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会计中的运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026
  摘要:本文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为研究基础,基于其理论性强及在会计专业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表明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会计
  一、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简介
  (一)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就是微型课堂教学视频,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将学科知识碎片化为一个个知识点,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来讲授某个知识点,用以帮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授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其特点为: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趣味创作、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傳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2)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究者;(3)教学结构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4)课堂上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变为问题探究;(5)借助先进的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理论性强,学生接受困难。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等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讲,被动地学习也会降低学习效果。
  (2)学生层次不齐,教师教学困难。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广泛,学生学习能力差别比较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统一授课形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也无法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
  (3)实训课时少,实训效果欠佳。在中职会计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课时原因的限制,很多实训课都采用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实训课时被理论讲解挤占了,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构建模式
  基于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发现翻转课堂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如果应用翻转课堂,学生“课前”先学习理论知识,老师在“课上”重点讲解疑难问题以及组织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先学后用,学生有利于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以《基础会计》课程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知识点为例,教学模式构建流程如下:
  (1)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创建师生互动平台已经不是难事,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购买专门的教学平台,比如超星、百度等。师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学习讨论,实现生生互动。
  (2)根据学习任务,制作微课视频。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通过出纳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清查银行存款作为情境导入,出纳人员仔细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上的凭证号和金额,将核对一致的打上√,没有打√的业务即为未达账项,分别将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上的未达账项标出,并填至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相应的位置,计算调整后余额,并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将上述教学过程拍成微视频,上传至师生互动平台。
  (3)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教师在互动平台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学习情况完成作业并提交,有问题的也可以在平台上提问,其他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回答。教师在课前把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标注出来并在课上讲解,做到重难点突出。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效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2017级会计专业的一个班级(共45人)进行《基础会计》的翻转课堂实验,通过平台的作业统计分析及问卷调查,分析出翻转课堂在学习过程及结果方面的效果如下:
  (一)平台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证实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效果,本文选取另一个采用传统教学的平行班的学生(45人)作为对照组,在两个班完成教学任务后,老师在超星平台发布练习,根据5笔经济业务判断未达账项,并填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共10个空,采取10分制的形式打分。根据两个班的作业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10分的有12人,约占总人数的27%,参照组的有4人,约占总人数的9%,实验组的学生9分的有15人,约占总人数的33%,参照组的学生9分的有6人,约占总人数的13%,实验组8分的有8人,约占总人数的18%,参照组8分的有15人,约占总人数的33%,小于8分的是实验组人数和参照组人数分别为10人和2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2%和4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准确率上明显高于参照组,说明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对问卷调查的分析
  为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参与翻转课堂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有两个班级共90人,分别从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深化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深化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五、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在中职会计中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深化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和学校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制作质量、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活动的组织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学生也需具备更高的自学能力才能完成课程的学习;学校要对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好的网络教育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麦海娟,麦海燕.“翻转课堂 ”在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商业会计,2014(23).
  [2]郭剑梅.“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J].商业会计,2016(22).
  [3]吴节.基于微课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错账更正”为例[J].商业会计,2016(8).
其他文献
讨论具有方程组形式的形变Boussinesq方程的对称群及其行波解.通过研究方程组所允许的Lie对称群得到该方程组的解有行波解,并将方程组约化为非线性的常微分方程组,再利用广义
给出时标上一类带强迫项高阶中立型动力方程一切解振动和非振动解存在的若干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推广了一些已有的结论.
回归信度模型在保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险种内部,险种之间,险种内部及之间三种情形讨论了具有线性趋势回归信度模型异方差的score检验问题.首先推导了异方差存在性
摘要:车床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业,在车床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车床导轨出现磨损而出现误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进行,因此,进行车床导轨磨损分析与修复,不仅有利于节约企业的成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先对车床导轨磨损进行分析,然后就车床导轨磨损修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车床导轨;磨损分析;修复措施  一、车床导轨磨损分析  导轨
用Galerkin方法研究了一类非线性波动方程的初边值问题,证明其在一定条件下强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