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北冰洋的环境权益探索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北极地区的环境治理仍高度依赖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国内立法以及《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软法机制,这种由北极域内国家主导的环境治理机制不利于域外国家参与北极环境治理诉求的实现。北冰洋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对北冰洋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需要全球团结与合作。中国作为“北极利益攸关方”和“近北极国家”就我国在北冰洋的环境权益表达关注,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责任。从北极现有国际法框架以及对未来北极环境治理秩序的预判出发,中国在北冰洋的环境权益至少包括环境状况知悉权益、环境科考权益、环境保护立法权益。
其他文献
IMO组织宪章明示其咨询及建议机关本质与义务.“强制审核机制”的推行,表明IMO在组织宗旨引导下运用暗含权力的具体实践,然而强制性要求缔约国接受审核一事已损及主权国家行
阿多诺、德勒兹和阿甘本作为批判理论不同阶段的重要代表,他们通过对康德有关感知理解的阐发,推动感知转向社会现实,呈现不同的审美政治进路.早期批判理论超越现实经验的感知
新版俄北极政策在威胁和挑战评估、能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人文等方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源于以下因素:北极气候加剧变暖、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西方经济制裁、俄美大国竞争的加剧和北极开发进程的推进。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新版俄北极政策呈现出本地化、多元化、统一性和战略针对性等特点。这些政策释放出重要信号,对中国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和“北极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重要启示,值得我们关注。
政治态度的代际传承是一个混合了政治态度形成的内因和外因的综合性机制.国外在政治态度的代际传承研究上已经取得不少成果,而国内鲜有研究.笔者以265对亲子样本为研究对象,
丹麦作为北极八国之一,近年来北极政策日益呈现以下动向:增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重视格陵兰人的发展权益;强化作为重要北极国家的身份定位;注重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合作。双层博弈理论提供了理解丹麦政府北极政策的新视角,即丹麦政府北极政策的形成是其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博弈的结果。在国内层面,丹麦政府面临格陵兰经济社会发展和格陵兰“独立化”等问题;在国际层面,域内外大国对格陵兰的重视引发了丹麦政府的担忧。国内层面博弈与国际层面博弈的互动塑造了丹麦政府的北极政策,也将决定丹麦政府北极政策的未来走向。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卫生健康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对此倾注了极大的关注,100年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的卫生健康状况作为努力方向。”
“持续行使管辖权”是海洋法中历史性权利构成要件之一,直接关系着历史性权利确立与否,然而,对于持续期间长度与频度问题,尚存在较大分歧。历史性权利行使的有效性包括管辖权行使的持续期间和强度等。历史性权利行使的“持续性”长度应足以便于其他国家知晓该权利主张。尽管尚无确定的期间长度,但一般认为该期间应足够长或相当长。在较长期间内持续行使国家权力或管辖权是该国对海域或陆地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具体体现。没有必要规定确切的时间长度以确立历史性所有权所必须依据的惯例。基于历史性权利自身的特点与性质,其构成要件中的管辖权持续行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完善公共服务监督管理体制是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内容。借助思维框架方式分析,根据制度与科技发挥不同层级的作用,可以将公共服务监管分为“弱制度—低科技”“弱制度—高科技”“强制度—低科技”“强制度—高科技”四个区间类型。通过对现实案例与框架进行结合与分析,在公共服务的监管领域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层面的设计,更应引入技术层面的设计,将技术与制度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公共服务监管质量的提升。
选取2009—2019年截面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等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进口空间格局演变,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进口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口格局朝着均衡化发展,但东强西弱的局面仍然固存;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趋于集聚特征,且呈增强趋势;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进口分布总体上呈现稳定的“东北—西南”格局,分布范围呈向内陆偏移扩张趋势;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进口具有趋同性,呈显著的正相关集聚特征;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进口
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主要障碍.在对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借鉴服务供应链及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理论,探析公共服务精准匹配的运作流程,