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素质提升策略探究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ya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素质的提升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渐进过程。目前宁波市民素质总体状况良好,但还存在新市民素质滞后城市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素质弱化等问题。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和市民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促进良好市民素质养成。
  【关键词】城市化;市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6-0083-02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市民阶层自身的素质局限以及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新旧市民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制度等方面有着诸多不适应,新旧市民阶层之间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使市民阶层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把提高市民素质放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一、城市化进程中宁波市民素质状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而且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态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变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宁波市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宁波市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市民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当前宁波市民素质总体状况良好
  一方面,宁波市民的基本素质有所提高。在文化素质方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宁波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 441人上升为10 333人,净增加6 892人,文盲人口减少57 718人,时至今日,宁波市民的文化素养还在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方面,宁波的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不断发展,敬老孝亲榜样和楷模不胜枚举。身体素质方面,宁波市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各种健身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市民积极投入到各种健身运动中。另一方面,宁波市民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基本树立。随着政治日益民主化和公开化,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日益显著的增强,宁波市民政治参与意识也不断扩大,大多数市民关心时事政治并且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政治信息,宁波市民积极参加选举,并且积极参与工作、生活所在区域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事物。
  (二)当前宁波市民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市民结构变化中新市民素质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成为宁波新市民。2016年全市迁入人口67 125人,迁入率为11.5‰,外来人口已逐渐成为构成新市民的大多数。从目前新市民素质的现状来看,主要的问题有:一是思想观念更新滞缓,尽管许多农民已转变成市民的身份,但他们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新市民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竞争。三是环境意识、卫生观念还很淡薄,新市民聚居的地方,卫生问题、疾病隐患比比皆是。
  2.高度的城市文明与落后的市民素质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兴的城市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但高度发展的城市文明却掩盖不了市民素质低下的事实,比如在宁波旧城改造问题上,一方面是执行拆除任务的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操守并且暴力执法;另一方面是住地居民因为利益问题不知变通。在道路交通方面,宁波许多地方,红绿灯形同虚设,行人车辆都是“闭着眼睛”过马路。地铁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然而,地铁上各类逃票事件却也时有发生。
  3.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素质的弱化。市场经济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比如人际关系的冷漠化,上班族们每天早出晚归,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邻里之间常常是互不相干,甚至还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也愈演愈烈,很多市民表示,当乞丐是骗子、“碰瓷”事件新闻里频频被报道之后,面对乞丐乞讨以及老人跌倒,他们不敢也不愿伸出援助之手。
  二、城市化进程中宁波市民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新市民自身素质的局限
  宁波新市民群体以建筑业和服务业的体力劳动者为主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新增人口在向新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城市的各类文化活动參与度不高,或者根本无法融入城市正常的社交活动。在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这类群体仍然保留着在农村的旧有模式,环保意识、卫生观念淡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常常因此得不到原有居民的認可,并发生矛盾冲突。在法制意识上,新市民群体既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存在由于不懂法而做出违法乱纪行为的可能。
  (二)市民意识并没有真正树立
  一方面,市民对于城市化的不适应,在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害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最终受益的则是全体市民,但是很多市民并没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样的思想觉悟,不能够真正把自己当作城市的主人来积极配合城市现代化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市民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比较淡薄,规则是人定的,既然制定出来了,市民就应当自觉遵守和维护,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无视城市规章制度的行为,比如闯红灯以及随地吐痰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这些不仅仅是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也是对宁波整个城市的不负责。在已经有规则制约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自律意识的树立,条件越是优越,越要加强自律。
  (三)金钱至上观念的诱导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为许多有着发家致富梦想的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在金钱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开始疯狂地在各行各业吸金,为了攫取更多,他们可以牺牲消费者应有的权益甚至生命与健康。其次,很多宁波市民对于生活于城市之中的人生意义极度茫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每天乐此不疲地奔忙,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是社会中的人,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身在城市,赚钱成了他们唯一的目的,人际关系的冷漠随之而来。
  三、城市化进程中宁波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宁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宁波的环境也日趋优美,如若市民素质再能得到应有提升,那宁波的未来会更美好。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及市民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一)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为新市民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新市民来说,住房是其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礎条件。北仑區已经建造了百所新型社区,入住流动人口近20万人。这些新社区已成为当地的“留人工程”和“安居工程”。新市民有了自己的公寓楼,享受到了与其他市民同等的待遇,更能激发他们建设城市并且扎根城市的热情,因此宁波其他地区也要相继建造相应的新型社区。此外还要打造更为优越的公共设施以及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
  另一方面要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民生是文明之本,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宁波市政府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应对市民提出的新问题,解决市民遇到的新状况。此外,政府还应大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市民,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软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的管理。
  (二)市民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信仰。一方面,市民要通过自觉接受正确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身对于是非善恶正确的评判标准,从而指导行为,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文明城市的标准。另一方面,市民还应在不断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接受先进理念和价值观的熏陶,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由此推进市民素质的提高。
  二是凭借道德他律制约道德失范。这里所说的道德他律主要指其他市民对于行为中的市民的监督,由于人性本身的弱点,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和在私人场所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表现大相径庭,并且人们对于他人的要求总是严于对自己的要求。这就需要市民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时时处处自觉监督那些道德失范的行为和现象,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予以批评和指正。
  三是将城市精神融入市民意识。市民在日常的角色扮演中,除了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应时刻牢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自觉树立起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维护甬城的文明形象。这就需要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要素相适应的市民意识,市民首先要了解宁波的城市特色,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求自身素质发展的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自身的行为,达到与城市精神完美统一的境界。
  (三)学校教育发挥先导作用
  突出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学校教育更注重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其他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思想观念方面出现偏差。现如今,宁波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于学生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新市民群体的自我发展提供平台。鉴于新市民群体综合素质较弱,学校及各类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一些技能应用型课程以及综合实践型课程,诸如环境卫生、公共礼仪、规章制度、普法宣传等,帮助新市民熟悉城市环境,了解城市生活准则,更好地融入并适应城市生活。与此同时,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宁波教育部门应一视同仁,遵循教育资源均等化原则,给予农民工子女同等的入学资格,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新市民群体与城市接轨。
  参考文献:
  [1]胡娟.对提升市民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 2010,(12).
  [2]张昆玲,史中朝,赵静.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素质提升 的路径选择[J].安顺学院学报,2011,(12).
  [3]王硕珩.关于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市民素质的若干思 考[J].社会发展,2013,(22).
  [4]景卫东,乔庆智,王丽君.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 提升的对策研究[J].前沿,2013,(11).
  [5]金珊.市民结构变化中市民素质教育的路径[J].重庆 与世界,2013,(3).
  [责任编辑:秦 超]
其他文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各項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从“压实压紧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到“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新形势新任务,就净化政治生态、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
期刊
摘要:博物馆陈列是以文物、标本以及辅助展品的科学结合,让观众得到教育并向观众宣传知识的一种特殊语言。文字说明则是博物馆陈列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否使用好文字说明,直接关系到博物馆陈列的质量和效果。731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主要通过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基本陈列的分析,探讨文字说明在陈列中的发挥的作用及如何使用。  关键词:博物馆;
期刊
摘要:文化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扎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支撑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社会跨越式进步、经济飞速式发展的现状下,精神文化建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渴求、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表现,精神文化建设就是工会系统提出的“群众文化建设”。国家在法律、体质及其职能上都对工会做了双重角色定位:即是职工群众的集体代表者、维护者,又成为动员、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群众文化建设和教育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在党和政府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老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本文以长乐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长乐市贫富差距的现状,把本市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归纳为政策方面的因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不公平的城乡保障制度。目前长乐市贫富差距加剧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最后从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一
期刊
【摘 要】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核心的环节和目标,均等化的落脚点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基本价值取向是在文化权益方面要实现社会公平。在精准化扶贫的背景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各级政府负有“兜底”保障责任的重点文化民生工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从属地位。本文从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地位、作用入手,
期刊
春意盎然的三月,开启新的奋斗征程。15日上午,在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热烈气氛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等,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对今年各项工作作出部署,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落实两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时代呼唤我们从新起点再出发,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把握历史方位,才能看
期刊
【摘 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是恩格斯根据可靠材料和亲身观察而完成的,这本书在其早期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与马克思同样的结论,也蕴含着重要的唯物史观原理,他站在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立场上,描述无产阶级悲惨的生存现状,诉说无产阶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本文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产生的背景、状况 、以及改变现状的途径进行分析,说明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工人阶级;革
期刊
【摘 要】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它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是整个中华民族之魂。本文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造敢闯新路的革命胆略;坚持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树立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三个方面,结合井冈山历史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由来,解释了为什么井冈山精神是被称为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
期刊
【摘 要】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国共合作事宜。大会会期约一周,最终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这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这次会议期间也充分展示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简朴高效的会风、求真求是的党风以及高度民主的作风,这些良好的风气是中共“三大”精神的集中表现,至今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中共“三大”;政党建设;民主作风  【中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脱贫攻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会议上以及内业资料的准备上,必须因地制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