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小龄童是几代人心里唯一的美猴王。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角落的一个重要符号。每个人都有大圣情结,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对正义的向往、对英雄的向往。在中国,可能也只有他,演了一次孙悟空,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孙悟空。
近日,六小龄童身披美猴王战袍,现身某档综艺节目。那个熟悉的身形,让现场的一众明星连连惊呼,屏幕前的观众更是泪眼蒙眬。
距离86版《西游记》首播已过去了35年,而六小龄童的身形步法还是那么稳健,他还能把脚踢得很高,把金箍棒耍得依旧漂亮。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他是几代人心里唯一的美猴王。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角落的一个重要符号。
“我未长大,不许你老”
有一次,六小龄童去学校作演讲。一个孩子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未长大,不许你老。”六小龄童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在中国,恐怕只有《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是几代人从小看到大,无论什么时候看,都看不厌烦的。
有一句话说得没错:“外国孩子有很多英雄,中国孩子就一个齐天大圣。”每个孩子都有大圣情结,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对正义的向往、对英雄的向往。
六小龄童当初也没有意识到,每集90元,共25集,6年时间,虽然只挣了2250元,但是他塑造的这个角色成了永恒的经典。
在节目现场,六小龄童讲述了当时拍摄的细节:有三真三假。石头、雪、龙宫都是人造的,是假的,但三真是真烧、真山、真飞行。比如,大战红孩儿那集里孙悟空、猪八戒被火烧身的情节,身上的火是真的。当时可以找替身,但为了演出效果,他们决定自己上。
为了演好猴子,杨洁导演让剧组为六小龄童买了一只猴子,他天天带着。他演了6年孙悟空,也养了6年猴子。这正是为什么纵使猴王有千百个,观众却只愿为六小龄童请愿上春晚。
为了维护孙悟空的形象,他变成了“愤青”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生于“猴王”世家,本来他的人生道路是上大学、读硕士。他的二哥小六龄童,才是父亲指定的猴戏继承人,还得到过周恩来的夸赞。
可是,小六龄童17岁时不幸身患白血病。六小龄童至今忘不了那个画面:哥哥将当时只有7岁的他叫到病床前:“金莱,我就要死了,你再也见不到我了。”六小龄童哭着问哥哥,怎么才能见到他。哥哥说:“等你演成美猴王的那天,你就可以见到我了。”
自那以后,演好猴戏、传承好猴戏,成了六小龄童一生的使命。那是家族的责任,也是对这门传统艺术的责任。
六小龄童说:“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演了孙悟空,而我不是孙悟空。”为了维护“美猴王”的形象,把握对孙悟空的理解,他几乎把自己变成了“愤青”(网络语言,指思想偏激、易情绪化的青年)。
他不同意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他不能容忍孙悟空变成一个痞子,本该降妖除魔,却与妖怪情意绵绵。他也不能容忍有剧本说师徒四人,喝了子母河的水之后生出孩子。他反復纠正过很多次,横背金箍棒的动作是错误的。他并没有指名道姓是哪部剧、哪个演员,但网友直接联想到了某个明星,六小龄童为此给自己招来了满身脏水和大量的污言秽语。
有不少国内顶尖的电影公司请六小龄童再出演孙悟空,但他都拒绝了,原因都一样:剧本让孙悟空谈恋爱。在六小龄童心里,中华五千年文化并不缺少凄美的爱情故事,但猴王精神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西游文化不论怎么变,它的精神和灵魂不能变。
这还不是让六小龄童最痛苦的。2015年,他去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一名初中生直言:“我不喜欢《西游记》这样古老、已经过时了的作品。”一瞬间,六小龄童脸上露出受伤的表情。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西游记》和孙悟空,在新时代的孩子心里失去分量。于是,他真的成了“斗战圣佛”。他去过1700多所学校,成了《西游记》、孙悟空的义务宣传员。
“戏比天大”的演员,才能塑造经典
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了解《西游记》,只敢给孩子看86版的,以及2000年由原班人马拍摄的《西游记》续集(共16集)。
每个时代都该有每个时代的《西游记》、美猴王、齐天大圣。但为什么家长们不敢给孩子选新版《西游记》看?不只是因为这些版本难以超越经典,还因为难再有86版《西游记》剧组班底那批人,那样的“奢侈”投入:他们可以花6年的时间,培养一位演员最细微的功底,可以请文学大家细抠剧本里的每一个字。他们可以有那么一批无私且敬业的剧组人员,认真地揣摩创作艺术作品,保持艺术与商业的距离。这些才是构成经典的重要要素。
节目现场,艺人黄子韬炫技,秀了一个侧空翻。六小龄童说:“非常好,这个技巧很好。”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所有演员的技巧,都是为人物服务的,艺在先,技在后,不能喧宾夺主,而要锦上添花。”“艺在先,技在后”“戏比天大”的演员,才能塑造经典。潜心学习,修身养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修养。
六小龄童说,将来干不动了,就留起胡子,去吴承恩故居看门养老,但要带上三样东西:一本《西游记》、一根金箍棒、一只猴子。在中国,可能也只有他,演了一次孙悟空,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孙悟空。
(《南都周刊》)
近日,六小龄童身披美猴王战袍,现身某档综艺节目。那个熟悉的身形,让现场的一众明星连连惊呼,屏幕前的观众更是泪眼蒙眬。
距离86版《西游记》首播已过去了35年,而六小龄童的身形步法还是那么稳健,他还能把脚踢得很高,把金箍棒耍得依旧漂亮。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他是几代人心里唯一的美猴王。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角落的一个重要符号。
“我未长大,不许你老”
有一次,六小龄童去学校作演讲。一个孩子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未长大,不许你老。”六小龄童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在中国,恐怕只有《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是几代人从小看到大,无论什么时候看,都看不厌烦的。
有一句话说得没错:“外国孩子有很多英雄,中国孩子就一个齐天大圣。”每个孩子都有大圣情结,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对正义的向往、对英雄的向往。
六小龄童当初也没有意识到,每集90元,共25集,6年时间,虽然只挣了2250元,但是他塑造的这个角色成了永恒的经典。
在节目现场,六小龄童讲述了当时拍摄的细节:有三真三假。石头、雪、龙宫都是人造的,是假的,但三真是真烧、真山、真飞行。比如,大战红孩儿那集里孙悟空、猪八戒被火烧身的情节,身上的火是真的。当时可以找替身,但为了演出效果,他们决定自己上。
为了演好猴子,杨洁导演让剧组为六小龄童买了一只猴子,他天天带着。他演了6年孙悟空,也养了6年猴子。这正是为什么纵使猴王有千百个,观众却只愿为六小龄童请愿上春晚。
为了维护孙悟空的形象,他变成了“愤青”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生于“猴王”世家,本来他的人生道路是上大学、读硕士。他的二哥小六龄童,才是父亲指定的猴戏继承人,还得到过周恩来的夸赞。
可是,小六龄童17岁时不幸身患白血病。六小龄童至今忘不了那个画面:哥哥将当时只有7岁的他叫到病床前:“金莱,我就要死了,你再也见不到我了。”六小龄童哭着问哥哥,怎么才能见到他。哥哥说:“等你演成美猴王的那天,你就可以见到我了。”
自那以后,演好猴戏、传承好猴戏,成了六小龄童一生的使命。那是家族的责任,也是对这门传统艺术的责任。
六小龄童说:“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演了孙悟空,而我不是孙悟空。”为了维护“美猴王”的形象,把握对孙悟空的理解,他几乎把自己变成了“愤青”(网络语言,指思想偏激、易情绪化的青年)。
他不同意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他不能容忍孙悟空变成一个痞子,本该降妖除魔,却与妖怪情意绵绵。他也不能容忍有剧本说师徒四人,喝了子母河的水之后生出孩子。他反復纠正过很多次,横背金箍棒的动作是错误的。他并没有指名道姓是哪部剧、哪个演员,但网友直接联想到了某个明星,六小龄童为此给自己招来了满身脏水和大量的污言秽语。
有不少国内顶尖的电影公司请六小龄童再出演孙悟空,但他都拒绝了,原因都一样:剧本让孙悟空谈恋爱。在六小龄童心里,中华五千年文化并不缺少凄美的爱情故事,但猴王精神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西游文化不论怎么变,它的精神和灵魂不能变。
这还不是让六小龄童最痛苦的。2015年,他去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一名初中生直言:“我不喜欢《西游记》这样古老、已经过时了的作品。”一瞬间,六小龄童脸上露出受伤的表情。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西游记》和孙悟空,在新时代的孩子心里失去分量。于是,他真的成了“斗战圣佛”。他去过1700多所学校,成了《西游记》、孙悟空的义务宣传员。
“戏比天大”的演员,才能塑造经典
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了解《西游记》,只敢给孩子看86版的,以及2000年由原班人马拍摄的《西游记》续集(共16集)。
每个时代都该有每个时代的《西游记》、美猴王、齐天大圣。但为什么家长们不敢给孩子选新版《西游记》看?不只是因为这些版本难以超越经典,还因为难再有86版《西游记》剧组班底那批人,那样的“奢侈”投入:他们可以花6年的时间,培养一位演员最细微的功底,可以请文学大家细抠剧本里的每一个字。他们可以有那么一批无私且敬业的剧组人员,认真地揣摩创作艺术作品,保持艺术与商业的距离。这些才是构成经典的重要要素。
节目现场,艺人黄子韬炫技,秀了一个侧空翻。六小龄童说:“非常好,这个技巧很好。”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所有演员的技巧,都是为人物服务的,艺在先,技在后,不能喧宾夺主,而要锦上添花。”“艺在先,技在后”“戏比天大”的演员,才能塑造经典。潜心学习,修身养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修养。
六小龄童说,将来干不动了,就留起胡子,去吴承恩故居看门养老,但要带上三样东西:一本《西游记》、一根金箍棒、一只猴子。在中国,可能也只有他,演了一次孙悟空,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孙悟空。
(《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