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158-01
摘要: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21世纪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让高中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设想,新的解题思路。在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措施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21世纪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让高中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设想,新的解题思路。在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高中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思维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转变。
一、对学生来说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第二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三点是学习,提出问题后,更需要学习、读书,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最后是独立思考的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从各方面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并通过学习,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各方面的基础。
二、对老师来说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该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2、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
②注意培养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③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④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用一本子把它记下来。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色、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⑤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现在,许多学校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可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另外,我们许多老师都喜欢出有一定难度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在这方面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1、我请班上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轮流给同学们出思考题;2、同桌或邻桌之间互相出思考题;3、同学之间互相批阅思考题。如此一来,同学们兴致很高,互相探讨,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资料,第二天给出参考答案;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写题目。这样把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既培养和锻炼了他们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避免了学生受教师思维的限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在不断的考试中成了一名得分的机器人,恰恰丢掉了立足社会的真正的命杆—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评价;二是平时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评价;三是在课堂教学与选修课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班上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标题是《发明创造是从这里开始的》,专门记载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创新组合知识来解题。期末数学总评时,碎创新能力强的同学不但给高的总评成绩,而且写上鼓励其创新的评语,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确定如何实现自我的目标。一旦学生确定了目标并为之奋斗,无异于引爆了自身学习潜能的核弹,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例如高一年级的刘杨同学,他的高中数学入学成绩中下等。一次上讲台讲课,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老师的赞扬,自己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后几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均为班级前列。从中我们体会到,让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建立自信,为学生的成才服务,是今后选择评价形式与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则。
摘要: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21世纪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让高中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设想,新的解题思路。在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措施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21世纪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让高中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设想,新的解题思路。在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高中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思维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转变。
一、对学生来说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第二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三点是学习,提出问题后,更需要学习、读书,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最后是独立思考的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从各方面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并通过学习,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各方面的基础。
二、对老师来说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该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2、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
②注意培养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③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④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用一本子把它记下来。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色、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⑤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现在,许多学校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可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另外,我们许多老师都喜欢出有一定难度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在这方面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1、我请班上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轮流给同学们出思考题;2、同桌或邻桌之间互相出思考题;3、同学之间互相批阅思考题。如此一来,同学们兴致很高,互相探讨,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资料,第二天给出参考答案;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写题目。这样把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既培养和锻炼了他们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避免了学生受教师思维的限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在不断的考试中成了一名得分的机器人,恰恰丢掉了立足社会的真正的命杆—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评价;二是平时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评价;三是在课堂教学与选修课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班上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标题是《发明创造是从这里开始的》,专门记载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创新组合知识来解题。期末数学总评时,碎创新能力强的同学不但给高的总评成绩,而且写上鼓励其创新的评语,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确定如何实现自我的目标。一旦学生确定了目标并为之奋斗,无异于引爆了自身学习潜能的核弹,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例如高一年级的刘杨同学,他的高中数学入学成绩中下等。一次上讲台讲课,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老师的赞扬,自己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后几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均为班级前列。从中我们体会到,让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建立自信,为学生的成才服务,是今后选择评价形式与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