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教学为了探索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加强《新课标》解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科学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化学 科学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8-02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给化学教学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对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了解科学素养的意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一、加强《新课标》理念学习,提高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
  科学素养的含义,通用的解释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中国科协2011年11月25日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也即是说:近97%的公民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我国公民虽然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科学知识的普及不够,公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水平较低,还存在大量相信迷信的公民!
  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就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是理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标》在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如何发挥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实验类型多,与生活关联强的学科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领域,应是每位化学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二、紧扣《新课标》课程内容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掌握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保证。一个科学知识储备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提高他的科学素养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认为:“公民必须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揭穿伪科学家“水变汽油”、气功大师“点石成金”的谎言;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破除“鬼火”、“神符显灵”等封建迷信现象;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才不会纠结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 “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
  《新课标》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新课标》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其初步运用,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化学知识系统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整合。通过对基础知识系统地学习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标》理念倡导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特别把“科学探究”列为《课程内容》五个一级主题的首位。
  (一)在化学实验中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情感、意志、兴趣、作风、态度等方面。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品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直观的素材,及时适度地利用这些素材组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化学实验的内在乐趣,还能让学生的科学情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陶冶和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开展微型实验,开发自制教具,利用当地资源,保证《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开出率100%,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实践活动,学生体验到了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揭示本质的内在乐趣,激发了他们求知和探究的欲望;通过组织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等活动,学生把在实验过程中的感悟充分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地落实中学化学《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二)在探究过程中应用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例如、FeCl3显黄色是哪种粒子在起作用?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在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这是Na+、OH-还是H2O在起作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为参与了过程、有了体验,学习知识不再仅仅属于认识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学习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学习以本来面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思维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升华科学思维。
  例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记录当地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测定校园、家庭不同区域或时段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讨论创建“低碳社会”的措施。又如,学习酸的通性、pH时,要求学生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等液体的pH值,要求学生测定化肥厂、造纸厂所排放污水的pH值,检测校园花坛、草坪土壤的酸碱性,“硬水和软水的区分”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整合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效的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规定设置的新课改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态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形成科学探究精神、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普讲座、科学家事迹展、科学知识竞赛、爱科学手抄报制作等,开辟科技图书角、组建课外科学社团,在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校在多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黑河中下游水资源状况调查》、《保护母亲河,关爱大自然》《2-4 D丁脂对校园草坪杂草的清除作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了多学科科学知识,广泛涉及生态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领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二、三等奖,学校被确定为市级“科技示范校”。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平台;能促进学生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懂得:应用现在所学的科学知识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有效利用各种媒体途径,拓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渠道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中反映: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与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因此, 学校教育并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唯一途径。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工具去获取最前沿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使它们成为学生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的窗口。引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原来如此》、《人与自然》等栏目;浏览《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普博览》、《科普之窗》等科学网站;订阅《科学》、《青少年科学向导》等期刊,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时代感,树立科学意识,使他们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当然,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并非易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有效的科学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范冬萍.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9-14.
  [3]《科学时报》 (2010-11-26 A1 要闻).
其他文献
2008年10月,由美国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危机给全球汽车企业带来了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作为全球汽车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车市在2008年底也表现的差强人
学位
【摘要】“导学案教学”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可。但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一课一案”的实效性更值得研究。本人在“学案导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1+3小单元大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得到了较成功的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1+3” 小单元 大学案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科学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任务,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是值得科学老师深思和实践的。 Primary science teach
口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本文介绍了“口诀记忆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及体会。 The pro
提出一种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新型楼板.楼板下层为结构层,上层为建筑层,建筑层在装修阶段浇筑,结构层楼板和梁在工厂一体化制作.梁全部隐藏于楼板中,建筑隔墙位置不必与梁对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设计问题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负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过易和过难都不好,设计的问题要遵循“让学生跳跳, 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问题设置 生物课堂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3-01  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言道:“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剖析,学会合作。这不仅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而要做到这些,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创设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中国高速铁路装备“走出去”并带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加速转型已成为本届
在本校课堂改革中,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的规律与因之而成“教”的规律。以“生本”为出发点,践行归于生本、远离形式、充满个性与活力的“30+15”课堂。 In o
【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内心,追求高三化学课堂复习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些通过挤占非高考课程教学时间,牺牲学生休息时间等手段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