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 黄疸的分类和退黄的重要性中医学中关于黄疸病证治的论述,始于汉之《伤寒杂病论》,现存的《金匮要略》分列为“五疸”,迨至宋《圣济方》又有“九疸三十六黄”之说,元代罗天益删繁就简分为阳黄、阴黄二大类,这种分类至今仍有其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个人体会,阴黄是由阳黄发展而来的,如阳黄失治或误治则可能转为阴黄,湿从寒化是阴黄,湿从热化是阳黄,“急黄”可归属于阳黄。总之,肝病出现黄疸即标志肝细胞已被损害,如其黄疸来势急,则说明其肝脏已趋大块坏死;当黄疸迅速加剧,出现有胆红质迅速上升,谷丙转氨酶下降的胆酶分离现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