,严重影响了居住在这里的人。因此,大家决定将这里覆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德康先生出任议员後,更将这件事放在了心头,他想到一个办法,将彩虹道段的启德明渠覆盖,拓宽彩虹道。此外,政府在沙田处打开一个缺口,加大水流量,並修建污水处理厂,错开维修时间,保持每日有清水注入,逐渐地,整个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008年,李德康先生出任黄大仙区议会主席,当区议会出现覆盖和不覆盖两种声音时,他坚持不覆盖。最终的结果证明了他的坚持是可行且正确的。
化掩盖为疏通,以开源替截流,因此,便有了今日市民可赏游鱼,观白鹭的启德河,两岸灌木郁郁葱葱,整个空气中散发出绿的清新,耳边是流水走过的声音。这里已经成为了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处。李德康先生感慨地说:“很难想像,如果当初坚持在这里上盖,以隔绝的方式掩盖散发的臭味,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一幕。”
在工程开展的同时,李德康先生和区议会同仁与周边十多间学校联繫,将他们做“启德河”工程的缘由以及理念、意义告知学校,让此例作为学生读书时候的材料,教育年轻一代,在发展的同时,树立环保的意识。
这条从历史中走来的启德河的改变,成为了包括李德康先生在内的所有为之用心、思考、日夜付出的人的骄傲,也是他们心血的见证。启德河从改变的那一刻起,成为了城市生态的一种新发现,它的改变是民间智慧的体现,也为城市的空间规划,树立了可借鉴的模式。
无私的奉献情怀
李德康先生将他的一腔热情付出在黄大仙区,将他的青春留在了服务的岗位上。因为,他从小在父亲身上看到的便是服务身影。当时他的父亲服务於九龙城,他们工作的会所很小,条件也远不如今天,从事地区服务工作有些艰难。年少的他做不了其它事,便在旁边为工作着的父辈们沖沖茶。慢慢地在他心中形成了一种思想,就是长大之後也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利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为社区留下些东西。
每一个项目,李德康先生都会再三思考:要怎麽做,做了之後会对居民造成什麽样的影响?他说:“很多事情就是在一念之间,做决定时候的一念之差,可能会对之後几十年都造成影响。”就如同启德河一样,这个项目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时常提醒自己,每一天都在发展,在变化,所以自己不能墨守成规,每一天用心一点。
今日的黄大仙区是一个温馨和谐,居民安居乐业、社区活动丰富,长者老有所安、老有所乐,青年满怀热情的社区。这里老年人口多,因此对於老人的关心也多,每一年,都会组织开展老年活动,让长者开怀。生活在这里的老人是快乐的。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居住在公共屋邨,人口密集,经济条件並不算富有,但是大家的归属感很强,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互帮互助,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多个社团共同合作,这是黄大仙区特色。
建言香港发展,李德康先生不遗馀力,二十多年的基层服务经验,让他知道居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麽,他希望联繫更多有心人提供一切切实有行的建议,促进香港发展,和谐社群。
李德康先生多年的用心和付出,让他实现了曾经的目标。他获得了居民的信任、肯定,也得到了社区不同党派的支持,让每一次工作能夠顺利开展。谦逊的李德康先生说:“今日的黄大仙区有这样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一年,新一届区议会主席换届选举又将开始,相信不管是谁,都会为了社区尽心尽力,因为这里是他们共有的家,他们会用全部的心思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家里每一个人。
【李德康先生,太平绅士,黄大仙区议会主席,东九龙居民委员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东九龙居民委员会会长、黄大仙区文娱协会主席、聚舞轩主席、九龙社团联会副会长、东头邨居民联会总幹事、九龙城寨街坊福利事业延续促进会副会长、黄大仙区地区事务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市政服务上诉委员会委员、社区参与绿化委员会顾问团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