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道德现状与家校共育现状的探究,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德育、家庭教育与社会德育的有效合作机制,从而提高中职生的道德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键词:中职德育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动机制
1 中职生道德素质问题根源初探
1.1 家庭德育必须放在首位
课题组在校内开展了一次所谓“问题学生”的问卷调查。选择了老师们眼中60位问题男孩和女孩。问卷共发放六十份,收回57份(女孩27人,男孩30人)。调查主要内容和数据如下:其一,受调查的41%的女孩和36.7%的男孩大多数时间里都内能和父母在一起,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问题孩子存在着父母管教的缺失;其二,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在62.9%的女生眼里父母对其最关注的是學习上的事,53%的男孩也认为父母最关系其学业,但是在学业上恰恰是这些孩子的软肋,这也是父母也子女关系冲突的根源之一;其三,在调查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66.7的女孩子和90%男孩,在自己不顺心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其他人,可见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很生疏甚至是不信任,如此给父母的管教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为父母有效管教的根基是爱—母厚重的爱或者所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这样的爱才能赢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与认同,也才会欣然接受父母的管教;其四,在这57个受调查孩子眼中父母的闲暇时光里,几乎都是在看电视,没有一个与他们进行亲子互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在说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乏教引或者是说启蒙;其五,在近半数的接受调查的孩子眼中父母关系不是很和谐,37%的女孩子和37.4%男孩子家庭里父母经常吵架,93%的女孩和97%的男孩认为自己父母双方从未表达过对对方的爱或爱的称赞。在婚姻家庭里父母相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父母相爱相互尊重,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学会爱他人尊重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博士发表了一份转折性的报告,原本该调查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相关问题,但是后来却引起政府与家长将关注引向家庭教育及其对孩子更深层次的影响,从此导致政府及民众对教育的整体改观:一是注重对学校教育质量与效果评估;二是重视家庭教育及其对孩子的深层次影响。我国非常重视儿童的德育教育,并把学校德育视为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但是其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很少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近几年来,各种问题孩子意外伤害事件直指我国很多原生家庭问题。2017年两会期间,永安市妇联提出了一个让课题组振奋的议案,这也是本项目研究者研究的初衷。此提案将家庭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家庭教育作为对人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无论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家庭和谐幸福,还是对民族素质提升、国家兴衰成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应站在国家和民族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战略意义。”②该提议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责任义务,并在法律上保障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家长和社会的舆论中,都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学校教育在德育中居于首位;孩子入学前的德育是家庭的责任,入学后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分离的。而不少的家长将孩子成长的责任推托给学校,于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家长第一个想到的是学校老师的不是,也不愿意承认更多的是他自己家教有问题。现实生活中,其实影响孩子道德素质与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2 学校德育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一,学校德育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必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学识、有道德的教育者。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德育的开展主要是以课堂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在道德类课程上花很大的心思与精力,而在其他科目的课程的教学上却很少融入学生道德素质相关知识,以致出现德育和智育分离、其他课程教师德育意识单薄的现象。孩子德育认知问题容易在学校德育课程获得,但是孩子道德内化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下去,就很容易会造成学生的知行不统一,内心与行为相悖,甚至导致双重人格。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好的德育课程,例如美国的品格教育,其提倡并严格实行学校全员德育,并将德育课堂延伸课外,这便是人人讲德育,生活处处是德育的环境,这些都是我国学校非常需要的重要经验借鉴。
当前,我们很多学校也意识到学生德育实践的欠缺,以及学校全员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目标中德育能力往往被升学质量目标弱化或者取代,于是缺少德育课堂拓展,学生也便少了道德实践的机会;而在学校如何形成全员育人、家校共育的氛围中、调动其他课程的教师参与,让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学校德育全体人员参与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参与,即全体教职工(包括门卫内卫、宿舍管理人员,饭堂、小卖部工作人员等),只要是出入学校的成年人都必须参与有关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的学习、讨论和实践。学校的所有成人必须在践行我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方面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并利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相关影响;第二、学校的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必须同样适用于学校全体教职人员。如果学校的教职员工在生活工作与交往中不践行道德观念,那么他们也会很难做到把这些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第三、学校应该集合全体教职员工集体智慧,倾听他们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反映。
其次,学校德育要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小养得讲道德懂礼貌的习惯。
学校德育应该是持续性的,循序渐进的。学校德育从幼儿园开始,根据幼儿认知年龄特点而设计的,也是学校德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开端和铺垫,这个入门做不好势必会影响孩子整个道德体系;笔者认为学前阶段德育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前教育阶段德育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良好品格的塑造。而小学阶段之德育是幼儿阶段德育的延续和深化,并渐进引入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其德育内容务必不可以过于空洞和深奥。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与优秀品格的逐步养成,也是孩子热衷于道德实践的阶段,孩子们的内心势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去实践一些他们认为在道德认识上属于正确的事情。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少用惩罚手段,转而用如开导、鼓励改正等柔性的教育手段更有效,因为我们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痛苦而生让他们意识到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真正原因。这方法在中职学校里特别受用。 1.3 家、校、社会德育需要形成合力
家校共育的成功,在于互相信任。然而像在本校,很多家长大都是很不情愿送孩子进职业学校读书,但又无奈与孩子的不争气,让他们失望了,但是家长们并没有反思也不承认他们孩子问题的根源所在—糟糕的家庭环境、错误的育儿理念等。当然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也应该在德育措施中赢得家长的信任,其次在与社会共育中积极策划与筹谋,充分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德育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在家校共育中,贵在全员参与,人人参与。首先应该,父母是学生道德教育的第一人教师也是最重要参与者。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如果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如不完整家庭的孩子与留守儿童)的情况,就势必会让家校共育效果事倍功半,并且像这样的情况在县级中职学校很普遍。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难题之一,针对这一状况,学校要承担着督促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其次,学校应当与学生家长经常主动沟通,以取得父母的支持。最后,学校应该综合与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比如能够得到企业、公益机构、年轻人的各种社团组织、当地政府及新闻媒介等的支持,那么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将会更加有效。比如父母学院之称的“父母网络根基教育”里面就有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但是其商业化,学习费用很高,好的理念得不到普及。
2 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互动新构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改革的深入,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进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互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很有必要。
2.1、学校应当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采取切实合理、有效的德育措施。
学校应该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方面的内容与目标以及行动实践方面,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以取得父母的支持。为了建立学校与家庭间的相互信任,在制订品格教育计划的品格领导委员会中应当体现家长的意愿;最后,学校如果能够得到商业、公益机构、年轻人的各种组织、当地政府及新闻媒介的支持的话,那么在推动德育核心伦理价值观念方面,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将会更加有效。比如父母学院之称的“父母网络根基教育”里面就有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但是其商业化,学习费用很高,好的理念得不到普及。
2.2、学校主动参与,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正确的育儿理念。广西百色靖西市第三幼儿园的管理理念与模式。靖西市第三幼儿园从2014建园至今,对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活动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管理者充分利用社会有利资源,积极指导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但该做法缺少政府的有效协助,学校的德育成本很高。该园办学理念:“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其“根”文化,就是德育教育之本。“根”,即品格为根,敬重生命(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幸福为根,珍重儿童(生活即课堂课堂游戏化;民族危跟,放眼世界(传承民族文化了解多元世界)。所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园长就给每个新生家长上好“爱与管教”平衡的亲子教育课程即六A亲子教育课程,让家长成为教育孩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该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一课,每位家长进行“百万品格家庭宣言”,其中宣誓活动的目标是:“全家每个月学习并实践一个品格,全年12个核心品格是;一月更新,二月顺服,三月仁爱,四月接纳,五月尽责,六月诚实,七月坚韧,八月公正,九月谦卑,十月节制,十一月感恩,十二月信心。”该园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家庭受益特别是孩子。这是值得推广的好的家校共育的典范。
2.3、德育要有制度保障,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第一、学校德育要讲究德育方式,德育内容要从孩子认知的特点出发,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必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学识、有道德的教育者。第二、德育离不开政府的文明倡导,文明公约社会规范约束,也离不开社区村屯村规民约影响;政府在德育工作中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三者协同合作的关键所在,是这三者合作的润滑剂与统筹者;第三、家庭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并找到家庭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家庭教育实施的保障。国家应该为保障家庭德育的实施给予法律保障,比如初为人父人母必须通过相关学习并完成考核;国家还应该提供父母学习的场所与机构等等。家庭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根基不好,再大的樹也会倒!“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我们愿意建设一个品格家庭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开始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孩子的德育工程非常艰巨,关乎家庭、社稷。我们所有的成年人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等,让每个成年人都成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在大的社会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的品行,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中职德育互动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_以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C353。
参考文献
[1]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6-10.
[2] 迪克·戴依《六A的力量》,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二版
[3] 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全书》,苗微译,吉林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何锦程(1985-),女,广西靖西,大学本科,法学学士,壮族,中职政治课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职德育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动机制
1 中职生道德素质问题根源初探
1.1 家庭德育必须放在首位
课题组在校内开展了一次所谓“问题学生”的问卷调查。选择了老师们眼中60位问题男孩和女孩。问卷共发放六十份,收回57份(女孩27人,男孩30人)。调查主要内容和数据如下:其一,受调查的41%的女孩和36.7%的男孩大多数时间里都内能和父母在一起,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问题孩子存在着父母管教的缺失;其二,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在62.9%的女生眼里父母对其最关注的是學习上的事,53%的男孩也认为父母最关系其学业,但是在学业上恰恰是这些孩子的软肋,这也是父母也子女关系冲突的根源之一;其三,在调查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66.7的女孩子和90%男孩,在自己不顺心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其他人,可见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很生疏甚至是不信任,如此给父母的管教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为父母有效管教的根基是爱—母厚重的爱或者所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这样的爱才能赢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与认同,也才会欣然接受父母的管教;其四,在这57个受调查孩子眼中父母的闲暇时光里,几乎都是在看电视,没有一个与他们进行亲子互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在说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乏教引或者是说启蒙;其五,在近半数的接受调查的孩子眼中父母关系不是很和谐,37%的女孩子和37.4%男孩子家庭里父母经常吵架,93%的女孩和97%的男孩认为自己父母双方从未表达过对对方的爱或爱的称赞。在婚姻家庭里父母相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父母相爱相互尊重,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学会爱他人尊重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博士发表了一份转折性的报告,原本该调查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相关问题,但是后来却引起政府与家长将关注引向家庭教育及其对孩子更深层次的影响,从此导致政府及民众对教育的整体改观:一是注重对学校教育质量与效果评估;二是重视家庭教育及其对孩子的深层次影响。我国非常重视儿童的德育教育,并把学校德育视为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但是其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很少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近几年来,各种问题孩子意外伤害事件直指我国很多原生家庭问题。2017年两会期间,永安市妇联提出了一个让课题组振奋的议案,这也是本项目研究者研究的初衷。此提案将家庭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家庭教育作为对人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无论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家庭和谐幸福,还是对民族素质提升、国家兴衰成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应站在国家和民族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战略意义。”②该提议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责任义务,并在法律上保障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家长和社会的舆论中,都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学校教育在德育中居于首位;孩子入学前的德育是家庭的责任,入学后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分离的。而不少的家长将孩子成长的责任推托给学校,于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家长第一个想到的是学校老师的不是,也不愿意承认更多的是他自己家教有问题。现实生活中,其实影响孩子道德素质与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2 学校德育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一,学校德育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必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学识、有道德的教育者。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德育的开展主要是以课堂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在道德类课程上花很大的心思与精力,而在其他科目的课程的教学上却很少融入学生道德素质相关知识,以致出现德育和智育分离、其他课程教师德育意识单薄的现象。孩子德育认知问题容易在学校德育课程获得,但是孩子道德内化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下去,就很容易会造成学生的知行不统一,内心与行为相悖,甚至导致双重人格。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好的德育课程,例如美国的品格教育,其提倡并严格实行学校全员德育,并将德育课堂延伸课外,这便是人人讲德育,生活处处是德育的环境,这些都是我国学校非常需要的重要经验借鉴。
当前,我们很多学校也意识到学生德育实践的欠缺,以及学校全员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目标中德育能力往往被升学质量目标弱化或者取代,于是缺少德育课堂拓展,学生也便少了道德实践的机会;而在学校如何形成全员育人、家校共育的氛围中、调动其他课程的教师参与,让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学校德育全体人员参与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参与,即全体教职工(包括门卫内卫、宿舍管理人员,饭堂、小卖部工作人员等),只要是出入学校的成年人都必须参与有关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的学习、讨论和实践。学校的所有成人必须在践行我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方面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并利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相关影响;第二、学校的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必须同样适用于学校全体教职人员。如果学校的教职员工在生活工作与交往中不践行道德观念,那么他们也会很难做到把这些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第三、学校应该集合全体教职员工集体智慧,倾听他们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反映。
其次,学校德育要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小养得讲道德懂礼貌的习惯。
学校德育应该是持续性的,循序渐进的。学校德育从幼儿园开始,根据幼儿认知年龄特点而设计的,也是学校德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开端和铺垫,这个入门做不好势必会影响孩子整个道德体系;笔者认为学前阶段德育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前教育阶段德育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良好品格的塑造。而小学阶段之德育是幼儿阶段德育的延续和深化,并渐进引入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其德育内容务必不可以过于空洞和深奥。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与优秀品格的逐步养成,也是孩子热衷于道德实践的阶段,孩子们的内心势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去实践一些他们认为在道德认识上属于正确的事情。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少用惩罚手段,转而用如开导、鼓励改正等柔性的教育手段更有效,因为我们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痛苦而生让他们意识到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真正原因。这方法在中职学校里特别受用。 1.3 家、校、社会德育需要形成合力
家校共育的成功,在于互相信任。然而像在本校,很多家长大都是很不情愿送孩子进职业学校读书,但又无奈与孩子的不争气,让他们失望了,但是家长们并没有反思也不承认他们孩子问题的根源所在—糟糕的家庭环境、错误的育儿理念等。当然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也应该在德育措施中赢得家长的信任,其次在与社会共育中积极策划与筹谋,充分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德育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在家校共育中,贵在全员参与,人人参与。首先应该,父母是学生道德教育的第一人教师也是最重要参与者。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如果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如不完整家庭的孩子与留守儿童)的情况,就势必会让家校共育效果事倍功半,并且像这样的情况在县级中职学校很普遍。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难题之一,针对这一状况,学校要承担着督促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其次,学校应当与学生家长经常主动沟通,以取得父母的支持。最后,学校应该综合与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比如能够得到企业、公益机构、年轻人的各种社团组织、当地政府及新闻媒介等的支持,那么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将会更加有效。比如父母学院之称的“父母网络根基教育”里面就有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但是其商业化,学习费用很高,好的理念得不到普及。
2 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互动新构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改革的深入,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进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互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很有必要。
2.1、学校应当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采取切实合理、有效的德育措施。
学校应该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方面的内容与目标以及行动实践方面,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以取得父母的支持。为了建立学校与家庭间的相互信任,在制订品格教育计划的品格领导委员会中应当体现家长的意愿;最后,学校如果能够得到商业、公益机构、年轻人的各种组织、当地政府及新闻媒介的支持的话,那么在推动德育核心伦理价值观念方面,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将会更加有效。比如父母学院之称的“父母网络根基教育”里面就有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但是其商业化,学习费用很高,好的理念得不到普及。
2.2、学校主动参与,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正确的育儿理念。广西百色靖西市第三幼儿园的管理理念与模式。靖西市第三幼儿园从2014建园至今,对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活动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管理者充分利用社会有利资源,积极指导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但该做法缺少政府的有效协助,学校的德育成本很高。该园办学理念:“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其“根”文化,就是德育教育之本。“根”,即品格为根,敬重生命(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幸福为根,珍重儿童(生活即课堂课堂游戏化;民族危跟,放眼世界(传承民族文化了解多元世界)。所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园长就给每个新生家长上好“爱与管教”平衡的亲子教育课程即六A亲子教育课程,让家长成为教育孩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该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一课,每位家长进行“百万品格家庭宣言”,其中宣誓活动的目标是:“全家每个月学习并实践一个品格,全年12个核心品格是;一月更新,二月顺服,三月仁爱,四月接纳,五月尽责,六月诚实,七月坚韧,八月公正,九月谦卑,十月节制,十一月感恩,十二月信心。”该园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家庭受益特别是孩子。这是值得推广的好的家校共育的典范。
2.3、德育要有制度保障,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第一、学校德育要讲究德育方式,德育内容要从孩子认知的特点出发,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必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学识、有道德的教育者。第二、德育离不开政府的文明倡导,文明公约社会规范约束,也离不开社区村屯村规民约影响;政府在德育工作中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三者协同合作的关键所在,是这三者合作的润滑剂与统筹者;第三、家庭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并找到家庭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家庭教育实施的保障。国家应该为保障家庭德育的实施给予法律保障,比如初为人父人母必须通过相关学习并完成考核;国家还应该提供父母学习的场所与机构等等。家庭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根基不好,再大的樹也会倒!“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我们愿意建设一个品格家庭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开始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孩子的德育工程非常艰巨,关乎家庭、社稷。我们所有的成年人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等,让每个成年人都成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在大的社会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的品行,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中职德育互动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_以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C353。
参考文献
[1]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6-10.
[2] 迪克·戴依《六A的力量》,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二版
[3] 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全书》,苗微译,吉林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何锦程(1985-),女,广西靖西,大学本科,法学学士,壮族,中职政治课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