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族的多神崇拜是萨满教奉行“万物有灵论”的重要标志,是满族先民对崇拜对象从恐惧到抗争,从幻想到利用的具体体现。原始先民借助于烧香跳神典仪这一载体,充分利用萨满神歌通神的功能,对不同的神祇进行顶礼膜拜和奉祀,以此来满足其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
[关键词]吉林乌拉;满族;多神崇拜;萨满神歌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8-0050-04
吉林乌拉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世代繁衍生息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满族先民,在经历原始生产方式的渔猎期,由渔猎向农耕方式过渡的转型期;以及融渔猎、采集、农耕为一体的定性期的同时,其宗教信仰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稳固在以多神崇拜为核心的萨满教精神世界之中。即使处在萨满教消亡时期的近代,它依然保持了原始宗教的内核,未能向一神教过渡,从而构成了吉林乌拉满族独有的宗教文化特征。
一、多神崇拜之由来
早在两三千年以前,生活在松花江流域上游的吉林乌拉满族的原始先民,因受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再加之受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简单生产工具的制约和束缚,人们只能靠简单的渔捞和狩猎劳作来维持生存。那时,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极为低下,他们时刻感受到自然界力量的威慑而恐惧。由此,人们依附自然而又惧怕自然的矛盾,便反映在原始先民的意识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原始先民在大自然面前除表现出一种无形的恐惧和软弱之外,还表现出为求得生存而向大自然索取、抗争的一面。于是,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便油然而生,这种幻想萌发了最初的自然崇拜观念。然而这种自然崇拜观念落实到具体崇拜对象的时候,便依据满族先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带有选择性的体现在了各种自然界物质身上。由于满族先民各部落、各族群之间认识事物的观念不同,因此想选择的崇拜对象也就各不相同。但随着岁月的推移,伴随着人们抗争自然、团结协作的需要,各部落及族群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多,各自崇拜的对象便显现出融合之势。久之,便形成了所崇拜的对象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的这一典型特征。至此,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随着岁月的变迁,又进一步分解和细化,逐渐演变成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种崇拜对象和类型。各类崇拜对象又成为各路神祇的代名词,而各路神明在满族先民的精神世界里又被进一步虚构和神化,演化出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从而其崇拜意识便更加牢固。由此,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他们将不同的崇拜对象奉为“神明”,认为万物皆有灵,人们再求得崇拜对象产生超自然的力量或祈求崇拜对象对自己的部落或族群进行庇护和保佑的时候,便通过某种特定的仪式来达到之一目的,这种特定的仪式就是从古至今一直在满族中盛行的萨满烧香跳神祭祀活动。然而,这种祭祀活动就是将满族先民所崇拜的不同神祇加以奉祀,并设定不同的仪规和程序将其延续了下来,使之成为吉林乌拉满族多神崇拜的经典之俗。
二、多神崇拜之对象
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始终是通过萨满烧香跳神这一典仪来完成的。据史料记载,满族的烧香跳神之俗,远在满族的先世靺鞨、女真时期就已风行,并按着特定的程式将烧香跳神的整个仪式固定下来延续至今。萨满教的重要祭典仪式谓之“烧香”,有烧“太平香”、“还愿香”,烧“抬神香”和烧“官香”之别;由萨满脱魂显灵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谓之“跳神”,在跳神典仪中,有“跳家神”、“放大神”、“祭天神”之仪。烧香跳神之主要功用是通过为族人祭祀各路神祗来禳灾祈福。吉林乌拉满族的烧香跳神祭仪,在所祭祀的神祇上,虽然和其他满族集居地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其地域特色。这可能与氏族的根基、血缘的差异、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思维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各族群、姓氏之间所崇拜的对象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自然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祇有天神、太阳神、月神、星神、火神、风神、雨神、雷神、河神、山神等等。二是植物神、动物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祇有柳树神、芍药神、山参神、鹰神、蟒神、蛇神、雕神、虎神、马神、豹神、熊神、貂神、水獭神、野猪神、猞神、乌鸦神、喜鹊神、大马哈鱼神、狼神、狗神等等。三是创业女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祇有奥都妈妈神、西伦妈妈神、温泉女神、歌舞女神、缝织女神、畜牧女神、青菜女神、吹琴女神、杂技女神等等。四是祖先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祗有撮哈占爷(祖先神)、阿浑年锡(农神)、尚锡之神(农神)、乌忻贝勒(农神)、乌忻额真(农神)、乌龙贝子(祖先神)、讷克莲师傅(萨满祖神)、呼啦啦贝子(祖先神)、台色托里神(神镜)、朱舍贝勒神(农神)、佛多妈妈(生殖神)、额真师傅(萨满祖神)、安春阿雅拉(祖先神)、头辈太爷(萨满祖神)等等。五是外来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祗有蒙古族神喀屯诺延、蒙古恩都力;佛教神释迦牟尼、观世音、佛之尊王;道教和汉族民族神玉皇大帝、先君师父、灶君、关帝圣君等等。从吉林乌拉满族各姓氏在烧香跳神典仪中所奉祀的五个方面神祇来看,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内涵。首先,突出了多神崇拜是吉林乌拉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它始终没有完成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过渡。吉林乌拉满族的先民在其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中,始终秉承“万物有灵”这一核心理念。由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空白,再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对自然界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畏惧心理,可以说是再自然不过。从畏惧到抗争;从回避到幻想;从现实到神化;从单一的图腾崇拜到多神崇拜,不仅反映了本区域原始先民思维观念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原始先民从被动到主动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方式的变化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为以萨满为核心的烧香跳神祭仪的形成奠定了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其次,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真切地反映了本区域满族先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体现了较强的功利性。原始先民的生存始终离不开自然界,始终受到大自然的赐予和恩惠。恩格斯曾说过:“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它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就产生了对动物的崇拜。”“最初是按着动物的样子造神的”。如果我们拂去神秘的宗教面纱,便会发现在这种宗教面纱掩盖下的是原始先民本能的求生渴望,是向自然界获取现成成果谋求生存的权利。这是满族先民最朴实、最实际的功利主义行为。然而这种对生存的、现实的追求被宗教套上光环后,才变得扑朔迷离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佐证,我们已知晓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先民,所奉祀的神祇多为山神、树神、兽神、鸟神、鱼神等。以动物为神祗,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和保证人身安全。而以采集、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原始先民,其奉祀的神祇则多以植物和畜牧为主,是多与农业、畜牧业有关的神祇,如:星神、畜牧神、风神、雨神等。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而拜祭祖先神,则是祈求繁衍子嗣、禳灾降幅、除病祛邪、祈福延年、保佑平安。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其宗教观是“莫道来世进天堂,但图今生得幸福”,它迎合了世俗的愿望和习惯力量,所以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比它强大、文明、先进得多的现代宗教浪潮冲击下,它根植于满族历代先民的汪洋大海之中,生存、发展、自我完善,直到生命之终结。第三,突出以民族神为主的理念,促进了民族神与外来神的和谐共处。公元16世纪满族共同体形成以后,随着明清战争的胜利,满族便从一个弱小的民族一跃便成为统治全国的民族。由于治国理政的需要,满族大量的吸收了汉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对于处在长期封闭和原始状态的满族萨满教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作为龙兴之地的吉林乌拉,也伴随着汉族流民的输入,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也日渐增多,本地的萨满教也逐渐接受了人为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使本地的萨满教向外来宗教有所靠近。至此,在吉林乌拉满族的烧香跳神活动中,在神坛上也增加了许多客神,从而是民族神与外来宗教的客神能在同一祭祀的典仪中和谐共存,同享炉碗。 三、多神崇拜与萨满神歌
萨满神歌是满族烧香跳神典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萨满和栽力在祭祀活动中,根据不同的程序在神鼓和神舞的配合下,按照神本子的内容而演唱的祝神、颂神的歌曲。在吉林乌拉满族烧香跳神仪式中,音乐上始终保持着“喝喝咧咧,似说似唱,乐中舞、舞中歌”[4]的表现形态,并贯串于整个祭祀仪式的始终。如果说在萨满烧香跳神仪式中鼓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媒介的话,那么神歌就是借助于神鼓这个媒介,通过萨满和栽力的演唱来向诸神表达敬意和愿望。因此,神歌既是萨满跳神仪式的文化象征,又是人神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满族烧香跳神典仪具有活化石功能的重要标志。
吉林乌拉满族烧香萨满跳神典仪,也是按着“跳家神”、“放大神”、“祭天神”三项内容来进行的。由于不同的祭祀仪式所奉祀的神祗不同,其演唱的萨满神歌也就不尽相同。
(一)跳家神
跳家神是吉林乌拉满族祭家神(祖先神)的仪式,它通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表达人对神的企盼、崇敬和颂扬之情。跳家神所祭祀的神,首先是为满族人崇武象征的撮哈占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本民族的祖先神,如佛多妈妈、奥都妈妈等。在跳家神的整个过程中,萨满面向神案,全神贯注,表现出一片虔诚。两位家萨满和众栽力们面目严肃,边唱、边舞、边击鼓,配合十分默契。鼓儿浮上翻下,脚下按不同的节奏踏着有规律的步伐,不时地变换着队形,,多彩的舞姿犹如蛟龙戏珠,你追我赶。跳家神时唱的萨满神歌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从曲式学上讲,属于套曲结构。首先要唱《佛波密》(神头),然后是第一腓里(次数),接唱《正神谱》(身子),再接第二腓里,再接《正神谱》,循环往复多次后最后唱《送神》(尾)而告终。跳家神时演唱的神歌主要有《佛波密》、《正神谱》、《送神歌》。《正神谱》包括《震米神歌》、《跳饽饽神神歌》、《换锁神歌》、《跳肉神神歌》、《跳晌午神神歌》、《烧太平香神歌》、《背灯神歌》等等。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亚富村奚姓萨满唱的《佛波密》大意是:“嗻!……辞去旧月迎新月,吉日良辰做大供。先把祭物准备好,汉香芸香都焚上。烧酒黄酒献神位,祈祷子孙永安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关姓萨满唱的《跳饽饽神神歌》大意是:“哈苏里哈啦,本家姓关,奴才阖家启齿许愿。辞去旧月换新月,择定吉日祭神祇。作大饎备黄酒,点上芸香敬神灵。谨请堂子托力神,恭迎主色贝子神,祈望神灵施恩惠,奴辈阖家来叩头,长着年迈少者继承,祈望神灵长庇佑……”。吉林市龙潭区土城子乡肇姓萨满唱的《换锁神歌》大意是:“恭请大贝子,恭请众神祇,无论长和幼,不分尊与卑都请来。繁衍之神张开口袋,口袋大且深,从天直通到地,祈求阖家平安,子孙满堂不绝嗣。”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关姓萨满唱的《跳肉神神歌》的大意是:“哈苏里哈啦,本家姓关。奴才家中众口许愿,满口应承。辞去旧月迎新月,择定吉日敬神祇。奴才告知家人,盛上黄酒,点上芸香,奉献神祗,在堂子宴请托里神。”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高屯村高姓萨满唱的《背灯神歌》大意是:“日落西山,夜幕降临。阳光隐匿,千星闪烁。鸟雀归巢,鸡犬进窝。万籁俱寂,祈请神灵。”从上述例举的几首萨满神歌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不仅体现了吉林乌拉满族先民深刻的多神崇拜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神崇拜深刻地揭示了满族先民为其生存而凸显的功利意识。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自始至终都是把崇拜的对象与自身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跳家神仪式中所奉祀的各路神祇无一不是其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的真实反映。祭奠祖先是为了垂念根基意识;祈祝天地是为了祈盼丰收;祭祀柳神(生殖神)是为了祈求子嗣,兴旺人丁;烧还愿香是为了祈福延年,禳灾祛病。如果这些需求通过跳神仪式借助于诸神的威力得以实现的话,应该才是萨满跳神活动的真正目的之所在。[BW(S(S,,)][BW)]
(二)放大神
放大神是指满族烧香跳神典仪中所供奉的各路神祇降临后附体于萨满身上,在栽力的配合下,他们共同展现的具体行为和状态以及表演活动。放大神仪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众多的精于骑射,耍枪飞叉巴图鲁(汉语英勇的意思)等生动形象;又有反映敢上刀山(即刀梯)、下火海(即跑火池)、钻冰眼(冰窟窿)、吹火炭、捋锁链、舞金花等神的壮举;还有表演狼、虫、虎、豹、鹰、蟒、蛇、雕、熊、野猪神等玩耍嬉戏的精彩场面,这些千姿百态、欢歌狂舞情景,构成了放大神的宏篇巨帙。放大神的程序是:在神堂与坛场香烟缭绕浓烈之时,首先开始司排神之举,老萨满和栽力沐手、净面、漱口,侍神者为萨满和栽力扎裙子、系腰铃。萨满和栽力接过神鼓,分别跪在大神案前及屋外的升斗桌前击鼓、唱神歌。在请神之前,对所祭祀的诸神,按次赞颂一遍,谓之排神。第二个程序是请神,在排神之后,击鼓唱《请神歌》。演唱时均由低到高,由缓到急,由弱到强。当鼓和演唱达到高潮时,萨满的动作迥异,神态突变。也就意味着请来的各路神祇已降临人间,并附在萨满身上了。此时,萨满的举动与言行都是神的旨意。接着萨满和栽力击鼓甩腰铃,以“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因为此仪式是在院中升斗桌前进行的,所以又叫“升斗回话”。接下来的程序便是“踩神猪”、“领牲”、“宰牲”和“摆件子”,此仪式与跳家神基本相同。摆完件子之后,放大神才正式开始。放大神结束后,栽力送萨满至院中的升斗桌前,开始最后一个程序谓之“送神”,送过神后收拾完毕,撤供,至此放大神仪式便全部结束。在放大神整个仪式中,不论哪一个环节,都有神歌相伴。排神时唱《排神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闫姓萨满唱的《排神神歌》大意是:“阿吉格额真,阿吉格额真,大萨满着衣裙,栓腰铃挂铜镜,为祭神灵和祖先,堂子焚香排众神”。在进入请神环节时,由萨满演唱《请神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查里巴村赵姓萨满演唱的《请神神歌》大意是:“那!那!那拉库!那拉库!神师傅,师傅神。塔坦诺延诺里妈妈。诸位神祗,属鼠的男子,存之于心,铭之于志,勿忘神之教诲。辞去旧月迎新月,良辰吉日备黄米,为请神灵备大供。燃起祈年香,献上甜黄酒,各种祭品摆满桌。”在放神环节,由领神人——萨满和祝神人——栽力演唱神歌《升斗回话》。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查里巴村杨姓萨满和栽力演唱的《升斗回话》大意是:“嗻!哈苏里哈啦,本家姓杨。何属之男,同属之女,奉祀神灵,以求安康,亲戚熙和。黄酒白酒,诸样陈列,前后燃起年祈香。本家主人属兔,敬祈神灵尚饟”。在最后进入送神环节时,由萨满演唱《送神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大常屯村傅性萨满演唱的《送神神歌》大意是:“请神登程,送神归山,请神歇息,养道修仙。奉祀神祇,敬之以诚。辞去旧月,平平安安。” (三)祭天神
祭天神是指在举办完跳家神和放大神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卯时中刻,太阳刚刚出来而举行的祭天的典礼。“祭天”一词属于官方语言,民间俗称“给外头”、“念杆子”、“还愿”等等。学者们认为用“还愿”一词较为准确,因为祭天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愿。即为某姓中的某人、某事向天祈求庇护,并立下誓言,郑重向天神表示何年何月宴飨众神,这是满族先民祭天活动的终极目的。吉林乌拉满族祭天仪式的程序如下:首先由祭祀的人家院中准备一个用松木做的神杆(满语叫索莫杆子),然后举行立杆礼仪,由萨满或栽力跪在杆子前面演唱《念杆子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西富村奚姓萨满唱的《念杆子神歌》大意是:“嗻!……高天悉听。献牲祭天,天神领去。哈苏里哈啦,本家姓奚。张口许愿,满口应承。春天已过,迎接金秋。辞去旧月,喜迎新月。择定吉日,选好良辰。初次奉祀,恭请众神。焚上芸香,跪地叩拜。”杆子是神圣之物,念完杆子要把神杆放好,长期保存。紧接着将煮到七八分熟的猪肉,在穆昆达(族长)的带领下,众人重唱《领牲神歌》后,撤下槽盆里拼成的“全猪”,仅将猪头供在神桌上,敬神者似乎是向天神表示虔诚和请神尚飨的意向。然后栽力再次唱《念杆子神歌》,同时将猪肉放在锅里煮,直至完全熟透为止。猪肉煮熟了,参加祭天的所有族众,按辈分分桌坐好,开始吃饎肉。食罢饎肉后,人们陆续离去,在太阳落山之前,把吃剩的猪骨头集中起来拿到河边烧掉或埋在河边。至此,祭天仪式全部结束。
纵观吉林乌拉满族“跳家神”、“放大神”、“祭天神”三项烧香跳神典仪,都是十分庄重、肃穆而隆重。然而,祭祀活动所反映出的宗教意识,功利意识则体现出了满族先民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艺术魅力也显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征。首先,从各类祭祀仪式所奉祀的神祇来看,不论是自然神、图腾神、祖先神还是客神,其数量是其他人为宗教所无法比拟的。这不仅是对满族“万物有灵论”的严格捍卫和遵守,更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重要标志。其次,从各类祭祀仪式中所演唱的萨满神歌歌词来看,它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民歌体的诗。它来自满族先民的口头创作,语言形式不拘一格,常常是脱口而出,自然流畅,所以它的节奏规律并不严谨而较为自由,唱词的节奏往往是萨满和栽力个人情绪波澜起伏、高低长短、急骤徐缓真实反映。萨满神歌的唱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多变的,有的唱词采用了比兴手法,有的采用了排比句式,有的十分注重衬词的运用,有的则采用了对答方式。由于神祠的创作采用诸多的艺术手法,故而风格各异,蕴含丰富,文采斐然。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广大民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来自于集体的创作。尽管这些唱词是具有宗教色彩的,甚至还夹杂着迷信的说教,然而,就其艺术而言,它是满族人民的先世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满族文学史中熠熠生辉的佳作。第三,从吉林乌拉满族在烧香跳神各类仪式中所演唱的萨满神歌的音乐特性来看,也有别于其他满族集聚地。在曲式结构上,大多是以单曲为基础的套曲结构。特别是在跳家神和放大神典仪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音列结构上,吉林乌拉满族萨满神歌的音列结构是以三音列为基础,逐步演化到四音列和五音列的,四音列作品居多。在调式调性上,由于受三音列、四音列结构的影响,有确立和非确立调式之分。在和音的运用上,吉林乌拉萨满神歌的和音不属于多声部和声范畴,它是一种特殊的、不协和的双声部或多声部进行。在旋律的进行上,基本上是级进加小型跳进的旋法,音域不宽,再加之“喝喝咧咧”的演唱,极具浓郁的宗教特色。在演唱形式上,吉林乌拉满族萨满神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祝神人代表人间唱给神的歌;二是领神人在放大神仪式中代神立言,演唱时多与祝神人密切配合,形成答对、呼应的形式,通过人神对答表示人的要求和神的庇佑之辞。萨满神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除此之外,也有跪唱、坐唱、站唱、走唱等形式。
结语
如果说吉林乌拉满族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是反映了满族萨满教精神内核的话,那么,为奉祀各路神灵所唱的萨满神歌就是承载着满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和企盼而求得神明庇佑的重要载体。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不仅丰富了烧香跳神典仪的活动内容,而且为“万物有灵论”这一精神内核提供了理论上的强大支撑。满族萨满跳神典仪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类远古社会宗教生活的“活化石”,不仅体现在其形式上、内容上,而且更基于对其古老文明的世代传承上。从祭祀活动本身来讲,多神崇拜是内容,祭祀典仪是形式,就其贯穿于整个过程的萨满神歌来说,不论是以民歌的身份注入到萨满跳神祭祀仪式中也好,还是借萨满之口用以作为通神的媒介也罢,其重要的是以自身独有的特质,将祭仪中的程式与神本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架起了人神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原始宗教反映其核心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考 文 献]
[1]石光伟,刘厚生.满族萨满跳神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2]关志伟.吉林满族风俗[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尹郁山.吉林满俗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关键词]吉林乌拉;满族;多神崇拜;萨满神歌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8-0050-04
吉林乌拉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世代繁衍生息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满族先民,在经历原始生产方式的渔猎期,由渔猎向农耕方式过渡的转型期;以及融渔猎、采集、农耕为一体的定性期的同时,其宗教信仰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稳固在以多神崇拜为核心的萨满教精神世界之中。即使处在萨满教消亡时期的近代,它依然保持了原始宗教的内核,未能向一神教过渡,从而构成了吉林乌拉满族独有的宗教文化特征。
一、多神崇拜之由来
早在两三千年以前,生活在松花江流域上游的吉林乌拉满族的原始先民,因受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再加之受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简单生产工具的制约和束缚,人们只能靠简单的渔捞和狩猎劳作来维持生存。那时,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极为低下,他们时刻感受到自然界力量的威慑而恐惧。由此,人们依附自然而又惧怕自然的矛盾,便反映在原始先民的意识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原始先民在大自然面前除表现出一种无形的恐惧和软弱之外,还表现出为求得生存而向大自然索取、抗争的一面。于是,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便油然而生,这种幻想萌发了最初的自然崇拜观念。然而这种自然崇拜观念落实到具体崇拜对象的时候,便依据满族先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带有选择性的体现在了各种自然界物质身上。由于满族先民各部落、各族群之间认识事物的观念不同,因此想选择的崇拜对象也就各不相同。但随着岁月的推移,伴随着人们抗争自然、团结协作的需要,各部落及族群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多,各自崇拜的对象便显现出融合之势。久之,便形成了所崇拜的对象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的这一典型特征。至此,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随着岁月的变迁,又进一步分解和细化,逐渐演变成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种崇拜对象和类型。各类崇拜对象又成为各路神祇的代名词,而各路神明在满族先民的精神世界里又被进一步虚构和神化,演化出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从而其崇拜意识便更加牢固。由此,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他们将不同的崇拜对象奉为“神明”,认为万物皆有灵,人们再求得崇拜对象产生超自然的力量或祈求崇拜对象对自己的部落或族群进行庇护和保佑的时候,便通过某种特定的仪式来达到之一目的,这种特定的仪式就是从古至今一直在满族中盛行的萨满烧香跳神祭祀活动。然而,这种祭祀活动就是将满族先民所崇拜的不同神祇加以奉祀,并设定不同的仪规和程序将其延续了下来,使之成为吉林乌拉满族多神崇拜的经典之俗。
二、多神崇拜之对象
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始终是通过萨满烧香跳神这一典仪来完成的。据史料记载,满族的烧香跳神之俗,远在满族的先世靺鞨、女真时期就已风行,并按着特定的程式将烧香跳神的整个仪式固定下来延续至今。萨满教的重要祭典仪式谓之“烧香”,有烧“太平香”、“还愿香”,烧“抬神香”和烧“官香”之别;由萨满脱魂显灵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谓之“跳神”,在跳神典仪中,有“跳家神”、“放大神”、“祭天神”之仪。烧香跳神之主要功用是通过为族人祭祀各路神祗来禳灾祈福。吉林乌拉满族的烧香跳神祭仪,在所祭祀的神祇上,虽然和其他满族集居地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其地域特色。这可能与氏族的根基、血缘的差异、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思维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各族群、姓氏之间所崇拜的对象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自然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祇有天神、太阳神、月神、星神、火神、风神、雨神、雷神、河神、山神等等。二是植物神、动物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祇有柳树神、芍药神、山参神、鹰神、蟒神、蛇神、雕神、虎神、马神、豹神、熊神、貂神、水獭神、野猪神、猞神、乌鸦神、喜鹊神、大马哈鱼神、狼神、狗神等等。三是创业女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祇有奥都妈妈神、西伦妈妈神、温泉女神、歌舞女神、缝织女神、畜牧女神、青菜女神、吹琴女神、杂技女神等等。四是祖先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祗有撮哈占爷(祖先神)、阿浑年锡(农神)、尚锡之神(农神)、乌忻贝勒(农神)、乌忻额真(农神)、乌龙贝子(祖先神)、讷克莲师傅(萨满祖神)、呼啦啦贝子(祖先神)、台色托里神(神镜)、朱舍贝勒神(农神)、佛多妈妈(生殖神)、额真师傅(萨满祖神)、安春阿雅拉(祖先神)、头辈太爷(萨满祖神)等等。五是外来神崇拜,主要奉祀的神祗有蒙古族神喀屯诺延、蒙古恩都力;佛教神释迦牟尼、观世音、佛之尊王;道教和汉族民族神玉皇大帝、先君师父、灶君、关帝圣君等等。从吉林乌拉满族各姓氏在烧香跳神典仪中所奉祀的五个方面神祇来看,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内涵。首先,突出了多神崇拜是吉林乌拉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它始终没有完成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过渡。吉林乌拉满族的先民在其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中,始终秉承“万物有灵”这一核心理念。由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空白,再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对自然界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畏惧心理,可以说是再自然不过。从畏惧到抗争;从回避到幻想;从现实到神化;从单一的图腾崇拜到多神崇拜,不仅反映了本区域原始先民思维观念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原始先民从被动到主动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方式的变化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为以萨满为核心的烧香跳神祭仪的形成奠定了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其次,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真切地反映了本区域满族先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体现了较强的功利性。原始先民的生存始终离不开自然界,始终受到大自然的赐予和恩惠。恩格斯曾说过:“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它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就产生了对动物的崇拜。”“最初是按着动物的样子造神的”。如果我们拂去神秘的宗教面纱,便会发现在这种宗教面纱掩盖下的是原始先民本能的求生渴望,是向自然界获取现成成果谋求生存的权利。这是满族先民最朴实、最实际的功利主义行为。然而这种对生存的、现实的追求被宗教套上光环后,才变得扑朔迷离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佐证,我们已知晓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先民,所奉祀的神祇多为山神、树神、兽神、鸟神、鱼神等。以动物为神祗,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和保证人身安全。而以采集、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原始先民,其奉祀的神祇则多以植物和畜牧为主,是多与农业、畜牧业有关的神祇,如:星神、畜牧神、风神、雨神等。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而拜祭祖先神,则是祈求繁衍子嗣、禳灾降幅、除病祛邪、祈福延年、保佑平安。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其宗教观是“莫道来世进天堂,但图今生得幸福”,它迎合了世俗的愿望和习惯力量,所以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比它强大、文明、先进得多的现代宗教浪潮冲击下,它根植于满族历代先民的汪洋大海之中,生存、发展、自我完善,直到生命之终结。第三,突出以民族神为主的理念,促进了民族神与外来神的和谐共处。公元16世纪满族共同体形成以后,随着明清战争的胜利,满族便从一个弱小的民族一跃便成为统治全国的民族。由于治国理政的需要,满族大量的吸收了汉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对于处在长期封闭和原始状态的满族萨满教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作为龙兴之地的吉林乌拉,也伴随着汉族流民的输入,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也日渐增多,本地的萨满教也逐渐接受了人为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使本地的萨满教向外来宗教有所靠近。至此,在吉林乌拉满族的烧香跳神活动中,在神坛上也增加了许多客神,从而是民族神与外来宗教的客神能在同一祭祀的典仪中和谐共存,同享炉碗。 三、多神崇拜与萨满神歌
萨满神歌是满族烧香跳神典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萨满和栽力在祭祀活动中,根据不同的程序在神鼓和神舞的配合下,按照神本子的内容而演唱的祝神、颂神的歌曲。在吉林乌拉满族烧香跳神仪式中,音乐上始终保持着“喝喝咧咧,似说似唱,乐中舞、舞中歌”[4]的表现形态,并贯串于整个祭祀仪式的始终。如果说在萨满烧香跳神仪式中鼓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媒介的话,那么神歌就是借助于神鼓这个媒介,通过萨满和栽力的演唱来向诸神表达敬意和愿望。因此,神歌既是萨满跳神仪式的文化象征,又是人神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满族烧香跳神典仪具有活化石功能的重要标志。
吉林乌拉满族烧香萨满跳神典仪,也是按着“跳家神”、“放大神”、“祭天神”三项内容来进行的。由于不同的祭祀仪式所奉祀的神祗不同,其演唱的萨满神歌也就不尽相同。
(一)跳家神
跳家神是吉林乌拉满族祭家神(祖先神)的仪式,它通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表达人对神的企盼、崇敬和颂扬之情。跳家神所祭祀的神,首先是为满族人崇武象征的撮哈占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本民族的祖先神,如佛多妈妈、奥都妈妈等。在跳家神的整个过程中,萨满面向神案,全神贯注,表现出一片虔诚。两位家萨满和众栽力们面目严肃,边唱、边舞、边击鼓,配合十分默契。鼓儿浮上翻下,脚下按不同的节奏踏着有规律的步伐,不时地变换着队形,,多彩的舞姿犹如蛟龙戏珠,你追我赶。跳家神时唱的萨满神歌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从曲式学上讲,属于套曲结构。首先要唱《佛波密》(神头),然后是第一腓里(次数),接唱《正神谱》(身子),再接第二腓里,再接《正神谱》,循环往复多次后最后唱《送神》(尾)而告终。跳家神时演唱的神歌主要有《佛波密》、《正神谱》、《送神歌》。《正神谱》包括《震米神歌》、《跳饽饽神神歌》、《换锁神歌》、《跳肉神神歌》、《跳晌午神神歌》、《烧太平香神歌》、《背灯神歌》等等。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亚富村奚姓萨满唱的《佛波密》大意是:“嗻!……辞去旧月迎新月,吉日良辰做大供。先把祭物准备好,汉香芸香都焚上。烧酒黄酒献神位,祈祷子孙永安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关姓萨满唱的《跳饽饽神神歌》大意是:“哈苏里哈啦,本家姓关,奴才阖家启齿许愿。辞去旧月换新月,择定吉日祭神祇。作大饎备黄酒,点上芸香敬神灵。谨请堂子托力神,恭迎主色贝子神,祈望神灵施恩惠,奴辈阖家来叩头,长着年迈少者继承,祈望神灵长庇佑……”。吉林市龙潭区土城子乡肇姓萨满唱的《换锁神歌》大意是:“恭请大贝子,恭请众神祇,无论长和幼,不分尊与卑都请来。繁衍之神张开口袋,口袋大且深,从天直通到地,祈求阖家平安,子孙满堂不绝嗣。”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关姓萨满唱的《跳肉神神歌》的大意是:“哈苏里哈啦,本家姓关。奴才家中众口许愿,满口应承。辞去旧月迎新月,择定吉日敬神祇。奴才告知家人,盛上黄酒,点上芸香,奉献神祗,在堂子宴请托里神。”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高屯村高姓萨满唱的《背灯神歌》大意是:“日落西山,夜幕降临。阳光隐匿,千星闪烁。鸟雀归巢,鸡犬进窝。万籁俱寂,祈请神灵。”从上述例举的几首萨满神歌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不仅体现了吉林乌拉满族先民深刻的多神崇拜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神崇拜深刻地揭示了满族先民为其生存而凸显的功利意识。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自始至终都是把崇拜的对象与自身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跳家神仪式中所奉祀的各路神祇无一不是其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的真实反映。祭奠祖先是为了垂念根基意识;祈祝天地是为了祈盼丰收;祭祀柳神(生殖神)是为了祈求子嗣,兴旺人丁;烧还愿香是为了祈福延年,禳灾祛病。如果这些需求通过跳神仪式借助于诸神的威力得以实现的话,应该才是萨满跳神活动的真正目的之所在。[BW(S(S,,)][BW)]
(二)放大神
放大神是指满族烧香跳神典仪中所供奉的各路神祇降临后附体于萨满身上,在栽力的配合下,他们共同展现的具体行为和状态以及表演活动。放大神仪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众多的精于骑射,耍枪飞叉巴图鲁(汉语英勇的意思)等生动形象;又有反映敢上刀山(即刀梯)、下火海(即跑火池)、钻冰眼(冰窟窿)、吹火炭、捋锁链、舞金花等神的壮举;还有表演狼、虫、虎、豹、鹰、蟒、蛇、雕、熊、野猪神等玩耍嬉戏的精彩场面,这些千姿百态、欢歌狂舞情景,构成了放大神的宏篇巨帙。放大神的程序是:在神堂与坛场香烟缭绕浓烈之时,首先开始司排神之举,老萨满和栽力沐手、净面、漱口,侍神者为萨满和栽力扎裙子、系腰铃。萨满和栽力接过神鼓,分别跪在大神案前及屋外的升斗桌前击鼓、唱神歌。在请神之前,对所祭祀的诸神,按次赞颂一遍,谓之排神。第二个程序是请神,在排神之后,击鼓唱《请神歌》。演唱时均由低到高,由缓到急,由弱到强。当鼓和演唱达到高潮时,萨满的动作迥异,神态突变。也就意味着请来的各路神祇已降临人间,并附在萨满身上了。此时,萨满的举动与言行都是神的旨意。接着萨满和栽力击鼓甩腰铃,以“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因为此仪式是在院中升斗桌前进行的,所以又叫“升斗回话”。接下来的程序便是“踩神猪”、“领牲”、“宰牲”和“摆件子”,此仪式与跳家神基本相同。摆完件子之后,放大神才正式开始。放大神结束后,栽力送萨满至院中的升斗桌前,开始最后一个程序谓之“送神”,送过神后收拾完毕,撤供,至此放大神仪式便全部结束。在放大神整个仪式中,不论哪一个环节,都有神歌相伴。排神时唱《排神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闫姓萨满唱的《排神神歌》大意是:“阿吉格额真,阿吉格额真,大萨满着衣裙,栓腰铃挂铜镜,为祭神灵和祖先,堂子焚香排众神”。在进入请神环节时,由萨满演唱《请神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查里巴村赵姓萨满演唱的《请神神歌》大意是:“那!那!那拉库!那拉库!神师傅,师傅神。塔坦诺延诺里妈妈。诸位神祗,属鼠的男子,存之于心,铭之于志,勿忘神之教诲。辞去旧月迎新月,良辰吉日备黄米,为请神灵备大供。燃起祈年香,献上甜黄酒,各种祭品摆满桌。”在放神环节,由领神人——萨满和祝神人——栽力演唱神歌《升斗回话》。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查里巴村杨姓萨满和栽力演唱的《升斗回话》大意是:“嗻!哈苏里哈啦,本家姓杨。何属之男,同属之女,奉祀神灵,以求安康,亲戚熙和。黄酒白酒,诸样陈列,前后燃起年祈香。本家主人属兔,敬祈神灵尚饟”。在最后进入送神环节时,由萨满演唱《送神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大常屯村傅性萨满演唱的《送神神歌》大意是:“请神登程,送神归山,请神歇息,养道修仙。奉祀神祇,敬之以诚。辞去旧月,平平安安。” (三)祭天神
祭天神是指在举办完跳家神和放大神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卯时中刻,太阳刚刚出来而举行的祭天的典礼。“祭天”一词属于官方语言,民间俗称“给外头”、“念杆子”、“还愿”等等。学者们认为用“还愿”一词较为准确,因为祭天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愿。即为某姓中的某人、某事向天祈求庇护,并立下誓言,郑重向天神表示何年何月宴飨众神,这是满族先民祭天活动的终极目的。吉林乌拉满族祭天仪式的程序如下:首先由祭祀的人家院中准备一个用松木做的神杆(满语叫索莫杆子),然后举行立杆礼仪,由萨满或栽力跪在杆子前面演唱《念杆子神歌》。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西富村奚姓萨满唱的《念杆子神歌》大意是:“嗻!……高天悉听。献牲祭天,天神领去。哈苏里哈啦,本家姓奚。张口许愿,满口应承。春天已过,迎接金秋。辞去旧月,喜迎新月。择定吉日,选好良辰。初次奉祀,恭请众神。焚上芸香,跪地叩拜。”杆子是神圣之物,念完杆子要把神杆放好,长期保存。紧接着将煮到七八分熟的猪肉,在穆昆达(族长)的带领下,众人重唱《领牲神歌》后,撤下槽盆里拼成的“全猪”,仅将猪头供在神桌上,敬神者似乎是向天神表示虔诚和请神尚飨的意向。然后栽力再次唱《念杆子神歌》,同时将猪肉放在锅里煮,直至完全熟透为止。猪肉煮熟了,参加祭天的所有族众,按辈分分桌坐好,开始吃饎肉。食罢饎肉后,人们陆续离去,在太阳落山之前,把吃剩的猪骨头集中起来拿到河边烧掉或埋在河边。至此,祭天仪式全部结束。
纵观吉林乌拉满族“跳家神”、“放大神”、“祭天神”三项烧香跳神典仪,都是十分庄重、肃穆而隆重。然而,祭祀活动所反映出的宗教意识,功利意识则体现出了满族先民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艺术魅力也显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征。首先,从各类祭祀仪式所奉祀的神祇来看,不论是自然神、图腾神、祖先神还是客神,其数量是其他人为宗教所无法比拟的。这不仅是对满族“万物有灵论”的严格捍卫和遵守,更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重要标志。其次,从各类祭祀仪式中所演唱的萨满神歌歌词来看,它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民歌体的诗。它来自满族先民的口头创作,语言形式不拘一格,常常是脱口而出,自然流畅,所以它的节奏规律并不严谨而较为自由,唱词的节奏往往是萨满和栽力个人情绪波澜起伏、高低长短、急骤徐缓真实反映。萨满神歌的唱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多变的,有的唱词采用了比兴手法,有的采用了排比句式,有的十分注重衬词的运用,有的则采用了对答方式。由于神祠的创作采用诸多的艺术手法,故而风格各异,蕴含丰富,文采斐然。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广大民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来自于集体的创作。尽管这些唱词是具有宗教色彩的,甚至还夹杂着迷信的说教,然而,就其艺术而言,它是满族人民的先世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满族文学史中熠熠生辉的佳作。第三,从吉林乌拉满族在烧香跳神各类仪式中所演唱的萨满神歌的音乐特性来看,也有别于其他满族集聚地。在曲式结构上,大多是以单曲为基础的套曲结构。特别是在跳家神和放大神典仪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音列结构上,吉林乌拉满族萨满神歌的音列结构是以三音列为基础,逐步演化到四音列和五音列的,四音列作品居多。在调式调性上,由于受三音列、四音列结构的影响,有确立和非确立调式之分。在和音的运用上,吉林乌拉萨满神歌的和音不属于多声部和声范畴,它是一种特殊的、不协和的双声部或多声部进行。在旋律的进行上,基本上是级进加小型跳进的旋法,音域不宽,再加之“喝喝咧咧”的演唱,极具浓郁的宗教特色。在演唱形式上,吉林乌拉满族萨满神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祝神人代表人间唱给神的歌;二是领神人在放大神仪式中代神立言,演唱时多与祝神人密切配合,形成答对、呼应的形式,通过人神对答表示人的要求和神的庇佑之辞。萨满神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除此之外,也有跪唱、坐唱、站唱、走唱等形式。
结语
如果说吉林乌拉满族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是反映了满族萨满教精神内核的话,那么,为奉祀各路神灵所唱的萨满神歌就是承载着满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和企盼而求得神明庇佑的重要载体。吉林乌拉满族的多神崇拜,不仅丰富了烧香跳神典仪的活动内容,而且为“万物有灵论”这一精神内核提供了理论上的强大支撑。满族萨满跳神典仪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类远古社会宗教生活的“活化石”,不仅体现在其形式上、内容上,而且更基于对其古老文明的世代传承上。从祭祀活动本身来讲,多神崇拜是内容,祭祀典仪是形式,就其贯穿于整个过程的萨满神歌来说,不论是以民歌的身份注入到萨满跳神祭祀仪式中也好,还是借萨满之口用以作为通神的媒介也罢,其重要的是以自身独有的特质,将祭仪中的程式与神本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架起了人神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原始宗教反映其核心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考 文 献]
[1]石光伟,刘厚生.满族萨满跳神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2]关志伟.吉林满族风俗[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尹郁山.吉林满俗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