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成立的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于1938年7月在武汉成立,1948年3月结束,历经四届十三次会议。《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中共中央和《新华日报》充分利用了国民参政会这一重要阵地,呼吁政治民主,积极广泛地联合中间力量,揭露并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为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国民参政会;《新华日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充分调动全国人民抗战的积极性,为抗战献计献策,实现政治民主化,国民党政府设立国民参政会,邀请中共和其他党派代表参加,作为战时民意机构。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为中共和其他党派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政治舞台,为中共联合中间势力、揭露批判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内战政策的重要阵地。
一 通过国民参政会呼吁政治民主化
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受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民参政会开始筹建以后,南方局和《新华日报》根据中央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对国民参政会的建立给予了关注、支持和积极的鼓励,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社论进行宣传报道。1938年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论国民参政会的职权和组织》的社论,评判了国民参政会的性质,认为国民参政会“是相当民意机关的初步形成,但尚不是普通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1]。6月23日,《新华日报》再次发表社论《对国民参政员的希望》,提出:国民参政员“应当把全国人民对于争取抗战胜利的宝贵意见带进去,而且要做到使人民的这些宝贵的意见,能够包括到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重要施政方针里面去”[2]。为了充分发挥国民参政会的参政议政作用,《新华日报》每天开辟专栏刊登各参政员的提案和意见。截止到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闭会,共刊登参政员的意见60多篇。既宣传了中共和其他党派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强烈愿望,又给国民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为保证国民参政会的顺利召开,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正式开幕。7月5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等中共七参政员的《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一文,希望所有的参政员应“不分党派,不分地区,泯灭一切隔阂而共同一致地将自己的努力用以帮助抗战最后胜利的争取”[3]。7月6日,《新华日报》为庆祝大会的召开,发表了《祝国民参政会成功》的社论。明确了大会召开的意义。翌日,《新华日报》又刊登了毛泽东致大会的贺电和毛泽东的照片。在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新华日报》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天都有参政会的新闻、谈话、短评和其他相关言论。总计有社论7篇,短评3篇,相关新闻报导和参政员访谈近百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宣传浪潮。这些报道和评论,借国民参政会之名和参政员之口,表达了中共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改革政治、实行民主的政治主张。
1938年10月至11月、1939年2月和1939年9月,国民参政会召开了第一届第二、三、四次会议。当时,正处于日本实行侵华的新政策,国民党抗战也由积极向消极转变。团结合作仍然是当时国共关系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以及《新华日报》对国民参政会的这几次会议继续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它成为维持并扩大统一战线、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舞台,《新华日报》一如既往地对它予以高度重视和全面报道。一届第二次大会期间,《新华日报》先后于1938年10 月28日和11月8日发表了社论——《希望于第二次参政会者》和《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议的总结》,同时发表了20 多篇相关报道和全国各界致参政会电报,及几十位参政员的访谈和参政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案。第一届第三次和第四次大会期间,《新华日报》也发表了《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迎接第四次国民参政会》和《对第四次参政会工作的意见》的社论以及毛泽东、秦邦宪等中共参政员的《我们对于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同时,大量刊登了社会各界与参政员呼吁国共两党加强团结,要求国民政府推进民主、实行宪政和严惩贪污腐败的宣言、声明和议案。
二 利用参政会舞台揭露批判国民党的独裁反共和内战政策
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国民党确立起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并在军事上不断挑起反共摩擦,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之后,派出大批兵力封锁陕甘宁边区,对八路军、新四军实行军事压迫政策,国共关系不断恶化。1940年4月1日,参政会一届五次大会召开。会前鉴于国民党不断发起的军事摩擦,所有中共参政员拒绝参加,以示抗议。根据当时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指示《新华日报》,对五次参政会的召开,采取相对冷淡和公开斗争的政策。会议开幕当天,《新华日报》未按惯例进行大篇幅的宣传报道,也未发表社论进行祝贺,相反,在第二天发表的《在第五次参政会的前面》和第三天发表的《读蒋议长参政会开幕词以后》的两篇社论中,对国民党不顾抗战大局和民族利益发动反共内战的行径进行了公开的揭露和严厉的批评。
1941年3月1日,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一次会议开幕。鉴于国民党拒不接受中共提出的“十二条”,共产党代表坚决拒绝出席。3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第二届参政会开幕,中共参政员因某种原因未出席》,对本次会议首次进行报道,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中共拒绝参加大会,以此揭露和控诉国民党迫害中共和危害抗戰的事实。大会期间,《新华日报》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未发表任何社论和短评对会议进行宣传,并且冲破重重阻碍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3月7日,《新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中共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真相》,文章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共内战、独裁专制的阴谋,又鞭挞了国民党法西斯文化专制和疯狂迫害《新华日报》的罪行,起到了无字胜有字的作用。3月10日,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新华日报》以大无畏的精神,坚决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以增刊形式发布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参政会的全部文件。《增刊》共两版七个文件,系统揭露了国民党对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与迫害,公布了中共解决皖南事变和出席参政会的十二项条件,既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共内战的阴谋和罪行,又表达了中共渴求团结抗战的愿望,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赢得了国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为最终击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共中央和《新华日报》充分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一重要阵地,呼吁政治民主、积极广泛地联合中间力量,揭露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为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全国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论国民参政会的职权和组织》[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4月18日。
[2]《対国民参政员的希望》[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6月23日。
[3]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 《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参考文献:
[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下卷[M].重庆出版社,1985.
[2]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M].重庆出版社,1987.
[3]黄修荣:《国共关系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国民参政会;《新华日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充分调动全国人民抗战的积极性,为抗战献计献策,实现政治民主化,国民党政府设立国民参政会,邀请中共和其他党派代表参加,作为战时民意机构。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为中共和其他党派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政治舞台,为中共联合中间势力、揭露批判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内战政策的重要阵地。
一 通过国民参政会呼吁政治民主化
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受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民参政会开始筹建以后,南方局和《新华日报》根据中央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对国民参政会的建立给予了关注、支持和积极的鼓励,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社论进行宣传报道。1938年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论国民参政会的职权和组织》的社论,评判了国民参政会的性质,认为国民参政会“是相当民意机关的初步形成,但尚不是普通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1]。6月23日,《新华日报》再次发表社论《对国民参政员的希望》,提出:国民参政员“应当把全国人民对于争取抗战胜利的宝贵意见带进去,而且要做到使人民的这些宝贵的意见,能够包括到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重要施政方针里面去”[2]。为了充分发挥国民参政会的参政议政作用,《新华日报》每天开辟专栏刊登各参政员的提案和意见。截止到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闭会,共刊登参政员的意见60多篇。既宣传了中共和其他党派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强烈愿望,又给国民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为保证国民参政会的顺利召开,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正式开幕。7月5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等中共七参政员的《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一文,希望所有的参政员应“不分党派,不分地区,泯灭一切隔阂而共同一致地将自己的努力用以帮助抗战最后胜利的争取”[3]。7月6日,《新华日报》为庆祝大会的召开,发表了《祝国民参政会成功》的社论。明确了大会召开的意义。翌日,《新华日报》又刊登了毛泽东致大会的贺电和毛泽东的照片。在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新华日报》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天都有参政会的新闻、谈话、短评和其他相关言论。总计有社论7篇,短评3篇,相关新闻报导和参政员访谈近百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宣传浪潮。这些报道和评论,借国民参政会之名和参政员之口,表达了中共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改革政治、实行民主的政治主张。
1938年10月至11月、1939年2月和1939年9月,国民参政会召开了第一届第二、三、四次会议。当时,正处于日本实行侵华的新政策,国民党抗战也由积极向消极转变。团结合作仍然是当时国共关系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以及《新华日报》对国民参政会的这几次会议继续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它成为维持并扩大统一战线、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舞台,《新华日报》一如既往地对它予以高度重视和全面报道。一届第二次大会期间,《新华日报》先后于1938年10 月28日和11月8日发表了社论——《希望于第二次参政会者》和《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议的总结》,同时发表了20 多篇相关报道和全国各界致参政会电报,及几十位参政员的访谈和参政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案。第一届第三次和第四次大会期间,《新华日报》也发表了《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迎接第四次国民参政会》和《对第四次参政会工作的意见》的社论以及毛泽东、秦邦宪等中共参政员的《我们对于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同时,大量刊登了社会各界与参政员呼吁国共两党加强团结,要求国民政府推进民主、实行宪政和严惩贪污腐败的宣言、声明和议案。
二 利用参政会舞台揭露批判国民党的独裁反共和内战政策
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国民党确立起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并在军事上不断挑起反共摩擦,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之后,派出大批兵力封锁陕甘宁边区,对八路军、新四军实行军事压迫政策,国共关系不断恶化。1940年4月1日,参政会一届五次大会召开。会前鉴于国民党不断发起的军事摩擦,所有中共参政员拒绝参加,以示抗议。根据当时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指示《新华日报》,对五次参政会的召开,采取相对冷淡和公开斗争的政策。会议开幕当天,《新华日报》未按惯例进行大篇幅的宣传报道,也未发表社论进行祝贺,相反,在第二天发表的《在第五次参政会的前面》和第三天发表的《读蒋议长参政会开幕词以后》的两篇社论中,对国民党不顾抗战大局和民族利益发动反共内战的行径进行了公开的揭露和严厉的批评。
1941年3月1日,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一次会议开幕。鉴于国民党拒不接受中共提出的“十二条”,共产党代表坚决拒绝出席。3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第二届参政会开幕,中共参政员因某种原因未出席》,对本次会议首次进行报道,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中共拒绝参加大会,以此揭露和控诉国民党迫害中共和危害抗戰的事实。大会期间,《新华日报》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未发表任何社论和短评对会议进行宣传,并且冲破重重阻碍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3月7日,《新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中共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真相》,文章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共内战、独裁专制的阴谋,又鞭挞了国民党法西斯文化专制和疯狂迫害《新华日报》的罪行,起到了无字胜有字的作用。3月10日,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新华日报》以大无畏的精神,坚决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以增刊形式发布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参政会的全部文件。《增刊》共两版七个文件,系统揭露了国民党对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与迫害,公布了中共解决皖南事变和出席参政会的十二项条件,既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共内战的阴谋和罪行,又表达了中共渴求团结抗战的愿望,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赢得了国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为最终击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共中央和《新华日报》充分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一重要阵地,呼吁政治民主、积极广泛地联合中间力量,揭露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为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全国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论国民参政会的职权和组织》[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4月18日。
[2]《対国民参政员的希望》[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6月23日。
[3]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 《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N],汉口《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参考文献:
[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下卷[M].重庆出版社,1985.
[2]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M].重庆出版社,1987.
[3]黄修荣:《国共关系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