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革命类纪念馆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作为典型的革命类纪念馆,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打造出具有黄埔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当前形势下,党员队伍组成结构不断变化,党性教育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才能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黄埔军校
党性教育历来被视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新形势下,随着党员干部数量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组成结构不断变化,党员年轻化、知识化趋势明显,①使党性教育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革命类纪念馆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革命纪念馆大多依托有关近、现代革命的遗址、纪念建筑和遗物而建立,具有临场感,馆内的纪念物比一般文物凝结着更多的纪念内涵,是被纪念者或被纪念事件精神面貌的浓缩载体,使人睹物思人,发人深省。②革命纪念馆独特的价值、精神魅力使其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革命纪念馆与党性教育的关系
(一)党性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功能
革命纪念馆是人们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缅怀先辈光辉业绩,激发革命斗志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机构。它们除了担负着一般博物馆所应担负的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以及进行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任务外,还突出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革命者的斗争业绩,宣传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弘扬革命理想、道德和纪律等,因此它又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革命纪念馆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③
(二)革命纪念馆蕴藏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
从内容看,这些资源包括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等,它以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革命业绩、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集政治教育、经济开发、文化传播等价值与功能于一体,是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难得的综合资源和稀缺资源。④
从载体看,包括物质的、信息的和精神的。物质的,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实体,如革命旧址、战争遗迹、各种文物等;信息的,主要是指革命和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数据、文本、声音、图像、照片、歌曲、标语等;精神的,是在物质的、信息的内容之上进行抽象和升华,反映其内核和本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如黄埔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⑤
(三)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资源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典型的革命类纪念馆,是广州近代早期革命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也是广州及广东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辉煌,离不开诸多共产党人在革命奋斗史中的精彩演绎。独特的革命传统资源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有形的革命传统资源,即物质类资源,包括黄埔军校校本部旧址遗迹、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二是无形的革命传统资源,即信息类、精神类资源,主要包括黄埔老兵口述历史、黄埔精神等。
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课程特色
(一)教学理念
党性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仅需要深入透彻的理论阐释,还需要创新教学形式,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在触景生情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遵循这一理念,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设的党性教育课程,一方面以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革命旧址、遗迹为依托,通过体验式教学,综合运用氛围营造、问题导入、情景模拟、现场体验、问答互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使党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一方面立足于黄埔军校的建校历史,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回顾国共合作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与发展壮大、夺取政权的历程,增进学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线路的理解,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的体验升华成为理性的认识,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
(1)现场教学。依托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独特资源,组织学员到旧址遗迹开展现场教學。讲解员讲解基本史实后,再由教师作深入点评。学员面对军校师生当年学习、生活的场所,面对安葬着军校烈士的墓碑等,听讲解,听点评,参与互动,亲身体验,展开讨论。多种形式穿插其中,使学员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了解黄埔军校师生学习、战斗的历史及其对近代中国的伟大贡献。
(2)理论教学。由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以上的人员担任讲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员进行集中授课。结合建校的历史讲述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积极意义,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道路选择及对中国革命走势的影响,分析论述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使学员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与发展壮大、夺取政权的历程,增强对革命史的认识和道路认同。
(三)教学亮点
教学形式以现场体验课为主体,设计有参观讲解、现场点评、现场体验等多个环节。其中,现场点评环节包括《从蔡光举看黄埔军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说黄埔军“不知死”》《黄埔军校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黄埔军校严格的军纪军法》《孙中山与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等不同主题,每个主题之下设置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内容上做到全面深刻,在形式上做到灵活多样,使之成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特色党性教育项目。
这种现场教学方式,最大特点是生动直观,身临其境。比如,学员在蔡光举烈士墓前听老师进行《从蔡光举看黄埔军校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现场点评,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大家被蔡光举烈士生平事迹和崇高品格所感染,不少学员热泪盈眶,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如,学员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办公室,围坐在当年周恩来等教员的办公桌前,听老师进行《黄埔军校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的现场点评,这种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员“参与历史”“走近历史”的厚重感,有效地创设一种“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施教和受教双方共同感受和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教育效果。⑥ 三、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一)创新教育形式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要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⑦
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例,在前期现场体验式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通过增设“黄埔大讲堂”“黄埔读书会”等课程形式,定期邀请黄埔后人、专家学者、文物收藏者、历史照片研究者进行讲座或召开读书交流会,加强黄埔军校历史知识宣传教育;还可充分挖掘“黄埔老人”口述史等资源,通过观看黄埔老兵口述视频、邀请黄埔老人做专题座谈,使学员直观、鲜活地学习黄埔先辈的信念情怀和高尚品格。
(二)完善教材体系
除基本教材外,可通过自主立项、横向合作、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基本教材、现场教材、案例教材、音像教材、自学教材、备选教材和辅助教材等层次分明、内容完备的教材体系,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⑧
在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要注重深入挖掘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资源,将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注重学术性、准确性、思想性、可读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抢救活的“资料库”,继续做好革命见证人的走访及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对黄埔军校的相关文物征集,真正让“黄埔故事”记录好、传承好。
(三)拓展宣传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传媒、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可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以网络课程、手机专题推送等方式搭建综合性、信息化、联通共享的党性教育平台,为党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⑨例如,在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网站开设各种形式的“微党课”,将党性教育课程分解为不同专题的短视频,这种形式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大提高了宣传的覆盖面,更适应了青年党员喜欢上网的特点。
(四)推进分类培训
当前,党性教育要求做到落小落细,从实处着力。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要着力推进分类分级分层培训,针对党员干部中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分对象、分领域和分阶段,建立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性教育体系。⑩要加强受训对象的调查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学员特点及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设计课程时做到指向明确、行之有效。
总之,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挖掘整合党性教育特色资源,探索实践党性教育创新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员乐学、学有实效的新局面,切实提高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注释]
①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J].人民论坛,2012年09月26日,總第377期.
②安延山.中国纪念馆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3-4.
③安延山.中国纪念馆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209.
④贺先平.挖掘革命传统资源,深化领导干部党性教育[J].实事求是,2012(1):69.
⑤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5.
⑥康彦新.西柏坡党性教育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党政论坛,2017(4):14.
⑦徐一文.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有效性[J].党政论坛,2016(8):47.
⑧张友南.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6):111.
⑨李菲云.创新党校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7(2):54.
⑩孟庆松.党性教育要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N].光明日报,2016-02-24.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黄埔军校
党性教育历来被视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新形势下,随着党员干部数量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组成结构不断变化,党员年轻化、知识化趋势明显,①使党性教育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革命类纪念馆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革命纪念馆大多依托有关近、现代革命的遗址、纪念建筑和遗物而建立,具有临场感,馆内的纪念物比一般文物凝结着更多的纪念内涵,是被纪念者或被纪念事件精神面貌的浓缩载体,使人睹物思人,发人深省。②革命纪念馆独特的价值、精神魅力使其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革命纪念馆与党性教育的关系
(一)党性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功能
革命纪念馆是人们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缅怀先辈光辉业绩,激发革命斗志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机构。它们除了担负着一般博物馆所应担负的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以及进行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任务外,还突出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革命者的斗争业绩,宣传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弘扬革命理想、道德和纪律等,因此它又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革命纪念馆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③
(二)革命纪念馆蕴藏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
从内容看,这些资源包括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等,它以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革命业绩、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集政治教育、经济开发、文化传播等价值与功能于一体,是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难得的综合资源和稀缺资源。④
从载体看,包括物质的、信息的和精神的。物质的,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实体,如革命旧址、战争遗迹、各种文物等;信息的,主要是指革命和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数据、文本、声音、图像、照片、歌曲、标语等;精神的,是在物质的、信息的内容之上进行抽象和升华,反映其内核和本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如黄埔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⑤
(三)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资源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典型的革命类纪念馆,是广州近代早期革命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也是广州及广东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辉煌,离不开诸多共产党人在革命奋斗史中的精彩演绎。独特的革命传统资源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有形的革命传统资源,即物质类资源,包括黄埔军校校本部旧址遗迹、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二是无形的革命传统资源,即信息类、精神类资源,主要包括黄埔老兵口述历史、黄埔精神等。
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课程特色
(一)教学理念
党性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仅需要深入透彻的理论阐释,还需要创新教学形式,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在触景生情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遵循这一理念,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设的党性教育课程,一方面以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革命旧址、遗迹为依托,通过体验式教学,综合运用氛围营造、问题导入、情景模拟、现场体验、问答互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使党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在情景交融中深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一方面立足于黄埔军校的建校历史,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回顾国共合作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与发展壮大、夺取政权的历程,增进学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线路的理解,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的体验升华成为理性的认识,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
(1)现场教学。依托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独特资源,组织学员到旧址遗迹开展现场教學。讲解员讲解基本史实后,再由教师作深入点评。学员面对军校师生当年学习、生活的场所,面对安葬着军校烈士的墓碑等,听讲解,听点评,参与互动,亲身体验,展开讨论。多种形式穿插其中,使学员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了解黄埔军校师生学习、战斗的历史及其对近代中国的伟大贡献。
(2)理论教学。由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以上的人员担任讲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员进行集中授课。结合建校的历史讲述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积极意义,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道路选择及对中国革命走势的影响,分析论述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使学员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与发展壮大、夺取政权的历程,增强对革命史的认识和道路认同。
(三)教学亮点
教学形式以现场体验课为主体,设计有参观讲解、现场点评、现场体验等多个环节。其中,现场点评环节包括《从蔡光举看黄埔军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说黄埔军“不知死”》《黄埔军校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黄埔军校严格的军纪军法》《孙中山与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等不同主题,每个主题之下设置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内容上做到全面深刻,在形式上做到灵活多样,使之成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特色党性教育项目。
这种现场教学方式,最大特点是生动直观,身临其境。比如,学员在蔡光举烈士墓前听老师进行《从蔡光举看黄埔军校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现场点评,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大家被蔡光举烈士生平事迹和崇高品格所感染,不少学员热泪盈眶,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如,学员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办公室,围坐在当年周恩来等教员的办公桌前,听老师进行《黄埔军校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的现场点评,这种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员“参与历史”“走近历史”的厚重感,有效地创设一种“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施教和受教双方共同感受和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教育效果。⑥ 三、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一)创新教育形式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要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⑦
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例,在前期现场体验式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通过增设“黄埔大讲堂”“黄埔读书会”等课程形式,定期邀请黄埔后人、专家学者、文物收藏者、历史照片研究者进行讲座或召开读书交流会,加强黄埔军校历史知识宣传教育;还可充分挖掘“黄埔老人”口述史等资源,通过观看黄埔老兵口述视频、邀请黄埔老人做专题座谈,使学员直观、鲜活地学习黄埔先辈的信念情怀和高尚品格。
(二)完善教材体系
除基本教材外,可通过自主立项、横向合作、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基本教材、现场教材、案例教材、音像教材、自学教材、备选教材和辅助教材等层次分明、内容完备的教材体系,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⑧
在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要注重深入挖掘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资源,将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注重学术性、准确性、思想性、可读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抢救活的“资料库”,继续做好革命见证人的走访及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对黄埔军校的相关文物征集,真正让“黄埔故事”记录好、传承好。
(三)拓展宣传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传媒、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可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以网络课程、手机专题推送等方式搭建综合性、信息化、联通共享的党性教育平台,为党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⑨例如,在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网站开设各种形式的“微党课”,将党性教育课程分解为不同专题的短视频,这种形式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大提高了宣传的覆盖面,更适应了青年党员喜欢上网的特点。
(四)推进分类培训
当前,党性教育要求做到落小落细,从实处着力。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要着力推进分类分级分层培训,针对党员干部中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分对象、分领域和分阶段,建立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性教育体系。⑩要加强受训对象的调查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学员特点及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设计课程时做到指向明确、行之有效。
总之,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挖掘整合党性教育特色资源,探索实践党性教育创新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员乐学、学有实效的新局面,切实提高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注释]
①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J].人民论坛,2012年09月26日,總第377期.
②安延山.中国纪念馆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3-4.
③安延山.中国纪念馆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209.
④贺先平.挖掘革命传统资源,深化领导干部党性教育[J].实事求是,2012(1):69.
⑤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5.
⑥康彦新.西柏坡党性教育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党政论坛,2017(4):14.
⑦徐一文.提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有效性[J].党政论坛,2016(8):47.
⑧张友南.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6):111.
⑨李菲云.创新党校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7(2):54.
⑩孟庆松.党性教育要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N].光明日报,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