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思维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时下不少小学教师有这样一种感觉:小学语文课难上,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思考发言,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有些学生上课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听讲不认真、在下面做小动作。许多老师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小学学生年龄小,好动,在学习上态度不对,无心向上和集中精力去学。其实造成这种现象,问题不全在学生身上,关键还是在教师身上,真正原因就是在于有些教师的讲课平淡,趣味性不强。
一、热情指导,让学生多融入,多交往,启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育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交往关系带有教育本质的含义。要搞好课堂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活动就难以协调进行,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一)不断走近学生,努力提高四种水平。
1、接近水平教师要摆脱初始和学生接触的不安和紧张,在不断接触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频繁的交往中对教师感到放心,愿意接近教师。2、合作水平在不断与学生交往中,培养师生的和睦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友好,合作的关系,愿意与教师亲近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协作。3、理解水平师生交往一般来去匆匆,所以需要多沟通多交流,使彼此加深了解,师生情感越来越浓厚。4、乐生水平。在师生互相理解,信赖的基础上,教师对从事的教育事业充满希望,也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乐于学习,进而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齐心协力,使课堂教学活动效率不断提高。
(二)剔除不良行为,改变三种现象。1、改变难以与学生接近的不协调现象教师在心理上如果和学生保持很大距离,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漠视态度,不愿听教师的话,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很难教育好学生的。2、克服和改变师生关系紧张的现象多数教师敏感谨慎,难免对学生持怀疑的态度,常常会导致学生内心缺乏安全感,对教师戒备心重,有意识躲避教师,使师生间互不理解,互不信赖。3、改变师生间相互敌视和决裂现象。教师要抛弃片面的认识,更要克服消极对待学生的行为,不能压制,挑剔学生。如果教师一意孤行,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从消极沉默发展到公开对抗,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彼此都会造成伤害,必将严重地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会多方沟通,抓住三个环节。1、以"爱"沟通。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多接触学生,多熟悉学生,多关心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都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业余时间走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都要寄予期望,时时处处关怀他们,以此求得心与心的沟通。2、以"笑"沟通甜蜜的微笑是开启师生沟通的大门。教师对待学生要从微笑开始,特别是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和颜悦色地问明情况,能以生硬的语言和冷面孔待之。要尊重学生,以真挚的爱来对待学生。3、以"誉"沟通。获得荣誉和赞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高兴的事。
二、积极引导,让学生多参与,多动口,全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参与动口的意向,积极而认真的引导其表达想法,使学生动口活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腾出时间,让学生参与说。
课堂的时间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毫不吝啬。
(二)力求多样,让学生参与读。
动口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读的训练。教师要多留时间,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三)各抒己见,让学生参与评。让学生参与对教学内容的评点,讨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评议分析。
三、多方诱导,让学生多动脑,尽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积极诱导学生参与动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一)寻找突破点,重视利用课文空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找准材料中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知识点、想象点,而课文中不少"空白"正好为教师提供了现成的训练内容,启发学生动脑补充,探个究竟。
(二)寻找切入点,重视使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插图绝大多数是与文章重点相配合的画面。教师应注意配合课文内容,充分借助插图,积极引导学生作细致地观察,合理地想象,准确地表达,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使思维更活跃。
四、因势利导,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锻炼学生学习的技能技巧。
众所周知,好动是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强制压抑学生这种天性,要因势利导,不断改变过去原有的教学方法,努力在教学中变不利为有利,勇于创新以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材特点,选择"动手"点,精心组织教学,锻炼学生技能技巧。
(一)采用互动法,通过参与圈点批注,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采取激趣法,通过参与课文表演,使学生的理解加深,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教材,针对课文内容或截取某一片段,组织学生表演,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采取促乐法,通过参与绘画编报,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强化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的参与意识,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维,就一定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伯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祖荣主编《现代教育学导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柯汉琳主编《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新疆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时下不少小学教师有这样一种感觉:小学语文课难上,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思考发言,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有些学生上课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听讲不认真、在下面做小动作。许多老师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小学学生年龄小,好动,在学习上态度不对,无心向上和集中精力去学。其实造成这种现象,问题不全在学生身上,关键还是在教师身上,真正原因就是在于有些教师的讲课平淡,趣味性不强。
一、热情指导,让学生多融入,多交往,启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育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交往关系带有教育本质的含义。要搞好课堂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活动就难以协调进行,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一)不断走近学生,努力提高四种水平。
1、接近水平教师要摆脱初始和学生接触的不安和紧张,在不断接触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频繁的交往中对教师感到放心,愿意接近教师。2、合作水平在不断与学生交往中,培养师生的和睦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友好,合作的关系,愿意与教师亲近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协作。3、理解水平师生交往一般来去匆匆,所以需要多沟通多交流,使彼此加深了解,师生情感越来越浓厚。4、乐生水平。在师生互相理解,信赖的基础上,教师对从事的教育事业充满希望,也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乐于学习,进而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齐心协力,使课堂教学活动效率不断提高。
(二)剔除不良行为,改变三种现象。1、改变难以与学生接近的不协调现象教师在心理上如果和学生保持很大距离,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漠视态度,不愿听教师的话,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很难教育好学生的。2、克服和改变师生关系紧张的现象多数教师敏感谨慎,难免对学生持怀疑的态度,常常会导致学生内心缺乏安全感,对教师戒备心重,有意识躲避教师,使师生间互不理解,互不信赖。3、改变师生间相互敌视和决裂现象。教师要抛弃片面的认识,更要克服消极对待学生的行为,不能压制,挑剔学生。如果教师一意孤行,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从消极沉默发展到公开对抗,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彼此都会造成伤害,必将严重地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会多方沟通,抓住三个环节。1、以"爱"沟通。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多接触学生,多熟悉学生,多关心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都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业余时间走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都要寄予期望,时时处处关怀他们,以此求得心与心的沟通。2、以"笑"沟通甜蜜的微笑是开启师生沟通的大门。教师对待学生要从微笑开始,特别是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和颜悦色地问明情况,能以生硬的语言和冷面孔待之。要尊重学生,以真挚的爱来对待学生。3、以"誉"沟通。获得荣誉和赞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高兴的事。
二、积极引导,让学生多参与,多动口,全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参与动口的意向,积极而认真的引导其表达想法,使学生动口活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腾出时间,让学生参与说。
课堂的时间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毫不吝啬。
(二)力求多样,让学生参与读。
动口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读的训练。教师要多留时间,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三)各抒己见,让学生参与评。让学生参与对教学内容的评点,讨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评议分析。
三、多方诱导,让学生多动脑,尽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积极诱导学生参与动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一)寻找突破点,重视利用课文空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找准材料中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知识点、想象点,而课文中不少"空白"正好为教师提供了现成的训练内容,启发学生动脑补充,探个究竟。
(二)寻找切入点,重视使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插图绝大多数是与文章重点相配合的画面。教师应注意配合课文内容,充分借助插图,积极引导学生作细致地观察,合理地想象,准确地表达,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使思维更活跃。
四、因势利导,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锻炼学生学习的技能技巧。
众所周知,好动是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强制压抑学生这种天性,要因势利导,不断改变过去原有的教学方法,努力在教学中变不利为有利,勇于创新以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材特点,选择"动手"点,精心组织教学,锻炼学生技能技巧。
(一)采用互动法,通过参与圈点批注,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采取激趣法,通过参与课文表演,使学生的理解加深,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教材,针对课文内容或截取某一片段,组织学生表演,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采取促乐法,通过参与绘画编报,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强化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的参与意识,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维,就一定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伯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祖荣主编《现代教育学导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柯汉琳主编《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新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