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方法,因而对同一篇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同,我们不要生硬地强求统一,应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积累。激发语言积累的兴趣,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积累,重视课外阅读的语言积累,让学生爱上阅读并主动积累,以求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丰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丰富的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老师常常为学生作文中语言的干涩贫乏而头痛烦恼,有些学生在作文时所选素材很新颖,可他却无能如何也写不出这其中的趣与妙。就其原因,就是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那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找到了一些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语文教本中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经过谨慎思考、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章,其中不乏优美的、意境深远的、含义深刻的语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领着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去品味。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语言文字,真正爱上了这些语言文字,真正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共鸣,积累才真正做到了有效。五年级上册课文《慈母情深》,文中写了贫困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给作者买了一本《青年近卫军》,表现了这位平凡母亲的伟大。文中有两段感人至深的描写: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文段中的这两个排比句,饱含深情地描写出了母亲的辛劳,我被这位平凡的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两段文字,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那莹莹的泪光。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说自己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位为了生活疲惫不堪的母亲,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位为了家庭忙碌不停的母亲……孩子们动情地读着这些饱含深情的语言文字,并且把它抄在自己的摘录本上。就这样,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在理解中积累,把积累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在积累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方法,因而对同一篇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同,我们不要生硬地强求统一,应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积累。让学生爱上语文,并主动积累,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我们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道出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进行广泛的阅读,没有进行广泛地采花,那蜜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累下来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孩子们在课外进行大量地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上个寒假,我布置了学生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如《狼王梦》、《混血豺王》等。开学后,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就书中的内容,书中的语言,书中塑造的动物形象,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那些看得较认真的同学,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没认真的同学也受到了启发:哦,书中还有这么动人的情节,我怎么没注意呢?以后读书要认真了。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爱上了课外阅读,主动地进行着语言积累,把书中优美的、感人的语段摘录下来,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同时又在交流、汇报、讨论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语言积累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这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累语言才变得主动有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让语言为生活服务,让积累的语言真正充满灵性。那么我们应该开展什么活动呢?我们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让孩子们把故事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这是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方法。前两周我班就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活动。每人准备一个故事,先在小组内讲,然后再由小组推荐到班上讲,孩子们都很踊跃,不仅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用了道具。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同学们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积累了不少语言。其实,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开展如复述课文,成语接龙,诗歌朗诵,收集对联,歇后语大赛等,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积累。天长日久,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表情达意就会更加挥洒自如。
四、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在不停地衰退,但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往是儿时的背诵,所以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杜甫不是说过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多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语言进行记忆,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还有不少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等,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些教學资源,让学生细读品味,慢慢熟读成诵。学生背的语言材料多了,自然就会出口成章。
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去积累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使他们妙语连珠,笔下生花。
【关键词】语文教学;丰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丰富的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老师常常为学生作文中语言的干涩贫乏而头痛烦恼,有些学生在作文时所选素材很新颖,可他却无能如何也写不出这其中的趣与妙。就其原因,就是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那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找到了一些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语文教本中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经过谨慎思考、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章,其中不乏优美的、意境深远的、含义深刻的语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领着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去品味。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语言文字,真正爱上了这些语言文字,真正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共鸣,积累才真正做到了有效。五年级上册课文《慈母情深》,文中写了贫困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给作者买了一本《青年近卫军》,表现了这位平凡母亲的伟大。文中有两段感人至深的描写: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文段中的这两个排比句,饱含深情地描写出了母亲的辛劳,我被这位平凡的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两段文字,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那莹莹的泪光。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说自己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位为了生活疲惫不堪的母亲,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位为了家庭忙碌不停的母亲……孩子们动情地读着这些饱含深情的语言文字,并且把它抄在自己的摘录本上。就这样,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在理解中积累,把积累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在积累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方法,因而对同一篇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同,我们不要生硬地强求统一,应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积累。让学生爱上语文,并主动积累,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我们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道出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进行广泛的阅读,没有进行广泛地采花,那蜜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累下来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孩子们在课外进行大量地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上个寒假,我布置了学生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如《狼王梦》、《混血豺王》等。开学后,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就书中的内容,书中的语言,书中塑造的动物形象,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那些看得较认真的同学,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没认真的同学也受到了启发:哦,书中还有这么动人的情节,我怎么没注意呢?以后读书要认真了。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爱上了课外阅读,主动地进行着语言积累,把书中优美的、感人的语段摘录下来,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同时又在交流、汇报、讨论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语言积累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这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累语言才变得主动有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让语言为生活服务,让积累的语言真正充满灵性。那么我们应该开展什么活动呢?我们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让孩子们把故事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这是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方法。前两周我班就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活动。每人准备一个故事,先在小组内讲,然后再由小组推荐到班上讲,孩子们都很踊跃,不仅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用了道具。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同学们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积累了不少语言。其实,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开展如复述课文,成语接龙,诗歌朗诵,收集对联,歇后语大赛等,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积累。天长日久,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表情达意就会更加挥洒自如。
四、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在不停地衰退,但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往是儿时的背诵,所以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杜甫不是说过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多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语言进行记忆,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还有不少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等,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些教學资源,让学生细读品味,慢慢熟读成诵。学生背的语言材料多了,自然就会出口成章。
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去积累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使他们妙语连珠,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