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的国语和大陆的国语在词汇上有些许的不同。大陆的更理性,台湾的要感性一些。比如大陆说“自行车”,台湾说“单车”;大陆说“素质”,台湾呢说“质素”,大陆说“明白”,台湾说“了解”,大陆说“传统”,台湾说“古早”。
和台湾同行有一次的讨论,就从“古早”开始。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论外表发生多大的变化,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在某一方面具备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而口味不论多么西化或者现代化,一定也会怀念某种小吃蕴涵的淋漓尽致的乡情。可是作为个餐饮业者如何更开放地理解“古早”,我想还是应该认真地思索。
首先,“古早”不是故步自封,尤其表现在对原料的选择上。有些人对于中餐馆做鹅肝,做蓝龙虾做,三文鱼等颇有微词,认为这还算中餐馆?怎么能做外国人的东西?我自己倒觉得,恐怕这些人还没有我们的老祖宗们开放。如果老祖宗们也像这种思维方式,那么胡萝卜、洋葱,西红柿等一系列原产外国的食材岂不是都要被拒之门外?那我们的餐桌和中餐将会多么的单调!关键是能不能用中餐的思维体系去分析新的食材,去选择最适宜的技法,从而把它纳入中餐之中。
其次,“古早”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弄清楚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现代人的口味能和古代人完全一样么?远的不说,近的有慈禧太后,喜欢重油重糖喜欢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食材不是什么味最好,非如此不显得手艺高。现代人还喜欢这样?那你就得变,或者叫做“选择性地保留”。
再次,不要过多地庸人自扰,以为“古早”一定消亡。也不要自己人为地设限,把某种技法就一定打上什么国家的烙印,使用这种技法了,中餐就不纯粹了,没那么夸张。比如说生食,中国以前不生食?法餐里面没有生食的?不能说看见个龙船上面摆些生鱼片就惊呼“刺身来啦”,日餐又入侵了。与其这样,不如退而琢磨在这个技法上,我们如何比日餐更精致,做到这一步,刺身就是中国的餐饮特色。
最后,“古早”的菜品尤其要注意造型和装饰的变换。你的菜做得再好,装饰点萝卜花,围圈黄瓜片,客人一看就不想吃,太老太土,没兴趣,那你的味道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引申到国际推广。都说中餐好吃,中餐成功推广到世界的餐厅有几个?菜品有几个?中餐推广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外国人接受不了,不是味道,而是造型和感觉。西餐重调,中餐重烹。西餐分得很明确,而一道菜又要把几个营养素都凑齐,比如一道牛排,主料很突出,很干净,不会像中餐混在一起,然后西餐要配点土豆泥,淀粉有了,再配点洋葱,蔬菜,纤维素有了有时来勺豆子,植物蛋白有了。西餐养出来的外国人,他们无法理解中餐,觉得中餐不精致,混在一起一团糟。那你要想推广中餐怎么办?把外国人都教育一下?不现实。只有按人家的规矩出牌,但是你的核心不能变,是中餐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餐借鉴西式摆盘,无可厚非。
总之,中餐的发展不能失掉灵魂,但是也不能自我设限,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吸收,融合,改造,才是中餐的发展之路。
和台湾同行有一次的讨论,就从“古早”开始。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论外表发生多大的变化,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在某一方面具备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而口味不论多么西化或者现代化,一定也会怀念某种小吃蕴涵的淋漓尽致的乡情。可是作为个餐饮业者如何更开放地理解“古早”,我想还是应该认真地思索。
首先,“古早”不是故步自封,尤其表现在对原料的选择上。有些人对于中餐馆做鹅肝,做蓝龙虾做,三文鱼等颇有微词,认为这还算中餐馆?怎么能做外国人的东西?我自己倒觉得,恐怕这些人还没有我们的老祖宗们开放。如果老祖宗们也像这种思维方式,那么胡萝卜、洋葱,西红柿等一系列原产外国的食材岂不是都要被拒之门外?那我们的餐桌和中餐将会多么的单调!关键是能不能用中餐的思维体系去分析新的食材,去选择最适宜的技法,从而把它纳入中餐之中。
其次,“古早”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弄清楚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现代人的口味能和古代人完全一样么?远的不说,近的有慈禧太后,喜欢重油重糖喜欢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食材不是什么味最好,非如此不显得手艺高。现代人还喜欢这样?那你就得变,或者叫做“选择性地保留”。
再次,不要过多地庸人自扰,以为“古早”一定消亡。也不要自己人为地设限,把某种技法就一定打上什么国家的烙印,使用这种技法了,中餐就不纯粹了,没那么夸张。比如说生食,中国以前不生食?法餐里面没有生食的?不能说看见个龙船上面摆些生鱼片就惊呼“刺身来啦”,日餐又入侵了。与其这样,不如退而琢磨在这个技法上,我们如何比日餐更精致,做到这一步,刺身就是中国的餐饮特色。
最后,“古早”的菜品尤其要注意造型和装饰的变换。你的菜做得再好,装饰点萝卜花,围圈黄瓜片,客人一看就不想吃,太老太土,没兴趣,那你的味道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引申到国际推广。都说中餐好吃,中餐成功推广到世界的餐厅有几个?菜品有几个?中餐推广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外国人接受不了,不是味道,而是造型和感觉。西餐重调,中餐重烹。西餐分得很明确,而一道菜又要把几个营养素都凑齐,比如一道牛排,主料很突出,很干净,不会像中餐混在一起,然后西餐要配点土豆泥,淀粉有了,再配点洋葱,蔬菜,纤维素有了有时来勺豆子,植物蛋白有了。西餐养出来的外国人,他们无法理解中餐,觉得中餐不精致,混在一起一团糟。那你要想推广中餐怎么办?把外国人都教育一下?不现实。只有按人家的规矩出牌,但是你的核心不能变,是中餐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餐借鉴西式摆盘,无可厚非。
总之,中餐的发展不能失掉灵魂,但是也不能自我设限,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吸收,融合,改造,才是中餐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