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奉献 多彩人生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兴华教授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实验室主任、北师大自然科学处副处长、国家教委高校科技联合开发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小丛书天文分科副主编、中国天体物理学报编委等职务;退休后,他仍担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京师大学堂甲骨文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继续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为推动我国高科技开发、促进地震预报、弘扬书法艺术做出了优异成绩。
  一
  萧兴华于1937年4月11日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桥出生。他父亲萧品铮当过老师、小学校长,1964年去世。萧兴华对笔者说,在亲人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母亲。
  萧兴华的母亲叫李尊姜,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贤德妇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对人都是和和气气,说话细声细语。但是她十分坚强,在各种困苦与磨难面前,都能平静对待。她一辈子都很照顾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萧兴华的奶奶去世早,长嫂赛娘,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比萧兴华大不了几岁的叔叔们。2000年9月18日,86岁的李尊姜去世前对萧兴华留下遗嘱说,她去世后,先别告诉在北京的萧兴华的姨妈和婶婶,说她们年纪都大了,等丧事办完了再通知一下就可以了。就连在萍乡工作的她的亲生儿子、萧兴华的弟弟萧国华都不要来京了,因为他在她“生病时来京照顾我了,尽了孝了,再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们自己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
  萧兴华对母亲非常孝敬。母亲生病时,他背着母亲从没有电梯的五层楼的家上上下下。用轮椅推母亲到校园散步。香港的一位企业家看到他对母亲这样孝敬,与他成了好朋友。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母亲为萧兴华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
  二
  萧兴华曾在赤山小学、萍乡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58年还是北师大学生时,他就参加了筹建北师大天文系的工作。1960年他在北师大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建的天文系任教师,不久就担任了天文系实验室主任。这一年北师大天文系开始招生,一下子就招来了72个学生,第二年就要开天体物理实验课。可是当时系里除了有一台天文望远镜外,其他设备几乎都是空白。而且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不可能拨款来购买设备。为此,萧兴华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跑旧仪器市场去找仪器零件。他克服各种困难,与几个年轻教师一起自制一些原理性的设备,终于开出了8个实验。
  1968年渤海大地震时,萧兴华跑到了地震现场,与北京天文台研究人员一起组成了“223地震研究小组”(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1953年2月23日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而取名),开展用天文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在那个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他们偷偷地阅读中外有关资料,提出了地球自转极移变化与地质结构相关引发地震的理论。他们创造了一套用天文手段预报地震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23小组曾一度很有名气,因而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地震大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们的理论观点与李四光一致。在一次研讨会上。他们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有人提出了问题,李四光亲自为他们进行解答。这引起参加研讨会的其他人员对他们刮目相看。唐山大地震后,萧兴华被借到国家地震局工作,担任了分析研究室天文气象分析小组组长,还到中南海向纪登奎、吴德等中央领导汇报过地震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北师大天文系党总支书记王桂筠的一再要求下,地震局才让萧兴华回到北师大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时,由于学校停办多年,许多科研资料都不齐全。为了开展类星体研究。萧兴华和其他两位老师查找资料,住在实验室里,连家也不回。他组织一个类星体研讨会,资料全部公开,大家一起研究、利用这些资料。一个暑假下来,参会人员一共发表了7篇论文。这件事多年后仍得到好评。
  1983年以来,萧兴华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天文学部分、《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天文学哲学分支学科宇宙学部分撰写了不少条目。1983年2月7日,他还到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召开的青年领导干部和中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他单独或与人一起发表了有关天体物理、天文地震方面的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和译著5本。他和另一研究人员合作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普通天文物理学》获教育部二等奖,再版多次。1991年,萧兴华等主编的《天体学概论》(著作)荣获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颁发的优秀论文证书。他与李宗伟合写的《改革基础课,出教材出人才》荣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1997年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们两人合写的《天体物理学》还获得教育部2002年二等奖。他还与另外两位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明了“带电励磁桥的永磁发电机”“电磁永磁联合励磁发电机”和“平面型径向电枢线槽轴向磁场永磁电机”,并在2001年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三
  1985年,萧兴华担任了北师大自然科学处副处长,主管北师大的科研工作。1986年,国家教委在北京举办了高等学校第一次科技市场交流会,北师大在会上签订的合同金额达到1400多万元。当年国家教委科技司成立中国高等学校科技联合开发中心,萧兴华被调到科技司开发中心任副主任。教委开发中心的成立,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召开成立大会时。时任国家经委主任朱镕基、国家科委副主任郭树言、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等都前来祝贺。萧兴华说,在开发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是他最高兴的时间。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有种种不同的观点。带来了种种压力,但他们十分努力地坚持着,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创造了五种工作模式:一、联合高校技术优势。如高校有18个传感器系列的研究,倡导建立一个联合会、相应办一个杂志、建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以便使这种优势组合起来。二、将高校的成果与产业联合。如利用大连理工大学的一种钢铁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斜横砸技术在马鞍山钢铁厂实现生产。三、高校与地方结合。如将高校的一些技术引进到北京昌平,与乡镇企业结合。四、引进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当时打算在苏州建一个基地来消化“一点对多点”的通信系统,最后就是在蛇口建一个窗口,以便与香港接轨(当时香港尚未回归)。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心还是停办了,但这些准备工作为后来国家教委建立产学研结合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北京中关村地区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少有的智力密集区。为了探索在中国条件下发展类似美国硅谷的“技术模式”,在改革开放精神的鼓舞下,中关村地区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87年年底,被称为“电子一条街”的中关村地区已蜚声海内外。然而对这样一种新生事物,当时也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为此,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组织联合调查组,于1987年底至1988年2月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查。萧兴华参加了这一调查组,并且是调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肯定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成就,总结了它的基本经验和意义,还提出了促进电子一条街继续发展的建议。这一报告奠定了我国建立科技开发区的基础。萧兴华为自己能参加这样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1994年后,萧兴华参加了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的工作,先后担任科促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科促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的职能包括组织国内外专家举行国际会议、研讨中国的科技产业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探讨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途径,以及组织有关科技方面的咨询、会展、交流、鉴定、合作等。在这一组织里,萧兴华主要负责能源、环境保护等科技促进工作。他不顾自己70多岁的高龄积极认真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就在我访问他的前一天,他还在青岛主持一个科技研讨会。在我与他交谈时,还不时有人打来电话与他商讨科促会的事宜。
  四
  萧兴华爱好广泛。他擅长雕塑、书画。近年来,他在朋友贾书晟指导下又开始对甲骨文做研究。
  他性格开朗,做事认真刻苦,也拿得起放得下。他说,有一副佛教对联让他受益匪浅。对联日:“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见了便作作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他对对联的断句是: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见了便作,作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他对上联的解释是:一个人活着应该有智慧,而智慧是“生于觉”的,即只有有了觉悟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智慧。怎样才能觉悟呢?这就是要我们了解“自在”,了解客观存在,即了解宇宙的本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如果没有一个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很难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的,而人生观是决定价值取向的。这个认识永远不会完结。所以有了第一个“生”和第二个“生”,还要不断认识下去,要以“无生”来对待。所以“生生还是无生”。至于下联,萧兴华认为说的是:过去时不可得,未来时不可得,要抓紧每一点“现在”,生命链条是由每一个“现在”的点组成的。对事要去“见”,而且不是浮皮潦草的见,是要“见了”,即有深刻的了解,而见了之后便要去行动,即“见了便作”。“作”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精进,要达到“作了”。从生命长河来说,每一步只不过一瞬间而已,可从人生来说每走一步都是宝贵的,只有将每一步都抓紧,才能真正走好你的人生。“作了”,下一步就是“放下”,放下是一种超越,只有拿起来了,才谈得上放下,只有没有贪心没有私心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放下。如果真能做到第一个“了”和第二个“了”,必然会“了了有何不了”。
  萧兴华就是这样处理他的一切的。
  责编 木艮
其他文献
儿女在外工作,养老院又不如家中温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究竟怎样才能过得更愉快?如今,一种名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近期,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社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新芝社区,推出了一种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模式。该模式根植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贴心服务,不必离开生活了数十年的温馨小屋,儿女回家之时,又
期刊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附近有一家菜市场,经常在这里卖菜的摊主都熟悉一个女孩的身影。每到中午的时候,女孩路过这里,看到别人扔掉的白菜叶或者干瘪、烂掉的黄瓜、萝卜,她会顺手捡起来,塞进准备好的塑料袋里,然后脚步匆匆地奔回家。  原来,家里躺在床上的父亲在等着她。  回家后,女孩匆忙利索地给父亲换掉被褥,然后把凉开水倒进一个矿泉水瓶里,喂父亲喝水。接着她就开始洗菜做饭,用白水煮面条,做好的清汤面条里漂
期刊
今年5月11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举办“2013中华母亲节推进大会”,武进区湟里镇香泉村委湖上村的吴剑凭被评为“常州市十佳好儿女”。当从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时,他又暗下决心:今后要进一步服侍好母亲,让母亲活到百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剑凭的母亲丁爱宝不幸中风,病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吴剑凭带母亲到上海、南京等地四处求医,但母亲的病总不见好转。吴剑凭只得把母亲带回家,决心精心照料,让母亲在有生之年享
期刊
书法 孙希岳
期刊
说心里话,家里最疼我的就数爷爷了。小时候,我体质弱,爷爷总是边鼓励我边带我出去锻炼身体,后来我的体质就慢慢变好了很多。上学后,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遇到事情时会很紧张,尤其是遇到重要考试的时候,更是如此。爷爷知道后,给我打气,给我讲历史人物临危不惧、奋力拼搏的故事,使我逐渐找回了自信,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爷爷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工作中表现很突出,在同事与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父亲在老家独自一人生活,可以说是真正的“空巢”老人了。母亲去世已10多年了,父亲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和姐姐早已各自成家,工作也比较忙,无暇照顾父亲。有时我们叫父亲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总是说住不惯,还是坚持回到老家。老家的房屋内,有母亲留下的身影,在父亲看来,这个老屋比其他什么地方都更有吸引力。  去年,父亲执拗不过我们的要求,在老友的帮助下,重新找了一个老伴。老太太比父亲小几
期刊
我的再婚之妻贺华媛,与我相濡以沫近13个春秋。在这10余年中,我与她和睦相处、相互依赖,共享幸福晚年。  我虽然比她大10多岁,但平时我俩始终是以同龄者的姿态,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华媛喜爱文体活动。在舞台上,她能歌善舞;在广场上,太极拳、广场舞和功夫扇,她样样功底不薄。她曾经被选拔为永新县女子中老年健身队队员,参加过吉安市体协举办的有关比赛。我酷爱书画和文学创作。多年来,我虽无大成,但也每每有作
期刊
我是从外科副主任医师的岗位上退休的。早在念书时,我就酷爱书法、美术、篆刻等,一有时间就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相互切磋。高考时,阴差阳错,我考入了军医大学,毕业后就成了一名外科医生。在这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手术室、家里这个不等边三角形空间里度过的,基本无暇问津艺术。  1991年,我脱去了白大褂,放下了手术刀,搁置了听诊器,离岗退休了。当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退了休,这不就有时
期刊
在山东省定陶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前的一片空地上,每天晚上都会传来充满异域风情的阿拉伯舞曲,伴着舞曲的还有“一二耸肩、三四扭腰、五六送胯……”的口号声。原来,是20余名学员在跟着老师的口号激情起舞。他们的舞姿时而像天鹅起飞,时而像金鸡独立,时而又像孔雀开屏……他们的每个动作都做得那么认真投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快乐的笑容,引来周边不少市民围观喝彩。若不是亲眼所见,笔者很难相信这是一群平均年龄达到6
期刊
巴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是全球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第四大国际大都市。巴黎在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记,甚至历史最悠久的某些街道的布局,也保留了统一的风格。作为法国的心脏,巴黎是许多跨国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也是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世界上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今天的巴黎,不仅是西欧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更是一座繁华而美丽的世界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