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华日报》利用国民参政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成立的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于1938年7月在武汉成立,1948年3月结束,历经四届十三次会议。《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中共中央和《新华日报》充分利用了国民参政会这一重要阵地,呼吁政治民主,积极广泛地联合中间力量,揭露并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为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国民参政会;《新华日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充分调动全国人民抗战的积极性,为抗战献计献策,实现政治民主化,国民党政府设立国民参政会,邀请中共和其他党派代表参加,作为战时民意机构。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为中共和其他党派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政治舞台,为中共联合中间势力、揭露批判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内战政策的重要阵地。
  一 通过国民参政会呼吁政治民主化
  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受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民参政会开始筹建以后,南方局和《新华日报》根据中央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对国民参政会的建立给予了关注、支持和积极的鼓励,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社论进行宣传报道。1938年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论国民参政会的职权和组织》的社论,评判了国民参政会的性质,认为国民参政会“是相当民意机关的初步形成,但尚不是普通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1]。6月23日,《新华日报》再次发表社论《对国民参政员的希望》,提出:国民参政员“应当把全国人民对于争取抗战胜利的宝贵意见带进去,而且要做到使人民的这些宝贵的意见,能够包括到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重要施政方针里面去”[2]。为了充分发挥国民参政会的参政议政作用,《新华日报》每天开辟专栏刊登各参政员的提案和意见。截止到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闭会,共刊登参政员的意见60多篇。既宣传了中共和其他党派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强烈愿望,又给国民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为保证国民参政会的顺利召开,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正式开幕。7月5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等中共七参政员的《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一文,希望所有的参政员应“不分党派,不分地区,泯灭一切隔阂而共同一致地将自己的努力用以帮助抗战最后胜利的争取”[3]。7月6日,《新华日报》为庆祝大会的召开,发表了《祝国民参政会成功》的社论。明确了大会召开的意义。翌日,《新华日报》又刊登了毛泽东致大会的贺电和毛泽东的照片。在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新华日报》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天都有参政会的新闻、谈话、短评和其他相关言论。总计有社论7篇,短评3篇,相关新闻报导和参政员访谈近百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宣传浪潮。这些报道和评论,借国民参政会之名和参政员之口,表达了中共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改革政治、实行民主的政治主张。
  1938年10月至11月、1939年2月和1939年9月,国民参政会召开了第一届第二、三、四次会议。当时,正处于日本实行侵华的新政策,国民党抗战也由积极向消极转变。团结合作仍然是当时国共关系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以及《新华日报》对国民参政会的这几次会议继续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它成为维持并扩大统一战线、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舞台,《新华日报》一如既往地对它予以高度重视和全面报道。一届第二次大会期间,《新华日报》先后于1938年10 月28日和11月8日发表了社论——《希望于第二次参政会者》和《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议的总结》,同时发表了20 多篇相关报道和全国各界致参政会电报,及几十位参政员的访谈和参政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案。第一届第三次和第四次大会期间,《新华日报》也发表了《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迎接第四次国民参政会》和《对第四次参政会工作的意见》的社论以及毛泽东、秦邦宪等中共参政员的《我们对于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同时,大量刊登了社会各界与参政员呼吁国共两党加强团结,要求国民政府推进民主、实行宪政和严惩贪污腐败的宣言、声明和议案。
  二 利用参政会舞台揭露批判国民党的独裁反共和内战政策
  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国民党确立起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并在军事上不断挑起反共摩擦,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之后,派出大批兵力封锁陕甘宁边区,对八路军、新四军实行军事压迫政策,国共关系不断恶化。1940年4月1日,参政会一届五次大会召开。会前鉴于国民党不断发起的军事摩擦,所有中共参政员拒绝参加,以示抗议。根据当时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指示《新华日报》,对五次参政会的召开,采取相对冷淡和公开斗争的政策。会议开幕当天,《新华日报》未按惯例进行大篇幅的宣传报道,也未发表社论进行祝贺,相反,在第二天发表的《在第五次参政会的前面》和第三天发表的《读蒋议长参政会开幕词以后》的两篇社论中,对国民党不顾抗战大局和民族利益发动反共内战的行径进行了公开的揭露和严厉的批评。
  1941年3月1日,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一次会议开幕。鉴于国民党拒不接受中共提出的“十二条”,共产党代表坚决拒绝出席。3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第二届参政会开幕,中共参政员因某种原因未出席》,对本次会议首次进行报道,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中共拒绝参加大会,以此揭露和控诉国民党迫害中共和危害抗戰的事实。大会期间,《新华日报》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未发表任何社论和短评对会议进行宣传,并且冲破重重阻碍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3月7日,《新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中共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真相》,文章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共内战、独裁专制的阴谋,又鞭挞了国民党法西斯文化专制和疯狂迫害《新华日报》的罪行,起到了无字胜有字的作用。3月10日,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新华日报》以大无畏的精神,坚决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以增刊形式发布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参政会的全部文件。《增刊》共两版七个文件,系统揭露了国民党对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与迫害,公布了中共解决皖南事变和出席参政会的十二项条件,既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共内战的阴谋和罪行,又表达了中共渴求团结抗战的愿望,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赢得了国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为最终击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共中央和《新华日报》充分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一重要阵地,呼吁政治民主、积极广泛地联合中间力量,揭露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为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全国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论国民参政会的职权和组织》[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4月18日。
  [2]《対国民参政员的希望》[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6月23日。
  [3]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 《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参考文献:
  [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下卷[M].重庆出版社,1985.
  [2]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M].重庆出版社,1987.
  [3]黄修荣:《国共关系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创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创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现今,各大本科院校压缩招录人数后,高职院校的招录空间变得非常广阔,对此,各高职院校通过开设高
期刊
【摘要】: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不仅拓宽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 并且丰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对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斯皮瓦克;属下;女性;后殖民女性主义  印度裔美国女学者盖娅特里·斯皮瓦克是当今著名后殖民批评家,其批评被称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其原因在于她既是后殖民批评家,又是女性主义者;她的理论
期刊
【摘要】:课程的发展不仅受到科学技术、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还受社会需求的制约,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作为历史进步的两大思潮,无疑对课程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人文主义鼎盛时,人文课程占主导地位,反之,科学主义繁荣时,科学课程独占鳌头。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科学与人文开始走向融合,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和谐共生。  【关键词】:人文;科学;课程  一、人文主义的鼎盛与课程的发展 
期刊
【摘要】:文章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讨论大学生(独立院校)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应该看到学院党支部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一定意义上是成功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课题,就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进程、原因、具体的解决方案、教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独立院校;党支部建设  前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
期刊
【摘要】: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哲学范畴,经发展衍生出阴柔与阳刚。而民族性格中也包含着阴柔的与阳刚的两种性格,这两种性格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一同推进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角度对这两种性格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  【关键词】:阴柔;阳刚;民族性格;外交政策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原始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背日为阴,向阳为阳。殷周时期开始,先人发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老工业居住区的问题日益显露,陈旧的居住环境已然跟不上现代的脚步,改变现状迫在眉睫。老工业居住区作为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一五”时期印记,红房子住宅区在全国都有典型意义,被专家们称作"活着的工业文化遗产”。本文讨论的是武汉市青山区红房子片区,从物质功能和人文精神角度提出保留和改造,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现代功能。  【关键词】:现状问题;保留与改造;居住环境;持续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
期刊
一、佛教和茶的结缘  1、中国茶文化的产生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遇茶而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推至三皇五帝时期。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有不同的说法,但通过阅读书籍推断出大概在晋代茶文化逐渐兴起。到了唐朝780年,陆羽著《茶经》一书,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书中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释、道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
期刊
【摘要】: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领袖、哲学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家,其超验主义理论已成为美国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美国的孔子”。在他思想成熟的过程当中,他阅读了大量的东方文化书籍,并取其精华,丰富了他的超验主义理论。但是在19世纪的美国学者却带着异域偏见选择性的忽视了爱默生作品中的东方元素,使对他的思想定位模糊不清。事实上,爱默生的思想是对中国儒家思想消化处理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被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高校研究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力量,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根据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特点,提出通过高校拓宽理论学习主渠道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育,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系统化地培育和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