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杯足球赛扩军后,参赛球队达到24支,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势必被拉大,而进球却越来越少,很多场次的比赛都要依靠绝杀来一见高下。以小组赛首轮为参照,12场比赛总共才打入22球,4场1比0,3场2比0,3场1比1,2场2比1,场均打进1.83球,进球率之低超过了1980年欧洲杯的场均1.93球,相对2000年欧洲杯场均2.74球的进球率,可谓望尘莫及。
本届欧洲杯进球状况直到小组赛第二轮后半程才有所改观,捷克2比2战平克罗地亚,西班牙和比利时都3比0完胜对手。低进球率直接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强队不能轻松赢球,弱队极易制造混乱,换言之,欧洲杯更不好踢了。
欧洲无弱旅
扩军后的欧洲杯不仅没有注水,反而到处棋逢对手,比赛势均力敌。单就首轮小组赛而言,没落豪门匈牙利2比0完胜世界排名前列的奥地利,初次参加正赛的冰岛队1比1逼平葡萄牙,使C罗在这场比赛中锋芒全无。法国队揭幕战的取胜是依靠帕耶出乎意料的绝杀,德国队与意大利的两个2比0如出一辙,都是下半场经历对方长时间围攻之后,依靠反击才得以扩大战果。西班牙也是在最后时段才得以破门。
如果说之前“欧洲无弱旅”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感叹,那么本届欧洲杯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或规律,欧洲无弱旅的内在原因值得分析。
首先,正是扩军放大了欧洲无弱旅的现象。从实际效果来看,欧洲杯扩军降低了预选赛的门槛,却提高了决赛圈的复杂性,很多预选赛中的竞争压力转到了决赛圈,没有哪支球队甘当配角。尤其是那些初次亮相欧洲杯赛场的球队,决赛圈的意义显然高于预选赛,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更高,赛前准备与比赛状态自然有所不同。预选赛总是僵持而漫长,一旦进入正赛,各支球队就会一鼓作气、如沐春风,目标性显然要更强。可见,欧洲杯扩军的确拉开了球队间的实力跨度,但实力上的差距是长年积累的结果,进入决赛圈激发了相对较弱球队的胜利欲望,胜败仅在转念之间,和普遍印象中的实力差距没有太大关系。
其次,欧洲的足球环境高度统一开放。这一渊源无需追溯太远,1995年出台的博斯曼法案可见端倪。博斯曼法案认可有欧盟公民资格的足球运动员,在与俱乐部合同期满之后,有权在不支付任何转会费的情况下到欧盟另外任何国家踢球。有欧盟公民身份的运动员在欧盟任何地方踢球时,有关“外国运动员限制”的规定予以废除。这项法案明显加强了欧盟范围内球员的流动,有效保护了球员的切身利益。从长远角度而言,加强欧洲足球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对均衡欧洲各国足球水平有很大意义。各国的优秀球员相聚在以五大联赛为代表的主流赛场,通过高水平竞技与足球技战术的渲染提升自己,加上欧洲各国联赛水平不断增长,也和各国球员能力的提升相互促进。这代表了联赛与球员之间的互利共生,进而也会惠及各国国家队,无论本国球员还是本国联赛,都是在开放互利的环境下不断进步,都可以为国家队技战术更新和教练用人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先进的技战术理念会被广泛追随,借助球员的外来经验迅速实践。总体说来,欧洲足球是球员、联赛、国家队三个维度之间的良性循环,竞争都是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中,已经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传统足球强国的后天优势,反映到国家队层面,自然没有绝对的强弱划分了。
再有,各国独特的足球风格也是欧洲无弱旅的一个隐性原因。传统豪强会在国内保持浓厚的足球氛围,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顶级俱乐部坐镇,吸纳大量的资本与人才,将豪强本色维持下去。而新晋强队比如比利时,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能够在场上伺机爆发也不奇怪。中下游球队也各具特征,瑞典、波兰、威尔士、捷克、克罗地亚都有堪称世界水准的当家球星,依靠稳固的防守和反击给任何一支欧洲强队带来威胁。俄罗斯、捷克、瑞典、罗马尼亚、土耳其等虽然和传统强队差距较大,但都在欧洲乃至世界赛场上展现过不俗的实力,战斗意志非常强大。东欧球队习惯给强队找麻烦,他们是欧洲足球板块中最难被预判的,以上届欧洲杯预选赛最为明显,大部分的冷门比赛都是出自东欧球队。东欧球员身材高大强壮,近年来战术纪律性逐渐增强,脚下技术也并不粗糙,尽管发挥很不稳定,但具备短期内冲击强队甚至爆冷的实力。
此外,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欧洲球队一旦经历大赛场面,他们不为人知的优势会突然展现出来。逼平葡萄牙的冰岛地处极寒气候,球员在室内足球的狭小环境下,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要求,很多90后年轻球员都在意甲、英超等联赛效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冰岛全国有600人持有欧足联B级教练证,200人持有A级教练证。名不见经传的阿尔巴尼亚队虽然之前20年很少参加国际大赛,但国家队中的大部分主力都在德甲、意甲和瑞超联赛效力,球队整体实力可见一斑,依靠2011年意大利人德比亚西带来的防守反击战术,他们的成绩近5年来不断提升。
欧洲很透支
欧洲杯小组赛给人鲜明的印象,强队不强,弱队不弱,进球数大为减少,这和关键球员赛季透支有很大关系,每届大赛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还记得冷门多发的2010年世界杯吗?当时很多人就抱怨受“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赛季”拖累,西甲、英超、德甲都将冠军悬念保持到最后阶段。本赛季考虑到欧洲主流联赛的竞争压力,情况也不会好转。英超联赛异军突起,各豪门在争夺欧战资格中疲于奔命,热刺孤注一掷却争冠无望,他们为英格兰代表队贡献了半壁江山。西甲豪强迫于欧战与联赛的双重压力,积分榜鏖战持久,竞争最为惨烈。意甲和德甲竞争虽不如西甲,但是尤文与拜仁的持续高歌猛进对球员造成了巨大的透支,其余强队情况也不容乐观。
大赛之年对球员体能的影响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经历了一个赛季的巨大消耗,用更为紧密的洲际大赛来代替休息调整期,球员的竞技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越是关键球员,处在联赛的核心地位,消耗就越大。大赛开始阶段,球队都需要磨合适应的过程,本届欧洲杯很多关键球员趋于年轻化,他们无法依靠大量比赛经验来迅速进入状态,要通过实战来适应大赛氛围,因此,从小组赛阶段就需要毫无保留地运用体能,经历严峻考验。
本届欧洲杯进球状况直到小组赛第二轮后半程才有所改观,捷克2比2战平克罗地亚,西班牙和比利时都3比0完胜对手。低进球率直接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强队不能轻松赢球,弱队极易制造混乱,换言之,欧洲杯更不好踢了。
欧洲无弱旅
扩军后的欧洲杯不仅没有注水,反而到处棋逢对手,比赛势均力敌。单就首轮小组赛而言,没落豪门匈牙利2比0完胜世界排名前列的奥地利,初次参加正赛的冰岛队1比1逼平葡萄牙,使C罗在这场比赛中锋芒全无。法国队揭幕战的取胜是依靠帕耶出乎意料的绝杀,德国队与意大利的两个2比0如出一辙,都是下半场经历对方长时间围攻之后,依靠反击才得以扩大战果。西班牙也是在最后时段才得以破门。
如果说之前“欧洲无弱旅”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感叹,那么本届欧洲杯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或规律,欧洲无弱旅的内在原因值得分析。
首先,正是扩军放大了欧洲无弱旅的现象。从实际效果来看,欧洲杯扩军降低了预选赛的门槛,却提高了决赛圈的复杂性,很多预选赛中的竞争压力转到了决赛圈,没有哪支球队甘当配角。尤其是那些初次亮相欧洲杯赛场的球队,决赛圈的意义显然高于预选赛,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更高,赛前准备与比赛状态自然有所不同。预选赛总是僵持而漫长,一旦进入正赛,各支球队就会一鼓作气、如沐春风,目标性显然要更强。可见,欧洲杯扩军的确拉开了球队间的实力跨度,但实力上的差距是长年积累的结果,进入决赛圈激发了相对较弱球队的胜利欲望,胜败仅在转念之间,和普遍印象中的实力差距没有太大关系。
其次,欧洲的足球环境高度统一开放。这一渊源无需追溯太远,1995年出台的博斯曼法案可见端倪。博斯曼法案认可有欧盟公民资格的足球运动员,在与俱乐部合同期满之后,有权在不支付任何转会费的情况下到欧盟另外任何国家踢球。有欧盟公民身份的运动员在欧盟任何地方踢球时,有关“外国运动员限制”的规定予以废除。这项法案明显加强了欧盟范围内球员的流动,有效保护了球员的切身利益。从长远角度而言,加强欧洲足球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对均衡欧洲各国足球水平有很大意义。各国的优秀球员相聚在以五大联赛为代表的主流赛场,通过高水平竞技与足球技战术的渲染提升自己,加上欧洲各国联赛水平不断增长,也和各国球员能力的提升相互促进。这代表了联赛与球员之间的互利共生,进而也会惠及各国国家队,无论本国球员还是本国联赛,都是在开放互利的环境下不断进步,都可以为国家队技战术更新和教练用人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先进的技战术理念会被广泛追随,借助球员的外来经验迅速实践。总体说来,欧洲足球是球员、联赛、国家队三个维度之间的良性循环,竞争都是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中,已经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传统足球强国的后天优势,反映到国家队层面,自然没有绝对的强弱划分了。
再有,各国独特的足球风格也是欧洲无弱旅的一个隐性原因。传统豪强会在国内保持浓厚的足球氛围,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顶级俱乐部坐镇,吸纳大量的资本与人才,将豪强本色维持下去。而新晋强队比如比利时,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能够在场上伺机爆发也不奇怪。中下游球队也各具特征,瑞典、波兰、威尔士、捷克、克罗地亚都有堪称世界水准的当家球星,依靠稳固的防守和反击给任何一支欧洲强队带来威胁。俄罗斯、捷克、瑞典、罗马尼亚、土耳其等虽然和传统强队差距较大,但都在欧洲乃至世界赛场上展现过不俗的实力,战斗意志非常强大。东欧球队习惯给强队找麻烦,他们是欧洲足球板块中最难被预判的,以上届欧洲杯预选赛最为明显,大部分的冷门比赛都是出自东欧球队。东欧球员身材高大强壮,近年来战术纪律性逐渐增强,脚下技术也并不粗糙,尽管发挥很不稳定,但具备短期内冲击强队甚至爆冷的实力。
此外,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欧洲球队一旦经历大赛场面,他们不为人知的优势会突然展现出来。逼平葡萄牙的冰岛地处极寒气候,球员在室内足球的狭小环境下,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要求,很多90后年轻球员都在意甲、英超等联赛效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冰岛全国有600人持有欧足联B级教练证,200人持有A级教练证。名不见经传的阿尔巴尼亚队虽然之前20年很少参加国际大赛,但国家队中的大部分主力都在德甲、意甲和瑞超联赛效力,球队整体实力可见一斑,依靠2011年意大利人德比亚西带来的防守反击战术,他们的成绩近5年来不断提升。
欧洲很透支
欧洲杯小组赛给人鲜明的印象,强队不强,弱队不弱,进球数大为减少,这和关键球员赛季透支有很大关系,每届大赛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还记得冷门多发的2010年世界杯吗?当时很多人就抱怨受“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赛季”拖累,西甲、英超、德甲都将冠军悬念保持到最后阶段。本赛季考虑到欧洲主流联赛的竞争压力,情况也不会好转。英超联赛异军突起,各豪门在争夺欧战资格中疲于奔命,热刺孤注一掷却争冠无望,他们为英格兰代表队贡献了半壁江山。西甲豪强迫于欧战与联赛的双重压力,积分榜鏖战持久,竞争最为惨烈。意甲和德甲竞争虽不如西甲,但是尤文与拜仁的持续高歌猛进对球员造成了巨大的透支,其余强队情况也不容乐观。
大赛之年对球员体能的影响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经历了一个赛季的巨大消耗,用更为紧密的洲际大赛来代替休息调整期,球员的竞技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越是关键球员,处在联赛的核心地位,消耗就越大。大赛开始阶段,球队都需要磨合适应的过程,本届欧洲杯很多关键球员趋于年轻化,他们无法依靠大量比赛经验来迅速进入状态,要通过实战来适应大赛氛围,因此,从小组赛阶段就需要毫无保留地运用体能,经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